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嘉实全明星、嘉实全明星、稳健理财、长期投资2022年

强基机: 去年6月底写了一篇文章,记录了一些自己对基金投顾、FOF和资产配置的阶段性思考。如今,2022年已经过去,更新一些新的观察,按照活期现金、稳健理财、长期投资三笔钱的框架,简单做下总结。

强基机:

去年6月底写了一篇文章,记录了一些自己对基金投顾、FOF和资产配置的阶段性思考。如今,2022年已经过去,更新一些新的观察,按照活期现金、稳健理财、长期投资三笔钱的框架,简单做下总结。

一、活期现金

2022年买了一些同业存单基金和基金投顾产品,作为实验性产品,看看能不能替代货币基金和银行现金产品。

投资体验来说,同业存单基金不错,21年底成立、22年有完整业绩的三个固收大厂的产品,平均收益率是2.38%,平均最大回撤是0.19%。最大回撤略放大的情况下,收益率相对优秀货基也提高近0.2%,符合预期。而且年末两轮债市调整中,跌幅也相对可控。

基金投顾就比较尴尬了,由于债市的大幅波动,投顾持有的债基对组合收益增厚非常有限。根据Wind统计,纯债基金22年收益的中位数仅为2.35%,相对同业存单基金和货基完全没有优势。关注的几个基金投顾自然也表现一般,下表中列出的花好月圆、货币加两个投顾都跑输了同业存单基金。成立时间较长的嘉实、易方达的货币增强投顾,长期年化也就在2.1%左右,比较鸡肋。虽然已经有所调整,但2023年的债市仍难言乐观,求稳求简的话,同业存单基金和货币基金看来仍是较好的选择

二、稳健理财

经过几年的大发展,固收+在2022年迎来了考验,权益部分全年延续下跌走势,债市也在年末迎来较大调整,固收+变成了固收-。

关注的稳健理财类组合,均为含有一定权益仓位的固收+类。在股债双杀的2022年,几乎所有的组合均跑输了基准唯一正收益的是广发基金投顾出品的超级理财加。虽然业绩基准中权益仓位略高,虽然交银在交流中强调多元资产团队共同负责运作,但22年确实跑输了杨喆转会后打造的超级理财加,是不是偶然?此外,部分投顾成立时间较短,但22年下半年表现其实不错,如兴全的两个产品等。23年会继续关注。

拉长时间看,我要稳稳的幸福仍是标杆性产品,关注的组合中,近三年夏普比率比其更高的只有桃李春风、招商和悦稳健养老一年FOF、嘉实稳稳小福气这三个。近两年看,桃李春风、招商和悦稳健养老一年FOF仍然优秀,嘉实财富固收优选、易方达如意安泰一年FOF也表现不错。

特别鸣谢@微积分量化价投,他跟踪天天基金网,雪球和且慢750多个投顾和FOF的业绩并定期展示,我觉得目前从广度和深度来看无出其右者。下表大部分数据来自他的文章。

注:阴影部分数据来自@微积分量化价投;微积分的股1债9组合=10%*中证偏股基金指数+90%*中债-新综合财富指数,以此类推

三、长期投资

2022年,大部分我关注的基金投顾都跑赢了沪深300和万得偏股基金指数,嘉实全明星精选、交银全明星、远足和若水主动的表现处于第一档,价值五剑、长跑老司基等均衡偏价值的组合表现也较优,中欧超级股票全明星、嘉实财富权益甄选则表现较差。FOF的表现也存在分化,易方达优选多资产、兴全优选进取表现出色,华夏聚丰、海富通聚优则表现较差。

从近两年、近三年的表现看,所有的基金投顾和FOF的夏普比率、最大回撤均战胜了沪深300,体现了分散配置的力量。通过股债资产、不同类型基金经理的搭配,有效降低了组合的波动,改善了收益质量。

但面对万得偏股基金指数这道附加题,投顾和FOF业绩就出现了分化。夏普比率来看,近三年远足、嘉实全明星、成长五剑、价值五剑表现优异;近两年来看,远足、若水主动、易方达优选多资产等表现较好。

