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_wallace:
美年健康,疫情解除,室内体检不再受限制和担忧,23年需求会集中释放,新增的肺部检测项目增量也很可观
貔貅Plus:
美年健康(SZ:002044),是国内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的专业体检及医疗机构,旗下有“美年大健康”、“慈铭”、“奥亚”、“美兆”四大品牌,旗下体检中心数量为613家,其中控股体检中心274家,参股体检中心339家。2022上半年度,总接待人次为1,225万人,实现营业收入29.2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约13%。
作为国内的体检行业龙头公司,美年健康在资本市场也曾风光无限,2018年度市值一度攀升至近800亿人民币,股价高达22.41元(前复权),但近几年股价却水银落地,一路下滑,跌至6元左右,表现得甚不健康。
毫无疑问,资本市场长期表现不佳一定是企业基本面出现了问题,那么,美年健康过去遇到了什么问题,未来还会是一家健康的公司吗?
病症一:高价并购激进扩张,粗放式管理拖累经营效率
公司年报显示,2013年,美年健康仅有76家体检中心,通过不断并购和新设体检中心,到了2022年中期已有615家。八年时间,体检中心的数量翻了八倍,增速不可谓不快。
这一战略虽然让美年健康在规模上成为了行业老大,但落后的管理和整合能力却拖累了公司的经营效率,2019年就产生了8.66亿的巨额亏损,同时,由于溢价收购带来的巨额商誉账面价值为 42.47 亿元,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高悬在公司上空,如果经营效率进一步走低,那么并购产生的商誉将进一步减值,拖累公司的业绩。
病症二:疫情影响严重,屋漏偏逢连夜雨
公司2022年半年报披露显示,美年健康在全国的150余家体检中心,平均停业时间超过40天,仅上海地区22家门店,平均每家停业时间超过80天。即使北京等部分重点城市没有全部闭店,在阶段性限流影响下,门店体检产能无法充分释放。
美年健康营业成本主要由人工费用、房租物业、体检直接耗材、外送成本、折旧摊销等构成,类似餐饮行业,其中人工费用、房租物业、折旧摊销及设备维修都是固定成本,以2021全年为例,占比达56.57%,疫情带来的封店及客户体检需求的取消或延后导致的收入减少并不能减少对应的成本,这也是近三年来美年健康持续亏损,经营状况恶化的重要原因。
上述两大问题让这个民营连锁体检中心的龙头老大举步维艰,这也是近几年股价一步步走弱的直接驱动因素。那么未来美年健康还能恢复生机,焕发第二春吗?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是有的,或者说,至少在预期上已经看到了曙光。
首先,体检是一个高频、终生的需求。特别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疫情近几年的困扰,让民众更加重视自身的健康,产生了更多体检相关的需求。所以,从客户需求来讲,这个行业无疑天花板很高,市场规模大,且还在持续增长。
其次,在存量市场中,美年健康发展潜力大。健康体检市场总体规模已达到1,500亿元,其中公立医院体检占据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占比超过七成以上,而民营体检机构市场份额不足21.5%。公立医院的优势在于公信力强、一旦查出问题,可直接就医,省去二次检查的成本。当然,公立医院也存在收费贵、服务体验差的问题。美年健康作为民营体检龙头企业,市占率不到10%,如果能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树立品牌美誉度,市场份额的扩大自然也水到渠成。
从长远看,市场广阔,前景诱人,拉近来看,由于疫情管控的结束,公司的经营逐渐回归正轨,并且客户近几年积攒的体检需求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阶段性爆发,而公立医院目前面临的诊疗压力较大,那么部分本应去公立医院进行体检的客户会分流至民营体检机构,带来客户量的增长。
同时,由于体检机构的商业模式中固定成本占比居高,增量客户产生的收入将大幅提升公司的利润及利润率,财务状况将会明显改善,那么目前的巨额商誉也就不再是问题。
