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有意义,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家里有两个老人,都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病,在22年6月份之前都完成了全程疫苗接种,3针,但都同时在22年12月份,阳了,当时肺部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阴影,当时没买到Paxlovid、阿兹夫定片等抗病毒药物,而且当时还没有床位,只能在急诊处理,所幸最终二老没有发展为重症,病程很长,目前基本上治愈
最近看网上都可以买到2000多块钱的p药了,在想幸运之神降临一次已经很幸运了,要不要买一盒药备着
但是看价格和有效期,又还是心理担心这会不会到时候过期了,没用上,毕竟家里条件也一般,有点纠结?到底应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朋友问题,而随着现在大家可以在网上购买到这个药物,类似问题也有很多,但是总得来说都在问,有没有必要为家里老人备点需要早期需要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实际上,这涉及到3个真相,我们应该有所了解
首先,目前已毫无疑问,p药等抗病毒药物在感染后3—5天内,是非常有效的。
在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两款进口新冠口服药中,Paxlovid的中期临床数据显示,轻中度新冠患者在确诊3天内服用该药,其住院或死亡风险可降低约89%。而哈佛医学院和布莱根妇女医院在2022年12月13日发布的研究显示,相对没有服用Paxlovid患者,Paxlovid患者组住院降低40%,死亡降低71%。
而这个数据不仅仅停留在美国的研究数据当中(如下图1),同时在我们国内面对第一波疫情当中,也是得到证实了的,是非常有效的,不少老人、有基础病的,吃了它,命保住了。
所以,吃这个药,没啥问题。
其实,阳康后,再次感染用上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一个人感染了新冠,肯定会产生一定免疫力,但这是短暂的,大部分都在3—6个月内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可以发现,这段过年期间,好多人不戴口罩,聚集,好像也没啥事,给人一种疫情要结束感觉
但是这一定是假象,是短暂的,大流行并没有结束,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免疫缺陷的人来说,大家越放松警惕,他们越危险
因为对于感染后老年人或者免疫缺陷的人来说,并不一定感染了一次之后都非常有效激活了很好的免疫力,年轻人康复后也不代表其体内已经完全不携带病毒,尤其是口腔,鼻腔,不然大家想一想,复阳,长新冠的人,为什么周围的人还不少呢?
所以,有些老年人感染一次之后,风险依然存在,不可大意。
但是,有必要囤吗?
没有必要,既然我们国家有能力让网上大家就能购买,那么我们就应该相信我们需要时候,就有足够的能力提供,谈判失败不代表后续没有,毕竟辉瑞每年投资了150亿美元用于研发,难道它不想回本,继续搞研发吗?
#健康2023#
1922年5月的一天,已过而立之年的蒋介石,竟然一跪三叩,拜师流氓大亨黄金荣。5年后,黄金荣做出了一个奇葩举动:把拜师帖子递回,并希望和蒋介石以朋友关系交往。
为何如此?
蒋介石曾经是孙中山的忠实拥趸,在大哥陈其美在的时候,蒋介石的感觉非常好,毕竟,结拜大哥陈其美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
可是,陈其美在1916年被人刺杀了。于是,蒋介石最大的后盾没有了,这让蒋介石满怀悲愤,一腔愁绪。
当时,孙中山在广州,蒋介石广州、上海、浙江三地跑。离开广州去浙、沪,都是找出各种理由请假去的。
去浙江奉化是为了回家看母亲,去上海是为了去“挣钱”。总之,十里洋场的莺莺燕燕,各色人物纸醉金迷的生活,让蒋介石流连忘返。蒋介石的第二任、三任妾室,都是在上海滩找的。
当时的上海,是全国最为繁华富庶之地,当时的“交易所”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也是很受人追捧。
此时的交易所,主要业务就是:代客户买卖证券,购买棉、纱等大宗物资。
这样的营业范围,让交易所有了大笔的手头资金周转,而且利润不菲。那时的交易所,并不是官家持有,只要财力足够,关系够,谁都可以开。
蒋介石跟着结拜兄长张静江等人,投资了“恒泰号”。恒泰号这个上海的交易所,当时有35股资本,其中,张静江一大家子合起来有13股,戴季陶有2股,蒋介石有4股,其他人合计持有16股。张家持股最多,张静江的侄子成了恒泰号的总经理。
前期,挣了不少钱,蒋介石也分红不少。
可是,后来交易所大量增加,有140家之多,而且经济开始低迷,不少交易所倒闭,百姓对交易所的信用度开始降低,导致恒泰号生意很差。
而为了继续经营,恒泰号给客户们开出了不少“空头支票”。
终于,恒泰号垮台了!