注:阴影部分数据来自@微积分量化价投;静水流深(原若水主动)22年下半年的收益为天天基金平台国联证券投顾的若水主动业绩

四、一些简单的想法

22年是基金投顾元年,FOF也是年轻的产品。总体看,这两类组合化投资产品,确实能够更好地均衡投资,减少踩雷,熨平波动,争取中等甚至偏上的投资收益。其中,一些优秀的组合,在一年、两年、三年的短中长三个维度都有不错表现,比如远足、五剑系列和若水主动等。

各家投顾机构在“顾”的方面,也在摸索前行,各展身手,争取更贴近投资者,初步体现出与标准化的FOF之间的区别来。请继续加油,做更好的“按摩师”。

于我个人而言,更看中基金投顾收益更新及时、投资策略透明度高的优势,尤其是没有锁定期的限制,因此现阶段会更看好基金投顾业务。

今天是兔年初五,喜迎财神,也祝愿各位朋友钱兔无量,账户长红!

财通社:

关注全球市场,更多内容请扫描上面二维码下载财通社APP阅读

回顾医药行业的2022年,“新冠概念”几乎可以被视为最强的炒作主线。随着新冠被降为乙类乙管,相应概念不断祛魅,医药行业的主线又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大疫不过三,打赢“收官之战”的一年里,医药行业也迎来了重构。

“找出病毒”经济下,体外检测(IVD)行业成了近两年来最能赚钱的行业,然而浮华梦碎后,2022年多个检测机构也面临着应收账款畸高的局面,当前来看“一纸富贵”成了IVD行业的普遍现状。

然而,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荷包鼓了的IVD企业长期依赖可复制性强、技术门槛低的新冠检测业务而失去了“拼杀”的血性。失去新冠检测业务的拉升,未来的IVD企业转型之路道阻且长。

除了“暴富”的IVD企业,新冠疫情主线下,2022年资本市场妖风阵阵顺势带火了不少概念股。

从频频露脸的连花清瘟到“Paxlovid概念股”,从口罩、血氧仪到布洛芬,再到蒙脱石散和免疫蛋白、防病毒面料。如今来看,多数故事并没能讲太久。

过去一年里,被新冠光芒掩盖的新新产业不在少数,2023年医药行业的投资主线何在?热度褪去的“时代弃子”又该何去何从?

“一纸富贵”的检测机构

曾经的百亿风口,如今只剩纸面富贵。

过去两年,IVD行业一度被誉为最好的商业模式,依托新冠检测业务“借鸡生蛋”的桥段屡见不鲜。

据悉,核酸检测技术门槛较低,许多公司的只要完成最基础的人员构成,将设备购买齐全,一家核酸检测机构就可以成立。不少企业利用核酸检测亭设备投放,成本回收并通过在合同期内的试剂销售获取资金流水。

仅仅2021年,医学检测机构就新增314家,同比增长23.6%,2022年前三季度含“新冠检测”概念109家上市企业共计营收约为3638.78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约22.83%;净利润共约854.29亿元,同比增加约33.69%。

放眼整个医疗板块,新冠核酸检测的吸金能力在医药企业中也拔得头筹。

纵观2022年478家医疗企业中,从营业收入来看,迪安诊断以156.30亿元排名第21位,仅次于恒瑞医药;金域医学以122亿元排名第27位;达安基因以93.36亿元排名第39位;明德医疗以74.70亿元排名第51位。

然而核酸检测落幕,九安医疗的新冠检测生意也在逐渐褪色。四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下滑。根据全年同比情况来看,第四季度整体拉低了全年增速。据此计算,2022年第四季度,该公司归母净利润约为4.5亿元-14.5亿元。

而纵观已披露的2022年核酸检测机构现有业绩数据,虽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大筛查核酸检测业务的回款期较长,很多核酸公司手里并没有多少现金。

