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股票自上而下的分析茅台(茅台股票走向)

对于价值投资,我的理解和很多人的不一样。有些朋友认为买入茅台长期持有就是价值投资;我却认为30倍以下去买茅台才合理,60-70倍还不卖是不合理的,股价远高于价值的时候不卖出未必是价值投资。

对于价值投资,我的理解和很多人的不一样。有些朋友认为买入茅台长期持有就是价值投资;我却认为30倍以下去买茅台才合理,60-70倍还不卖是不合理的,股价远高于价值的时候不卖出未必是价值投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同样,我也基本不看大盘,不会像一些朋友的做法:判断大盘低点买入、高点卖出,这个策略不太容易有效。何况今年,上综指、沪深300指数不咋涨,中证500、中证1000却不断新高,创新高的股票很多。

价值投资,就是持有优质的、股价低于价值的资产。自下而上的投资是我认为最有效的股票策略。从实战效果看:近期的走势我很满意:

今日趋势组合涨幅:+2.80%,沪深300指数:+1.20%。今日超越大盘:+1.60%,累计超越大盘:+50.43%,超额收益率新高!

本周组合盈利:+3.31%,9月盈利:+6.21,2021年盈利:+29.21%,累计盈利:87.10%,再创新高!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自行决策,自行承担交易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顾问:倪仁勇

投顾执业编号:S0590620030009

基金执业编号:A20201019005554

文章写得不错,但是买的股票,万科,格力,茅台,医疗,证明了投资还没入门哦!

靠碰大运赚来的,最后肯定会凭实力还回去的[泣不成声]。

优秀的公司能一直优秀吗?另外这种所谓的优秀可能也只是你以为的而已 只不过正好享受了行业上行周期的红利而已 下行周期的时候同样泥沙俱下。

所以现在比较认同自上而下的先选行业 再选公司 同时从周期的观点同时参考估值择时。

真正的投资能力应该体现在对经济大环境 行业周期 企业生命期的敏锐洞察判断 ,并且因时而动 ,而不是固步自封 抱残守缺。

炒股如打大仗。除了最基础的稳打稳扎,少犯错误,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策略。而不是故步自封。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如何在目前技术破位的A股求生存?抓住这几点,帮你躲过庄家的镰刀。

实话实说已经近一年多,没怎么在意上证指数的点位怎么走。绝大多数人关注的的市场指数只有两个,一个是上证指数,一个是创业板指数。

目前的上证指数无法全面客观的反映市场生态,你可以称它为茅指数或者是赛道指数。什么意思呢?你就紧紧盯住一只股票贵州茅台,也就是说只要贵州茅台下跌,十之八九上证指数是下跌,反之也一样。

目前的创业板指数,被宁德时代的走势影响最大,但是目前宁德时代整体趋势向上并没有停止下来的意思,调整都是机会。

所以整体上我认为下半年的主要赚钱市场是在创业板。而不是主板。

主要理论依据如下。由前几天茅台下跌带动的抱团成长股2.0版本的崩盘,再次说明这个市场,并不能单纯只靠满足嘴巴的酒米油酱给A股贴标签,靠喝酒成名的易方达张坤,注定是一个会被钉在了耻辱柱上的屌丝基金经理。

本轮下跌有一个异常强烈的反向信号,不知道有没有人关注。那就是中芯国际连续两天的放量大阳线。如果你是后知后觉。可能会觉得这只不过是一个股票,简单的异常反应。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中芯国际的这个走势代表着科技股对于大盘下跌,所发泄出来的最强有力的呐喊与抗争。

长久以来林园也好,但斌也罢,易方达张坤也算上。但凡是这个投资圈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通过不同的渠道发声投资就要买跟嘴巴相关的东西。所以有了喝酒吃药,喝酒吹空调,酒后驾车各种奇葩行情。在大佬们鼓吹赛道股导致大消费鸡狗升天的同时,是创业板科技股的失血和2000年10月份创业板莫名其妙的崩盘。

