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长沙会计报名信息平台(长沙市会计网上培训)

说是合伙生意为什么又不做账!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就算不是合伙也把账做好亏不亏一对账不就知道了寻情记官方号湖南都市《寻情记》节目官方账号56岁女子,城里有4套全款房,老家还有一套300万的别墅,儿子结婚以后,她

说是合伙生意为什么又不做账!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就算不是合伙也把账做好亏不亏一对账不就知道了

寻情记官方号湖南都市《寻情记》节目官方账号

56岁女子,城里有4套全款房,老家还有一套300万的别墅,儿子结婚以后,她每天去捡空瓶子卖,又让老公去饭店洗盘子,她说:“自从儿媳妇嫁过来,我家就没钱了,都被她贴补给了娘家。” 儿媳妇委屈落泪:“10万彩礼钱我都还给你了,你还要我怎么样?方丽芹育有一儿一女,身家上千万。可是自从儿子结婚以后,她就很苦恼,整天在家里唉声叹气,看着家里的存款越来越少,她既焦虑又无奈。

方丽芹和丈夫都没有什么文化,不过,夫妻俩人吃苦耐劳,经过几十年的打拼,他们在长沙全款买了4套房子,又在老家花300万盖了一栋小别墅。他们在长沙经营干货生意,以前生意好的时候,年收入上百万。可是让方丽芹想不明白的是,自从四年前儿媳妇嫁过来,店里的生意虽然和以前差不多,但是忙来忙去,却并没有见到钱,这些钱究竟去哪了呢?方丽芹总觉得,是儿媳妇拿去贴补给了自己的娘家,因为他们合伙做生意,并没有记账什么的。可是她又拿不出实质性的证据,总之,就是怀疑儿媳妇有问题。吵闹了一段时间后,方丽芹决定将干货生意交给儿子和儿媳妇打理,当时,他们接手的时候账上还有26.5万元,但是一年过去,账上却是一分钱没有了,处于亏损状态,方丽芹又开始不依不饶,说儿子小吉联合妻子,将钱都拿到了娘家。小吉很是无语,说很多时候别人都是直接转账给母亲,希望她把明细列出来,算一下究竟没有亏? 可是方丽芹又不愿意将自己收到的钱告知儿子,她就是一个劲地指责儿子没用,以前她经营的时候,都是赚钱,到他手上就亏损。

他们为了此事,吵得不可开交。心情郁闷的小吉,干脆什么都不管,从早睡到晚,不想见到母亲,还跟着妻子回娘家。方丽芹又不乐意了,说儿媳妇拖了她儿子的后腿,一天到晚需要人陪,也不让小吉去做事,现在两个人都在啃老,真是太不像话了。又说儿媳妇天天回娘家,就是拿钱贴补父母,要不然怎么那边乐意养着他们一家人。这小两口子不管怎么做,方丽芹都不满意,他们干脆破罐子破摔,也懒得再搭理这个不可理喻的母亲。方丽芹很是抓狂,她打电话到电视台寻求帮助,说儿子啃老不思进取,整天就只知道围着老婆转,是个妻管严。小吉对记者说:“母亲总说他亏损26.5万,这些钱都拿去给了岳母娘家,现如今,他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恨不得从楼上跳下去证明自己的清白。”这些年,无论他做什么,母亲总是各种挑剔,从来没有一句好话,总说家里的一切都是她赚来的,高高在上,从来不懂得尊重别人。

面对婆婆的无端猜测和指责,儿媳妇拿出一张欠条,称当初结婚的时候,她母亲只要了10万元彩礼钱,母亲一分钱没要原封不动地让她带回到婆家,结果,婆婆以资金周转不过来为由,找她借了10万元,当时承诺有钱了就会还。但现在都4年了,婆婆不仅没还,还说儿媳妇拿走了她家里的钱。儿媳妇说:“如果我是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连彩礼钱都拿出来呢?”原本,小两口结婚以后住在他们的婚房,结果方丽芹说房子是她买的,将婚房出租给别人,让儿子和儿媳妇搬来跟他们挤在一起。小吉说母亲控制欲很强,说好了让他经营家里的生意,结果无论大小事,总喜欢插上一脚,喜欢在边上指手画脚。让他很是压抑,感觉自己就像是溺在水里,呼吸不过来。方丽芹却全然不知家人的感受,她说自己为了这个家掏心掏肺,省吃俭用。现如今,家里的钱都买了房子,没有多少现金,为了赚钱贴补家用,她还去捡空瓶子卖,又让丈夫去饭店洗盘子,她这么做有什么错呢?