以兰卫医学为例,2022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达到20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达到了65.59%,同期内,兰卫医学的营业收入是20.61亿元,也就是说,公司还没收到的账,与所获得的营业收入相比,占比超过90%。而在2021年底时这个比例仅为37.73%。 到2022年三季度,这间公司的应收账款还在持续增加,高达23.57亿元。

除了兰卫医学,2022年以来凯普生物、达安基因、迪安诊断、金域医学、谱尼测试这些企业的应收账款分别同比增长146.32%、84.18%、76.65%、65.67%、27.16%。其中多数企业的应收帐款超过归母净利润,不少企业的应收账款与营业总收入相当。

躺赢时代已经过去,研发实力才是未来比拼的重点。2023年,行业新贵急需用现存的资金在IVD行业搏一个存活基本盘,老牌龙头,没有疫情影响,常规业务需要更上一层楼。

2023年,是白刃见血的一年。

主线下的炒作妖风

在疫情发展之际,除了IVD频出妖股,A股医药市场总能频出炒作新故事。

从口罩、血氧仪、布洛芬、蒙脱石散再到免疫蛋白,妖风也吹火了一众医药企业,然而多个企业热度并未持续多久。

连花清瘟的持续需求让以岭药业2022年9月27日至12月9日的累积涨幅已达到170%;因布洛芬“一药难求”,国内最大的布洛芬原料药生产商新华制药一战封神,A股和H股直线飙升,叠加新冠特效药利好,区间最高涨幅达467.94%。

从年初到年末,疫情给A股带来的影响仍在继续。

12月被市场挖掘的抗病毒面料概念股。盘面显示,龙头安奈儿在2022安11月18日至12月7日里,共计涨了172.8%,14个交易日里就有11个涨停。

消息面上,在8月下旬至11月下旬期间,安奈儿曾多次披露具有抗病毒抗菌功效的电子束接枝改性面料的系列合作动向,其中不仅包括成立合资公司以从事相关技术的商业应用,该公司还与深圳市校服行业协会在校服领域展开了相关合作。

此后,熊去氧胆酸概念股引发热议。国际医学杂志《Nature》发布论文称熊去氧胆酸(UDCA)有预防新冠感染的效果,这给了A股带来新的故事。

新华制药全资子公司新达制药已经取得治疗胆固醇型胆结石药物熊去氧胆酸片上市许可持有人资格;上海凯宝的熊去氧胆酸制剂在国内外早已上市,用于胆固醇型胆结石的治疗;赛升药业子公司北京君元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熊去氧胆酸片产品。

此后,家用指夹式血氧仪成了下一个市场“围剿”的热点。有市无价下,多个血氧仪生产企业股价进入上行区间。2022年12月26日,康泰医学、鱼跃医疗、可孚医疗等血氧仪相关概念股爆火。

时间推移至2023年1月3日,蒙脱石散概念股全线高开。仟源医药、康芝药业20CM涨停,易明医药、华润双鹤等涨停。多家药店售空、断货。在网购平台搜索发现,线上配送也处于断货状态。

目前医药板块的行情还是集中在抗疫方向的博弈,然而从中长期来看医药板块的投资机会远不止眼前的题材炒作。

新疫情时代下的思考

回顾过去 3 年涨幅靠前的个股,几乎都是与疫情相关个股。

过往来看,涨幅靠前大部分是跟新冠检测、防护、疫苗等领域相关,以及受到疫情影响产业链转移中国的间接影响。

国联证券发文认为2023 年疫情不再是产业发展的压制因素,医药股长达 2 年的熊市充分释放风险和估值泡沫,有望进入价值重构阶段。

“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的CXO及原料也将逐渐复苏,大健康消费领域及互联网医药也将成为后疫情时代下的热议话题。2023 年医药投资有望重启价值投资以及常规投资,创新与消费是医疗行业最大的主旋律。医药的创新和刚性需求的属性不会因为疫情 3 年而有本质变化。”

