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先生懵了,两年前已还完的分期,建设银行即墨支行告知还有近两万元未还!
近日,即墨市民江先生收到建设银行一条催款信息,说他有一张尾号为2104的信用卡需还款517.43元,并且提醒如“未按时足额还款而产生逾期,建行将按规定向人民银行金融信息数据库报送逾期信息。”
江先生做完核酸赶紧回家查看,发现这张尾号2104的信用卡是一张分期通卡,这张分期通卡是即墨建行工作人员主动为江先生办理的,时间是2019年8月。由于江先生是建行的优质客户,在建行也有信用卡,根据江先生的消费状况,工作人员给他申请的分期通卡额度为6万,无抵押,无担保,利息(分期费)很低,只要还够6期,余下的可提前还款,并且不收违约金和后面的利息。江先生觉得划算且当时恰好需要用钱,就办理了这张额度为6万的分期通卡。
消费后,江先生每月按银行的短信提示还款,2020年10月10日,江先生打电话询问建行工作人员,想把余额全部还上,让工作人员看看还需还上多少,工作人员答复需还款51928元,并告知联系建行4008200588提前还款就可,江先生于是通过建行的另一张储蓄卡给尾号2104的分期通卡转款51928元。
现在,江先生非常不解,时隔两年,明明已全部还款,中间也没有任何短信提示,为何又会收到这样的催还款通知短信,现在又让还款,那之前的51928元钱哪去了?
带着疑问,也为了自己的信用不受影响,江先生联系了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02295533。客服的回复是“2020年10月10日,你的确向2104分期通卡存入51928元,但你并未提出终止分期。另外显示2104卡去年曾向你建行信用卡转款。
江先生顿时感到自己受到了欺骗,这是不是就是消费陷阱?
江先生说:分期通2104卡已经准确按照银行要求还清,自己再未从分期通花钱,没有消费何来分期。
当时银行工作人员也明确告知只要按时间换上款就行了。如想再消费可再向银行提申请,从来也没有告知还有终止分期的说法。
明明每月按照建行信用卡短信通知还款,从未逾期。消费都没有超过规定额度。自己的建设银行储蓄卡内也有足够的活期余额,为什么会将分期通卡内的钱划向信用卡还款?
银行居然可以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可以擅自行内系统自动转款?置客户的合法权益而不顾。合理合规合法吗?
分期通卡内的钱既然没有一次性扣完,那么每月的还款和扣款情况为什么不告知用户。在持续产生了近两年分期费用后,在用户发现异常后才知道,如果用户粗心直接将517.43元随手还上,那么这些分期费用是不是还会一直这样产生下去。
每年开年的一季度,可以说是银行的开门红贷款冲刺期。各大银行指标下来以后,都会根据指标压力,对于贷款的审核及利率松紧度做一个调整。
例如某银行的广州区域装修贷,以往年利息最低2.8%,开门红直接下调到2.2%,即月息0.183%,虽然是分期等额还款,但是5年期的长月供,这个利率已经是有史以来最低的。
也有银行眼红,抵押分期做到一年期2.08%!!
经营抵押贷也持续放松门槛跟利率,这是一季度的常态,比较推荐还是四大行的产品,门槛不高也比较靠谱。
【企业可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洛阳出台19项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措施】#洛阳头条#洛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省、市稳经济部署,经深入研究并广泛征求相关部门支持,通过19项措施,持续提升洛阳市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能力。在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按照不低于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25%,力争达到30%的比例划定工业用地保护红线。在开发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保障产业用地比例不低于60%。详情:企业可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洛阳出台19项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措施
【专家观点|董晓远:数字化改造提升企业效率】“乐信成立九年来,业务规模年均增长200%,这样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是十分罕见的。”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研究员董晓远认为,其核心技术是算法(模型),核心产品是信息。乐信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一方面帮助金融机构成倍提高了贷款的效率与安全;另一方面帮助消费者通过分期付款等方式轻松愉快地买到商品,既促进消费、加快了优质商品的流通,也提高经济效率,促进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网页链接
信用卡协商分期,不会的看过来!你就说专业不专业!
后期会有详细分解每一项!
持续关注!把你关心的问题留下来!
各位大大,请教个问题,信用卡逾期之后如果谈个性化分期,一定是呆账吗?呆账是影响期是多久??
本人现在是中信,平安,交行三张卡总欠款20多个,每个月收入只够还一半的,现在一直是拆东补西,是想问拆东补西比较好,还是做个性化分期比较好,担心的是个性化分期后,还款完的5年内还是永久的?征信影响持续多久,哪个比较好些?