现在看看贵州茅台的走势,看看格力电器的走势,看看金龙鱼的走势,看看顺丰控股的走势,看看曾经风光无限的各种赛道龙头的走势。

曾经被换做成菜虚坤菜狗的蔡经理而今变得炙手可热。而因为聪明绝顶持仓贵州茅台的张坤如今头上的毛儿被愁的更少了。不禁让人油然感叹。岁月有轮回,苍天饶过谁。

是的,创业板起来了,创业板指数已经超越了上证指数。未来会走得更高,把上证指数甩得更远。该来的还是来了。这个市场是需要为科技助力的。而不是为几个寡头几个私募大佬的持仓所吹嘘出来的大消费来助力的。

创业板生机勃勃的潜力。在接下来的市场表现里,发动起一场自下而上的估值新发现。所以低价股区的创业板个股会存在一轮儿比较大的股价修复。我这里所要阐述的观点并不是意味着去买垃圾股。而是说在创业板里的的确确存在着一批股价非常低,基本面儿及格或者是说优良市盈率也非常低,需要对股价进行修复的一批股票。

或许会有人问。三四块钱便宜吗?或者是说五六块钱便宜吗?这里面又是一个选股的技术问题。基本面及格的同样质地同样价格的两只股票。有一只股票是从两三块钱短期就涨到了五六块钱。有一只是趴在6块5毛钱的价格区,波动率不大横盘6个月以上的股票。宁可选择后者不要前者。所以这里说的股价便宜,并不是单纯的看它的绝对价格。

对于未来的A股市场将如何演绎,我建议暂时忽略掉上证指数的走势。而着重去关注自己,选择股票所处的位置,所拥有的基本面和所在的股价低中高位。把目光适当更多的投向创业板。未来芯片概念所要走的路还会很长很长。未来整个芯片大板块,可能就要以中芯国际为马首是瞻。逻辑很清晰,很简单很明了,其实投资中芯国际就是投资国运。也就意味着芯片概念会拥有更多的故事,更多的期待以及更高的空间。(这段话并不是鼓励投资者,明天就追高冲进芯片板块)

除此之外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向?我在这里斗胆提供一个。那就是高端装备制造,它的主要方向涵盖精密机械。人工智能。工业4.0。机器人。

由于精力有限,已经很久没有发微头条。上一次发微头条的时候,茅台还是2000块钱,我因为批判贵州茅台。被人痛吗?现在贵州茅台是1800,性感的空头排列。上一次发微头条的时候,我评论包钢股份。会在1块4到1块5附近出现二轮买点。现在他再次逼近三块钱。至于那一条关于格林美的有争议的微头条,我们就更不必再说了。

总之一句话,希望我的粉丝在未来的投资道路上更加谨慎更多成长更多涨停。

创新高的北向资金与年底大市值消费龙头——花相似,人不同

 

北上资金大幅扫货,12月9日买入金额达到216亿元,历史次高,本周累计净买入达488亿元,创陆股通开通以来新高。茅台12月10日北上资金单日净买入超过10亿,股价也于本周再度突破2000元关口,这一幕与1年前非常相似,去年12月茅台上涨16.76%,而本月截至10日茅台已上涨8%,大市值消费龙头近期大多有不错的表现。

 

我们认为这种积极买入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五点:

1、中国经济虽增速下滑,货币政策边际宽松预期强于欧美,同时中国和全球发达经济体仍会保持正息差,外资积极配置,尤其是境外杠杆资金,早配置,资金成本更低。鲍威尔强调通胀长期,流动性收紧的信号,使得资金更愿意早加杠杆投入中国股市,至少可以中短线炒作。

2、近期多家消费龙头,如涪陵榨菜、海天味业等等,提高产品价格。预期中国CPI回升,同时又没有看到PPI的大幅上升,消费龙头看似成本环比降低,售价环比上升,表观景气提升,而大型外资和大多数顶流的基金经理偏好消费,自2021年春节后即进入调整期的消费在资金推动下进入快速上涨也就在情理之中。

PS:景气空间和持续性我们仍在研究。

3、人民币的升值带来买入中国资产配置需求。今年以来,美元指数上涨约7%,人民币对美元上涨约2%,强势的人民币带来配置中国资产的需求,在北上资金创历史次高之际,12月9日央行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是典型的对热钱的防御措施。

4、公募基金偏好与需求。食品饮料是这5年左右时间公募基金的最爱,一方面前期公募基金发行环比有所回暖,另一方面掌管百亿到千亿级的多名以消费成名的顶流基金经理今年业绩不佳,有提升业绩的需求,简单说就是有人既有钱又有意愿推升消费龙头。毕竟年内下跌很多,目前看是卖盘稍弱,公募未分化,但分化历来是没有征兆的。

