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信听说有好些高分免学费的。
橙长时光#长沙中考# 提前交5万也上不了民办中学!昨晚,长沙中考第三批次录取分数线出来了,其中,立信中学录取线为619分,邻居却为此愁眉紧锁了一晚上。他儿子今年中考成绩不理想,具体分数没细问,估计离普高线有些差距。中考填志愿期间,他带着孩子去跑了民办学校立信中学,交了5万元赞助费,以为可以稳上立信了。谁知前几日被学校通知前去退费,说是教育局有规定,民办学校也必须按照统一的录取线来,学校不敢逾矩。5万元退了,估计立信也没戏了,真是愁煞了他这个做家长的!由此可见,孩子成绩好,才是真正地为家长省心又省钱啊!
#长沙头条#长沙民办高中,第一梯队:广益、师大二附中、明达中学、湘一立信。学费收费表在表2,我现在觉得民办的,只要家庭条件够得起,也没问题,教学质量也不差,师资也很牛。除了费钱,升学率也可以。
取消全省招生后,只面向长沙招生的四大,五年后长沙要变八大。均衡多强化局势是必然的。同时民办高中也会有三强出现,可以理解是名校圈地跑马,不得不跟着崛起吧。
长沙新增普高:东雅中学、周南实验、一中城南、麓山国梅、长郡智谷等七所,基本是名校附属。同样不招外地生源,所以要提前来读初中。
#教育微头条# #长沙身边事#
前一阵子,济阳一个朋友找到我,也不知是从哪个渠道了解到我和一名道医很熟,非得让我和她一起,领她老公去看这名道医,她老公腰肩盘突出,长期在家窝着,有两年左右的时间了,不能干重活,走路都很吃力,腰疼不得伸,最近又更加厉害了。期间,看了几家大医院,医生诊断后,都強烈建议住院动手术,会好得快一点,但也有一定的风险,且住院费用要五万块钱左右,不排除有瘫痪的可能性。效果也不一定象你们想象的那么好。她老婆犹豫不决,后不知道从哪里了解到我认识了一个道医,非得让我领他们一起过去瞧瞧再说,万一不行,就只能去医院动手术。都是熟人,我没法只能带他们去碰碰运气,我这道医朋友常年飘移不定,云游四海。几经周折联系好后,立马带他夫妇俩过去看了下,老道在其腰上灸了几壮艾草吧,(看着很像,不确定)敷上三张自制膏药,又给了六张膏药,嘱其一星期换一次,再给拿了三剂中药,回家煎服,走人。当时,我们都是抱着试试的心里,我也跟他夫妻俩一再强调过,能治好那是千好万好,万一无效可也别怨我,我只尽人事,所以,大家心态都比较好,一路上高兴回家。
因疫情没什么事,一时想起这件事来,特意过去看看,她老公腰直了,不痛但还有那么一点点麻,还有三张膏药没贴,药喝完了,估计会好。夫妻俩很感激老道,说了好些感谢话,始放心。
前天,老道上我这玩,抱着感谢的心态,我闲谈中说起此事,反受老道对我一顿埋怨,他说我不该把人往他那带,这样影响不好,传出去对他不利。他没有行医资格证,只是经师传的土方,如果治好了还则罢了,治不好吃不了兜着跑,声名扫地。让我以后千万注意,往后只可在一起谈淡养生啥的。不要什么人都往他这带,不要给他添麻烦之类的,并且一再反复强调,我只能喏喏,甚是惭愧。也不好对他说什么。可我心里一直嘀咕,身为道家,应常怀怜悯之心,济世救人方为上策,为何不尽已之能度人疾苦,也是个假道,没有慈悲之心,但不能当他面讲。心实惆怅。
#长沙头条#21年长沙中考各高中预估录取线公布,公办第一梯队,毫无疑问的,四大里面长郡、雅礼录取线最高,580,另外湖南师大附中、长沙市一中575分梯度在5分左右。
麓山国际、南雅中学、明德中学570分。周南中学、附中梅溪湖、雅礼洋湖565分。长沙市实验中学、雅礼实验中学560分左右。在往后走,几乎都可以约5分划一个档次。
今年长沙民办的应该是热点,500分可以上个还不错的民办了,除了学费贵点多了一个0外,有些名校下的还是很实力派的,思沁,师大二附中,湘一立信,还得早早去排队填好志愿的。名额也是很紧张的,毕竟现在在教育上,家长是舍得投资的。
他日一朝跃龙门,有结果就是所有付出最大的回报。
#长沙身边事# #教育微头条#
长沙黄药师
4分钟前
当鸡头还是凤尾,这个问题一直都有不一样的争论,我个人觉得学生扛压能力好一点的还是当凤尾好。不是只看到学习氛围,而是选择更好一点的圈子,交到更好一点的同学。今年中考填志愿的时候,我犹豫了一下,为是否选择就近的麓山滨江,还是选择18公里外的南雅,最后还是留在了南雅,我没有后悔,孩子回来说班上基本上全是团员,都是在各校的优等生,个个都在竞选班长,不像在初中派位生那么参差不齐。只不过在南雅初中的时候,孩子班上也就是普通寄宿班,也没有进到信息班(没有报名信息班这是我在孩子这些年学习期间唯一一次抉择失误的,当年也是问了好些前辈说信息班没有什么特别不同,问了长郡双语信息班的家长,问了长郡雨外信息班的家长都说成绩没有特别好的,孩子们还破解平板玩游戏,家长们很多意见,让我判断失误,18年雅礼集团全面启动的信息班确实在成绩上提升很明显),只不过我孩子所在的普通寄宿班虽然在校内是靠后的档次,但最后的中考成绩已经算不错的了,五个被雅礼本部录取,三个被南雅录取,这对于学习末端的班级中考成绩已经很好了,当然也有不少成绩不好的最终去了民办。据我了解和孩子回来的反馈,我觉得能进公办还是不要去民办,不要以为高收费的民办就一定比末端的公办好。除了像广益立信明达怡雅这几个民办还可以,有的民办真的台不行了,我在师大思沁的高中群,看到家长三天两头吐槽饭菜差校风差,一个班57个人,还很多抽烟的。我家孩子也说她认得的几个去了什么卓华啊恒定啊等七七八八民办的都在吐槽,该哭脸说学校不好,我想说在学校一直这样的心态这么能学得更好呢?无非就是满足了家长给孩子一个高考的愿望但无济于事。
