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一位60多岁的大爷来银行取5万元,贴现上他明明有60万元,但我说:“大爷,你不能取,存折上没钱。”之后,我叔叔大闹我们银行,差点打保安。得知我不给他的原因后,老人给我们买了一袋水果。
我叫小林,30岁。大学毕业后,我在银行工作,是一名普通的前台柜员。
昨天下午2点多,办理业务的顾客少了。这时,一位60多岁的大爷独自一人一瘸一拐地走进银行大厅。
因为顾客少,叔叔也没打电话,他径直走到我的窗口。爷爷对我说:姑娘,给我五万块钱。之后,他把存折和身份证一起递给了我。
我看了看叔叔的存折,里面有60万元的定期存款。我按银行规定问叔叔:爷爷,你拿这么多钱干什么?老人有点不高兴地说:拿钱买床,快给我拿去!
听完老人的话,我没有再说话。当我正要给老人取钱时,我们大厅的保安小王来到我的窗口,把老人背在身后,向我眨了眨眼,双手交叉做了一个“不要”的手势。我立刻收到了消息。
我们平时就进行过预案演练,看到保安们做的手势,我就知道这个业务有问题。
我拿了老人的存折看了看。我故意拖延时间,说:“爷爷,您存折上没钱了,我拿不到”。
老人听到我这么说,吓了一跳。他说:“我存折里有60万固定期限,你这个小姑娘瞎了,是不是故意让我老了为难?”
爷爷又对着我的窗户骂了几句。我只好笑着说:爷爷,对不起,我错了。你的存折里有钱。我现在就帮你处理。
看着老人的情绪平复下来,我开始为老人办理业务。在办理过程中,我故意对主管大声说:授权。
主管来了后,我小声跟她说:老人取了一大笔现金,保安小王让我们不要帮他拿取。恐怕有问题。你该怎么办?
主管很有经验,对我说:小慧林,你先把时间延后,我去找联系人,看能不能联系上老人的子女。
老人拿了钱,输入了密码。其实密码是正确的,只是我故意说密码错了。
让老年人办理密码挂失业务。其实是故意拖延时间。
老人满心疑惑,但为了取款,无奈将密码挂失。我递给老人一些文件让他填写。老人也很无奈,费力地填写文件。
老人在填表时,我看了主管一眼,主管给了我一个ok的手势。
就这样,过了近十分钟,老人的证件还没填完。老人不耐烦地说:你这是什么银行啊?弄点钱太难了。还有人在等我。你把存折给我。我不能拿吗?如果你把你的领导带来,我会向你投诉的!
就在老人快要发作的时候,老人的儿子来到了我们银行。
原来,我们主管打电话给老人的儿子,告诉他老人要单独支取5万元。我们银行怕有危险,就联系了家属。
老人的儿子一听,马上说:“不要给他,我马上去银行”。
老人看到儿子来了很惊讶。
老人的儿子问:爸爸,你为什么拿这么多钱?你想再买保健品吗?
老人略带自信地说:我们楼下有个卖床垫的。我睡不好,但头一碰到那个床垫就睡着了。他们还有一个红外线治疗仪图标,什么病都能治,效果非常好。
听完老人的话,我们都明白了老人取钱的用意。
老人的儿子劝老人:爸爸,您说的这些都是在欺骗您的老人,但是没有任何效果。你买了很多保健品,还不觉得被骗了吗?
老人辩称:他们不可能是骗子,产品挺好的,怕
自己取钱的危险,所以他们在门口等我!
老人的儿子往外看了一圈,但没有看到老人说的那个人。这两个人大概是看到情况不妙,就跑了。
我们银行的保安小王对老人的儿子说:我看到两个女人带着老人来到银行。这两个人扶着老人,对老人非常尊敬。但到了银行门口,那两个女人并没有进来,静静地躲在一个角落里等着老人。我一看不对劲,就悄悄通知窗口不要给老人取钱。
老人的儿子对我说:谢谢,把存折和身份证给我!我回去劝他。
老人想取钱,被儿子拖出了银行。
已经过了大半个时间了
小时,我们马上就要下班了。没想到老人又来银行了。老人手里提着一袋水果。
老人说,幸亏你没帮我取钱。刚才我从银行出来,到楼下卖床垫的体验馆。没想到关上了,门也被封住了。如果我从那些人那里取钱,我猜会被浪费掉的。太感谢你了。
保安小王说:“大爷,您来我们银行,我们得对您负责,以后要是动钱,一定要和家人商量一下。”
舅舅羞愧地点点头,对小王说:“对不起,小伙子,刚才我生气的时候差点打到你”。
我还对叔叔说:爷爷,我也向您说声对不起。事实上,你的密码是正确的。我故意拖延时间,刁难你。爷爷,别抱怨我?
老人听了,高兴地笑了起来。
@鑫鑫情感记 有话说
作为银行保安,小王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他用实际行动保护了叔叔的资金安全。
也提醒老年朋友,凡是涉及金额较大的事情,一定要和子女商量,千万不能自己说了算。#情感# #情感#
你对此怎么看?
