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4年中级会计师考试大纲下载(中级会计历年真题pdf)

【《芈月传》作者#蒋胜男担任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月18日,新华社公布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34个界别共2172人。包括了文化艺术界112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知名作家、编剧、温州大

【《芈月传》作者#蒋胜男担任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月18日,新华社公布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34个界别共2172人。包括了文化艺术界112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知名作家、编剧、温州大学研究员蒋胜男位列其中。公开资料显示,蒋胜男系温州市艺术研究所戏剧编剧,国家二级编剧、著名网络作家,2014年起担任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蒋胜男的代表作有《芈月传》《凤霸九天》《铁血胭脂》《燕云台》《天圣令》等。2018年1月,蒋胜男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近年来,她在保障女性就业权利、打击盗版、建议放宽公务员考试35岁以下年龄限制等众多社会热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网页链接

“都怪你。”2014年,一小伙坐公交时因太累,没给老人让座,竟被老人怒扇四个耳光,还被索赔50万。最后法院这样判。

 

2014年,河南省郑州市919路公交车上,一个年轻小伙拖着疲惫的身体上了公交车,他辛苦上了一整天班,累得站不住,此刻只想坐下来好好休息下。小伙子在车上便找了个空位坐了下来。

 

小伙子正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上来一位白发老大爷,他扫视车厢一圈后,发现没座位。心里不免有些失落,这时他看到打盹的小伙子,便有了主意。

 

他走到小伙子身边,大声地说:“起来,把座位让给我。”谁知睡梦中的小伙子,压根没听到他说话,所以一直没有动。

 

老大爷以为小伙无视他,怒火中烧,大声嚷嚷:“为什么不给我让座?”小伙子被吓得睡意全无,他睁开眼,愣愣地看着眼前的老人:只见老人六七十岁的样子,正用愤怒的眼神死死地盯着自己。

 

小伙子一脸无奈地说:“老大爷,我上了一天班,实在是又累又困,要不,你找别人让个座给你吧。”

 

就这样老大爷爆发了:“年纪轻轻的,你懂不懂尊敬老人啊?起来给我让个座怎么了?”

 

小伙子只觉烦闷,也没理会这位老大爷。

 

然而,这老大爷还越说越来劲,朝小伙子大声骂了起来,整个车厢的乘客齐刷刷地看向他们。

 

“谁规定年轻人就必须给老人让座了?”一时间,气不过的小伙子顶了几句嘴,他没想到,就是这个行为,直接把老大爷气到动手。

 

就在这时,“啪”地一声,老大爷竟动手扇了小伙子一耳光,大家都惊呆了,小伙子更是被扇得脑袋“嗡嗡”直响,随后又接连三个耳光,这四个耳光直接把小伙子激怒了。

 

小伙子也不甘示弱,随即和老人吵了起来,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乘客们劝都劝不住。老人难听的谩骂声一声高过一声,见情况不妙,司机赶紧把车停在路边,请二人下车,对他们进行了劝说。

 

经过一番调解后,二人倒也没再说什么,司机便继续回到驾驶室,他以为那二人已经下车了。

 

谁知,两人又从后门上了车,那位老大爷还在喋喋不休地骂着小伙子。

 

简直是听得耳朵都要起茧子了,小伙子欲哭无泪,心想:“今天是什么日子啊?遇上个这么难缠的老大爷。”

 

不一会,濒临崩溃的小伙子直接下了车,他万万没想到,正是因为自己不让座的这个举动,竟让自己摊上大事!

 

小伙子下车后,老大爷越想越气,越气越骂,最后气急攻心,竟直直地栽倒在公交车上,四肢不停地抽搐,等医生赶来时,大爷已经快不行了。

 

最终,医生还是没能救回他的命。

 

而小伙子这边,根本不知道又打又骂自己的老大爷已经去世了。就在小伙子快淡忘这件事的时候,他却突然收到法院的传单,里面说自己被告了。

 

原来,老大爷的家属认为,小伙子应该为去世的老人承担一部分责任,理由是小伙子不懂尊老爱幼,视为品行不正;另外,小伙子故意与老人多次对骂,导致老人急火攻心,诱发心脏病猝死。

 

老人家属认为如果小伙子一开始就给老大爷让座,就不会酿成惨剧。

 

他们以小伙子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理由,一纸诉讼将小伙子告上了法庭,要求小伙子赔偿50万经济损失。

 

在这起案件中,公共场所让不让座又不是法定义务,最多道德问题;但是在过程中,老人还动手打了小伙子四个耳光,小伙子也没还手。

 

而且老人当众打小伙子是侵犯了人格权和健康权,并且老人明知自己有心脏病,不能情绪太波动,他却明知故犯。最后猝死是属于个人原因。

 

最后,法院公平公正做出了判决,过错方是死去的老人,驳回了其家属要求赔偿的50万的诉讼,而小伙子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其实,尊老爱幼是虽说是中华传统美德,但给老人让座是个人意愿,老人也不能倚老卖老,唯有大家相互理解,才能创造出鹭港的社会。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作者:白年

