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会因为短期亏损而痛苦紧张到睡不着觉,自当别论,那就请收手吧。——巴菲特
上海财经大学有一名教授,名叫孙涤,此人是留洋高材生,这个人的名头可能大家没听过,但这个人是给中国人介绍巴菲特的第一人。
孙涤教授1995年在吉林大学客座讲学一年,长春的冬天很冷,每周只讲课一到两个半天,其余时间枯坐在招待所太无聊。所以这期间孙涤欣然应承了上海证券报的邀约,在上海证券报上的专栏财经闲话投稿写文章。
其中一篇文章《证券投资巨擘华伦·布费》就是介绍沃伦·巴菲特和其投资思想,巴菲特当时被译名为华伦·布费。
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今年已经92岁高寿,这家伙据说11岁那年购买了人生的第一只股票。17岁考上大学,用了3年时间就获得了学士学位。需要说明的是,巴菲特学的是财务和商业管理,最后拿的是经济学学士学位。由此也可知,巴菲特是财务科班出身。
20岁那年,巴菲特想申请去哈佛大学读研究生,但被拒之门外。后来考进了哥伦比亚大学,并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期间有幸结识了前来讲课的本杰明·格雷厄姆。本杰明·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的开山鼻祖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
巴菲特一生的伙伴也是黄金搭档查理·芒格,正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芒格跟巴菲特是真正意义上的老乡,两人都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关于芒格,以后有空我再跟大家聊一聊,这里先打住。
格雷厄姆反对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喜欢以远低于企业账面价值的价格买入企业的股权并长期持有。这一投资方式,被人们称之为捡烟蒂。格雷厄姆有2本经典著作传世,一本叫《证券分析》,另一本叫《聪明的投资者》。
巴菲特在1949年,也就是19岁的时候,读到了《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根据巴菲特的自述,正是这本书改变自己的一生,是这本书引领着自己走上了价值投资的道路。
巴菲特在考研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后的第2个学期,格雷厄姆过来讲课,正是这次机会,让巴菲特结识了格雷厄姆。说来也巧,格雷厄姆这家伙是个贫困小伙,家里很穷,在哥伦比亚读大学的时候,一直靠打工来交学费和维持生活费。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本来可以留校任教,但薪水不高,于是在卡贝尔校长的推荐下,步入华尔街,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这个校长为什么要对格雷厄姆这么好呢?因为这哥们是个学霸,毕业时是全班第2名,被评为了荣誉毕业生。
巴菲特这个家伙也挺有意思的,1951年巴菲特21岁周岁时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毕业时获得最高A+,然后联系格雷厄姆,提出为他免费工作。但格雷厄姆没同意,不要他。
巴菲特22岁(1952年)时和苏珊·汤普森结婚了。这个姑娘是巴菲特亲妹罗伯塔在西北大学上学时住同一个宿舍的舍友。后来巴菲特和苏珊生了个儿子,巴菲特给他儿子取名叫霍华德·格雷厄姆·巴菲特。这个名字很神奇,其中霍华德其实是巴菲特父亲的名字,而格雷厄姆显然又是自己偶像的名字。巴菲特给自己儿子这样取名,一是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二是为了向偶像表达崇拜。
又过了几年,巴菲特有一天突然收到偶像格雷厄姆的来信,格雷厄姆问巴菲特什么时候去纽约,想和他谈谈。这下可把巴菲特激动坏了,二话不说就立即动身,24小时候就到了纽约。格雷厄姆给了巴菲特一份工作,巴菲特没有要工资,但是第一个月工作结束时,还是给他发工资了。
看到这里,其实挺多感慨的。一是万般皆有因,二是努力才能成就自己。一个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但可以选择勤奋和努力。格雷厄姆的成功,与他的努力肯定是密不可分的。巴菲特后来的成功,与他读到格雷厄姆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有关系,也与他后来大学期间结识到偶像格雷厄姆并穷追不舍有关。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两个字:努力。
三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巴菲特想进哈佛大学读研,惨遭被拒,后来去了哥伦比亚读研,但这却改变了巴菲特一生的命运。
注:以上关于巴菲特的信息都是是网络收集整理,致敬股神!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