#思进每日美股点评# #《职场经济学》系列解读(一):人人都能学的职场升值术# 【问答:职场中需要注意什么?】
谢邀!
注意到此问题下面有了近150个(其中不乏不错的)答复了,那从今天开始,就借用在得到上由哈希对《职场经济学》一书的解读中的部分内容,来回应几个和“职场”相关的问题。
关于作者
刘捷,27岁成为国有上市集团最年轻的“董秘”,36岁在外资企业担任中国区投资总监,40岁进入上海某金融控股集团担任CEO。与此同时,他也是一名企业战略咨询顾问,曾为恒丰银行、长江出版等上市企业做战略咨询。之前,听书为你解读过他的另一本畅销作品,《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自己》。
关于本书
在过往多年的投资和管理经历中,作者越发感觉到,经济学思维对于一名职场人来说非常重要,现实中很多人在工作和自我管理上犯的错误,其实就是思维方式缺陷导致的。听书也讲到了其中一些例子。
在这本书里,作者结合具体的职场场景,为我们讲解了,怎么运用经济学思维来思考常见的职场问题,包括优化职场状态、提升职场价值、进行职业周期管理,等等。
前言
我们要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叫《职场经济学》。它主要讲的是,怎么用经济学思维,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职场人。
在开始之前,我想先给你出个题:假如,你给公司购买机器,有两件功能一样的机器,一件4万,一件5万。你会买哪一件?
估计多数人会选4万的那件。
那如果我跟你说,4万的只能用两年,5万的可以用3年。你会怎么选?
又如果这是一件专用工具,公司只会在两年里用到它,这个时候又怎么选呢?
还有个更复杂的情况,4万的那件要一次性付清全款,而5万的那件可以分3年免息分期付款,省下来的钱能在其他地方获得5%、10%、15%不等的收益,又该怎么考虑呢?
你可能会说,买件东西而已,这么麻烦吗?诶,事情虽小,但这里面每一个问题,涉及的经济学理念并不简单;而在有经济学思维的人看来,这些问题其实也并不麻烦。
而我之所以要在开头问你这些问题,并不是真的要带你去挨个算一遍。而是想说,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标榜自己是“理性的经济人”,会以利益最大化作为目标,来制定策略。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未必真正懂得,怎样做才是利益最大化的。在职场中也是这样的。并且,更重要的是,职场中很多你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是不会明确给出来的。
比如,公司要裁撤你在的部门,跟你说,要么拿了补偿金离职,要么降级转岗,你怎么选?
再比如,领导给你分派了一些打杂的活儿,你要怎么样才能干得出彩?
还有,如果你想利用上班的业余时间提升自己,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很多人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依靠的是过往的经验,或当下的感受。但是,你可能也听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有个理论:人脑在工作时会使用两套不同的系统,第一套系统依靠直觉,优点是速度快,但也更容易出错;第二套系统靠更理性的深层思维,能帮助我们想清楚更复杂的问题。
将在回复《什么是职场?职场的本质是什么呢?》中接着谈,再将昨天的#思进每日美股点评#中的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元月10日:首先要说的是,周二,鲍威尔表示,物价稳定是健康经济的基础,在通胀高企的情况下恢复价格稳定可能需要采取短期内不受欢迎的措施;不过,鲍威尔没有对美国的经济前景和货币政策做出评论。
上面提到,目前市场预计美国CPI将进一步回落,甚至在押注美联储将于今年开始降息。而我则不得不再次强调,市场似乎正在低估通胀和美国利率峰值,就像一年前一样(一年前,华尔街几乎一致低估了通胀轨迹),鲍威尔今天的发言其实已经很明显地表达这个意思。
我判断的基点是,美联储已经一二再、再而三地明确表示,希望看到通胀持续下降到2%的目标,而不仅仅是价格增长放缓。显然,美国劳动力的短缺将导致高于预期的通胀,通胀高企状态将持续下去,而低估通胀将使市场再次陷入残酷的境地。
再提二点:
1、#维珍轨道公司首次从英国发射卫星宣告失败# 昨天这条新闻上了头条,很感慨,真所谓No news is good news, 大家可能已经好久没有听到SpaceX的消息了吧,说明什么?