编辑:春金豆

参考资料:《郑州:老人与小伙因让座起争执 打小伙四耳光后猝死》来源:人民网2014-9-10

#在头条看见彼此##历史#

焙烤食品加工、如何设计工厂

首发|杜德春

焙烤食品工厂设计

焙烤食品工厂设计(面制品加工、面点面食加工、烘焙食品加工、糕点糕饼点心加工、Baking食品加工等)。

关键词: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焙烤食品加工者,若需要申请准入SC资格,食法典规定必须具有生产车间为300平米≥车间环境与布局系统。

△焙烤食品工厂设计

一、项目建议书的提出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三、设计计划任务书的编制

四、施工、安装与验收

焙烤食品工厂初步设计

一、扩大初步设计

二、施工图设计

三、初步设计文件

焙烤食品工厂厂址选择及总平面设计

一、厂址选择

二、总平面设计

第二章 焙烤食品工厂的工艺设计

第一节 生产方案的编制及班产量的确定

一、产品方案的编制

二、班产量的确定

第二节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一、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的选择

二、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第三节 物料衡算

一、物料衡算的意义

二、物料衡算的步骤与方法

三、物料衡算

第四节 设备选型匹配与计算

一、选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二、主要设备生产能力的计算

三、焙烤食品机械的类型及性能

四、焙烤食品设备配备。

生产车间布置

一、生产车间的布置原则

二、生产车间布置的形式

三、生产车间布置的步骤和方法

四、焙烤食品生产车间(生产线)布置

烘焙食品车间烤炉的设计与计算

一、远红外烤炉的设计

二、烤炉长度的设计

三、远红外烤炉电功率的计算

四、烤炉的选择(蒸箱等)

第三章 焙烤食品工厂的非工艺设计

第一节 给排水工程设计

一、设计内容及所需的基础资料

二、给水工程设计

三、排水工程设计

第二节 供汽

一、焙烤食品工厂的用汽要求

二、锅炉容量的确定

三、锅炉房的设计要求

四、供汽系统

第三节 供电及自控

一、供电

二、照明

三、仪表控制和自动调节

第四节 采暖与通风

一、采暖

二、通风与空调

三、局部排风

第五节 辅助部门的设计

一、食品检验部门(食药局)

二、仓库

第六节 工厂卫生与生活设施

一、工厂卫生

二、全厂性生活设施附录

附录一 焙烤食品企业的卫生规范

附录二 焙烤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附录三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焙烤食品)(GB 2760-2014)

附录四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 14880-)

附录五 加工食品车间GMP、SSOP、环境系统匹配工程工艺

附录六 食品分类代码加工标准(焙烤食品)

附录七食品加工《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SC、小作坊证的授权等。

更多相关原创,敬请参阅杜德春焙烤食品工艺系统工程。

“太疯狂了!”1996年,法国一男子居然被群鹅认作母亲,天鹅们不但集体跟着他驾驶的轻型飞机飞,还乖乖地配合排出“V”字形。这名男子是怎么做到的?

 

这一位疯狂的男子是法国的一位气象学家,他叫克里斯蒂安·穆莱克,由于工作的原因他经常驾驶着超轻型飞机,像小鸟一样飞翔在欧洲的天空中。

 

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驾驶着他的飞机去观察气象,却偶遇了一群天鹅因季节的变化而正在迁徙。于是,他便想上去跟这群可爱的天鹅们说声“Hi”,就开着自己的飞机跟在他们的身后。

 

谁知这一跟,他就发现了端倪。凭着自己这么多年对气象的经验,他认为天鹅正在迁徙的路径已经不适合天鹅迁徙了。

 

穆莱克发现,人类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一系列变化,已经影响到天鹅原来迁徙的路线了。因为候鸟的迁徙需要一定的落脚点,它们迁徙的途中需要找到合适的栖息地,来提供水源和食物。

 

但天鹅正在迁徙的路径中,有的落脚点已经变成了城市、厂房或者是高速公路……可单纯的天鹅们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依然按照这条路线走下去。

 

敏锐的穆莱克意识到,天鹅再这样长此以往地按照这条线路迁徙下去,很可能会因为环境的变化造成天鹅的灭绝。可能是穆莱克平时也开着自己的飞机,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的原因,他想为这些天鹅做点什么。

 

于是他就萌生出了大胆的想法,他想:“我能不能帮助这群天鹅们,找到比现在更合适的迁徙路径,让天鹅们走这条新的迁徙路线?”

