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上海 会计信息采集

上海“重拳”出击,拒绝科研诚信“灰色地带” 有选择地采集、处理、报导实验数据,重复发表相同数据的自我剽窃行为,科研交流中将他人想法或方法据为己有并抢先发表……上海对这些科研诚信“灰色地带”公开说“不”!

上海“重拳”出击,拒绝科研诚信“灰色地带”

有选择地采集、处理、报导实验数据,重复发表相同数据的自我剽窃行为,科研交流中将他人想法或方法据为己有并抢先发表……上海对这些科研诚信“灰色地带”公开说“不”!上海市科委日前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关于科研不端行为投诉举报的调查处理办法(试行)》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可向上海市科委投诉举报学术不端行为,这被视为遏制科研诚信的一记“重拳”。

在9月6日举行的“科研诚信与创新”的主题培训上,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主任、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院士特别指出,在科研诚信建设中,一些在条例法规存在摸棱两可规定的“灰色地带”需要引起科研人员的警惕。“治理学术不端关键在于加强监管,设立独立的第三方监管机构,将极大推动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他说。

“灰色地带”的科研不端行为

如果科研诚信是白,科研失信是黑,在白与黑之间其实存在着中间地带。例如去报导科研结果时,挑选合乎自己希望得到的实验数据;在项目评审和论文答辩时,被评者先将评审意见提前打好草稿,由评审者稍微修改成为评审报告;科研项目和奖项评审前,泄露评审人名单以及评审人的意见等。

“灰色地带”让科研人员在黑白之间游走,极容易发展到伪造、剽窃、不忠实的科研不端行为。既然如此危险,为什么类似的“灰色地带”还会广泛存在。蒲慕明院士在演讲中道出个中缘由:灰色地带的问题通常很难被发现,科学家们对灰色地带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本身也有不同程度的灰色行为,科研管理机构和科研单位未能对此类不端行为有明确的规则指南。“此类不端行为被广泛容忍”,他说。

“科研不端行为其实反映了科研体制和文化的问题。”蒲慕明院士进一步指出科研不端行为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在惩戒条例执行中,我国科研管理机构欠缺监管机制,缺乏对责任主体的明确规定。例如在论文数据造假案例中,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如何明确自身的责任,调查取证中如何采取绝对优势的证据。

其次,造成科研不端行为的原因,主要是科研人员本身自律问题以及学术共同体对不端行为的容忍。蒲慕明认为,科研伦理建设需要科研单位培养学生的自律文化,同时要注重采取生动、有实际意义的培养方式。

严惩失信者落实惩罚制度

科研失信现象为何仍屡有发生?科研单位在举报通道、处理过程和举报人的保护等都存在着需要完善细化的举措。蒲慕明表示,发达国家在科研不端行为的监管、惩处方面力度更大。例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设有科学诚信办公室,专门处理投诉举报,一经查实,就会给予涉事科研人员停止基金资助3—5年等惩处。这种态度和制度,是发达国家科研不端行为出现相对较少的一大原因。

此前《办法》出台时上海市科委曾表示,在受理投诉举报科研不端行为后,将依法开展调查,收集有关证据。根据《办法》,当科研不端行为被查实时,上海市科委可以作出行政约谈、通报批评、暂停项目拨款、终止或撤销项目、撤销已批准的事项、限制申报资格等处理措施,处理结果需纳入科研信用记录。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王乾副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所在的学院设有专门的学术委员会,对科研不端行为事件进行独立调查,过程中也会保障投诉举报人的听证权力。据了解,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九所高校都成立了学术委员会等相关名称的机构。各高校出台的流程基本是举报—受理—立案—调查—认定—处理。

回归科研“初心” 弘扬科研诚信文化

上海市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有着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同时在科研体制机制上,上海也正进行着大刀阔斧的改革试验。今年年初,上海发布的科改“25条”就给予了科学家更多的自主权。

中科院生化细胞所刚刚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85后”副研究员何灵娟团队有一个合成生物学领域项目,申请了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探索类基金。“我们不用编写预算了,根据需求来调整经费使用,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但这就要求我们更要做好自己,做好诚信,不能夸大数据、选择数据,这也是科研诚信的灰色地带。”

“科研诚信是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前提,”