在丈夫眼里方丽芹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呢?他说自己不想去洗盘子,但是如果不去,可能一个晚上没法睡觉,妻子会整晚唠叨个不停,以他们的条件,其实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这个家里,方丽芹就像是“女皇”,她在店里跟客户打交道,丈夫在外面进货,一个主外一个主内,若是店里的生意好,方丽芹说是她的功劳,若是货卖不出去,又责任丈夫进货没眼光。没有人喜欢她这样的性格,儿子跟她闹翻那是迟早的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最后在调解员的劝说下,方丽芹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她诚恳地向儿子和儿媳妇道歉 ,承诺以后会尽量放手,不再那么强势 。她一再强调:“儿子,我是真的为了你好,我很爱你。”小吉不想凡事都依赖父母,他想做真正的自己,无论大小事自己能够拿主意,不需要母亲说三道四即可。这对母子暂时算是和解,但愿这位母亲能够说到做到,不要自寻烦恼。

有愉色必有惋容,做一个和颜悦色的母亲,善解人意的妻子,适当的时候学会示弱,才会收获幸福的人生。

照片记忆:毛主席的父亲毛贻昌

根据《毛氏族谱》:“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毛主席的祖父毛恩普(字翼臣),育有独子毛贻昌(字顺生)。

毛贻昌1870年10月15日生于湘潭县韶山冲,是旧中国普通农民中的一员。在毛贻昌10岁的时候,根据农村传统,他的父母做主给他定了一门亲事,对方是湘乡县文芝仪的女儿,叫文七妹。毛贻昌长到15岁,与比他大3岁的文七妹完婚。

毛贻昌17岁时就开始当家理事,那时家里仅剩六七亩薄田,被迫外出当了几年兵,长了不少见识,也积累了一些钱财。回到家乡后,毛贻昌开始做些小生意,家境逐渐殷实了起来。

毛贻昌有五个儿子,长、次子夭亡,三子毛泽东、四子毛泽民、五子毛泽覃;另有两个女儿,均早殇。

毛贻昌克勤克俭、精明能干,同时在孩子眼中又是一位严父。毛主席6岁时,就开始练习做一些家务和农活,比如拔草、放牛、拾粪和砍柴,识字后也帮着记账。毛贻昌培养孩子的方式,虽然看起来不免有些苛刻,但这对于一个男人的成长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1920年1月30日,毛贻昌因患急性伤寒病医治无效逝世,终年五十岁。而那个时候毛主席已经为革命而奔波,他无法回家见自己的父亲最后一面,也无法参加他的葬礼。

毛贻昌去世后,毛泽民特请毛主席的私塾老师毛麓钟,代毛主席作泣父灵联:“决不料一百有一旬,哭慈母又哭严君,血泪虽枯恩莫报;最难堪七朝连七夕,念长男更念季子,儿曹未集去何匆。”

照片一:毛泽东主席的父亲毛贻昌。

照片二:毛泽东主席和母亲文七妹以及自己两位弟弟的合影。

照片三:1919年11月,毛泽东主席同父亲毛贻昌(左二)、堂伯父毛福生(右二)、弟弟毛泽覃在长沙合影。

照片四、五:1959年,毛泽东主席回家乡为父母扫墓。

照片六:毛氏族谱。

照片七:韶山毛主席故居。

近几天,是我阳后康复期,重读了一遍《毛泽东自传》(埃德加·斯诺著),并做了些许读书笔记。

这一次读来,和往常去读它,有不一样的感慨。

①毛主席在十五六岁立下了宏志,他为祖国的未来担忧,觉得要为祖国强大起来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不是仅仅听从父亲的安排去学点东西(他父亲的意愿是多去读点经书,能识字算数记账就行了,这样能够接手家里的那一摊子事很不错啦!)。他年少即敢于挑战,勇于担当,毅然决然走出原生家庭。