此外,疫情防控阶段,线下零售药房和医疗服务业等服务节点受到疫情管控的制约,尤其是偏向消费的医疗服务需求。进入疫后复苏阶段,眼科、口腔等服务需求有望强势恢复。

华鑫证券建议关注新里程。零售头部连锁药店在过去 3 年持续强化新建和并购新店,为恢复阶段强势增长奠定良好基础,华鑫证券建议关注老百姓、健之佳等。

国盛证券建议关注非新冠复苏产业逻辑独立类资产院内刚需恢复方面相关个股有国际医学、南新制药、维力医疗、乐普医疗、恩华药业、恒瑞医药。

其他“恢复”主题包含康华生物、智飞生物、东诚药业、普瑞眼科、泰格医药、爱尔眼科等个股。

医药科技股兴齐眼药、凯因科技、百克生物、泽璟制药;非新冠中药中药非抗疫国企改革太极集团、康恩贝、达仁堂;中药创新药悦康药业、中药低估值济川药业;CXO代表企业包括康龙化成、九洲药业、药明康德、海泰新光、健友股份、凯莱英、迈瑞医疗。

国联证券认为,消费医疗方面短期恢复弹性高,眼科需求韧性较好,如爱尔眼科;种植牙集采及矫正耗材集采带来短期恢复弹性高,代表企业为通策医疗。

医疗器械方面,医院诊疗和手术量恢复带动常规诊断和耗材行业恢复;影像设备疫后全面复苏,代表企业包括联影医疗。

高值耗材类疫情后需求快速恢复,新兴赛道仍具成长性。在中国人民银行2000亿低息贷款就位后,医院采购需求迎来井喷。迈瑞、万孚、九强、新产业、沃文特、康华、理邦等,纷纷第一时间推出最新产品组合,“奔波”于各大医院。

受益于中国医疗新基建政策,医疗设备领域部分产业升级、国产替代加速;平台型、产品升级型和技术延伸性强的企业将有更好获益。

此外,随着疫情政策松绑新冠疫苗和新冠治疗药物将或将继续成为全年的主要看点,当前看来我国除了老药新用的阿兹夫定,暂未研发出国产新冠治疗药物,而多个布局的创新药企都在争分夺秒抢食市场。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

每日经济新闻:

近日,“建议查查张颂文,不像演的”“李一桐狂飙哭戏破碎感”等话题接连冲上微博热搜榜。自反黑刑侦剧《狂飙》开播以来,剧中演员凭借精湛的演技引发观众热烈讨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自1月14日开播以来,《狂飙》豆瓣评分一路飙升到8.9分,目前已有超过9万多人参与评分。随着电视剧的热播,相关的视频平台也被推上舆论风口,“爱奇艺崩了”也登上微博热搜。更有网友表示:“刚续的会员,《狂飙》打不开了。”

近日,“爱奇艺崩了”登上微博热搜

资料来源:爱奇艺网站

伴随短视频平台的崛起,视频领域早已是一片“红海”。在此背景下,各大视频平台开始扭转战术,通过降本增效,寻找新的盈利突破口,精品内容正成为各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以爱奇艺(IQ,股价5.78美元,市值54.70亿美元)为例,2022年以来该平台接连播出多部高口碑剧,包括《人世间》《罚罪》《卿卿日常》等在内的剧集,且热度均破万。通过这种模式,在长达多年的亏损下,2022年一季度爱奇艺实现了季度盈利。

在新环境下,通过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各大视频平台能否结束持续多年的亏损?优秀作品的持续呈现如何维系?

财报显示,2022年一季度,爱奇艺实现了季度盈利,单季度归母净利润达1.69亿元。而在此之前,爱奇艺经历了长达多年的亏损,2015年至2021年,其归母净亏损分别为25.75亿元、30.74亿元、37.37亿元、91.1亿元、103.2亿元、70.07亿元和61.7亿,7年累计亏损已经超过410亿元。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方面,截至2021年底,爱奇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59.52亿元;而2022年第三季度末,爱奇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96亿元。