 

接下来,当看到迁徙的鸟类时,穆莱克都会驾驶着自己的轻型飞机,加入它们的队伍当中。一开始的时候,鸟类一听到穆莱克飞机发动机的声音,就吓得纷纷逃跑,更别说在一起飞翔了。穆莱克发现这一问题后便改造了自己的飞机。

 

然而,事情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当他开着改良版飞机,再次靠近鸟群的时候,因为穆莱克对于鸟群来说只是陌生的同行飞行者,所以并没有给予他太多的关注,都头也不回地飞走了。

 

穆莱克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便请教了鸟类学者,学者告诉他:“如果你想小鸟们跟随你一起飞翔,除非你是它们的母亲,除非你从它们出生起就一直养育它们长大。”

 

“当小鸟的母亲,这可能吗?”虽然心中有这样的疑问,但是穆莱克还是付诸行动。他找来了一些天鹅蛋,准备从孵化这些天鹅蛋开始,担起做“鹅妈妈”的责任。

 

接着,穆莱克又在家找到了一个适合天鹅蛋孵化的地方,不管是温度还是湿度,都把控得很好,而且他还天天守着它们,等待着它们孵化。功夫不负有心人,天鹅宝宝们终于破壳而出了。

 

果然,天鹅宝宝们一出生就对穆莱克啁啾地叫,它们好像真的把穆莱克当成妈妈了。就像鸟类学者说的一样,鸟类孵化出来第一眼看到谁,它就会把谁当做妈妈,这就是德国习性学家洛伦兹说的“印刻效应”。

 

接下来的日子里,克里斯蒂安·穆莱克每天都陪在这些天鹅的身边,将它们当成了真正的家人,让天鹅们随便地出入他的家,跟他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

 

当然,他还会教它们本领,带他们去池塘里游泳,陪伴它们学习飞翔。甚至因为担心天鹅们会害怕飞机发动机的声音,他还经常在家播发动机的声音给天鹅们听。飞机发动机的声音对人类来说是噪音,但穆莱克对这个也不以为然,一心想让他的“鹅宝宝”能更好成长。

 

天鹅宝宝们一天天地长大,长大的天鹅终将飞。虽然一开始,天鹅们因为没有真正的天鹅妈妈教飞行,而飞得没有那么的好,但是最终还是学会了飞行。

 

1996年,穆莱克和他的天鹅们一起飞行在法国的天空中,天鹅们真的把穆莱克当作“妈妈”,他飞哪里它们就跟着飞哪里。

 

克里斯蒂安·穆莱克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找到了一条更合适天鹅迁徙的路线。从那时开始,每年到了迁徙的季节,穆莱克都会开着自己的轻型飞机,与他的天鹅宝宝们一起飞行,一起迁徙。

 

这么一飞,克里斯蒂安·穆莱克就飞了17年,他也帮助了许多鸟类避免了灭绝的危险。穆莱克对鸟类的爱护早就超越了种族的隔阂,他将小鸟们当朋友、当亲人,跟它们鹭港地相处。

 

在现在发展这么快的社会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忽略很多物种都在悄悄地面临灭绝。为了避免破坏大自然,我们应该像克里斯蒂安·穆莱克一样,与大自然、与动物鹭港共存,大家说对吗?

 

 

作者:陈陈

编辑:拾柒

 

参考资料:

《法男子被群鹅认作母亲排V字型翱翔天空》,央视网,2014.04.30

#在头条看见彼此##人物#

“我出9800万,这块石头卖给我。”1997年,宁夏小伙赵立云花150元买下一块石头,谁知4年后,这块石头竟价值近亿元。

 

赵立云出生在宁夏银川的一个小镇上,从小就喜欢蹲在路边捡石头,那些独一无二、奇形怪状的石头,丰富了他美好的童年。

 

长大后,赵立云成为银川电视台的一名记者,主要的工作就是拍摄风景纪录片。这个工作,不仅给他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更是满足了他踏遍祖国各地,捡形形色色石头的梦想。

 

1997年的一天,台里安排他到内蒙古阿拉善盟拍摄火山,这对赵立云来说,可谓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没有草木、有的只是一颗颗的碎石!吉普车开在路上咯咯作响,几十公里都不见人烟。

 

就在那里,赵立云遇到了他的“命运之石”。其实,这块石头是他的同事先找到的,他的同事也是一个奇石爱好者。每天拍摄完,他们都会把自己找到的石头拿出来共享,一起把玩。

 

当赵立云捧起同事找到的那块石头时,心脏在一瞬间像被什么东西击中了一般。这颗石头好似一个老妇人的脸,静静地看着他,脸上的每一条纹路,每一个老年斑,他都感到莫名的亲切,那是历经了火山喷发、戈壁风沙,几亿年洗礼留下的岁月痕迹。

 

赵立云对这块石头爱不释手,不断央求同事让给他。同事经不住他软磨硬泡,想用“高价”给他逼退,于是说:“给我150元,我就让给你。”

 

20世纪90年代,电视台记者工作算是高薪,一个月也就500元钱,150元够一个普通家庭3个月的生活费,也算是一笔巨款了。没想到,赵立云却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150元买了一块石头!回家后,赵立云一度成了街坊邻居的笑柄,大家都觉得他脑子坏掉了。赵立云媳妇更是生气,哭闹着让他去找同事把石头退了。

 

可赵立云不为所动,正所谓“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他没事就与他的石头对视,还给它拍了很多照片,并起了个惟妙惟肖的名字——“岁月”。

 

