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旅行APP行业的一场点名骂战,很多互联网业内人士直呼,那种曾经熟悉的、充满竞争的互联网行业氛围,又回来了。
俗话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旅游行业回暖升温,旅行APP企业心情开始躁动了。其实,包括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巨头,也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比如前段时间主流科技大佬,对内猛批自己的员工,这应该是第一步。
我觉得接下来这些科技互联网公司,就该瞄准对手了,毕竟怼外必先安内。
其实目前互联网公司已经完成初步的排兵布阵,你看:
眼下的中国互联网行业———
苏宁易购入驻了美团外卖,
快手和美团点评深度合作,
当当入驻了京东,
美团和京东,都是腾讯小哥们。
阿里和字节跳动,都与腾讯关系一般。
阿里与字节跳动的关系比较好。
所以,抖音和饿了么战略合作。
抖音和快手关系一般。
百度和字节跳动关系一般。
。。。(欢迎继续补充)
简而言之,大哥已经有了更多小弟,小弟也必须有个大哥。大哥与大哥想握手言和,但还保持戒备心里和距离。#阿里巴巴#
美团点评:为什么选择Apache Doris?
对我们用户来说,Doris 的优点是功能强大,易用性好。 功能强大可以满足我们用户的需求,易用性好主要指 兼容 MySQL 协议和语法,以及>
当泡沫过去,才能看清一个商业模式真正的价值。
美团点评财报显示,自2018年4月4日起由摩拜贡献的计入综合收益表的收入为人民币15.07亿元,同期摩拜亦贡献亏损人民币45.5亿元。
也就是在失去了融资热潮后,共享单车最大规模的品牌,所能做到的财务表现是赚1块钱,赔3块钱。赚的越多,赔的越多。这就是共享单车这门生意的本质。
1,单车生意本质甚至不同于打车平台,打车是平台,单车生意本质是自营车辆的自行车出租公司,财务账一定算不过来。
2,共享单车的APP入口价值被严重高估。工具性入口和内容化入口不一样,工具化入口没有粘性,就和墨迹天气、Wi-Fi万能钥匙这种工具化入口一样,可以直接被打车平台或生活服务平台整合进入口,被收购的命运从商业模式建立那天就注定了。
3,由共享单车模式向共享电动自行车和共享汽车入口的延伸,已经彻底中断了,这个财务账算不过来。
4,商业就是商业,虽然我很欣赏戴威的性格,但是这种性格在商业上是要吃大亏的。不过他还年轻。但是国内互联网行业基本没有机会了,很难想象他这辈子还能再遇到更大的一次性个人能套现10个亿的商业机会。
年轻人啊,没必要和钱过不去。老男人的价值观很油腻,但是很对。这个世界是属于老男人们的,是有道理的。
#媒体人周刊#【王兴:共同富裕植根于美团的基因之中】8月30日,美团发布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财报:第二季度营收437.6亿元,同比增长77%,期内亏损33.6亿元,经调整亏损为22亿元;上半年收入807.75亿元,同比增长94.8%。财报发布后,美团点评CEO王兴和CFO陈少晖参加了分析师电话会议。
王兴:我来讲一些宏观的方面,最近的确有很多的变动,大家也对这些变动表示非常的关心,其实这些改变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也就是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这个目标其实是深深植根于美团基因中的,甚至可以在美团的名字中得到展现,美团分为两个字,“美”意味“好”,“团”意味着“一起”、“共同”,因此“美”和“团”加起来就是一起更好,也就是说共同富裕本身就植根于美团的基因之中。
今天看到《近十年美团公开投资数据报告》这份报告,创业君深有感触,今年是美团成立的第十二年,从千团大战突围,进军酒旅、出行、新零售……再到拼杀社区团购——可以说美团的成长气质和创始人王兴一脉相承。在王兴的创业故事里,最迷人的地方就是他如何精准地踩到了每一次互联网创新浪潮,在每一次转型中都利落干脆。
而在对外投资上,美团同样尽显其理性务实的风格,属于典型的驱动型投资。
回顾后,且看当下,最近继阿里之后,#美团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对其无疑是一记警钟。王兴曾说:“美团点评不是一个竞争驱动的公司,而是使命驱动的公司。”多元化布局和与巨头竞争的背后,美团究竟有没有坚守其初衷和使命呢?