大量债主纷纷上门,而且有人雇佣了不少黑道人物,进行暴力讨债。
蒋介石一看情况不妙,开始思索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怎样?人头不保,自己可能会倒在上海滩街头的血泊当中。
百般惆怅的蒋介石,在和张静江、虞洽卿的数次沟通后,认为投靠青帮,是一条不错的道路。
而青帮当中,黄金荣手眼通天,在法租界如日中天,在上海滩的黑道中势力极其强大。
于是,在上海富商虞洽卿的引见下,1922年5月的一天,蒋介石一跪三叩,递了拜师帖子,成了黄金荣的门生。
当时的蒋介石还仅仅是粤军的中等人物,除了长期跟随孙中山,没什么其他出众履历。而黄金荣是上海滩绝对的大亨。
那么,黄金荣为何愿意收了蒋介石?因为黄金荣看中了蒋介石长期跟随孙中山的经历。能称作大亨的,一定有过人之处的。
在黄金荣的帮助下,讨债的要么不来了,要么延期了,总之,没人敢大张旗鼓带着刀枪来难为蒋介石。
忘了说了,蒋介石拜师时用了老名字“蒋志清”。
黄金荣帮蒋介石摆平了很多事,并且资助蒋介石回到了广州。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黄金荣此举颇有战略眼光。
五年之后的1927年3月,蒋介石作为北伐军总司令,从广州打到了上海,并驻足在南京,计划在此建都。
黄金荣很高兴,当年的徒弟成了大人物,更美好的日子将会扑面而来,那时他就是黑白两道否重视的大亨了。
但,老黄没仔细考虑过一件事,不管怎么说,加入青帮的履历,对白道人物都是一段不光彩的经历。蒋介石是不愿提起的。如果,黄金荣见人就提,估计,脑袋就悬了。
不得不说,黄金荣遇到了高人了,高人就是王柏龄,这是北伐军某路司令。当黄金荣的门徒唐嘉鹏陪着王柏龄去拜访黄金荣时,王柏龄提醒道:“他是北伐军总司令,如要到处宣扬曾经拜师于你,恐怕面子上下不去,不如顺水推舟....."
黄金荣是何等样人?他太明白了,终究他是黑道人物,蒋介石是白道一哥,这个面子如果不给,风险就来了。
于是,黄金荣亲自拜访了蒋介石,不仅递还拜师帖子,而且希望蒋介石对他以朋友相待。
一句话,咱们就是一交情不错的朋友,拜师?没有的事。
这举动,让蒋介石很满意,口口声声称黄金荣为“黄老先生”。曾经的“师父”,如今成了“黄老先生”。
不过,黄金荣并不以此为耻,反以为荣。
其实,鸡贼的蒋介石不仅挽回了颜面,他还想利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
很快,412事件发生后,黄金荣杜月笙等人成为了蒋介石的超级打手,祸害了不少共产党人。【正是因为这段经历,导致后来杜月笙不敢留在中国大陆。】
当然,此后的十年,黄金荣、杜月笙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算是过得不错,这是黄金荣、杜月笙的黄金十年。这十年,黄金荣年龄大了,杜月笙的发展如火如荼。全面抗战八年后,杜月笙重回上海滩,蒋介石等人已经不太待见他了。至于黄金荣,日子过得滋润且悠闲.....