最近笔者在阅读《简明世界经济史金钱推动下的人类进程4000年》与《美国百年经济波动与增长的研究》中,很清晰的发现,美联储并不是对到来的经济危机一无所知,而是对于当前的经济处理无从下手。
以1929年为例,当时的美国工业总值占全球42%,黄金储备量在一战后的10年里增长率达到50%,达到11.49亿美元,本轮的经济行业引擎以汽车和建筑,房地产为主推手,从而使得美国的股市更加亢奋,至少有265家公司开展投资信托,1928.5-1929.9,股票平均价格增长40%,道-琼斯平均指数在同时期内翻了番。日交易额从200万至300 万股攀 升到 500 万股, 甚至高达1000万至1200万股。
这种现象简直可以用“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竟发的境界”,对此,美联储不得不开始出手对于过热的股市开始进行压制,在1928年,1929年,出售4.5亿美元政府债券,提高贴现率,从3.5%上升到6%。
可换来的结果呢?股市仍然持续上涨,经济不断推高,最终在1929年10月29日,迎来暴跌。
除了美联储的前瞻性和处理上,当时的汽车大佬通用汽车公司也预测到大萧条的到来,它作出的是“减产原先的1/4”,这种抢先偷跑的行为被《美国史1492-1997》的作者认为是“反而加剧了经济风险”。
可见当时即便想偷跑和抢跑,除了在当时要承受巨大的决策压力和高额的沉没成本之外,在事后即便侥幸逃出升天,也仍然也会遭受到道德,名誉上的强烈指责。
所以你就能够理解,当大家都迎来繁荣的时候,大家的第一时间想到的并不是兑现获利,而是继续保持这种繁荣的态势下去,并且妄想着这种繁荣会带来永恒的利润。跑,跑是不可能的。
无独有偶,在《中国证券市场批判》也中曾经提到,2000年中国的第一代庄家吕梁与朱老板的联合坐庄“康达尔”中,朱老板敏锐的察觉到股市的翻转而提前跑路,被吕梁成为“土老板,没见识”。最终朱老板“用几艘小快艇,将数十箱现金偷运出境。”,而吕梁则在股票暴跌后,在夜色掩护下,下落不明。
同样,2005年处于房地产热潮巅峰的美国,二手住宅流通量达到惊人的700万户,而早在2004年-2006年,美联储就将利率从1%上调到5.25%,结果仍然没能够阻挡美国的房地产行业开向地狱的方向。
自然,看过美国电影《大空头》的人也看到这次机会,狠狠的进行了做空,尽管在收益上实现了惊人财富,却也饱受着自身的内疚与舆论的谴责。
在危机来临的时候,无论是抢跑还是偷跑,抑或在此上面大发国难财,他们面临的舆论环境要比深受苦难,被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直击到还要难受的处境之际,就能明白,在这种趋势下,没有一个人是能够幸免的,他们要么被道德谴责致死,要么失去全部的财富,抑或是活下去的勇气,甚至是生命。
如果说1929年,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美联储的做法还能够让繁荣持续,没有陷入马上的破灭,是处于【抑制】的角度。那么在1990年的日本大藏省,则是面对1985年-1991年间房价上涨4倍。1985年-1989年股价上涨3倍的经济环境中,在1990年主动出清房地产,最终迎来“失去的二十年”,陷入严重衰退的时候。
如果说,美国,日本在经济政策调整上带来的毁灭灾难,让人望而却步,那么无动于衷的等死,似乎就在情理之中。
对于资本,对于钱而言,盈利模式和蓄水池的深浅将决定容纳资本,钱的多少,也决定这个经济游戏,金融游戏能够走向多远,在仔细观察和考量1929年,2008年的美国以及1990年的日本。我们都会发现,做为蓄水池的两大主力,来自于楼市与股市,可不巧的是,在这几轮经济危机中,它们在美,日的资产价格上往往是齐头并进,所以一旦失败,则使得资金出清,逃命,没有地方可去,才会导致美,日两国在楼市,股市的一起完蛋。
所以你会发现,结合2020年的美国疫情后的房地产与股市来看,我们似乎有理由发现一条线索,美股跌跌不休,而美国楼市却喜迎涨价的局面,无他,加息导致资金从股市向楼市流向,尽管面临加息带来的危险和风险,在面对上涨两年的股市积累的风险而言,楼市仍然还有上涨的空间。
所以你才能够理解,中国的股市与楼市在1990.12.19到1992.5.26的牛市与1988年-1992年海南房地产的快速繁荣与破灭的冗余与共。从那以后,股市开始逐渐走向波浪化的周期走势,呈现出“熊市-牛市-熊市-结构性牛市”的走势,而楼市则是缓慢增长,不断上涨直到现在的局面,对比结合起来看,尤其是2005年-2007年的大牛市覆灭与2008年房地产的火爆与2014-2015年大牛市的覆灭以及2016年楼市的再度大涨来看,这种脱节的感觉就更为明显了。
无他,备用蓄水池而已,所以才极力错开楼市与股市涨跌的交锋,防止两项大的资金池,蓄水池周期叠加一致,带来政策上的被动与经济调整带来的冲击和破坏。
