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是现在很火的投资项目,哪个公司沾上往往股价都会出现大涨。但是刚刚仕净科技公告将大手笔进军新能源,股价却高开之后回落了,为什么?根据公告,公司拟与宁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项目投资合同协议书》,并在安徽宁国设立一家项目公司作为电池项目运营主体,负责运营年产24GW高效N型单晶 TOPCon 太阳能电池项目。预计项目总投资最高不超过11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
之所以市场上充满了质疑之声,是因为金额实在太大,大到根本无法匹配。仕净科技目前总资产32.75亿负债21.71亿,也就是净资产11.04亿。公司目前账上仅有货币资金4亿,甚至于整个公司的市值只有58亿,如此小的体量,哪里来的112亿投资光伏项目呢?正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投资者认为是在忽悠,于是并不买账。
上市公司究竟打的什么算盘,为什么他们明知道自己体量不够,却仍然要强行上马搞这个项目?按照公告披露的数据,项目于2023年4月开工建设,2023年11月全部建成投产,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约200亿元,税收6亿元以上。另外,二期年产6GW高效N型单晶TOPCon电池项目待一期全部建成达产后适时建设。按照税收6亿元测算,也就是公司预计每年该项目净利润应该在15亿--20亿左右,相比112亿的投资,即便是考虑到利息支出,也是比较可观的收益。
在披露的协议书中,实际上也披露了为什么现在手上没钱也能投资这种大项目的原因。首先就是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会提供资金支持和补贴,具体数字虽然没披露,但是一般会在总数的20%--30%。另外就是整个项目建设由代建公司负责,实际上就是垫付,这就是为什么上市公司手上根本没钱也一样可以玩大项目的原因。根据公告,项目公司自竣工验收并交付之日起至发起回购之日内按照回购总价款的百分之六向代建方支付租金,交付后第七年开始回购土地、厂房及机电设施,分四年完成回购,每年回购不低于回购总价款的25%,同时在支付第一笔回购款之日起向代建方按比例递减支付租金。
也就是说,从2023年11月开始,每年向代建方支付112亿的6%约6.72亿为利息,7年后的2030年开始需要支付112亿的25%约28亿再加剩余未回购部分84亿的6%约5亿,合计约33亿现金。2031年则需要支付28亿再加剩余56亿的未回购部分的6%约3.36亿合计约31.36亿现金。2032年仍需要支付28亿元再加剩余的28亿的未回购部分的6%1.68亿合计约29.68亿现金。2033年支付最后剩余的28亿元。把所有这些全部加一起来,上市公司未来的10年总计将为这个项目支出约162.36亿,平均每年约16亿以上。听到这个数字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太狠了吧。
当然从公司的角度,会觉得自己对该项目的未来非常看好,每年可能会获得20亿以上利润,那么10年后也就是总计200到300亿净利润,相比投入的162亿总额,还是有很高的收益的。但是这个账并不能这样算,因为还有一个潜在的问题,折旧。根据协议,代建方将在收到回购款50%后将项目变更到公司名下,所以这个时间是2032年,在那个时候公司的账本上会出现112亿的固定资产。而那个时候这个项目已经建设并使用了10年,所以折旧时间不可能太长,我们以20年折旧完毕的话,每年还需要计提折旧5.6亿。
把以上所有这些都加起来,上市公司即便很顺利的进行了这个建设并且完成了所有的投资,同时市场销售情况也如同现在预期这么好,甚至连产品的价格也不会因为市场上同样的竞品出现价格的下跌。最重要的是科技的发展也完全如他们所预期,没有出现更新更好的产品来替代现有的技术产品。也许未来的十年,在扣除了相关的费用之后,公司可能一共可以赚几十亿吧,折算下来每年可能有几亿。但是这是最理想的状况了,如果中途出现任何一个意外,那这可能就不是故事而是事故了。
这就是为什么机构并不太买账的原因吧,不确定性因素实在太大,步子迈得实在太大了,大到大家没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