上海市科委主任张全表示,上海市科委将在科研诚信的政策导向、监督和执法上保障制度供给,完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并将建设科研诚信信息平台,加强诚信教育宣传。他寄语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将科研诚信作为自己科研的“生命线”,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科研单位则应给予科技工作者更多的信任、宽容和自主权,营造宽松的良好科研氛围;同时,要加强内部监督、明确规范和要求,对科研工作的不良倾向要早提醒、早纠正。

作为社会顶尖知识群体,科技工作者的诚信建设将引领全社会风尚,应是维护社会诚信的主力军。“诚信是创新的基石,”蒲慕明院士强调研究组、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科技工作者应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

图片:蒲慕明院士作“科研诚信与创新”主题演讲 主办方供

来源:侯树文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最新消息!

央视曝光了这家科技公司的可耻行为!

做了不干净的事,挣了不干净的钱…

就在刚刚,央视的《焦点访谈》节目,曝光了上海某科技公司的非法商业行为!

情况是这样的,在2020年,一家西方国家的企业联系了上海某科技公司,委托其在境内购买设备,并采集中国高铁的运行数据!上海这家公司在明知有风险的情况下,为了钱,还是接下这个项目!

这个项目的利润率高达80%到90%,诱人吧?!而且,项目已经实施了半年时间,就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单单一个月,其采集的数据量就高达500G!很难想象这些数据被传输到境外后,将造成多大的伤害!

西方企业是出于什么目的?其中有没有间谍机构参与?这些都存在重大隐患!因为通过数据采集,可以获取到精准的线路信息、各项列车运行数据等,要是被不法之徒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我要上微头条# #网络安全# #上海身边事#

开车违法违章图片必看:(采集单位 :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交通警察支队)

看图片是不是很坑,每天不知道有多少车掉坑里。3股道突变2股道,前面加着摄像头专拍你有没有变道打转向灯!!!

违法地点: 真南路靠近水厂路

违法行为: 不按规定使用灯光

采集单位 :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交通警察支队

罚款金额: 100

记分值: 1

上海人口管理新规4月施行,来沪停留超24小时需登记!据大众网,新修订的《上海市实有人口服务和管理若干规定》将于4月1日起施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实有人口范畴、丰富了信息采集方式,同时明确了相关单位的信息登记责任并加大了行政处罚力度。其中,来沪停留超过24小时的人员也纳入管理范围,需配合社区综合协管员上门采集,或登录“一网通办”平台,自主填报信息。#宋清辉社会观察#

上海逸桂禾面馆的魏老板还是蛮有觉悟的,在黄浦区有关单位的指正教育之下,认识到了自己的过失,撤掉了店内上书“收取10%服务费”的告示标牌。但他脑子也是蛮活络的,是不肯吃亏的,将那10%的服务费加入面价中。

 

于上海面馆圈内,说真的,奇葩老板真不少。不过话说回来,没点奇葩,没点噱头,如何能将自家面馆的招牌在上海滩上打响?!

 

所以啊,宝泰的不收现金,长脚的高价面,还有这逸桂禾的服务费,就成了各自在上海滩的标签。

 

去宝泰面馆吃浓油赤酱面,侬用第三方支付,可能要遭老板娘白眼的,并跟侬大谈“现金为王”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说得侬不好意思、只恨自己读书少。

 

到长脚面馆点一碗青菜面,倒不用付那一张粉色大钞,但第三方支付上100元是要打过去的。价钿车(巨)伐?这要看谁了!万达小王子肯定觉得是毛毛雨,阿拉上海居民同志们只能是望价而逃。

 

赴逸桂禾品尝一碗上海正宗阳春面,除面价之外,还得付一成服务费,跟一些高档西餐厅是一样的,这就是腔调和档次。可能在魏老板眼里,他的逸桂禾远胜过那些个米其林三星,收一成服务费还是保守的,还是谦虚的,还是低调的,还是照顾到广大消费者利益的。

 

不过呢,既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出了意见,魏老板还是深明大义的,还是相当拎得清的,作为噱头的服务费去掉也去掉了,换层皮囊,加到面价中即可。这脑子灵光的,到底是在上海滩面馆圈混迹多年而屹立不倒的。#上海头条##吃在上海#

附:图片采集于网络

上海疫情严重,后台大数据也混乱了吗?我常住浦西,浦东核酸采集我和什么关系?为什么把我改成黄码了?