相比孔圣人十五岁立下志向了(“吾十有五立志于学”),他们俩都是年少即立志。

②毛主席在私塾那里一念经书就觉得枯燥无味,倒是对那些志怪小说,还有像《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等传奇小说感兴趣,且见解不同于常人,让他的同学,甚至连老师都感到惊讶不已!

③毛主席青少年时的成长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a.十五岁前念私塾阶段,这一阶段算是启蒙阶段,试图挣脱原生家庭的束缚,从思想尚处于懵懂,开始觉醒。

(1)传奇小说,还有《盛世危言》对他的影响颇深,“我的读书渐渐地对我发生影响,我自己愈来愈怀疑佛了。”

(2)一些社会事件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开始有了某种程度的政治意识”。他说:“这些密切发生在一起的事件,给予我已经有着反叛性的青年头脑以一个永久的印象。”

b.1910年秋∽1913年秋,十六岁开始,先在湘乡东山学校学习一年后,至长沙学习,有时在正规学校,有时则是自主学习,其中在辛亥革命后,还在新军当了半年兵。

在表兄文运昌的指引下,去到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这里成为他人生的新起点,在去这个学校离开家时,他改写了日本和尚月性的诗作送给他父亲: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何处不青山。”

在东山学校读书,也成为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开始渴望到长沙去”。

到了长沙一个中学读书,其间他第一次发表政见,并张贴出去。主张由孙中山任总统,康有为任总理,梁启超任外交部长。

c.1913年∽1918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了,这个时期是他学习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期间遇到了几个对其成长的良师益友,像杨怀中、袁仲谦、徐特立、何其衡、肖子升和蔡和森等,其中杨怀中对他的影响很深,很赏识他,给他的《心之力》评为满分。

在这里,他和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结成革命团体,这个团体是在陈独秀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新青年》影响下组织起来的,陈独秀和胡适成了他的模范,代替了他曾经崇拜的康有为和梁起超。

d.1918年∽1921年,积极参加政治活动,成长为一个信念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1918年秋,到了北京,在杨怀中的引荐下,得以见识李大钊,并进入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其间广泛阅读社科书籍。

(2)对于政治的兴趣继续增高,刚开始,很受无政府主义影响。

(3)其间回转长沙,在政治上更加积极,领导了“驱张运动”。创办《湘江评论》,创立了文化书社,其中《湘江评论》影响很大,成了广大热血青年衷爱的读物。

(4)在李大钊、陈独秀的影响下,视他们为革命的引路人,最终成为一个思想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06年,13岁的毛泽东被父亲毛顺生追着打,他跑出院子,来到门前的池塘边,指着池水对父亲说:“你再逼我,我就跳下去!”

这一天是冬至,毛顺生准备宴请一帮生意上的伙伴。由于客人还不少,毛顺生一个人忙活不过来,他就喊毛泽东出来帮忙招呼客人。但毛泽东最讨厌这种场合,生意上的应酬对他来说是件毫无意义的事情。于是他义正严辞地说:“不去!”

见儿子不听话,毛顺生非常生气,他大骂毛泽东懒而无用,为子不孝。毛泽东也出言顶撞道:“父慈才能子孝,父不慈,子又如何孝?”当时客人也在场,毛顺生脸上下不来台,可说又说不过毛泽东,他就只好动武了。

毛泽东见父亲举起巴掌要打自己,于是撒腿就跑。这一下可把毛顺生气坏了,他边骂边追了过去。

毛泽东跑出院子,毛顺生也追了出来。见父亲穷追不舍,毛泽东索性就不跑了。他在池塘边停住,指着冰冷的池水说:“你再逼我,我就跳下去!”

