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fighter:
回复@icefighter: 以后要提高投研的效率,非常重要。
还是要找捷径。
1.要先找行业
把一两年之内机会最大的行业先全部找出来。
有的行业,初略研究一下,就可以放弃。
譬如今年我研究过的鸭脖等零食行业,我研究了一两天,就彻底放弃了,没兴趣。
主要出发点就是两个,绝味食品说自己开店密度已经过高了,而且新的品类的竞争对手还是不断冒出,例如专门做鸡爪的,等等。
2.行业找到之后,研究上下游产业链。
开始不要很深入,但是至少要相对全面,涉及到的环节和公司都有一个印象,方便后续的深入研究。
3.找出行业最好的环节,做深度研究。
譬如总结这几年的光伏行业,最好的环节有几个。
第一个,最上游的硅料和硅片,他们的供需弹性最大,涨价能力很强,看看通威股份一年几百亿的利润,太夸张了。
辅料中也有,例如玻璃。
第二个,具有竞争壁垒,能够建立竞争优势的环节,例如逆变器。
例如阳光电源和其它的逆变器牛股,几乎整个逆变器行业都很牛。
几年前,我也研究过CRO行业,重点关注了昭衍新药。
但是我看了美国对标公司,感觉公司长期潜力也一般,虽然目前市值很小。
但是我没料到,CRO行业景气下,它的实验动物竟然价格涨了那么多倍。
因此它的股价涨幅远远超过我当初的预测。
不管是猴子,还是硅料,甚至石英坩埚,其实都是一样的,行业景气时,有一些环节的供给最难增加,会变卡脖子环节,从而最受益。
下次看到一个行业,公司,那么一定要能找到关键矛盾,中期之内业绩爆发最重要的看点。
譬如昭衍新药,我研究时完全没想到猴子有价格暴涨的可能,这个就是严重的失策。//@icefighter:回复@icefighter:总结这几年的投资研究,我感觉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广度不够,深度太深,长期过长,中期没有抓住重点。
广度不够,体现在哪里?
有很多行业,公司根本没有覆盖,其中有一些很容易抓住的机会,甚至是暴利的机会,就白白错过了。
深度太深,关注了太多的行业公众号,天天看,很多产品细节文字也看,但是看了,对投资真的有用吗?行业专家不等于投资高手。很多细节其实是无用功。
长期过长,有些公司我关注的点过于长期,这种长期的格局,终局的博弈,其实股价短期是不可能体现的。除非是5年,10年的长期投资,否则关注太多长期的变化,意义可能有限。
中期没有抓住重点,其实股价变化,最重要的是中期。
举个例子,去年4,5月份底部,伊之密是我研究的标的,估值很便宜,而且有一体化压铸的新业务。
但是我考虑5年,10年后的长期格局,认为他的管理层不如宁波海天。
如果站在中期角度,他的主业注塑机虽然中期之内业绩不一定有多大的增长空间,但是足够低的估值已经涵盖了可能的风险,而他的压铸机在0-1的过程,市场对这块的估值没有体现。
这就是很好的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