【《美团商业模式分析》的主题分享】#红什资本# 解读美团商业模式:如何看待新业务?正面临抖音的挑战?2015年,美团和点评合并,市占率达到80%,千团大战结束,美团是如何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胜出的?美团的外卖业务现在处于怎样的行业地位?如何看待美团的新业务?美团是否面临着来自抖音的挑战?一起来看看米妮的解读。
不管是美团点评还是抖音团购,顾客的评价是客人挑选门店的重要参考指标。在下单决策过程中,客人除了会查看门店的位置、作品、销量外,还会格外关注门店的评分和具体点评内容。所以,在“口碑为王”的时代,一条图文并茂的优质点评内容可以牢牢吸引住客人,从而提升下单转化率。
那么作为门店,我们应该怎么赢得客人的真实好评呢,或者换个说法,如何让客人主动为你的门店背书呢?
实体店优质好评管理
美团近两个月跌去40%,市值蒸发10835亿港元。当前港股市场为16252亿港元。
美团这段时间遭遇了戴维斯双杀,既杀估值又杀业绩。
2020年美团风光无限,2020年3月31日美团点评股价仅为97元,而到了2021年2月10日,美团股价已经涨至460港元,不到一年的时间,美团股价涨了4倍多,美团的业绩怎么可能一年涨4倍呢?业绩增速赶不上股价涨速,这就产生了泡沫。
2021年2月18日,市场吹起了美债收益率上涨的风,前期大涨的股票均出现了压缩估值的情况,阿里/腾讯/茅台/特斯拉都不例外。
杀业绩,3月26日美团公布业绩,实际上美团的业绩并不怎么好,虽然2020年美团在本地生活服务上将阿里巴巴打败,但由于加大对社区团购的投入,公司新业务大亏108.55亿元。公司扩张是好事,但投资者也希望能够盈利,至少能够盈亏平衡,但2020年新业务的亏损确实超乎预期。
背靠腾讯好乘凉,
1、搜狗,38.7%
2、斗鱼,37.2%
3、虎牙,36.9%
4、58同城,22.5%
5、美团点评,18.1%
6、京东,17.9%
7、蘑菇街,17.2%
8、拼多多,16.5%
9、猫眼娱乐,13.9%
10、哔哩哔哩,12.6%
11、蔚来汽车,12.6%
12、唯品会,9.6
腾讯:我不做电商,我只是电商的老板
【美团业务增速放缓骑手配送成本高企】
3月28日消息,美团近日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和全年财报。美团在2021年营收达到1791亿元,同比增加56%。全年净亏损达到231亿元,去年同期则实现43.3亿元的净利润。美团营收在2021年第一季度,取得了同比120.94%的同比增长之后,在随后的三个季度,同比开始回落,特别是第四季度美团营收,出现大幅下滑,仅为30.61%。
数据显示,2021年,基于全国范围内旺盛的需求,美团外卖实现交易金额7021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43.6%;交易笔数达144亿笔,同比增长41.6%。美团2021年外卖餐饮配送服务收入为542亿元,而外卖骑手配送成本支出达约682亿元。2021年,超过527万骑手通过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综合新浪财经)
|点评| 受益于疫情下外卖需求增长,美团年度交易用户数和人均交易频次均创下历史新高,这说明美团在用户黏性方面保持得不错,不过从增速上看,整体回落较为明显。不过,对美团亏损“贡献”最大的还在于对新业务的投入,如美团优选就亏损了100亿出头。还有在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加大投入,也是美团一大“出血点”。
另外,发改委引导外卖平台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或是导致美团外卖业务增速下滑的原因之一。比如外卖骑手配送成本支出比配送服务收入还高,与此有关。但也要看到,美团在配送服务方面倒贴,并不意味着在外卖领域不赚钱,还可以从别的业务收入弥补。#财经日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