【清朝末期、民国初期学生是如何选择学校的?看毛主席回忆自己的求学之路:学校在报纸上打广告吸引学生】
毛泽东从小就一直听说这个省会城市很大很大,而且有不少优秀的学堂,非常向往。
为此,东山小学堂长李元甫,国文教员谭咏春、贺岚岗看到学生毛泽东成绩一向优良,而且年纪轻轻就胸有大志,加上读中学的年龄也到了,就商量着准备介绍毛泽东到长沙去读“驻省湘乡中学”。
1911年春天,毛泽东征得毛父毛母两位家长的同意,从韶山步行到湘潭县城,然后挤着一乘从湘江去长沙的小火轮就上路了。
青年毛泽东这是第一次出这么远的们,也是第一次来到真正意义上的大城市,这里的各种景象都让他极其兴奋。
1911年的某天,青年毛泽东突然听到革命军席卷全国,清王朝摇摇欲坠。
还是热血青年的毛泽东决定为国家做点什么,于是舍弃学业,加入了革命军,当起了列兵。
结果,才短短的半年,也就是1912年,清王朝被推翻了,革命军与北洋军也和谈了,南北统一了,民国政府建立了。
毛泽东觉得国家已经不再需要革命,决定从革命军中退伍,并继续开始了求学生涯。
那他怎么选择学校呢?
看报纸选择!
他无意发现了报纸上刊登了学校招生的广告(那时候,办学校还远没有正规化,许多学校都是通过报纸招生),但那时候学校的质量鱼龙混杂,很难用一定的标准来判断学校的优劣,而且革命结束了,青年毛泽东对自己究竟想做什么,未来怎么走也没有明确主见。
于是就像现在找工作一样,青年毛泽东根据一则则报纸广告来寻找靠谱的学校。
一则警察学堂的广告,引起他的注意,于是去报名投考。
在考试以前,他看到一所制造肥皂的学校的广告,不收学费,供给膳宿,还答应给些津贴,这则广告很吸引人,鼓舞人说制造肥皂对社会大有好处,可富国利民。
于是,他又改变了投考警校的念头,决定去做一个肥皂制造家,他在这里又交了一元钱的报名费。
这时候,他有一个朋友成了法政学校的学生,他劝毛泽东进法政学堂,毛泽东也读了这所学堂的娓娓动听的广告:答应在3年内教完全部法律课程,并且保证期满之后可以做法官。
毛泽东写信给家里,把广告上的诺言记述了一遍,把将来当法官的光明前景描述了一番,要求寄学费来,然后在这里也交了一元钱的报名费,等候家里父母的回音。
这时候他又看到一则商业学堂的广告,一位朋友告诉他,国家现在正处于经济战争之中,当前最需要的人才是能够建设国家的经济学家,这个议论又打动了他,他又向这所商业中学付了一元钱的报名费,并参加考试被录取了。
但他还继续注意广告,有一天,他读到一则把一所公立高级商业学校说得天花乱坠的广告,这是政府办的,设有很多课程,而且又听说教员都是非常有才能的人,毛泽东又决定最好在那里上学,做一个商业专家,又付了一元钱的报名费,并把他的决定告诉父亲。
老人家听了很高兴,因为他理解经商的好处。毛泽东进了这所学校,可只待了一个月。因为他发现这所学校大多数课程都用英语讲授,他和其他学生一样,不懂英语,学校也没有专教英语的老师,这种情况使他感到讨厌,月底就退学了,继续留心报纸上的广告。
后来青年毛泽东看花了眼,也被坑了几次,决定直接去湖南最好的中学看看,也就是当时的湖南全县高等中学校(省立第一中学),他又花了一元钱报了名,努力勤奋学习了一阵子,结果参加入学考试,名列全部考生第一名,顺利入学。
入学后,他发现这个学校很大,有许多学生,有一个叫符定一的国文教员对他帮助很大。符定一借给他一部有乾隆御批的《御批通鉴辑览》,这部史书上至东周,下迄五代十国,叙时1362年,蕴涵着15个朝代的兴衰过程及成败原因。毛泽东对北宋文学家司马光历时19年编撰的这部《资治通鉴》爱不释手。
1912年6月,在这所中学里,毛泽东写了唯有的几篇体现青年时期毛泽东的思想的文章之一:《商鞅徙木立信论》。这篇文章中联系现实提出:要取信于民,开发民智,必须以法治国。
为此国文教员这样批语道:“实切社会立论,目光如炬,落墨大方,……有法律知识,具哲理思想,借题发挥,纯之唱叹之笔出之。……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如其所至。
但是,就算到了湖南最好的中学之一学习,青年毛泽东依然觉得课堂课程很有限,加上一些校规也让自己反感,几次考试成绩优异之后,也读完了《御批通鉴辑览》,他得出结论,这种学习程度还不如自学的效率高。
于是在校6个月后,主动申请退学,开启了在湖南图书馆自学的生涯,从此与图书馆的不解之缘。
当然最后他依然回到了学校,那就是湖南第一师范,在那,青年毛泽东遇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老师和朋友。#历史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