毛顺生愣在了原地,他知道自己这个儿子一向说一不二,真要逼急了,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可毕竟老子也不能向儿子服软,正当双方僵持不下时,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以及客人们都来劝和,毛顺生也就顺水推舟,骂骂咧咧地走开了。

毛泽东内心暗自窃喜,这场“父子大战”终究是自己赢了,同时他也悟出了一个道理:在压迫下如果一味地顺从屈服,反而会遭受更多的迫害;只有鼓起勇气反抗,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虽然毛家很有钱,但其实毛泽东的童年过得也很艰苦。从六岁开始,毛顺生就让他干农活。拔草、喂猪什么活都干。到了十四、五岁,毛顺生更是让他和家里的长工一起卖苦力。

毛泽东后来回忆这段时期时说:“他(毛顺生)是一个严厉的监工,见不得我闲着,账上不忙了就让我去干农活。他性情暴躁,动不动就打骂。”

不过毛顺生的严厉也并非一无是处,为了不让父亲抓到自己的把柄,毛泽东记账非常仔细,干活也很勤快,地里的全套农活他样样都行。也正是父亲的严厉,毛泽东从小养成了不怕吃苦的品性,并且在干活中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的疾苦。

比起父亲的严厉苛刻,母亲的善良无私对毛泽东的影响更为深远。毛泽东的母亲叫文七妹,家里虽然务农,但家境还算殷实,不愁吃穿。在这样的家庭条件下成长,文七妹不但从来没有瞧不起穷人,相反她还经常接济吃不上饭的贫苦人家。

嫁给毛顺生后,文七妹依旧经常施舍穷人。毛顺生是做生意的,为人比较吝啬,不愿意做赔本的买卖,所以很多时候文七妹都是瞒着丈夫,偷偷给别人送钱送粮。而且文七妹笃信佛教,崇尚积德行善,从不与人争执。她的这种思想也在不知不觉中灌输给了毛泽东,让毛泽东从小就拥有一颗悲悯之心。

毛家除了做稻谷生意之外,还做猪牛生意。有一回毛顺生买了村里一户人家的猪,价格商议好后付了定金,只等过几天把猪牵回来。到了约定的那天,毛顺生让毛泽东去牵猪。

毛泽东来到那户人家,见主人愁眉苦脸,一问才知道原来猪的价格涨了,就差这么几天,却要少卖几块钱。主人诉苦道:“几块钱对富人家不算什么,可对我们这种贫穷人家来说,将是很大的损失。”

毛泽东不忍心看别人这么痛苦,于是他没经过父亲同意就把这桩买卖给退掉了。毛泽东知道少不了要被父亲打骂,但看到那户人家开心的笑脸,自己这顿打挨得也就值了。

1918年,文七妹因病逝世,毛泽东从长沙日夜兼程赶来为母亲守灵。他悲痛地写下悼母词,并这样评价自己的母亲: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即便损己也要利人的,我的母亲就属于最后一种人。

母亲去世后,毛泽东把父亲接到长沙一起生活。此时的毛顺生已经不再过多干预儿子的选择,即便毛泽东没有像他预期的那样做生意,他依旧默默地出钱供毛泽东读书。对此,毛泽东很是感激。两年后,毛顺生也离开了人世。

1959年6月,毛泽东回韶山故居,一大早他就来到了父母坟前。原本他打算一个人悄悄来拜祭的,可随行人员发现后也都跟了过来。

随行人员见坟墓有些破败,忙说要找人修缮一下,毛泽东阻止了他们,对他们说:“不用修,就这样。”即便已经身为国家主席,毛泽东也从来不搞特殊化。

回去的路上,毛泽东对随行人员说:“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朋友也。还得承认,我下次再回来,还要去看看他们两位。”

都说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对于毛泽东来说,父亲的严厉,不仅磨炼了他的意志,也让他学会了反抗;而母亲的仁爱,教会了他宽容待人,同情贫苦大众。

正是这种父严母慈的教育,让毛泽东不畏艰难和压迫,始终和广大人民站在一起,最终将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成为人民的领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92860/
1
上一篇会计安例点评
下一篇 会计事务所网站源码(会计师网址)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