同时,他还继续和好朋友们开车到阿拉善盟找石头。每到周末,他们便连夜启程,开车前往苏宏图,大约凌晨5点能到,先扎帐篷、埋锅做饭,等天亮了,他们就每个人腰间别一瓶矿泉水,各自出发找石头。

 

到了晚上,他们便分头回到营地,一起欣赏当天的收获。“这块好,光滑润泽。”“这块也不错,像一个婀娜的少女。”聊累了,他们就直接躺在晒了一天的戈壁滩上睡觉。仰望着闪烁的星空,头枕温暖的沙漠,那是只有石头才能懂得的浪漫。

 

因为长期收藏石头,赵立云在银川奇石圈也算是小有名气。大家经常来他家参观,特别是对名声在外的“岁月”,更是争相欣赏。日子久了,赵立云也好奇,这“岁月”到底值多少钱呢?于是他决定,让北京的专家鉴定一下。

 

2001年的一天,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仔细地端详着“岁月”,抬头看了赵立云一眼,没有说话。随后他又请来了几个专家一起来鉴定,还带着各种十分专业的检测工具。

 

一番检测和讨论后,杨伯达意味深长地看着赵立云,说道:“小伙子,你知道这是块什么石头吗?这是块天然的玛瑙,又经过几亿年的自然雕刻,形成人脸的形状,具有极高的宝石价值和艺术价值,我们估价9600万!”

 

“9600万!”这别说在2001年,就是在20多年后的现在,也是一笔天文数字呀!短短4年时间,150元变成了9600万,这是谁都不敢想象的一夜暴富。

 

有位韩国的奇石收藏家听闻此事,颇为唏嘘地感慨道,韩国所有奇石的价值加起来,估计也没有一块“岁月”值钱。

 

赵立云一下成了大名人,家里的门槛都要被踏烂了。很多奇石收藏家想从他手里买下“岁月”,最高的一位甚至出价到9800万!这么多钱,不光这辈子,下辈子都够花了!

 

结果,赵立云愣是不为所动。他爱“岁月”,不是因为“岁月”被人为标上的价格,在他的心里“岁月”是无价之宝。他不希望一块纯粹的石头,变成一件世俗的商品。

 

他仍然欢迎八方来客到他家里参观,他也毫不吝惜地将“岁月”展示给爱好者观看。但每每有人提出购买,赵立云都会坚定地摇头拒绝,没有人,可以带走他的“岁月”。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些人为了追名逐利不惜一切代价,却也有些人功名利禄放在眼前,不如一块石头。

 

如果是你,会选择“岁月”,还是9800万呢?

 

作者:景匀

编辑:沐颜

资料来源:《中国四大奇石》,2014年10月15日,期刊《华北国土资源》

 #2022生机大会##历史#

2014年春节,重庆一名85岁的老人,口鼻出血,惨死在儿子家门口,儿子们却不闻不问,警察调查后,却发现死因令人心酸无比……

老人叫解昌英,重庆万州山林村人,勤劳本分。她含辛茹苦养大4儿3女,为儿子们修房、娶妻、带娃。好不容易年事已高,以为可以安心享福了,没想到噩梦却开始了、

 

自从老伴去世后,80高龄的她“没用了”,竟被儿子们集体嫌弃,谁也不愿意管她,最后村委出面调解,才吃上了辛酸的养老饭。

 

按照约定,老人由4个儿子1人供养1个月,每月农历初一为交接日。

 

2014年1月31日,恰逢大年初一、万家团圆的日子,却也是老人一生最凄凉的日子。

 

四儿媳一早给老人准备了“丰盛”的新年餐——一个馒头、一碗稀饭,就匆匆将老人单薄的被褥“丢”在了大哥家门口。随后,四儿子又将单薄的老母亲也“丢”在了大哥家门口。

 

而老大听见弟弟要将老母亲送来,赶紧锁门走亲戚去了。老人在寒风中等了2个多小时,始终不见大儿子回来,只得拄着拐杖,颤颤地走回四儿子家。

 

正在杀猪宰羊的四儿子,见母亲折返,不由分说地就将她推出了家门。冷漠地告诉她:“明天丈母娘生日,家里客人多,没地儿给您老住,您赶紧走吧。”

 

这一刻,没人知道老人心里是何滋味。但通过警察后来的调查,结果让人无比心疼。

 

当时,老人一步步颤抖着离开,无助地走向另外两个儿子家,边走边哭……但无一例外,儿子们都锁了门,高高兴兴地陪他们自己的家人过年去了。

 

从早上8点到下午2点,她一次次满怀希望地走向儿子们的家,又一次次失望地蹒跚而去。

 

而这期间,唯一给过她温暖的,却是隔壁邻居——黄大姐。那时,已是下午6点过,老人艰难地“找”了儿子10个小时,饥寒交加,悲伤之极。当她路过平时待自己不错的邻居家门口时,她忍不住停下了脚步。

 

黄大姐看到老人,热情地招呼她进屋做,随手递给了她一块沙琪玛,她不知道的是老人已10个小时滴米未进。

 

拿着这块生前最后的“晚餐”,老人羞赧地跟说道:“大过年的,祖祖没得东西给你,倒还要吃你的东西!”

