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是不写文字,禅宗以外别教授吗?
初学禅宗的人,大多数都听过这8个字,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我们这个宗派没有文字,不外传的秘法。
大错特错,这后边还有八个字,那就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这话出自于释迦佛在灵山法会上说的: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这可以算是禅宗的起源了。
要学禅宗,必须理解这16个字。不理解这一点,盲修瞎练,最后也是越练越迷,不得解脱。
禅宗历经五代,之所以能够在六祖慧能那里发扬光大,除了缘法到了以外,六祖慧能将这16个字的禅宗法要彻底说开了。
至于说这16个字的意思,《六祖坛经》中就有说: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
这话翻译一下就是说:不立文字不是说不用文字,而是不执着于文字,因指见月,得月忘指,意思就是说千万别在手指头上下功夫。
而且慧能大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弟子:我的法是明心见性的法,识得本心,见自本性是根本。
不拐弯抹角,也不打禅机,直指人心不过如此,实在是大慈悲。
那有个问题来了:复旦大学著名学者王德峰教授说《六祖坛经》是中国人必读的智慧经典,那读了以后有什么用呢?
亲身体悟而言,读《六祖坛经》就是长智慧,不执着于一些空幻泡影的境界。很多人为什么职场困扰、生活焦虑,表面看是现实中种种困难挫折,实际上是自己心智不坚,你若无心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一定要把握好生活中的种种因缘,善缘或不善缘,都是你明心见性的契机,一定要稳住自己那颗心。
六祖坛经 开智慧之门
重读《菩提十书》第251章 星月菩提(8)
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工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就像初级进阶者,刚崭露头脚,略有起色;
中级阶层者,技能扎实,展现光芒;
高级层次者,名副其实之下外带平凡朴实,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7月中旬,单位组织了太极培训班,我报名参加学习太极拳。
请来的老师说,考虑大家都没有任何基础,建议我们从太极“八法五步”起步学起,并介绍说这是国家体育总局把各家太极拳中频率出现比较多的基础动作编纂而成的一组套路,作为初学太极拳的人,用来入门、打基础是最好不过的。
起初,老师在演练八法五步的过程中,虽然这不是哪一家的太极拳,但也感觉到太极的绵绵不断,刚柔并济,非常优美。
我们的学习时间都是在双休日。可能也是我的身体的协调性比较差,老师课堂上教的动作领会并不是很快,只能领会到六七成,回家再反复看教学视频、反复练习,竟也能熟练掌握消化课堂上所教动作。
每次到下一个双休日演练给老师看,老师都说,每次看你在课堂上虽然学的有点结结巴巴,但一周下来,你的动作掌握的非常好。这个评价让我有些小得意,学太极的信心也大大增加。
一个月来,我们已经学完全部八法五步的内容,开始学习杨氏24式简化太极拳。这两周的时间内,我们学习了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等8个招式。
总结一下学太极一个月来的几点体会。
关于学习方法的小结。
一是要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流程。按照预习、学习、复习反复进行。每次学习新动作以前,将老师要教的新动作,在视频上反复看几遍,做到心中了解一个大概。
二是课堂学习中,克服“害怕自己动作不好看,学的慢”的害羞心理。课堂上,要多练,让老师不断指出自己的错误动作,力争课堂能掌握6~7成。
三是课后的复习、练习不能少。课后,对照老师说的动作要领和教学视频,反复练习,每天至少练习20~30遍。
关于初学太极的感悟。
太极的动作看似绵柔,软软的,实际上是刚柔并济、连绵不断,能体会到太极的大部分动作都是由近身搏击的动作演化而来。一套拳打下来,竟也大汗淋漓,确实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我想,练习三、五年,当你非常熟练之后,应该也能起到一定的防身攻击作用。至少可以提高自己的四肢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
太极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传说是祖师爷张三丰创立,练习太极,能感受它的动作大部分由圆和弧组成。蕴含着外圆内方、外柔内刚的太极文化。这不也是中国人做人处世的一个道理吗?
财务自由的9个阶段,有多少到了8段?咋感觉我还在初级阶段呢![捂脸][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