#汕头头条#今年是否有计划恢复举办2022广东汕头马拉松?
6月21日,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回复网友表示,经充分研判疫情防控形势以及上级疫情防控政策要求,2022年仍无计划举办“汕头国际马拉松”赛事。
汕马从2015年创办,至2019年已连续举办5届赛事,2020年和2021年都暂停举办。2019年的汕马更是以其特色的潮汕工夫茶补给登上热搜。汕马的级别和口碑逐步提升 ,5年的时间已升级为中国田协金牌赛事和世界田径铜标赛事。
#央广时评#【#夯实人民美好生活的生态基础#】在北京,以前拍星轨都要去郊区,最近有摄影爱好者在城区首钢园就拍到了星轨,这得益于北京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这种变化还体现在另一组照片中,2013年至今,北京一位市民每天坚持在同一地点用手机拍摄北京天空,3500多张照片里,北京的天越来越清澈,蓝天数量逐年增多。
根据监测数据,2021年,北京PM2.5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创历史最低,达到国家标准,比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下降63%;重污染天数降至8天,比2013年减少50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88天,比2013年增加112天。北京空气质量大幅好转是人们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变化,也是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缩影。数据显示,与2015年相比,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34.8%,降至30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减少一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6.3个百分点,达到87.5%。
雾霾减少,蓝天增多,空气更清新,老百姓的幸福感更强,这生动反映了过去十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例,这十年,我国密集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规划,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优化调整,累计淘汰钢铁产能近3亿吨,2021年全国煤炭消费占比下降到56%,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25.5%。十年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约34%,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这十年,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深入实施,蓝天、绿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打响,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以集中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大力改善。广东汕头的练江摆脱黑臭,变成水清岸绿的幸福河;安徽马鞍山的非法码头被拆后,长江两岸重现绿意盎然,当地百姓从以往“绕河走”变成现在“沿河走”……实践证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这十年,我国生态治理也取得显著成效,累计造林9.6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68个百分点,达到23.0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升至56.1%;全国湿地保护率达到52.65%;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生态安全屏障越来越稳固。一些地方的老百姓吃上了“生态饭”,日子越过越好。
生态环境保护关乎人民福祉与民族未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既要巩固拓展已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夯实生态基础,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又要站在人与自然鹭港共生的高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高品质的美好生活。(央广网评论员 陈锐海)
今年,汕头市将不再举办马拉松赛。
近日,多个城市陆续开始举办线下赛事,跑友们也对下半年赛事的回归充满了期待。
然而就在近日,有跑友就今年是否会举办汕头马拉松,向当地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得到的回答是“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内防反弹任务依然艰巨,鉴此,根据防控形势经充分研判,2022年广东省汕头市暂无举办汕头马拉松的计划”。这也意味着,汕头马拉松将连续3年无法举办。
作为一场创办于2015年的赛事,汕头马拉松目前已是中国田协金牌赛事和世界田径铜标赛事,热情的汕头市民、独具特色的潮汕功夫茶补给和赛后牛肉丸、叉烧包补给,一度让汕头马拉松成为备受跑友追捧的赛事。
期待疫情尽快过去,汕头马拉松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回归!
#广通公交车# 今天来说一下珠海产的广通公交车。前4张是潮汕三市的广通GTQ6858BEVB2。潮州有40辆,揭阳100辆,汕头36辆。2015年底开始服役,这车特点就是异响严重。
图5-10是广通GTQ6105BEVB2。汕头204辆,揭阳50辆。2015底-2016开始服役,有一踏也有二踏。电池不耐用,部分车接近报废状态。揭阳那批闲置两年后才开始拿出来开,皮椅。
后3图是汕头濠江区广通12米铛铛车。2016年服役。