总之,黄金荣收徒蒋介石这一事,因为处理得较为妥当,给足了蒋介石面子,让其捞了不少的人脉资本,让其晚年过得较为安逸。
当然,新中国建立前,黄金荣的儿媳妇卷走大部分财物,新中国建立后,82岁的黄金荣在严峻的形势下,过起了最普通百姓的生活,那就是另外一段故事了。
长期才有盈利是常态
没有经历过暴跌急跌,账面亏损很大的股民是不合格的。只有经历过账面亏损并妥善处理才能成为正常的投资者,才能成为成功的投资者。
投资要经历的比实业多,承受的也多。还没有开始盈利就要先经历账面的亏损,但账面的亏损只是暂时的,精神上的压力需要释放要看到持仓的根本,那就是时间的长短很重要,正常人理解的时间都很难取得大的盈利——股市的周期就是三年起,五年持股是很普遍的情况。
三年属于基本的波动期,五年才开始盈利是很正常的,牛市一般是两年,熊市也有一年,大的机会就是需要等待3-5年,也只有三到五年习惯等待才能因为时间创造超额的收益。
忍能之不能忍,能人之不能能。有低价持仓的等待,不要频繁的交易贡献手续费,才是一种一劳永逸的做法,如果不能买入超跌的低价股,空仓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股市持续低迷,原因是什么# #在股市里怎么从原来不稳定的盈利和不稳定的收益比率,走向一个稳定的关键是什么#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谁# #投资不懂就问# #巴菲特手握近万亿元现金称谨慎投资# #两年来巴菲特手握重金意欲何为# #时间的朋友# #摘抄自“投资最重要的事”,价值投资到底有哪些最重要的事?# #如何在股市挣钱# #如何避免成为韭菜# #厦门头条# #厦门新鲜事情#
一只股票亏了20%,是及时止损好,还是逢低加仓比较好?
股票被套20%简直太常见了,就连股神巴菲特都表示,在买入股票后被套30%是很经常的事情。
所以,没必要在被套20%后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搞得自己茶饭不思,日渐消瘦。
那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
是按兵不动,还是及时止损,亦或是逢低加仓呢?
这取决于这只股票的质地如何。
如果是只好股,比如类似于贵州茅台这样的,有钱就“逢低加仓”,没钱就“按兵不动”。
可如果是只垃圾股,比如像贾跃亭的乐视这样的,那还是及时止损,趁早跑路为妙。
不过,“逢低加仓”有个前提:好价格。
什么叫做“好价格”呢?它是指股价低于甚至远远低于公司的每股价值。
比如甲公司的每股价值是30元,可如今的股价是24元,打了八折,这就是“好价格”。
“逢低加仓”得在“好价格”内施行。
如果不是好价格,那即使是好股票,也不能逢低加仓。
比如即使甲公司从50元跌到40元,跌了20%,但也远远超过了它30元的每股价值。
此时,不仅不能逢低加仓,而且还要及时止损,割肉清仓。
因为相对于30元的每股价值,40元的甲公司贵了三成多。
买的极度高估,很不值当。此时不卖,更待何时!