爱奇艺为何能扭转多年亏损?证券时报报道,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爱奇艺的盈利归功于降本提效、新上线的头部内容、精细化的内容排播和推广,这种表现是可以复制的,“好内容吸引用户付费,用户付费支持再投入”的商业正循环开始逐步打通。记者注意到,自去年以来,爱奇艺播出多部热播剧,包括《苍兰诀》《人世间》《罚罪》等。

国联证券在研报中指出,2021年是互联网的转折年,宏观层面,面临经济下行,监管收紧的变化;行业层面,面临流量红利消失殆尽的情况。因此,互联网公司纷纷调整发展方向,由注重用户及时长增长,转为更加关注盈利能力。从而进行一系列“降本增效”的举措,包括撤裁边缘业务和员工,对人力、运营、营销等成本进行优化;调整组织结构,提高业务效率等。

上述研报提到,降本增效是实现盈利、提升盈利能力的有效方式。中短期内,在面临宏观及行业变化的背景下,视频平台仍然处于动态调整及适应的过程中,降本增效仍将是贯穿其发展的战略主线。

“行业增长逻辑转变,由关注用户及时长增长转为关注相关视频平台盈利能力。视频行业过去驱动力来自用户红利,而短视频的用户红利也即将见顶,在进入存量阶段后,平台的增长逻辑逐步从追求用户及时长的增长逐步变为更看重平台盈利能力。”上述研报还指出,短期内平台注重降本增效实现盈利,中长期来看,“开源”是比“节流”更重要的能力,因此平台将更加重视加快商业化进度,变现存量用户价值。

记者发现,除了降本增效,各大平台还通过会员涨价方式来提升利润。具体看来:2022年12月爱奇艺上调了会员价格。调整后,黄金VIP会员连续包月、连续包季、连续包年分别为25元、68元、238元,黄金VIP会员年卡为258元;星钻VIP会员连续包月、连续包年分别为45元、428元,星钻VIP会员年卡为448元。和此前价格相比,黄金VIP连续包月、包季、包年价格分别上涨了3元、5元和20元;

2022年6月,优酷也进行了五年以来的首次涨价,对优酷VIP和酷喵VIP会员价格进行调整,月卡调至30元、季卡78元、年卡258元;腾讯视频也在2021年和2022年进行了两次价格调整,VIP连续包月价格由20元调整为25元,VIP连续包季从58元涨到68元,VIP连续包年从218元涨到238元。

会员涨价能否成为视频平台可持续的生财之道?“短期通过涨价提升盈利水平,长期精品内容的输出能力是关键。”国联证券研报称,2022年以来,芒果TV、腾讯视频先后提价,此次调价是2020年以来长视频提价周期的延续,会员涨价的背后是长视频面临盈利困境的现状,短期来看,涨价是提升盈利最直接的方式。

关于后续优秀作品的呈现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上述研报还提到,2013年,移动互联网红利拉开序幕,长视频平台为了争夺用户及市场份额,开启版权大战,并陷入恶性竞争。一方面版权成本不断推升,另一方面价格战愈演愈烈,付费用户ARPU(每付费用户平均收益)持续低迷。

2019年以来,面临短视频的冲击,用户及时长出现下滑,平台开始相继涨价,爱奇艺于2020年底首先开启涨价,此后腾讯视频、芒果TV陆续跟进。长期来看,涨价的核心驱动是精品内容的稳定输出能力。

上述研报还指出:“参考奈飞,在精品内容构建的护城河下,多次提价覆盖高昂内容成本,同时会员规模长期向上,形成优质内容生产、用户付费意愿提升的正向循环。国内来看,近年来长视频平台不断发力自制精品内容,并涌现出《延禧攻略》《隐秘的角落》等优质剧集。但是长期来看,品牌效应的形成需要更多爆品内容的后续支持,优质内容的稳定性是未来用户持续付费的关键。此外,基于优质内容探索更多的商业模式,比如剧场化运营、版权分销等。”

每日经济新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93106/
1
上一篇会计真账实操教程讲座光盘(会计做账实操培训视频网盘)
下一篇 2017会计师事务所成立条件(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设立的条件是什么)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