5、资金对宏观景气度缺乏信心导致对周期股的价值信心不足,转向贴着防御性标签的消费。

 

以上的五点更多是资金的交易行为,更多是市场操作层面,随机性很强,趋势易被打破。

回到基本面,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去年此时的情况是中国支撑着全球供应链,景气持续向上,货币政策趋向正常化,美国正在大水漫灌,预期茅台等高端白酒会提价(最终茅台涨的是零售端,出厂价未动),人民币对美元有一定升值(美元对主要发达国家贬值)。简单说,去年买点除了资金的消费偏好、短线的涨价(这个看点更像周期股),还有预期超长期的消费增长、受疫情困扰后的行业反转,同时又是资金疯狂涌入公募基金的时间段(基金经理进入饭圈),上涨逻辑更为扎实。今年更以资金偏好为主,需求端并无扎实符合逻辑的增长预期,这最终会导致大市值消费龙头跨年行情与去年不同,同时也会阶段性扰动其他板块,或是另类优质股的建仓良机。展望2022年,对于消费,我们认为消费具有良好的投资机会,但我们更偏好喜欢自下而上,而非泛大市值消费龙头的炒作。

 

 

北京泾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21年12月10日

金龙鱼,美的,格力,万科,茅台,平安,涪陵榨菜...我翻看了近3000家上市公司,发现了A股正在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巨变,正如我几个月前所料一般,这轮变化会颠覆股民的传统思维,也许你还没有发现,但现在明白还不算晚。

我们以前老说科技是渣男,确实去年科技走的非常不容易,特别是下半年。渣男之所以渣,其实并不在其本身,而在于里面的资金没有信仰,不够坚定,但现在你看,科技股里的情绪变了,自上而下,不管是机构还是散户,对科技都变得情有独钟。不止科技,代表消费升级的医美,代表汽车行业革新的新能源车,代表新能源的光伏,里面都走出了大批的趋势牛股,把传统行业甩在了身后,宁德时代,比亚迪,富满电子,士兰微,爱美客...这只是冰山一角。

长江后浪推前浪,这说明什么?说明资金的思路变了,从原先传统行业的酒,地产,食品饮料等大消费中开始出现了转换,往更高级别的领域发力了。

这种变化绝不是平白无故的,传统的行业里很多公司走了几年的大牛市了,但显然光靠它们是不行的,没有科技的发展在支撑,没有强大的国力,我们又怎能安心的坐在房里吹空调,吃西瓜,喝酒撸串?喝酒吃药强大不了国人!时代在进步,股市也在进步,如果你理解了股市是为发展服务的,相信你更能明白这段话。

当然说这些并不是让大家无脑追涨,只是咱们要明白,未来几年,站队真的太重要了,站对了的很容易赚的盆满钵满,站错了的话很可能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重心别偏了。

回到市场,下午探底回升,以大金融为主的权重开始企稳,两市三千家上涨,这是好现象,虽然目前指数指标结构还未达到爆发的阶段,特别是创指企稳结构还不完全,但个股已经提前在修复了,说明人心思涨,所以接下来差不多到了可以考虑加码的时候了。指数接下来还会小幅反复震荡一下,但深跌不了,有绿盘的契机可以多看机会,底部结构夯实了又得再上的。

板块上:

1、科技肯定是不容错过的,短线可以玩玩低位补涨,长线的话尽量优选细分龙头;

2、新能源车,现在资金已经从锂电中下游炒到了上游(锂盐,锂资源,稀土),抓低位的补涨,趋势好的前排可以多格局一把;

3、有机硅,趋势不错,有回踩机会可以把握;

4、华为本周会议不断,相关的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可以关注一下事件催化。

我是@顽童买好股 愿做散户在股市的眼睛。置顶的文大家可以抽两分钟看看,希望能对你们有帮助。

散户如何打造自己但交易体系,并且保持长期稳健盈利?