上海人都在当网红!//@柯桥绍兴师爷:张团队出来说//@内地港人说:你如果小学毕业的话先把张文宏说这段话前后文看清楚。张文宏团队非常清晰的写到:“在上海四月份采集到的33816名新冠确诊患者中。。。”。是什么样的无知让你学会了断章取义?是什么样的大V教你学会了胡搅蛮缠?//@内地港人说:张文宏医生什么时候说过奥密克戎不如感冒严重?麻烦贴出来看看。

吃肉一直瘦

我想问问张文宏医生,奥密克戎不如感冒严重的结论咋来的?论文数据造假了吗?造假的动机是什么?老家的亲戚,基本全阳了。我能明确的是50来个人吧,一一打电话问候过。50来人,除了几个3-5岁的孩子,只是高烧24小时左右就退烧了之外,基本病程都在7天及以上。成年人稍轻些的几个是:常年打太极的表哥,40岁,低烧38.5以下,持续5天,未康复,轻微咳嗽。当警察的表弟,26岁,发病5天,高烧两天,热度降下来后浑身酸痛2天,目前感觉还行。公务员小舅,52岁。经常健身、骑行,感染后低烧2天,刀片嗓持续3天,但是目前感觉体力虚弱。早年肺结核现在治愈的大奶奶,85岁,低烧2天,咳嗽一周。精神状态尚可。

其他人,基本上都是高烧,浑身痛,病程持续7天及以上。感觉病情严重性跟个人体质、锻炼与否、年龄大小没多大的关系。那么,这样的情况叫无症状吗?我身边的情况是个例吗?条友们身边是怎样的?是如张医生所说的绝大部分无症状?还是完全不一样?我周围的情况更符合嘉兴疾控中心的调查结果。#头条创作挑战赛#

#头条抗疫# 核酸检测一码管用一个月!

今日开始上海人民再也不用反复登记啦,原来核酸采集需要每次登记。对于一些老人来说相当不方便,每次都要重新登记,一码只能用一次。

现在更新了新的系统,只要登录随申办,点开首页的核酸码就可以反复使用,有效期一个月。真是方便快捷!大家快快截图保存吧。

1、下载随申办APP,打开之后点击核酸码即可使用

2、微信主页面下拉,点击搜索小程序-随申办,打开之后也是点击核酸码

3、支付宝打开随申码,点击右下角核酸码

4、[耶]最重要的是如何给亲人们弄好核酸码,在大家都很熟悉的随申码页面,点击亲属随申码,然后就看到每个亲属的核酸码点击按钮了[耶]

[机智]赶快试试吧!让我们早日抗疫胜利!

#网上发布有偿代测核酸 3人被拘留#【网上发布有偿代测核酸 3人因扰乱核酸检测秩序被依法行政拘留】上海警方今日通报:3人因扰乱核酸检测秩序被依法行政拘留。经查,马某林(男,22岁)于8月24日在网上发布有偿代做核酸检测的信息。卓某松(男,40岁)、王某(男,24岁)2人于8月25日将个人信息私发给马某林,并由其在核酸采集点代做检测被工作人员识破。目前,3人均已被上海奉贤公安分局依法行政拘留。

警方提醒,核酸检测是防疫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广大市民积极配合,对于扰乱核酸检测秩序构成违法犯罪的行为,公安机关必将严厉查处。(央视新闻客户端)

【#画里有话#】近日,#小鹏汽车6个月采集43万张人脸照片# 一事引发热议。该公司在旗下7家门店安装了人脸识别摄像设备,在未经得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采集消费者面部识别数据,被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处以罚款10万元。目前,公司回应称已拆除门店内的人脸识别摄像设备,上传的人脸照片已经由第三方公司进行删除。如此庞大的数量,如此长时间的采集,令人惊愕。《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明确,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从房地产售楼部到汽车门店,违规收集人脸信息屡禁不止。这其中,既有对法律认识不到位的因素,也有侥幸心理在作祟。此次事件恰恰给相关企业敲响了警钟:“精准获客”应合规合法,非法获取隐私必受惩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91542/
1
上一篇股票分析师的空间(股票市场分析家)
下一篇 会计报表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财务报表)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