 

善良的老人,即便是到了这样的窘境,却依旧恪守礼节,不在别人的晚餐时间久待,略坐了坐就走了。

 

离开黄大姐家后,天也渐渐黑下来,但她还是没找到落脚的地方。

 

警察调查时,大儿媳说回家时看见了母亲的被褥,但没看见老人哪,大儿子直接说没看见,也没问母亲在哪,就心安理得地睡了。在他心里,母亲似乎就是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

 

老人等不到儿子的收留,只得继续在夜幕下徘徊。彼时,鞭炮声噼啪作响,家家户户热热闹闹的,但老人的脚步踉跄着……直到绊倒在冷硬的地上。

 

如果不是她死后,4个儿子仍然不理不管,村民们愤怒报警,被警察发现端倪。人们根本就不会知道,那一跤,成了老人的催命符,或者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老人悲苦人生的解脱符。

 

原来,老人摔倒后,伤到了内脏,导致内出血达20%以上。如果没有及时救治,必死无疑。

 

当时,又冷又疼的老人,努力走向二儿子、三儿子的院子,一声声哭求二儿子救命,可他只是隔着门冷冷地告诉母亲:“你回去吧,我没有办法!”

 

三儿子夫妻守着暖暖的被窝,任老人在院子里哭喊救命,甚至还嫌她吵得他们睡不着。

 

4个儿子,出奇“团结”地遗弃了母亲,任她在滴水成冰的寒夜里,在举家团圆的大年初一夜,孤独而痛苦地冻死在家门口。

 

按照北林村的风俗,去世的老人应由儿子接回家收敛。但对此,老人的4个儿子全都拒绝,甚至不祭拜、不烧纸,冷漠地连个外人都不如。甚至村委调解都没用,大家忍无可忍,这才联名找警察帮忙。

 

随着调查层层深入,老人这一天一夜生命倒计时的经历渐渐清晰,也尖锐地刺痛了人们的心。不仅如此,这1年多来,老人居然一直过着这样的日子——老大让她住四处漏风的杂物间,任狗咬伤她,甚至多次打得她起不了床,其他3个儿子也打得一手精算盘……只因她已无用!

 

究其原因,老人不是死于摔伤,也不是死于寒冷,而是死于4个儿子的自私冷漠!

 

都说养儿防老、多子多福,但解昌英老人的遭遇,却如利剑直刺人心!

 

因事件太过恶劣,法院还专门把法庭搬到山林村,公开审判4个不孝子。并以遗弃罪判处大儿子有期徒刑两年,判处其余三个儿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对这个结果,有人拍手称快,也有人却觉得判得太轻,还有人觉得4个儿媳也应该判刑。

 

如果法律的警锤,能敲响道德的警钟,但愿今后,“我养你小,你养我老”不再成为沉重的话题。你觉得能实现吗?

 

作者:红袖添香

编辑:沐颜

参考资料:2014年12月26日,央视网今日说法,《母亲的呼救》。

#头条创作挑战赛##人物#

新疆历年中考数学试卷2014-2022年

#数学# #中考# #学霸# #新疆# #乌鲁木齐头条# #乌鲁木齐#

“我六岁时就看上你啦!”20世纪50年代,一名19岁的小伙,爱上29岁的寡妇,毅然带着寡妇和她的4个孩子私奔进深山。

 

这个老爷子姓刘名国江,那位老太太叫徐朝清,比刘国江年长十岁。

 

刘国江六岁时,因为调皮摔掉了门牙。按照村里的习俗,得找个新娘子摸一下,门牙才会长出来。于是,家人领着他去了一户人家,在那里,他见到了刚过门的新娘子徐朝清。

 

“只因为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刘国江肯定没听过李健那首歌,可他却比谁都更懂这种感觉。

 

徐朝清那乌黑的秀发、明艳的脸庞,深深地吸引了六岁的刘国江。这一眼,让刘国江一辈子都记在了心里,而冥冥之中的缘分,也将捆绑两个人一生。

 

十年过去了 ,徐朝清在夫家生了四个孩子,可不幸丈夫突然病故,孤儿寡母便开始了凄惨的生活。婆家不再帮忙照看孩子 ,还说她克夫,把他们都扫地出门。

 

可怜的徐朝清只好带着孩子独自生活。有一次,她背着孩子打水,不小心掉到河里。刘国江正巧路过,二话没说,立刻跳到河里救出了母子。

 

那一年刘国江正好十六岁。如果说六岁时的凝望,只是被徐朝清的美貌所惊艳,而这时的相逢,就已经是情窦初开了,那颗十年前种在他心里的种子开始发芽。

 

后来,刘国江经常上门帮助孤儿寡母,这一帮就是三年,徐朝清也深深爱上了这个真诚、勤快的小伙。

 