每一个成功的交易者,都有其独特的交易系统,盈利的多少,取决于你设计的交易系统的优良程度,以及你的执行程度。说白了,交易系统就是一套完整的股票买卖逻辑和流程。

比如说,股票站上5日线,则买进;当跌破5日线,则卖出。全仓操作。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交易系统。当然,如果你按此执行,持续一段时间后,一定会亏钱。

 

建立一个适合自己,又适合市场的交易系统是一件非常漫长的过程。

从今天开始,小师妹会和你聊聊,一个完备的交易系统的整体概念与组成,从技术面上,构建你的交易系统。

 

一、期望

这里的期望,是指你来股市的期望是什么,或者说你设计这个交易系统的期望是什么,这有别与单只个股的期望值(今后的文章中会说)。

 

交易前,先想明白你来股市的初心是什么,以及你能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你想通过股市成为第二个赵老哥,还是想通过股市改善一下生活,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而这个区别也会导致其设计的交易系统南辕北辙。你如果想成为赵老哥第二,那你的选择只有打板追强势股,小资金想快速膨胀的唯一方法就是打板,而对应的,你必须忍受一天最多回撤20%甚至40%的风险;如果只是想改善下生活,那么意味着,保住本金对你而言比巨额利润更加重要,那么你必选选择更加稳妥的交易模式,比如找一个趋势股长期持有,或者低吸潜伏等拉升。

 

风险与收益,永远都成正比。关键看你自己想要什么。有人想一夜暴富,有人愿意一生安稳,谈不上谁对谁错,而只有想清楚这个,你才能免去很多无畏的烦恼。

二、交易理念

 

超短、波段、中长线,还是做股东?

 

你更看重基本面分析做价值投资,还是单纯技术走势按K线选股,亦或是突发消息的刺激做题材?

 

你的交易理念决定了你选择什么股票,持股的时间长短,能忍受的回撤是多少等等。一个交易系统中,最忌讳的,就是因为单只股票随意更改自己的交易理念,比如你玩超短打板的,你的预期收益就是第二天开盘时的溢价,那你就不能因为觉得这个公司基本面好,多拿几天,这种模式下,开盘就走,后续是涨是跌,跟你没有任何关系。

 

在比如,你做价值投资买茅台的,你就不要想着每天盯着分时做T,你放着别动就好。

 

人的贪婪,会驱使超短的你,在第二天开盘时不忍卖出从而博弈第三天继续涨;人的贪婪,也会驱使做价值投资的你,去高抛低吸以实现所谓利润最大化。

 

做人做事需要留有余地,做股票也是一样,你别想着能拿走全部的利润。这是你需要想明白的第二件事情。

三、买入、卖出

 

逻辑买入,逻辑卖出,你们以为的至理名言,其实只是交易系统中的一部分,甚至算不上最重要的那个。但在战术层面上,这确实决定了你收益的大小。

 

买入与卖出的策略其实依附于交易理念之下。确定了交易理念,才会有具体的,与之对应的买入卖出的逻辑。

 

比如一个技术流选手,你会选择5日线买入,会选择MACD金叉买入,会选择布林线触下轨时买入;对应的,会在跌破5日均线卖出,会在MACD死叉时卖出,会在布林触上轨时卖出;

 

比如一个题材股选手,会选择消息来临前埋伏,而卖出点则是:1)消息来后股价大涨(题材兑现);2)消息来后,市场无任何反应(题材预期失效)。

 

对于一只股票的逻辑,通常情况下不会只有一个,你可以自上而下进行区分。小逻辑要顺从于大逻辑,否则,就是火中取栗。

 

比如以技术选股,查看K线走势时,必然先看大周期(比如月线或者周线)、之后才会看日线甚至是60分钟/5分钟的走势图;你在1分钟级别的K线上成功的做到了买在最低,然股票本身处于一个下跌趋势中,你买这样的股票意义何在?

比如基本面分析,一般的顺序是整个行业周期目前处于什么阶段,之后才是这个公司在行业的排名与业绩情况。

 

从大分析到小,最后才是基于你的逻辑,逻辑发酵前买入,发酵后卖出。

字数有限,其它的,我们明天再聊。(未完待续)

股票最重要的事—-行业研究和个股分析

中国A股,这些催生了大部分的牛股,都是由房地产和互联网的共同驱动的!

一.行业研究主要的四个角度:

1.商业模式是什么?

2.产品竞争力如何?