如果你也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评论,并分享给你的朋友。
更多投资理念与技巧请关注号主“筑梦投资”。
#10月财经新势力##头条创作挑战赛#
现在是2022年9月16日早上6:00。
不知不觉在网上写财经文章也有两年多了,慢慢地积累了一些粉丝。每天和大家分享我自己的投资心得,特别是看到有一些粉丝逐渐接受了长期投资的观点,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收益,深感欣慰。
不过,也经常会遇到让我特别尴尬的时刻。我最怕的,其实就是一些人来问我某某股票某某基金怎么样,他们已经买了,现在被深套应该如何处理。也许在问别的人的时候,他们会很痛快的告诉你,应该如何进行操作和处理。当然,也许有一些人会提出付费的要求才会告诉你怎么做。可是我从来回答都是一样的,我不会炒股,没有什么相关操作经验,所以不知道怎么做。
投资最重要的其实是心态,投资出了问题并不像一个病人去找医生看病,医生先做一堆检查,然后给你对应开一个药方。凡是因为深套来问我的人,其实他们现在属于非常急躁的状态,这个时候无论我说怎么做都是错的。因为如果我让他们卖掉万一涨了怎么办呢?如果我让他们留着万一继续跌怎么办呢?今天也是广而告之一下,请大家以后尽量不要问我这样的问题,就算问了,我也不会做什么回应。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投资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急,就是求快。但是,绝大多数试图到股市里捞金的人,恰恰又特别急。问100个人铁定有99个会告诉你,他喜欢做短线。想要学会赚钱,第一步就得先把自己的性子磨好,不能急。
当然网上的各种大仙是特别多了,各种点评也确实是头头是道。只不过这些大仙们不是义务劳动的,你需要给他付钱,订阅专栏、加入圈子、成为会员等等。虽然我并不反对知识付费,而且我觉得也确实应该付费,毕竟学习这些知识也花费了非常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比方我自己吧,前面20年的投资经验就不说了,各种奇遇与机缘巧合(之前专门写过)。
从2014年到2019年,我花了五年的时间走访了差不多100家上市公司。足迹遍及中国的二十多个省区,行程几十万公里,光差旅费就花了几十万。我为什么不收费?首先是大部分需要这些知识的人都是普通人,我实在不好意思收费。其次是收费几百几千元,我也实在瞧不上。再就是很多事情都是经验,没有办法细化解释。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2020年我感染新冠差点没命,是援鄂医疗队救了我。他们不为名不为利还冒着生命危险来救我们,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不过是学着他们的样子,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
正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在一般人对关系的理解中,可能最大的误解就是找一个爱自己的人,这样自己就会过的更幸福。这其实是一种通过规避情感风险而放弃掉情感收益的处理方式。但感情不是一种储蓄系统,它是一个投资系统,一段自己不能够投入更多感情的关系,自己最终会成为那个承受更多情感委屈的人。因为面对一个自己不爱的人,自己必须要耐受不爱对方还要亲近的感觉。而对于另一个人而言,需要耐受付出情感也无法亲近的怨愤。这些失衡在短时间里会被其他很多东西掩盖掉,而一旦进入长期关系或者婚姻系统,它就会叠加放大,直到彻底失衡。
感情中允许投注的相对不平衡,但一定要有找平的机制,它在长远上能维持一种动态平衡就能够让感情延续下去。一旦这种不平衡的差距过大,也失去了找平的可能性,那么感情就会变成一个脆弱系统,这样两个人就会不断承受这个系统频繁失衡崩溃所释放的张力对彼此造成的伤害。
《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写作的灵感从哪里来?#你读过最难懂的书是什么# #我要上 头条#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当花费较长时间去思考某个问题、钻研某件事时,它就会进入潜意识,哪怕中途停下来,思维也会不自觉地开始“后台运作”起来。
一旦遇到某种环境或条件,灵感会突然从天而降,似乎不费吹灰之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其实,灵感跟天赋一样,看似不可捉摸,其实也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写作的灵感也是一样,写作是对心灵的探索。要想获得灵感,过去的积累、当下的触发,二者缺一不可。