利用对手盘或者说群体的非理性,是交易获利的关键。但是,这些非理性状态很难被现有的统计技术进行系统处理和利用。没有哪一种基本分析或技术分析能够提供明了的模型来帮助交易者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回报。成功的股票短线交易者需要大众所不具备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取决于对市场和其他参与者心理的洞察能力。为了战胜市场,我们必须具备其他人无法轻易获得的技能,这就是对市场热点群运动的理解,以及对主力资金如何利用热点的透彻了解。中国股市就是以讲故事和听故事为主的市场,这是新兴市场共有的特点,也是发达国家资本市场至今兴盛的持续特征,互联网泡沫就是明证。主力资金善于利用概念和题材讲故事,而散户则听故事,散户在高位接盘,而主力在高位成功兑现利润故事有真有假,有众所周知的,也有无人知晓的,利用对手盘的非理性是所有交易成功的基础,价值投资作为交易方的一种也不例外(当然,你可以从定义上否定价值投资是易,你可以说价值投资是靠持有理想的孳息资产来获利的不是赚取价差。但是,如果已经持有一家价值性公司的投资者能够完全理性地认识到这家公司未来收益的贴现,那么就没有任何盈利空间,因为你支付的钱应该等于这家公可够带来的收益贴现。价值投资其实也是建立在对手盘错估的价值的基础上,之所以错估也是因为非理性)。
在河南省濮阳市,为了获得高额利息,张将100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定期存款。没想到,这笔钱到期支取时,银行以张某持有的存单是伪造的为由拒绝支付。张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银行按存单支付100万本金及利息2.52万元。法院做出了这样的判决。
事情是这样的,银行负责人董某让张某完成上级下达的存款任务。只要他在他们网点存92万元,他们就补贴张8万元利息,并给张开100万元存单。一年到期后,利息为25200元。
张仔细算了一下,认为92万存一年有10.5万的利润,很划算。他通过董办理了存款业务,董给了张100万元的存单。
没想到一年后,张某去取钱时,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张某,存款单是伪造的,拒付。
张赶紧联系董,但联系不上。原来,董拿到张的存款后,并没有实际入账。因涉嫌客户资金不入账罪和挪用资金罪,已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
在多次向上级银行和银保监部门反应未果后,张某被迫向法院起诉,要求银行支付本息。
张起诉的理由是:
第一,如果存款证明是银行出具的,应该推断是真实的。虽然银行声称借口是伪造的,但无法提供相应的证据;
第二,他确实在银行存了92万元,他与银行已经建立了储蓄存款合同关系;
第三,董作为某银行网点负责人,与客户吸收客户资金无关,属于银行内部管理不善。由此造成的损失应该由银行承担,而不是客户。
银行辩称:
第一,本案看似是存款储蓄纠纷,实际上是张与董之间的借款纠纷,与银行无关;
第二,银行严禁违规向储户发放利息补贴,但张本人为获取高额利息通过董进行存款存在过错;
第三,这张存单自始至终没有存入一分钱,银行也没有收到储户的存款。自然没有储蓄关系;
第四,本案中,董某已因不入账存款罪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董某应承担赔偿责任。
经过审理,法院认为:
第一,存款人支付资金并收到银行的存款证明时,双方的储蓄存款合同已经成立。至于银行工作人员是否违法犯罪,资金流向不会影响银行的支付义务。
二是银行辩称董承诺张额外的“贴现利息”违法,但部分合同的无效不影响整个合同的效力。
故法院仅支持张与银行之间的92万元存款合同,其他8万元不予支持。
第三,本案中,张将92万元交给银行网点负责人,银行网点出具存款证明。双方之间成立了存款储蓄合同,故银行辩称双方的借贷关系不成立。
张某觉得存钱可以赚钱,而银行领导董想独吞这笔巨款,张某虽有存款单,董却心生贪念,想一口吃个大胖子,聪明反被聪明误,前车之鉴千万牢记!
所以很多人放到这边都是为了贪小便宜,就感觉很划算,然后就就为了贪那个便宜,就去答应工作人员这样做了,没想到因小失大,然后惹来那么多的麻烦事,像小编自己去银行存钱什么的,我是不要贪任何的便宜的,有时候去买一件什么东西,哎,扫个码,还可以送啥礼物或者怎么样啊,可以省话费啊,我一般都不会贪这种业务,因为更贵的是时间。
而且就算被被银行的工作人员套路了,银行工作人员又联系不上,又又辞职了,这种事情处理起来会特别特别的麻烦。所以我们不管去银行办业务还是保险公司办业务,一定要多想几步,多一点思考,就不要为了一点小毛小利,而轻易的相信别人。
综上,法院判决银行向张支付本金92万元及相应利息。银行不服,上诉再审,但均被驳回。
《世界经济简史·Max We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