但是,能不能抓住市场机会让公司重新健康成长,还得靠公司的管理层。笔者认为长期做好以下三件事是美年健康重回健康的必经之路:
1.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树立良好品牌。
2.提升公司的经营效率、降本增效。
3.保持管理层的稳定、提升员工士气。
如果仅从资本市场的短期博弈来看,笔者认为美年健康也具有一定的博弈价值。
首先,如上文所说,短期来看,公司的基本面随着疫情管控的取消,会有明显转好,例如餐饮、旅游、机场等消费行业,股价已反弹不少,即体现了疫情好转带来的经营业绩好转的预期。而美年健康作为疫情结束的受益股,至少在股价上,并没有明显的体现,即这里还存在着一定的预期差,市场并未对美年健康的未来产生过高的预期。
其次,A股喜欢各类概念,美年健康短期来看某种程度上也是“概念受益股”。美年健康在过去的一周上涨达17.88%,成交额高达50亿,不得不说炒的火热,而这么火热的原因也大概率是因为美年健康近期推出了“阳康体检套餐”,无论市场情绪是否会继续发酵,但公司管理层这种抓热点的能力还是有的,后续会不会蹭到其他热门概念上,也未可知。
结论:
从短期的情绪博弈来看,美年健康值得关注甚至参与,长期基本面需要重点关注公司经营能力和效率的改善,公司品牌形象的优化以及公司管理层拓展新业务的能力,例如医疗保险业务、客户健康数据管理业务等更具有想象力的新航道。美年健康(SZ002044)
遵纪守法循规蹈矩:
会。美年健康长期逻辑就是看民营体检行业还有没有投资价值,就像通策医疗要看民营牙科服务爱尔眼科要看民营眼科服务有没有投资价值一样,他们三个在民营连锁方面都做到了细分行业第一名。毫无疑问我国体检行业的前景和潜力是无限大的,因为我国有14亿人口基数,随着老龄化加剧体检市场不断扩大。
白杨1900:
美年健康(SZ002044)对于美年来说,最大的不利是: 近年来竞争环境日趋变差。公立医院这些年改革,不能通过药赚钱,诊疗又收不上价,但医院也需要创收,那怎么创收呢?!体检是很重要一块,各大医院纷纷重视体检,设备配置也越来越齐全,甚至专门建楼建科室体检,医院的专业性毋庸置疑,大多数人肯定更相信医院。但这块冲击有多大,本人还不清楚,希望对医院了解,有大的公立医院医生朋友的讲讲
长期征战:
利用假期,本来想整理一下投资思路,没想到越整理越乱。关于中公教育,现阶段看一定属于困境反转,毕竟打压足够多,转折足够大(有国家级支持的文件—国家支持职业教育)。相信短期会有较大反弹,但是公司的治理能力和运转模式会不会出问题不确定。兴齐眼药是看了@enjoyable ,发现大v去年的收益居然这么优秀,但是是否能够发布上市新产品还有不确定性,所以股价一直徘徊。关于爱美客,我觉得它的确定性最高,因为增速足够大,市值现在还没有很高,所以我觉得现在入应该会有很好的收益,通策医疗跌幅足够大,增幅相当优秀,市值比较低,长期来看值得持有。片仔癀稳如泰山,确定性最强,盈利确定性也非常确定,但是不管是爱美客,片仔癀还是通策医疗都不可能带来超额收益,因为估值确实太贵了。中公教育,美年健康,兴齐眼药,还包括地产,一旦反转,收益会非常可观 ,缺点就是确定性不强。
所以,投资永远没有即风险低,又收益高的事件,同时也不可能通过抄作业的到超额收益。因为你根本拿不住。
一个屁:
美年健康(SZ002044)
各国皇帝、财主的平均寿命为什么那么高
因为预则立不预则废
一个月一次小体检、一个季度一次大体检
随时掌握身体健康变化
得了大病在去治疗的凡人一生的积蓄都艰难维持
所以财富和寿命都是应为理念和认知
美年健康市值基础应该在600-1200亿波动
bobos03:
美年健康,民和股份,金种子酒
青岛香港中路:
周边人人都在做体检,美年健康这一波能到15吗,贵州茅台 宁德时代 中国平安 万科 阿里巴巴 腾讯控股 新东方 比亚迪 五粮液 众信旅游 都来谈谈
向上升50:
。向大家推荐这篇文章。随着人类与病毒共存,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不断追求,相信美年健康一定会成为一家不可多得的好公司。
小河儿弯弯:
美年健康兔年大牛股。新年快乐!事事顺心!财源滚滚来!开心天天有!
向上升50:
美年健康去年第三季度的业绩创了历史新高,相信2022年的第四季度以及2023年的第一季度的业绩也会叠创新高,大额交易中的买方均为机构资金,说明机构看好它的未来发展。而美年健康的股价还在低位。主力的控盘非常好,相信股价会不断创出新高的。涨不停,不停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