对写作者来说,其实比“等待灵感”更重要的是充实生活,让你的学识变得丰厚、阅历变得广阔。
当你了解得多,思考得多,不断深入体验生活,灵感自然会像源头活水一样汩汩而出。
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以获得灵感呢?在《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一书里,作者Spenser给出了以下3点建议:
1.心态开放
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事情发生,单位里的新鲜事、饭桌上有趣的谈话、朋友漫不经心的吐槽……有的美好,有的糟糕,它们都是能滋养写作的“肥料”。
打个比方,今天白天你在做核酸排队的时,发现有人插队插得理直气壮,晚上临下班,你又看到同事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还在一本正经的监督其他人认真完成。回家你可能就写了一篇吐槽的小文章,里面全都是这些琐碎的小事,后面还有一些自己的感悟。
其实这就是有感而发。素材不仅是创作的基础,也是记忆的通路。除了事物本身,尽量写下打动你的那些细节(包括听觉、触觉),细节越丰富,日后回想起来,对当时场景乃至心情的还原越真实、鲜活。文章也越有画面感。
2.大量输入
写作者需要有不断推陈出新的能力,因为人们永远对新的东西感兴趣,有可能是新概念、新理论,也有可能是新视角。
要吸引读者,首先你自己要比你的读者对信息更敏感。这就要求你大量阅读。
那么具体读什么,怎么读呢?作者的建议是,如果是通俗写作,优先选择那些经典但又让你感觉比较轻松、容易进入的书。
因为一个人的表达习惯和风格,跟摄入的内容有很大关系。如果是专业性比较强的文章,先培养固定阅读的习惯。
与其囫囵吞枣,不如从兴趣出发,以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式阅读,哪怕速度慢一点,总好过因读不下去而否定自己。
而真正有效率的阅读,还是要有点儿功利心的。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它好在哪里,能解答你哪方面的困惑?作者的观点你认同吗,为什么?从中得到的启发或方法,可以如何运用在你自己的生活中?……
当你带着一连串问题去读书,边读边思考,边读边输出,书中内容才能跟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融合,变成真正属于你的东西。
尤其对写作者来说,千万不要把读书仅仅当作一种消遣娱乐。除了领会作者的思想、赞叹其精妙的文笔外,你还应该像个职业评论家那样,仔细拆解、分析一本书,学习它的风格、结构,看看作者是如何组织素材、把握节奏、调动情绪、处理问题的。
知道“是什么”,也知道“为什么”,这对你今后写文章很有帮助。
阅读时要养成记录的习惯。当你浏览文章时,发现一个好的标题、金句,或者打动你的段落,赶紧记下来,可以利用手机备忘录、印象笔记之类的工具。这也是我现在经常在做的事。
平时多积累素材,记录下你的想法清单,才不会在写作时仅仅依赖灵感。另外,一定要记住:能够打动你的,通常也能打动别人。
3.刻意练习
在发朋友圈、微博的时候,不要把几句话的内容不当回事,要把每一次的发言都当作一次写作练习,甚至是塑造你个人品牌的机会。
这句话其实在之前读的一些书中也看到过,有时候我也会在分享别人文章时,加几句自己的感悟。
这跟直接转发文章确实有很大的区别,直接转发的,朋友圈里基本没有点赞和评论,而写了自己的感悟,再分享到朋友圈的,一班都会有评论和点赞。
而当你把公开发表,都看成是一次试验的机会。发表前认真思考,无论是情感、段子、吐槽还是评论,都斟酌每个字每句话。日积月累不仅可以培养对文字的敏感度,写作的灵感也会一触即发。
综上,任何的成功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看过这样一句话: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世上本没有天才,不怕苦的人多了,默默耕耘的人多了,慢慢就磨炼出了天才。所有的独门绝技,不过都是熟能生巧;所有的王者气质,不过都是百炼成钢。而写作灵感更是如此。共勉。#我要上 头条# #你读过最难懂的书是什么#
#什么是卫生填埋处理技术?# 我国目前主导的垃圾处理方式为卫生填埋,然而卫生填埋存在二次污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因素的比列也不断上升,传统的卫生填埋、高温堆肥_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发展。
一、卫生填埋案例:
仅以日处理300吨(生活垃圾)填埋工艺(设计使用十年)为例,政府30年的投入为:
(1)3个填埋场X每个投入6000万-7000万=约2亿;
(2)政府支付的处理费:每吨60-70元X300吨X365天X30年=约2亿;
(3)一个填埋场使用十年用地约300多亩,30年需建三个填埋场,大约报废土地1000亩,1000亩X20万(按落后地区最低地价估算)=约2亿(如加上几十年后的土地修复费用,将无法估算)。30年政府大约需总投入6个亿左右。
二、LJ五化分类综合处理技术案例:
如果采用”LJ五化分类综合处理”技术_建设的综合处理厂,政府30年的投入为:日处理300吨X每吨130元处理费x365天X30年=约4亿。30年后,无偿移交政府的正常运营的垃圾处理厂价值约2亿。4亿-2亿=2亿,即30年政府相当于只支付了企业2亿处理费。6亿-2亿=4亿。即30年可为政府节约4个亿的资金投入,节约大约1000多亩土地。
相比之下,LJ五化分类综合处理技术 不仅污染控制标准已与国际标准接轨,经济效益也远优于卫生填埋,具有市场化程度高、可持续等优势,因此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三、五化技术处理工艺流程:
LJ五化分类综合处理的产业链有三个部分,上游为垃圾清洁及废弃物管理,先把垃圾给收集起来,集中运输到垃圾处理场,通过前端的均匀给料机和大件垃圾分选机将垃圾初步分类。中游是主要部分,也就是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关键部分。下游为成品有机肥及工业用砖和木塑制品,经过高温高压膨化处理后的有机物被膨化为有机质粉末和无机物;经过二燃室洁净燃烧的热能供给本厂使用,该车间产生的炉渣和未被膨化的无机物可经过下一工序处理用于制砖;筛分出的塑料制品及铁磁物可直接回收再利用,塑料制品也可以用于制木塑材料使用。在处理过程中的蒸汽经脱硫脱酸后冷凝处理,主要作为本厂洗车使用。全厂为全封闭机械化操作,节省人力资源的同时减少了垃圾对人身体建康的危害。
四、LJ五化分类综合处理技术_彻底解决了以下问题:
1、垃圾中转站投资大、垃圾收集难、运行成本高、二次污染严重;
2、人工分选工艺损害员工身体健康、工作效率太低、分类不彻底,后续工艺难以处理;
3、垃圾填埋工艺占地面积大、占用时间长、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大气;
4、垃圾焚烧及焚烧发电工艺运行费用昂贵、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难以处理;
5、堆肥工艺肥料质量低劣难以资源化,堆肥处理厂苍蝇蚊子滋生、臭气熏天,损害周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该技术历经二十几年研发实践,现采用的是最新一代生产线。花园工厂,立体布局,中央集中控制;垃圾零污染收集,无害化、无剩余化处理,资源化出产品,无需人工分选,清洁生产,零排放,无二次污染;进来是垃圾,出去是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及欧盟有关标准,使垃圾处理产业由不断投入转化为永久盈利。
五、LJ五化分类综合处理技术_具有如下特点:
1、快速:四小时出产品,当天垃圾,当天零污染收集,当天无害化处理,当天资源化出产品,达到日产日清。
2、无害:全封闭作业,故无臭气外溢;无塑料焚烧,故无有害废气生成或少生成有害废气;有机物渗滤液高温高压水解水热氧化处理,故灭菌彻底;处理快速,渗滤液产生少或不产生渗滤液。
3、无剩余:所有垃圾全部循环利用,处理彻底。
4、适应性强:城乡生活垃圾、菜市场垃圾、绿化垃圾、禽畜粪便、餐厨垃圾、厨余垃圾、建筑垃圾、装修垃圾、陈腐垃圾、医疗垃圾、禽畜病尸、屠宰场垃圾、中药行业废弃物、食品行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污水处理处理厂污泥、垃圾渗滤液、造纸废渣等,除危险废弃物外的所有当地产生的垃圾,一次性得以解决。
5、占地面积小:是堆肥法的四分之一,填埋法的六分之一,且所用土地可永久使用。
6、资源化、产业化程度高:因前分选分类彻底、故可回收物资全部再生利用,同时减少了垃圾焚烧量、也减少了有害气体产生量(特别是减少了焚烧炉二恶英的产生量,比纯焚烧工艺减量近90%)。
7、“LJ”系列高养分生态有机肥市场前景好:绿色产品必用肥料。
8、设备先进:主要设备大部分为经多年现场经验凝练、升华而研制的专利设备,故障率低,使用效果好,特别适合中国国情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
9、能源循环利用:以垃圾处理垃圾,处理成本低。
10、经济效益好:产出远大于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