3.财务稳定和较快发展(ROE大于15%)

4.强有力的管理层和股东。

二.个股“门槛”分析模型(波特五力):

1.消费者议价能力;

2.供应商和客户议价能力;

3.替代品替代能力;

4.潜在竞争者进入能力;

5.现存行业竞争对手能力;

三.大金融板块分析角度:

1.银行:经营能力

2.券商:规模效应

3.保险:混业经营

4.地产:行业政策、周转率、杠杆率

四.大周期板块分析角度:

1.钢铁:重置成本

2.建材:集中度

3.化工:细分市场

五:白酒:

1.十年大周期,三年小周期

2.第一梯队:茅台、第二梯队:五粮液

第三梯队:其他(洋河、泸州老窖、.....)

我建议入市2-3年的个人投资者,我们应该多花大部分时间去多了解,多深入的,“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或者“自下而上”;

而不是去花大部分时间去研究技术形态、技术分析,总是“道听途说”,某位“大牛”,靠很牛的技术水平,挣了几个亿或者多少万!

股票的本质是企业,股价的变化,太多的“变量”。我们唯一能找到的“恒一”变量,就是3-5年稳定且增长的财务状况,如果我能够做到:以基本面为第一逻辑,在辅以扎实的、精准的技术指标运用,更辅以多年磨砺的“心态”!无敌于天下!

时间对“对方”有利!

2021年的股市不是一个好生意

2021年随着最后一天交易结束画上了句号,做个简单小结:2021年与2020年相比,在主板操作难度很大,创业板、科创板略好一点。

第一说说大盘

我有个大哥,他不会炒股,每次见面,但他问得很专业:大盘目前在什么位置?

如果我们是跟随大盘操作,一定要问这个问题,2021年沪综指有三次操作机会,但幅度都很小,持续时间也比较短;创业板有两次操作机会,第一次涨幅比较大,持续时间也比较长。如上图。当然,这是事后诸葛亮。

究其原因,我认为:2020年上半年长得太好了,2021年的宏观情况前高后低,预期转弱,透支了业绩支撑,造成2021年上涨动力不足。

姜超转型的时机不对,8个月亏了20%。我猜他的主战场可能不是创业板与科创板。

从行业角度也能看出2021年与2020年的差异。

所以,对于我们小散来说,跟着大盘做板块,板块里面找个股,相对比较稳妥,这也符合自上而下的分析逻辑。找到一只跨周期的股票太难了,而且我们小散的心态也不行,因为我们知道的太少。

第二说说估值,我认为估值是两个角度,一个是计算现值,也就是现在的价值;,一个是估未值,通过预测计算未来值,这也就是真正的估值。

计算现值比较简单,不用预测,就是根据目前的财务报表和年报里面给出的一些数据就可以简单计算。

计算现值最简单的就是同业比较,这个比较有意义,这也就是所说的比价原理的基础。比价比的不是股价而是市值。这也是板块内部轮动的一个重要缘由。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市销率,再复杂一点就是杜邦分析。杜邦分析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财务分析的核心就是股东利益最大化。所以,我们作为小股东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应该了解这个方法。

现值的计算还可以了解一下这个公司最便宜的时候值多少钱,也就是速动资产-负债。为什么茅台牛,就是现金太多。

未值的计算因为有了预测,所以十分不靠谱,今年10月国信证券有篇文章预测了宁德时代2060年的业绩,惹来了深圳局的处罚。

未值的计算核心就是成长性,成长性背后的一个问题是就是这个企业的市占率,也就是行业地位,头部公司是我们的炒股首选标的。尤其是最终消费品的公司,消费者没有议价权。例如茅台,谁能去议价?再例如最近涨幅很大的迎驾贡酒,近十年来销售收入变化不大,但毛利率变化很大,我猜就是销售数量减少了,但是每瓶的金额提升了,才有了这个结果。

未值的极值是天花板,有很多的时候,天花板不好预测。

一家公司不同的服务商得出的结论不一样:银行眼里面的好公司是财务好,能按时归还贷款,券商眼里面的好公司是价值被低估,要么现值就被低估,要么有一双慧眼,能看出来未值被低估。

未值的估值,不要以为自己的方法正确,算出来现值价格很低了,股价就会涨。还有市场认可,市场情绪是个了不起的东西,溢价很多了,散户也一样飞蛾投火,让火焰更旺,最后就是蜡炬成灰泪始干。