但寡妇门前是非多,那些闲言碎语压得徐朝清抬不起头,她只能假装与刘国江保持距离。

 

可是,刘国江霸道地说“我六岁就喜欢你啦,跟我走,我给你一生好日子。”

 

说走就走,铁了心要私奔的两个人,在一个清冷的月夜,带着四个孩子,住进海拔1500米的大山深处,在一处打柴人避风的茅草庵里落了脚。

 

他们开垦荒地,播种菜苗,还利用野蜂巢养蜂,在洼地蓄水养鱼。偶尔也下山交换生活用品,实现了自给自足。

 

可是,大山里有猛兽,晚上还能听见老虎在远处的吼叫声。为了居住安全,刘国江决定盖砖瓦房。

 

他花了一年时间从山坳里背泥巴,又用了一年盖砖窑烧瓦,到了第三年,真的盖成了两间结实的砖瓦房。

 

他们在房前屋后种满了粮食蔬菜,还收拾出院子养鸡喂猪。后来,他俩又生了三个孩子,一大家人其乐融融。

 

不过,刘国江还有一个目标:为徐朝清修一条石梯路。那时因为,山上多是泥巴路,一下雨很湿滑,有一次徐朝清在雨后下山,摔了一大跤,刘国江心疼极了,因此,他暗下决心,要把这个事情办好。

 

可是,从山上到山下,得有六千多个台阶,仅靠他这一双手,修起来谈何容易。

 

不过,刘国江没考虑那么多,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山上埋头苦干。几十年过去了,记不清挖了多少土,抬了多少泥,只记得用坏了40把锄头和40把铁锹。

 

这个汉子,凭借对爱人的一番深情,靠着肩挑手提这样的原始方式,硬是从一千来米的山路上,徒手打造出这条6028级台阶的石梯路,还在路旁制作了扶手,徐朝清走起来再也不怕摔跤了。

 

然而他们的宁静生活,在2006年时,被一支探险队无意中打破了。

 

探险队员发现这条狭窄而粗糙的石梯,一眼看不到尽头,却少有磨损,似乎走过的人并不多。

 

它是通向哪里呢?带着好奇,队员们决定沿着石梯攀登,还一边攀一边数数,看到底有多少级。

 

没想到竟然走了两个多小时,当他们终于走到天梯的尽头时,眼前的情景让他们大吃一惊!

 

映入眼帘的居然是一处农家院落。一畦畦整齐的菜地里,种着青菜 、萝卜和红薯。两间朴素的泥瓦房,院子里还养着鸡和猪。

 

而许久未见陌生人的刘国江夫妇俩,也十分热情地欢迎了他们,甚至还笑着问他们毛主席身体可好。

 

队员们这才知道,原来两人老人已经隐居在此几十年,已经不知道山外的情况了。

 

原来,刘国江的孩子们长大了,不愿意住在山上继续生活,回到了山下。因此山上就只剩下他们老两口,便索性再也不下山。

 

他们也乐得清静。在渺无人烟的大山里,时时相见,刻刻不厌,有时就这样相互对望着,也能开心得像个孩子。

 

2007年,72岁的刘国江带着对爱人的万分不舍,猝然离世,五年后,徐朝清也驾鹤西去,他们也许是去天上续写这段爱情传奇吧!

 

两年后,一位音乐人了解到他们的故事,大受感动,特意创作出一首名为《天梯》的歌,歌词写道:多一岁,我就陪你走一岁。

 

是的,刘国江和徐朝清用一辈子的时间,印证了彼此的爱与相守。他们的深情,在如今瞬息万变的社会中,俨然成了一份奢侈。

 

对此,你怎么看呢?

 

作者:一剪梅(5期18班)

编辑:江陵

 

参考资料:

《天梯: 追寻“爱情天梯”传说 》 重庆日报2014-07-05

#头条创作挑战赛##人物#

“搞错了吧,中国的奖怎么能颁给外国人?”2014年,乌克兰姑娘被评为“感动中原年度人物”,然而,人们却提出了质疑。

 

这位乌克兰姑娘叫娜佳,她是家中独女,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都希望她将来找个本地的小伙成家,守在身边彼此照顾。

 

然而,她却遇上了到乌克兰大学留学的中国小伙赵鹏,两人谈起了恋爱,娜佳的父母反对他们的恋情,而赵鹏的父母也不太愿意接受一个洋媳妇。

 

但娜佳与赵鹏克服重重阻碍,最终结了婚。

 

婚后,娜佳和赵鹏到了宁波创业,他们成立了外贸公司,主要从事国产的汽车零部件销往东欧、西亚,夫唱妇随,赚了不少钱,然后他们在宁波买车买房,安居乐业。

 

随着的事业发展,他们也迎来了爱情的结晶,娜佳先后生下三个儿子,娜佳为了照顾好孩子,事业就交给赵鹏一个人打理。

 

赵鹏比以前更忙了,也更累了,经常应酬又没有好好休息,身体垮了下来。等娜佳发现赵鹏的身体问题后,赵鹏已是肝癌晚期。

 

