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8太原初级会计(太原中华会计网校)

在榆次,如果你是老师,上职称的事是没人关爱的: 大概讲,如果你不提,校长也好,区教育局也罢,绝对永远不会问半句你对职称工作的看法和诉求。现状是:有的学校数年不评一次,有大量不带拒带课的反而是中高级教师。

在榆次,如果你是老师,上职称的事是没人关爱的:

大概讲,如果你不提,校长也好,区教育局也罢,绝对永远不会问半句你对职称工作的看法和诉求。现状是:有的学校数年不评一次,有大量不带拒带课的反而是中高级教师。为数不少的老师刚上班是甚职称,干了25年以上甚至30多年了,依然如故还是甚职称(初级)。与之反差的是,年年轻轻30来岁上了中级,水平却为众人瞧不起的也有一大把(某学校曾在疯传榆次要归太原的那几个月,一次性用尽指标突击十几人上了职称丿。组织是老师的依靠?师资人事部门何时肯公开一下榆次还有多少一直一线干的25年以上教龄二级教师?!公道不公道,难不成只有天知道?#晋中头条#

1946年,17岁的申纪兰嫁到了山西长治平顺县西沟村。如果没有那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她的命运将只是无数被淹没的农村妇女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她的名字也不会出现在历史的长河中。

 

1951年,申纪兰22岁。当地的初级合作社已经成立。说白了,就是农民联合起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活动。今天的人可能会觉得这很有趣。毕竟机械化普及以后,人们也不会在意几亩地。不过半个世纪前的太行山,种地还真是大事啊!

 

合作社成立后,很快就遇了问题。为了完成既定的计划,必须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劳动力稀缺!男人一直承担着主要的劳动力,但男人还不够,我们该怎么办?很简单,女性也一起干活!

 

此时,22岁的申纪兰肩负着动员女同志下田工作的使命。毕竟在革命热情高涨的年代,广大女性同胞被迅速动员起来,这就遇了第二个问题:

 

女性和男性做同样的工作,但获得的工分低于男性。

 

不服输的申纪兰开始动员姐妹们向男人学习“技术活”——比撒肥、间苗、锄地。她们没有落后,有的甚至比男人做得更好。就这样,经过申纪兰和姐妹们的努力,一再争取:

 

男女同工,工分一样,不分性别,只看收益!

 

1953年,《人民日报》报道了申纪兰和她的姐妹们争取“同工同酬”的故事,在全国引起广泛讨论,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写入了同工同酬!

 

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1955年,贵州省妇联发表了《实行合作社男女同酬》。主席看后说:“建议各乡镇和社区都照做。”后来有句话传遍全国——女人能顶半边天!

 

这是中国妇女在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后的真正解放——经济上同工同酬,可以参政议政,不再被束缚。在权力、神权、宗族权力的三座山上,对于这个贡献,你还认为申纪兰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大妈吗?

 

今天同工同酬的女同胞们不要忘记,这个权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申纪兰和姐妹们一起争取的,所以说这是申纪兰的历史性贡献——男女同工同酬,平等工作!

 

2019年,申纪兰成为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之一。她最根本的贡献是男女同工同酬:今天的女权主义者应该睁大眼睛。男女同工同酬,其实是一种会历久弥新的贡献!#党的女儿#

中国第一个互助组诞生于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当这个地方是晋冀豫抗日根据,组织成立互助组的是一个叫李顺达的农民。李顺达原本是河南安阳林县人(现林州市),15岁随母亲逃荒要饭到山西平顺西沟村。1937年抗日战争暴发,后八路军129师在太行山建立抗日根据地,李顺达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了村农民救国会组长、主席,民兵大队长、党支部书记,领导和组织农民生产抗战。

1942年,日军对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而且这一年平顺地区经历了大旱,农民生产生活十分困难。为积极响应党中央“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号召,李顺达联络宋金山、路文全等6户农民于1943年2月成立了农业劳动互助组。这一模式主要是为了克服边打仗边生产,劳动力不足,劳动工具不足的困难,釆取劳武结合的模式,一边同敌人斗争,一边作好田间劳动管理,不仅度过了灾荒,还参军参战支援了前线,后来互助组发展到16户。1944年李顺达被太行区第一届群英会评为“生产互助劳动模范”。