第三说说产品

我们对上市公司的分析、预测,其实是对公司公司的产品分析、预测。

有些行业专业性不强,例如能源类:水电、煤电、风电,消费类:白酒、黄酒、啤酒,有点高中的物理、化学水平,分析起来比较容易。

有些行业对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十分难,例如生物医药等等,据传说,有个顶尖级导师的生物医药博士对当年的三军大和重庆啤酒联合研制的乙肝疫苗都做出了错误判断,导致损失惨重。

券商研究员与上市公司的董秘互怼的情况今年出现了几起。这也说明分歧,也说明了利益。

第四说说展望

2022年注册制全面推出,还要稳字当头。我猜GDP增速肯定不会高过2021年,那么稳的情况下,能有多大的涨幅?多长时间的上涨趋势,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结构性行情在哪里?更值得我们思考。前几天看了一个券商金股回顾,金股的正确率十分低,这也说明了一些研究机构的目前的状况,更有甚者,上周研究机构有人八卦了行情。

还是引用说禅里面的核心思路:不做预测,就看位置。在什么地方,办什么事。

5年一轮系统性风险这个事情,其实不是新鲜事,大家都研究过,连我这种水平的,都和你们反复讲过四五次了。

只是,大部分人研究完以后,就把这个结论放到一遍,继续喊着ALL IN多头精选个股价值投资。

原因也很简单:国内公募这种主流商业模式,能减仓么?会减仓么?该减仓么?

包括那些做到几百亿几千亿的私募,他们也能减仓么?会减仓么?该减仓么?

所以逻辑并不复杂,但是大家研究完却不怎么拿来用,继续满仓怼。而且有人用了你们就觉得惊奇了,这也确实是一个差异化策略。

这是好事,起码不会像前几年,一谈择时就有一堆人来喷:你懂价值投资么?你看过巴菲特么?你买过茅台么?

诚恳的说,这一点要感谢下人家半夏,人家用最激进的方式破除了各家大公募大私募的自下而上投资唯一论的洗脑。

今日茅台酒一批价生肖系列涨势不减,在其他产品均未动价的情况下,生肖再次高走。年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生肖普遍已经有了300~800元的涨幅,羊马更是暴涨4000元和4500元。

自春节复工后开始,至今已经有接近一个月时间,茅台酒价经历了一波连涨!中途虽然有一些波动,但是涨价的大趋势未变!且需注意的是,年后茅台官方并未有任何的实际动作,茅台酒的涨幅完全由市场推动而上,是完完全全的市场行为。

对比年初的茅台酒一批价数据,茅台主系列和各纪念酒迎来全线涨幅!包括年前闹得沸沸扬扬要控价的散瓶飞天,也涨了50元;100%开箱令后稀缺的原箱上浮150元;陈年茅台的酒价涨幅30~120元不等;十五年等年份茅台涨200~800元不等;精品茅台涨700,2013年网红版更是从3000涨到8000;生肖系列也是龙争虎斗,普遍都有300~800的涨幅,两位“大哥”羊年涨4000,马年涨4500;燕京八景曾经5.3万元,现在报6.2万元…另外包括驯虎图、国宴、国家博物馆等产品都有较大涨幅。粗略的算个总价,不到一个月时间,茅台各类酒单瓶加在一起大致已经有了4万元左右的涨幅!

年后的酒价而言,茅台就是金字招牌,各类产品全线上浮。茅台高昂的酒价,让部分以往的茅台消费者们都“喝酒降档”,实在是负担不起了…前两年收藏了大量特供以及瓶子货的酒友也表示:“大涨行情之下,最大的影响是,那些没有集邮的产品已经舍不得集邮了。”

茅台的价格再涨下去,必将会劝退更多的以往的消费者,像更高端的路径走去。但是虽然有由上而下的意见领袖引导市场,但也会有自下而上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很多人习惯餐桌上没有茅台了,转头去喝五粮液、国窖1573,资本会不会也会瞬间“叛变”?#酌见# #不二酱酒# #茅台实时行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89650/
1
上一篇会计中级职称授课链接(中级会计师授课网)
下一篇 没有发票的房租费怎么做会计分录(房租无发票的入账分录)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