2007年,赵鹏带着对妻子和孩子的无限眷恋,永远离开了。这时候,他们的三个儿子分别为9岁、7岁、1岁。

 

娜佳伤心欲绝,她更恐惧从此在异国他乡孤零零的生活,她想带孩子们回乌克兰,那里有自己的父母亲友,可以帮助自己和孩子们获得更好的生活。

 

但是,善良的娜佳发现,婆婆因为伤心过度,已经重度抑郁,甚至说等娜佳和孩子们回乌克兰以后,她要出家当尼姑。

 

而赵鹏的父亲说,白发人送黑发人,不想活了。

 

娜佳强忍失去爱人的痛苦,抹干眼泪照顾公婆,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起了与赵鹏这些年相亲相爱的日子,想起了赵鹏说过最愧疚的事,是还没有对父母好好尽孝。

 

于是,娜佳做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她要留下来替赵鹏照顾父母,自己独立抚养孩子。

 

赵鹏的父母非常感动,他们对娜佳的爸妈说:“亲家,娜佳以后就是我们的女儿,就算娜佳要回乌克兰,我们也愿意嫁女儿一样送她嫁妆。”

 

但娜佳的父母不再坚持要她和孩子们回乌克兰了,并且娜佳的妈妈还送了她一本书,鼓励娜佳坚强面对生活的困难。

 

接下来,娜佳把在宁波的公司卖了,还清了赵鹏治病欠下的债务,然后找了一个翻译的工作,方便照顾三个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娜佳把对赵鹏的思念放在心底,每天忙着为孩子们买菜做饭、送孩子们上学、检查作业,搞卫生,然后翻译资料到深夜,尽管生活忙碌又辛苦,但娜佳却乐在其中。

 

“有三个宝贝陪着我,好玩,不辛苦,我跟他们走路,数车牌玩,坐公交,学中文,哈哈

……”

 

娜佳的开心和快乐感染了赵鹏的父母,他们慢慢从痛苦中走了出来,他们心疼娜佳一个人带三个孩子,还要赚钱养家太辛苦,于是隔一段时间就来宁波帮帮娜佳,分担家务。

 

他们看到娜佳住的房子太小,就主动给钱要娜佳换个大点的房子,但娜佳说:“能住下就好, 为什么要浪费呢?”

 

不管公婆怎么坚持,娜佳都不要公婆的钱,她说,两个老人的退休工资不多,还是要留着给他们自己养老,自己还年轻,吃点苦没有什么。

 

娜佳还教育孩子对爷爷奶奶要孝顺,比如,爷爷奶奶出门要好好照顾,注意接送,跟爷爷奶奶在一起要说中文,春节要一起陪爷爷奶奶过,贴春联、吃饺子等等。

 

她还经常为公公婆婆买衣服,保健品、护肤品,每逢周末总会打电话嘘寒问暖,婆婆逢人就说:娜佳比亲闺女都贴心,每次回来都带礼物。

 

娜佳做的这些细小事情,点点滴滴都温暖了公婆的心,当公婆知道河南省政府要评选“中原感动人物”时,公公赵希才特地到评选办公室推荐自己的洋媳妇。

 

他说娜佳虽然不是河南人,但是她是河南最美洋媳妇,她虽然没有学习中国的孝道文化,但十多年如一日,她用实际行动尽了最大的孝道。

 

最让公公赵希才感动泪奔的是,当初三个孙子出生在乌克兰,上了乌克兰的国籍,现在,娜佳特意跑了中、乌两国大使馆很多次,把三个孙子的乌克兰户籍改成了中国国籍。

 

在娜佳看来,他们都是赵鹏的儿子,根在中国,中国才是他们的家,爷爷奶奶才是他们最亲的亲人。

 

2014年,娜佳以高票当选为“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娜佳说:“乌克兰是我的家乡,新乡也是我的家乡。我只希望孩子们能健康成长,公公婆婆长寿无恙。”

 

现在,娜佳的三个儿子都已经长大,大儿子已经读大学了,二儿子和三儿子还成了服装模特,生活越来越好了。

 

不过,最近的俄乌战争,让娜佳非常牵挂自己的父母,期待俄乌战争早日结束,娜佳与她的孩子们早日与乌克兰的亲人团聚,祝福他们一家人永远幸福生活下去。

 

 

 

作者:李红慧

编辑:青青

资料:

中国知网《中国好媳妇 丈夫辞世 “乌克兰媳妇”续写大爱》2014-01-15

老干部之家《丈夫辞世,洋媳妇续写大爱传奇》2014-02-25

#头条创作挑战赛##人物#

2012年,河北一农民双腿因动脉血栓,腐烂生蛆,没钱医治又疼痛难忍的他,拿起锯子,决定锯断自己的腿,没想到奇迹发生了……

 

这名勇敢的农民名叫郑艳良。

 

1月28日,郑艳良和妻子正准备吃晚饭,突然,他感觉自己的右臀部剧烈疼痛,而且这种疼痛很快就向下发展,很快右腿就疼得走不了路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