西沟村自然条件很差,到处是光秃秃的山,土地很薄,旱灾涝灾年年有。当时又处于战争状态下,日军经常过来扫荡,农业生产根本没保障。再加上当时有很多家庭的青壮年参加八路军,也有许多烈士家属,以及被日军杀害男人的家庭,孤儿寡母较多,劳动力严重不足,单独劳作比较困难。由于民兵要作战,随时都要集合到一块,李顺达根据这种情况就在民兵的基础上,和宋金山、路文全等6个民兵商议,一块劳作种地,这样能时时保持在一块,日军来扫荡不耽误打仗。

互助组的核心就是互相帮助,你帮我家种地,我帮你家种地,你用我家牛,我用你家车,以工换工,以工具换工具,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共赢。这样敌人来时集中打仗,敌人走时集中劳动生产,打仗生产两不误。同时还可以帮助烈士、军属等缺劳动力家庭种地生产,使大家的地都能种上。而妇女也可以集中起来帮助一些没媳妇的家庭作军鞋等。

在李顺达互助组的带动下,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各村都相序成立了互助组,特别是长治地区的互助组搞的有声有色。1948年,李顺达又带领互助组上山种植果树,发展经济林110多亩,开创了西沟村林业大发展的道路,被太行区委表彰为“翻身农民的道路”。

1949年,李顺达在天津参加城乡物资交流会时第一次见到毛主席,1950年参加全国工农兵劳动英雄代表大会时又一次受到毛主席接见。1951年,李顺达带领26户农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定名为“西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他任社长,申纪兰任副社长。申纪兰后来首倡男女同工同酬。

毛泽东时代的非凡女性——申纪兰:全国唯一的连任13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申纪兰,对于中国女性是一个奇迹。1929年12月,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龙溪镇杨威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她好强能干,1951年12月,当上了平顺县西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副社长。“男女同工同酬”,就是她提出并实践的,真正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1953年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介绍她事迹的长篇通讯,申纪兰迅速窜红。

1954年,申纪兰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她穿着连夜缝制的新衣裳,骑上毛驴去见毛主席,她到北京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在这次大会上,“男女同工同酬”正式写入宪法。

也从这一年,申纪兰从25岁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到2020年,连任十三届,全国独她一个。

申纪兰先后任平顺县委副书记、山西省妇联主任、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但是,她始终坚持“不领工资、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坐专车、不要住房、不脱离农村”。

我国农业集体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广大的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生产极积性空前高涨。但是由于农民个体户缺乏耕畜、生产工具和劳动力,生产严重困难。1953年,山西省平顺县李顺达率先组织了互助组、合作社,他们的经验很快在全国推广,之后河北省遵化县的王国蕃,安平县的王小其、王小庞都是那个时期的先进典型。

互助组是由几户农民自愿结合,种、管、收互相帮助。在此基础上后来发展成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合作社都是农户自愿参加,以土地、耕畜、生产工具、生产资料入股,年底按股分红。

初级社是一个行政村有多个自行组织的合作社,以后发展到一个行政村把多个合作社合并成一个合作社称为高级合作社,其性质不变。

农业合作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它使我国农业取得了历史空前的大丰收。

从1958年开始建立的人民公社,是由所在乡范围内的各村的高级社合并而成,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经济核算是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核算,生产队为基础。这就出现了平均主义、一平二调。发展的实践证明,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的极积性,迟滞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这是后来解体必然结果。

同时必须肯定的是,人民公社期间办了很多其它组织形式办不成的大事。那就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大工程。全国建成的千百座大大小小的水库,致今仍在发挥作用。还有淮河、海河的根治,红旗渠的建成等。在农业学大寨的精神鼓舞下,农田建设成就菲然,打井、开渠、整修梯田、平整土地、划方等为以后农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这是不可否定的事实。要用辯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笔者认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需要,农业生产必须要有一个飞跃的发展。发展潛力巨大。注重要抓土地、农田基本建设、土壤改良、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机械化。对此只有采取土地集约化管理才能实现。其途径是走集体化的道路,建立股份制农业合作社,实行企业化管理。再就是长期大面积土地流转承包,对承包者要有严格的界定,防止短期行为。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政策不能变,私有化的道路永远走不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92104/
1
上一篇售后返修入什么会计科目(售后维修差旅费计入什么会计科目)
下一篇 会计方面的违法行为有(会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