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股票还是闲钱投资,其实现在房子买了,有个代步车,就是追求稳定,只要每年稳定收益,我会持续投蓝筹股,看好未来医药医疗,还有养老板块和好公司价值,相信时间会检验自己判断方向,回想过去10多年自己大方向判断都没有问题,从最近保险寿险保单提高和医药该集采基本都集采,未来大概率有稳定增长,老年化比例越来越高,市场就在那边,一起见证
#2022高考季#
推荐读专科的一些专业,供参考:
个人建议,在选择专科院校及专业的时候,要选择技术性、前沿性强的专业,盯紧技术,扎实动手能力,无论是专升本还是就业都不会太差。
推荐专业:
1、汽车智能技术
2、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3、大数据技术
4、工业机器人技术
5、云计算技术应用
6、电气自动化技术
7、智能网联技术
8、智能控制技术
9、分布式发电与智能微电网技术
10、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11、新能源汽车技术
12、物联网应用技术
13、云计算技术应用
14、电梯工程技术
另:不管男女,护理类专业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伴随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对护理类人才的需求会不断增加,不止是医院有需求,还有各种养老机构,长远来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养老爆款星计划# 养老护理员工资这么低,养老行业会是朝阳行业吗?
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根据全市120个检测点采集到的逾3万人次养老护理员全年工资收入信息,统计分析出上海市2020年度养老护理员税后工资收入监测值。
高位数7735元/月、中位数4846元/月、低位数2854元/月、平均数为4985元/月。
而最近上海市官方刚公布2021年社平工资为:10338元。
那些认为养老行业是朝阳行业,发展前景好,收入会乐观的人,可要慎重考虑入行。
如果本身喜欢和老人家打交道,对钱不敏感,或者职业选择有限只能做这个的另当别论。
我是大学生养老护理员,因为要预留足够学习培训时间,接单量有限,目前薪资不到平均数。
就关注的养老护理员招聘信息看,养老护理员薪资一般都偏低:长护险护理员多劳多得,满负荷的可以过万,居家养老护理员或者养老院护理员比较多薪资区间在6-7千。学历背景并不影响工资水平。
#养老护理员兰芳姐# #养老护理员#
没有疫情的时候他们怎么生存的,不检测了就有财务危机,国家还要给检测机构养老吗?
通过核酸检测和新冠疫苗接种进行养老资格认证还是很好的,又方便又快捷。
8月份,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有了新变化,退休人员要及时了解
2023.1.19 周四 阴
今天忍痛交了2023年1月份的灵活就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坐标长沙,去年每个月是918元,今年直接飙升了158元,每月须交1076元,涨幅高达17.2%,这样算下来,一年总计要缴费13000元,真是不便宜。我这还是按最低档交的,还不知道到时候能不能回本。
以前都是直接在老家买城乡医保,一年三百多。自从前年生了一场大病,为了那30%的补贴,做个手术,辗转两地,诸多不便。我们才决定干脆就在长沙以灵活就业方式购买社保和医保。医疗上能报销60%,养老方面也能有一份保障。只是这年年见长,让人实在不爽。每次看到新闻说养老基金年收益多高多高,怎么就不能不涨咱的收费呢?也可能是国家缺钱了,三年的免费核酸检测等等抗疫措施令国库空虚,势必要各方面想办法充盈国库吧。
升斗小民,没办法,过完年赶紧努力赚钱!
为什么多数的股民都赔钱?就因为这些股民都觉得自己非常聪明,其实投资就是买入好的企业,能给自己挣钱的企业,踏踏实实的逢低买入,中长期持有,我觉得会取得稳定的收益。
没事的时候就聊聊我自己的养老股票,为什么我们的股市的投资人多数都赔钱?有时候你讲投资的道理的时候,他们也听不进去,多数人都想挣快钱,都想投机,都想一夜暴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多数都会赔钱,并且赔的很惨。
还是拿我这个养老股票举例吧,他今年上半年他盈利了18个亿,每股收益9毛5。上半年他销售的煤每吨150块钱。见图一短短一个星期,每吨褐煤上涨了30块钱,30块钱要是按150块钱算,就是20%。虽说露天煤矿签订的是长协价,但是长协价煤炭上涨, 长协价年底再签下年的,我觉得对他的业绩我觉得会很大的释放。各位如果仔细研究看研究报表的人都知道露天煤矿从事的是煤炭开采,发电,电解铝,风能发电。各位再看看图3图4煤炭,还有电解铝在第3季度上涨了多少钱? 他上半年的业绩就是18个亿,如果下半年按照图3图4的图形,各位算算他的业绩会增长多少,明年如果业绩能够保证在现在这个位置,它的业绩会增长更大。
再聊聊有人说他是周期股,我觉得像采煤过去算周期股,我觉得现在在国家环保的政策还有碳中和的政策,我觉得现在煤炭股票不应该算周期股了,过去由于小煤矿非常多,煤炭一上涨,小煤矿就拼命的挖煤,造成了煤价供大于求。但是现在 随着环境的治理,还有国家对于煤炭开采的治理,那些中小型煤矿都被关闭了,现在都是大型国有煤矿在开采,我觉得周期已经不太适合煤炭股票了。比如说猪周期的理论,就是说当猪肉非常挣钱的时候,养猪的积极性非常高,就是拼命的养猪,拼命的繁殖猪, 所以养殖猪的多了猪多了就是周期的顶点,猪肉的价格必然就会下来,就跟现在市场猪肉的售价是一样的道理,猪周期已经到了低点。但是我觉得随着能源越来越少,我觉得煤炭股票周期的属性应该不存在了 。