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南澳县。也就是大家所称的南澳岛。坐落在闽、粤、台三省交界海面,隶属汕头市,全县总面积113平方公里,距离广州市465公里。县下辖三镇两管委会。2015年通车的南澳大桥是南澳岛与汕头市重要陆岛连接通道,大桥全长9.342公里,驾车通过时间大约15至20分钟,过桥双程收费,单边收费小车大约100元,大大方便广深方向来的旅游者。整个海岛的风景与国内南方海岛风景差不多,但她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环境“静”,商业气息“淡”,食材“鲜”,是夏季休假“发呆”的好地方。
#汕头头条#
汕头的房价,90年代早期跟比广州还贵,要3000元起,新楼盘4000-5000元甚至8000元/平的海滨花园,9596年后,一路走跌超过10年,去到2000-3000元/平,一直到2007年是4月开始回暖,3000元/平的房子五一期间涨了1000元/平,至此除09、17年略有小回调,也算涨了不少:
2006年,2567元/平;
2009年,3882元/平;
2013年,5628元/平;
2015年,7231元/平;
2018年,8426元/平;
2021年, 9893元/平。
泰国首富:其家族为中国捐款超15亿,2次受邀在天安门城墙上观礼
一切要从谢国民的父亲——谢易初的故事开始讲起,谢易初原本是中国人,他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的一个农民家庭。
1922年,出生贫困的谢易初为了谋生前往泰国打工,从小热衷于种植业的谢易初来到曼谷,在那里租了一间小屋。
他凭借着身上仅有的8个银元,创办了“正大庄”菜籽店,做起了菜籽生意。
后来,谢易初的菜籽生意越来越成功,“正大庄”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变成了享誉盛名的正大国际投资有限公司。
谢易初的生意范围从单纯的种子改良、种植扩展为一条囊括了饲料业、养殖业、农牧产品加工、食品销售、进出口贸易等业务的、完整的现代农牧产业链。
后来,正大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成为了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华人跨国公司之一的知名跨国企业“正大集团”。
它的业务范围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计下属公司达4000多家,拥有员工近20万人。
谢易初共有4个儿子,以“正大中国”命名,由此可见谢易初依然怀念故土,依然抱有振兴中国的梦想,依然是热爱中国的爱国华商。
谢国民是谢易初的第四个儿子,从小受父亲爱国教育影响,出生在泰国曼谷的泰籍华人谢国民一直向往并热爱着心中的唯一故土——中国。
为了让儿子学会饮水思源、更亲近中国文化,求学阶段谢易初将谢国民送回中国潮汕地区念书,直到谢国民成年,在中国香港读完大学,他的父亲才允许他回到泰国就业。
继承家业,成为泰国首富
谢国民回到泰国后并没有马上继承庞大的家业,他在国营蛋类合作社等地方实习了5年,直到1963年才被父亲召回,成为正大集团的一名员工。
1968年,经过再三考察,谢易初正式将毕生心血——正大集团托付给时年29岁的儿子谢国民,谢国民成为正大集团第二任掌舵人。
谢国民在经商方面的天赋和胆魄丝毫不逊于父亲,他雇佣了职业经理人将正大集团进一步做大做强。
在谢国民的带领下,正大集团向农牧工商的方向加速发展,不仅成为了“世界三大饲料厂”之一,还拓展了包括制药、零售等多领域业务,跻身世界500强。
2010年,谢国民坐拥净资产70亿美元,登上福布斯榜单,被评为泰国首富,商业上的成功让谢国民在泰国得到了十分尊贵的地位。
为了表彰谢国民对泰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泰国国王曾经亲自授予谢国民荣誉博士学位。
由于正大集团生产的食品融入了泰国人的一日三餐,泰国人也尊称谢国民为“农牧之子”。
然而,这位泰国人的“农牧之子”在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后没有忘记他对中国的情感。
率先支持中国改革开放,在中国捐款超15亿
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吸引外资来华经商。
因为那个时期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落后,商业体系发展不够完善,设施、措施均百废待兴,所以对大多数成功的外资企业来说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许多国外的商人都选择保守观望,谢国民带着他旗下的正大集团一马当先,第一个来到中国投资,领取了深圳的“001号”外商营业执照。
正大集团刚进入中国,就在深圳投资了2500万美元,后来,在1997年,正大集团关闭了在泰国的超市业务,于中国上海创立了中国第一家货架敞开式超市——易初莲花。
渐渐地,正大集团成为了在中国投资项目最多、投资额最大的外企之一,除了在商业上义无反顾地支持中国发展,谢国民还支持中国的慈善事业。
在教育方面,谢国民于2002年向复旦大学捐赠了3000万,用以建造体育馆,复旦大学的学子因为谢国民的捐款第一次拥有了体育设施。
谢国民带领正大集团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农业大学设立培训中心,致力于为中国培育出一批批敢闯、敢干、有能力的青年人才。
此后,谢国民积极参与中国慈善事业,捐助了不少寒门学子完成学业,同时,他也给不少贫困地区捐助了物资,保障了当地贫困户的日常生活。
谢国民带领正大集团与中央电视台合办综艺节目,为新中国开创全新的电视综艺节目模式。
在“非典”期间,正大集团向中国政府捐赠了1千万元用以抗击疫情,据统计,谢国民的家族累计捐款超过15亿元。
付出得到中国认可,两次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
2015年9月3日,谢国民第一次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活动。
和谢国民一起受邀观礼的还有我国当时家喻户晓的科学家、医学家及其他爱国华侨、企业家。
这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被媒体记录下来,让不少中国老百姓看到了谢国民,逐渐了解了这位海外华侨是如何不遗余力资助新中国发展的。
谢国民也在这次观礼中备受鼓舞,他不仅觉得自己得到了祖国的承认,更是看到了祖国在自己的捐助下有了更卓越更迅速地发展。
观礼结束后,谢国民更加坚定了在中国投资、发展事业的决心,谢国民旗下的正大集团在中国境内的投资范围扩展到制药、商业零售、机械制造、房地产、金融等多个领域。
2019年10月1日,谢国民的努力和奉献再次被中国认可,他第二次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中国建党70周年庆典,这对于一位热爱中国的人来说,是莫大的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