事实上,马斯克现在把过往发射卫星的天价,打到了好似白菜价一般,其实,SpaceX隔三岔五好似撒蚕豆般地发射卫星,而恰恰因为从成功走向成功,反而在新闻热点中看不到了……太有意思了;
3、Last but not least, 特斯拉位于美国德州的超级工厂的规模将扩大,最早从本月底开始,在奥斯汀工厂再建造四座新大楼,总建筑面积将达到140万平方英尺……点到为止吧……
最后,再顺便打个小广告,全球发行的《看懂財經新聞:賺錢門道》上架、《财经金融科普漫画书系(套装共4册)》出齐,以及我策划、和粮食问题专家冰清合著的《大国粮食》新鲜出炉,谢谢关注!
2022年真难!有些人银行存款过百万,却生活朴素,现在过得咋样?
对外开放已经几十年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再加上国家的宏观调控,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得到大大提高。很多人都安居乐业,他们认为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好。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到二〇二二年疫情已经肆虐人们3年之久了。长时间饱受疫情的摧残,很多人不禁感叹二〇二二年真难。
之前很多人都是月光族,甚至月负族,他们往往喜欢提前消费,生活中也很少出现突发状况,每个月的信用卡账单都能按时偿还。从疫情持续发酵,很多人都被迫改变了消费习惯,学会了存钱。虽然我国每年的存款金额都在上涨,但是存款超过百万的却非常少。根据调查就发现,有些人存款过百万,却生活朴素,那么他们现在过得咋样?
我国人民非常爱存钱,基本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存款,尤其是中老年人,他们存款的目的无非就是为孩子结婚买房,再到自己养老。但是前些年房价的上涨,让人们意识到自己挣钱的速度根本就比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并且这些年我国的存款利率也在连年下降,有人就会选择把钱拿出来进行投资。但是从大体上看,选择把钱存进银行的人还是大多数,毕竟这是目前最安全、最稳妥的存款方式。
现在物价整体都在上涨,很多人去超市购物,没买几件商品,几百块钱就花完了。有的人看到商品的价格,兜兜转转不敢买,认为钱应该省着花。现在菜价、肉价、粮食价这些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都在涨价。汽油的价格更是一路飙高,增加了人们的出行成本。很多有车一族为了省钱,只能选择公交车出行。
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手里有存款,就会增加一些对风险的抵抗能力。超前消费的年轻人,在疫情来临之际,手足无措,还不上信用卡,只能选择贷款或者分期,增加还款负担。而有存款的人则会淡定很多,不论是物价上涨还是疫情,对他们的生活不会产生多大影响。因此,合理消费,注重储蓄才是对抗风险和意外的最好方式。
随着物价的上涨,很多人连基本生活都无法维持。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导致很多人的收入不稳定,他们日常就要勤俭节约,合理消费,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并且勤俭节约一直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财富来之不易,是靠我们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我们必须要好好珍惜、利用,合理分配。
这些拥有百万存款的必定不是普通人,我们普通人每个月挣得工资是一定的,还要还车贷房贷,支撑家庭开支,即使省吃俭也很难存够100万。这些人往往是做生意的,资金来源比较快。也有的是大公司的企业高管,他们的年工资高达百万,存款非常简单。相对来说,我们普通人的工资只能达到供需平衡,好一点的能稍微有些存款。
二〇二二年整体经济形势都不太好,时不时的停工停业就使人们的生活更紧张了。大家的生活都受到疫情的影响,即使有百万存款,也不敢大手大脚的花钱,毕竟钱这么难挣。一个朋友之前在深圳工作,是一位IT行业的技术员,虽然月收入两万多,但是却没有盈余。后来在父母的帮助下,在深圳贷款买了一套房子,每个月得还高额的房贷。
疫情之际只能选择在家工作,这种生活令他非常压抑,后来就选择把房子卖了,回到了老家。这样虽然工资少了,但是不用还房贷了,手里还有了百来万的盈余。存进银行每个月光利息就两三千,够自己吃饭了。但是他在生活上依旧选择勤俭节约,不敢动自己的存款。
另一个朋友是一对夫妻,两个人都是老师,收入稳定,加起来每个月的工资也有上万元,并且银行还有百万存款。这样的生活是多少人羡慕的,但是他们一时冲动,把钱扔进了股市,渴望钱生钱,结果却反被套牢。
本来存进银行每个月吃利息也非常稳定,但是现在不仅利息没了,本金也大大缩水。因为股票投资的失利,他们现在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
在二〇二二年我们见证了多家实体店倒闭,看到了每天都在有企业破产。很多人认为危机就是转机,在这个关头选择创业,最后血本无归,自己的存款也减少了。所以在投资和创业上,我们一定要谨慎,否则稍有差错,就会倾家荡产,严重了更是会负债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