我的养老股票如果按照今年。按照现在的价格产能的预算,我觉得他的业绩今年能够达到40个亿。如果明年他的电解铝还有煤价能够保持在现在的位置上,我觉得他明年他的全年业绩能够达到50多个亿。我的养老股票现在它的市值是255个亿,如果明年它的收益能够达到50多个亿,各位算算想想。它的价格是不是被低估了?但是前提就是它的价格售价必须维持在现在这种价格的位置上。关于煤炭的价格,我个人认为煤炭十几年几乎没有怎么涨过钱,现在煤炭我觉得涨一倍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一切还是市场说的算,还得由市场时间来检验。
我个人认为如果一只股票如果他10多块钱的股价每年分红能够达到 67毛钱,我认为这样的股票如果他的业绩能够持续发展,我觉得这样的股票的价格我觉得没有高估,我觉得长期持有这样的股票,会给我们带来稳定的收益的。
个人的观点仅供诸位参考。股市有风险,以别人的观点,买卖股票风险自担,这一点作为一个成年人一定要牢记。
股市明天就要开盘了,A股再次上演V型反转之后,情绪略有好转,这几个长期利好加持方向反弹具备持续性。
先给大家解读几条周末最新消息:
A股再次上演奇迹日 谁在出手拯救?新冠检测股爆发,背后有何深意?
周五经历恐慌性杀跌,随后低位开始反弹最后反转,券商肯定是功不可没,这时候券商出现大幅反弹,主要还是政策性利好,目前A股到了政策底,资金看好后市,低位有大资金兜底。新冠检测掀起涨停潮,主要几个事情刺激的,本土新增确诊比例略有增加,疫情反复,有关抗原检测消息刺激,新冠检测掀起涨停潮,至于新冠特效药概念也是近期持续有消息刺激已经走了一段时间。周五集体高潮之后下周一大概率会出现分歧,后排跟涨的下周切勿追高。
住建部印发“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 开展高效智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利用
近期A股光伏相关概念走的还是比较强势,BIPV部分概念股低位也有过一波不错的反弹行情,这方面政策利好是长久持续的,相关概念股调整到相对低位,有消息刺激就还会有反复行情。注意这次提到的光储直柔,去年也炒过,短线可能会有新一轮行情。
身份证电子化!电子证照推广加速 风口催生巨大市场
周五下午数字经济相关概念股异动拉升,电子身份证概念股集体走强,这个是政策性利好,除了电子认证领域外,身份证电子照的普及也有望使得数字政务、数据安全概念股共振受益。这个即是便民服务,也是为了更好的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也有提高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今年题材方面数字经济会是个长期题材,只是每个时间段炒作的细分方向不同,可以根据市场风向来选择参与。
社区居民有自我检测需求的 可自行购买抗原检测试剂进行自测
周五新冠检测概念股集体高潮掀起涨停潮,主要就是和这个消息有关,之前就有一定预期,很快就落地了,就目前看抗原检测适用人群,在我们实施疫情动态清零的政策下,适用人群应该不会太多,相关概念股因此受益有限。周五已经高度一致了,下周一也没有追高的必要了。多半是核心的买不进,跟涨的要调整。
2月信贷投放不及预期 什么信号?降息 降准预期升温
降息降准预期升温,对于A股来说情绪上是利好,目前市场处于相对低位,政策底早就到了,情绪回暖需要时间,任何有助于情绪回暖的利好都是大有意义,毕竟低位连续两个大阳线就能改变信仰。我们市场散户占比居多,情绪、信仰还是很重要的。
周五早盘一度恐慌性杀跌,指数再度探底,只有新冠特效药相关走强,这个也是有利好消息刺激,但是下午发生大逆转,新冠检测、数字经济相关概念股爆发,证券板块大幅拉升,三大指数齐收红,指数走出大V,而且是在周五下午走出这样的走势,表明低位资金做多决心大,完全不担心周末消息面,说明这些资金对后市还是看好的。
这时候领涨的反弹的大多都是有利好消息刺激或者有利好预期在,市场会逐渐回归理性。同样有长期利好加持的方向,近期经常和大家提,别看周五电力、基建股领跌,这些也是长期利好加持,短线领跌只是本轮调整跌幅小,周五下午情绪回暖,市场短线资金该抄底的低位抄了,下午没有短线资金参与,像建筑地方基建龙头股再次涨停创新高,只是下午涨停太晚了,板块后排个股短线没有资金跟,这样就带不动板块。
这时候市场处于低位,反弹会有反复,所以选择方向一定要选择具备长期逻辑,大题材大方向,政府工作报告中长期规划都是值得重视的,这时候低位具备反弹预期的除了经常提到的稳增长基建,双碳背景下的绿电以及消费方向具备长期逻辑养老相关的。权重方向还有钢铁、部分有色股本轮因为突发事件杀跌的,调整下来会是新一轮机会,毕竟是长期受益于新能源的发展。
虽然周五晚上外围市场不太好,这时候大家也不用担心,A股大概率走出独立行情,周末就简单和大家分享到这里,祝大家下周能回血吃肉。
#法院报短评#【#灵活就业需要哪些保障#?】眼下正是2022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冲刺期,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规模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目前来看,越来越多走出象牙塔的高校毕业生选择了诸如短视频领域的灵活就业岗位。不过,由于灵活就业属于一种新的就业方式,在用工规范等方面存在一些法律空白,加上大学毕业生本身社会阅历不足,导致他们灵活就业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困惑。