 

妻子见状,赶紧把他送到了村卫生所。

 

卫生所的医生一看郑艳良疼成这样,先给他打了一针止疼针,想暂时缓解他的疼痛感。可是,20分钟过去了,郑艳良的疼痛感一点也没有消失,卫生所的医生见状,只好建议他们到保定市大医院好好检查一下。

 

当天晚上,他们就连夜赶到保定市一家医院看病。经过一系列检查之后,医生认为可能是营养不良导致的缺钾,输点液就会好。

 

然而,几瓶液体输完,郑艳良的右腿疼痛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了,医生见状,建议他们到北京的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郑艳良夫妻俩一刻也不敢耽误,他们在救护车的护送下又紧急上京。

 

很快,北京大医院的检查结果出来了:双腿动脉栓塞。急需住院手术治疗,大概需要六十万的治疗费。当班医生很严肃地告诉他们,如果郑艳良不做手术,最多只能活3个月。

 

一听这话,郑艳良呆住了。

 

自家平日里只靠种地为生,一年到头收入也就万把块钱,这60万,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就算有新农合,可以报销一部分,但自费部分也不是自家能负担得起的。

 

看来,只有等死了。

 

郑艳良虽心不想死,但也无奈,在回家路上,还上妻子给他把寿衣买好了。

 

可是,这个病太磨人,郑艳良等死的过程,比死都难受

 

回到家里不久,郑艳良的右腿开始出现黑斑溃烂,不断有脓液渗出,妻子只能用尿不湿包裹住他的右腿,用来吸收脓液,可是随着脓液越来越多,郑艳良的右腿开始出现了溃烂的迹象。

 

4月14日,妻子像往常一样给郑艳良的右腿换尿不湿,当她打开尿不湿时,却发现郑艳良的右腿,已经严重溃烂,有很多蛆虫在烂肉里蠕动。

 

郑艳良让妻子帮他把小蛆虫夹走,可妻子吓得根本不敢上前。

 

最后,她实在拗不过老公,

用镊子把蛆虫一条条夹起来放进小药瓶里,不一会儿就收集了半瓶子蛆虫。

 

郑艳良见状给妻子说:“你给我找个人把右腿锯了吧!”妻子不肯,两人吵了一架,妻子愤怒地摔门而去。

 

郑艳良心想,走了正好,没人帮我锯,那我就自己锯吧!

 

说干就干,他找了一把锯子和一把水果刀,再用毛巾缠到痒痒挠上,他张口咬紧毛巾,生怕自己发出声音吓到邻居。

 

郑艳良在床上摆好姿势,然后把锯子搭到右腿距离大腿根15厘米的地方,狠狠地锯了下去,奇怪的是,锯肉的时候一点也不疼,但当他锯到骨头时,痛彻心扉,郑艳良一咬牙,不好!四颗牙竟给咬掉了。

 

15分钟过去了,郑艳良的右腿终于给锯断了,原以为自己会因为大出血而死,没想到右腿创面竟然因为血管栓塞出血不多。

 

郑艳良瘫软在床上,奄奄一息。这时候,妻子回来了,当她推开门那一刹那,她惊呆了,只见床上血迹斑斑,床边散落着锯下来的右腿,床边桌子上还放着郑艳良掉下来的四颗牙齿。

 

妻子来不及悲伤,她赶紧拿来了碘附消毒液,给郑艳良擦拭伤口,再涂上红霉素软,最后用纱布把伤口裹好。

 

锯腿的第二天,妻子找来轮椅,推郑艳良到门口晒太阳的时候,谁料,左腿脚踝以下竟然也因为坏死脱落了。

 

在后来的日子里,妻子隔日给郑艳良消毒换药,慢慢地郑艳良的状态也逐渐好起来了,几个月之后伤口竟然有愈合的迹象。

 

很快,郑艳良据腿自救的故事传播开来,被各大媒体报道,也引来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许多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甚至还有医院愿意免费给郑艳良治疗。

 

2013年10月12日,郑艳良带着36万元社会各界捐款,被保定市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收住入院。

 

2013年10月24日,保定市第二医院联合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给郑艳良进行了创面二次处理和疏通血管等治疗。

 

郑艳良很幸运,他不仅锯腿自救,保住了性命,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甚至有一家康复机构愿意给郑艳良免费装假肢。

 

2014年4月15日,郑艳良在恩德莱康复器具公司的康复中心,第一次戴上了假肢,医生说他只要每天坚持适应性练习,两个月后,就可以自己独立行走了。

 

“古有关云长刮骨疗毒,今有郑艳良锯腿自救。”如今,郑艳良的人生“阴霾”已经褪去,他将戴着他的假肢迎向新生!

 

作者:天使

编辑:何夜无梦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河北农民讲述自锯患病右腿:仅用水果刀和钢锯》

2013年10月12日

#2022生机大会##人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89407/
1
上一篇股票发行最高的价格是多少(发行股价最高的股票)
下一篇 财政资金收回会计分录(应收账款收回后需上缴财政分录)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