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人工智能训练师、全媒体运营师、供应链管理师、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近年来,互联网领域一个个分工精细的新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时代中国青年在与互联网的相互塑造中成长,快速兴起的新产业、新业态,催生了大量新职业,集聚了大量灵活就业青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针对这一群体,国家层面及各省纷纷出台相应支持、鼓励、保障措施,充分体现了时代赋予青年的更多机遇、更多选择。
然而,灵活就业人员在这种新的就业形态中,却面临着无劳动合同、无社会保险、无劳动保障等“三无”困境,影响着行业健康发展和优质服务的提供。由于灵活就业人员大都是此“三无”人员,导致“以罚代管”现象比较普遍。一方面,平台从灵活就业人员身上获取了不菲的抽成。另一方面,平台为追求服务质量,会通过催单、扣款等方式对劳动者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相当于把企业的经营风险,转嫁到劳动者身上。更有甚者,在服务过程中,发生安全责任事故时,本应由用人单位承担的赔偿责任,也往往落到灵活就业人员身上,而企业平台则得以置身事外。
2021年7月,人社部等八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对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合理休息、社会保险、劳动安全等权益作出明确要求。2021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个人利用社交软件、知识分享、音视频网站等新型平台就业创业,促进灵活就业、副业创新;同时提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和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
可见,针对“互联网+”新业态发展中成长起来的灵活就业劳动群体,政府应实行“包容审慎”的监管,在鼓励创新的同时,还应出台相应的政策与保障制度,引导企业规范用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不能让灵活就业人员充当检验新业态发展成果的“小白鼠”。比如,可以因群体施策,实行分类认定管理。对于依靠脑力劳动和特殊技能获得较高收入、更愿意以自由职业身份存在的人群和行业,可以参照民事合作关系予以认定;而对于主要依靠体力劳动获取报酬、职业风险较高、平等协商能力较弱的,政府应加强正面引导,杜绝企业借民事合作之名,行规避劳动关系法律适用之实。
换言之,支持灵活就业,需更灵活的保障机制。各地不妨出台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若干措施,比如:鼓励平台企业直接用工,严禁诱导新业态劳动者转化为个体户;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理报酬,不得片面设置“最严算法”;放开参保户籍限制,对灵活就业人员养老和医保做到应保尽保;提供工作生活便利,对符合条件者纳入住房保障范围。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强行业工会建设,让灵活就业人员成为行业工会组织的主体,在抽成比例等核心要素的集体协商中,享有与平台企业对等的话语权,并与平台企业形成鹭港共赢的劳资关系。(汪昌莲)
#酒店养老会成为未来趋势吗# 酒店养老仅仅是众多养老方式中的一个小众化的养老方式,它不可能成为未来的主要趋势。其实对比养老院养老来说,酒店养老缺少了日常的看护以及疾病预防的检测等等,而后两者对于老人来说,尤其是高龄老人来说,那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那些打着酒店式养老的机构,是不是就将两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了呢?看上去好像是的,但是其中最大的风险就在于他,会要求老人一次性缴纳一笔高额的费用,作为所谓的储备费用,作为押金,作为预存费用,那么未来它能够持续经营这么久吗?我们现在出现的那些养老骗局中,最大的风险就在于很多养老机构打着某个旗号,拿了老人的高额储备的资金后,干不了几年,转头就不见了。让老人后续余生无可依托。
所以现在并不是探讨某种养老方式,是不是未来的趋势问题,而是如何去规范商业养老机构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尤其是想问老人收取预存费用或者押金的机构,那更是让人担心不已。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论是以丰富娱乐生活为主的养老机构,还是以医疗质量取胜的养老机构,又或者以看护医疗结合一体的养老机构,都是可以收到大家欢迎的。
在这些商业养老机构的信任问题没有解决之前,那么临时性的在酒店长租房,进行养老,也是一个替代的措施,但是酒店缺少社交沟通,没有了一个老年人的圈子,可能对于某些个别老年人是适合的,但是对于大多数老年人肯定不太合适。不过酒店住一天给一天钱,最多就是按月给钱,那么就不存在卷老人资金的可能。#养老有道#
你觉得在自己老了之后会选择哪种养老呢?社区养老,养老院养老还是酒店养老呢?头条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