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现实例子:假设家庭资产正好有800万,同时你自信具备长期年化15-20%的投资能力,而当前阶段投资机会明显更佳。此时两种选择:
第一是拿去买学区房,为孩子投资,但未来的情形很可能是,在当前竞争下,孩子未必能考上985,考上了也未必有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房子需要持有至少六年再卖出,终值不确定。且六年后的投资机会未必会很好。
第二是拿来投资,孩子上个中上的学校,等孩子大学毕业,十年五倍,四千万。基本确保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直接享有财务自由。
你会选哪个?(非完全进化体)
把钱存入存储帐户的人,越存越穷。
通货膨胀吞噬了你的钱,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变贵了。
如果你投资了不动产,你的价值便会升高,股票也是如此。
假定每年的通货膨胀率为3%,这就意味着,20年后你的1000欧元,变成了543.80欧元。
现在的年轻人都选择不生孩子?或者只生一个,真的是因为钱吗??视频开始前,我们先做个假设,如果你有八位数,你会选择生孩子,或者要二胎,三胎吗??不管现在的,80.还是90,,你问他们现在为什么不生孩子,大多数都会说,是因为没钱,房价高,压力大等等,其实这不是最根本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城镇化,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生育率越低,我们国内的北京,上海,天津,生育率都不行,大家会发现一个问题,越低经济不好的地方,越愿意生孩子,例如,贵州,西藏,广西,甘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主要还是经济发展太快了,相关的服务,包括人们的思想是跟不上,六七十年代,我们那个时候很穷,但那时社会很安定,唯一不缺的就是精神富足,人单纯容易满足,过年能放开吃顿肉很满足,一年能穿一次新衣服就会很满足,孩子都是放养,肚子饿了自己就会回家,就是这样的一个环境下,1962年到1973年,是我们人口生育高峰的十年,现在的生活,不能说事天天都在过年吧,但是想吃什么,都是可以做到的,反而是生育率最低,今年估计一千万都不到,这里真心的说一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那个年代是大家都穷,没有什么可比的,现在是什么都比,房子,车子,更有钱的,还会换个老婆,共患难可以,同享福就会出问题,温饱思淫欲,太多的物质富足,导致精神上空虚,关于孩子教育这一块,普遍男性之间还好一些,女性之间,基本见面就会讨论你家孩子补习了什么,那个老师的教的好,70年代,没有培训班,老师都是辛勤的园丁 ,而现在呢?只能是呵呵了,这个问题太敏感了,就只能是呵呵了,同样的课程,需要学习两遍,占用了孩子们太多,玩耍的时间,还让孩子们很累,不补还不行,不知道是被有心人种草了,还是怎么样的?即使能想明白,大家不管怎么补课,大多数也就是普通人,依然改变不了这个现状,每个家庭孩子教育的支出,至少占用三分之一左右,全家的财务支出,加上房贷要还,车辆的费用,就算你开的不多,一年也得两万左右,还不能算车辆折损的费用,父母既要忙于工作,为了生计奔波,还有不停的加班,应酬,还有抽出时间来,接送补课,疲于奔命,身心疲惫,精力不够用自然就不敢生,那为什么贵州,西藏,广西,甘肃,这些经济稍微落后的地方,他们却在生呢,也许是没有以上的那些对于孩子的支出,经济落后,思想上也会落后,生孩子,才是改变家族命运的最好方法吧,八九十年代的很多黑恶势力,都是家里的兄弟多,宗亲多,那个时候家里有几个十八九,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谁敢欺负你家,有点老话,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意思了,以前的农村是17,18,出了校门就结婚生孩子,现在的17,18 高中还没有毕业,父母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只要学习好,其他的一切都不是问题,造就了现在很多的巨婴成年人,这也许就是城镇与农村的区别吧,国家城镇化发展的太快,所有人都在努力像城市进军,这里可能就会有人说,不让农村人过多的进入城市不行吗?答案是不行,我们国家从今年开始每年都会有2500万左右的人群,需要退休,每年就业人口才1500万左右,这里就有缺口1000万,这1000万的养老金发下怎么办?包括我们现在房地产行业,新增买房数据,基本也都是首套房,或者你可以理解成农村人进城买房,各行各业,都离不了城镇化的这个进程,没有贬低农村人的意思,我自己就是农村人,我们所有人,往上数三代,基本都是农村人,在做视频,为了更好理解,所以这么说的,大家这块不用过于纠结,继续关于养老的问题,我们现在在用农村人进城来调补以前的缺口,那未来怎么办呢??等我们老了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就不是我能想明白的了,但是个人觉得不管是80后,还是90后,至少还是要生一个的,不然老了怎么办呢??即使是你有钱,可以住养老院,包括我们本人,现在儿子10岁,我将来老了,也是准备去养老院的,即使这样,也是需要人照顾的,自己有一个孩子,时不时的来看看你,也是一个美好的场景!!对于生不生孩子的,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的想法,看法,都看到这里了,就点个赞吧,您的点赞,关注,就是对周一最大的支持!!
有人说,任正非的决策思维就是“怕死”的思维,喜欢从最坏的假设来倒推发展路径,而这是很多企业家所欠缺的。正是因为任总有“怕死”的思维,才能让华为“不死”。
为了实现“活得久”的目标,靠研发交换机起家的华为始终把研发做为安身立命之本,并不惜血本。
在高科技人才引进方面,任正非认为,1%的人才是很难通过“培养”得来的,只能通过“发现”并“迁就”他,才能在最佳状态下发挥其价值,实现人才和公司的共赢。
为了吸引全球著名的微波研究专家隆巴迪加入华为,就在隆巴迪的家乡意大利米兰建立微波研究中心。在全球知名商业架构师克里纳所在的爱尔兰科克市设立了研究所,这些以人才为中心的例子不少。
从以下几组数据就知道华为在科研上的重视程度:
1.华为员工19.4万人,其中研发人员9.6万人,占员工总数的49.5%,“两个人中就有一位是研发人”。
2.长期坚持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产品研发活动中,曾经长期主管研发的常务董事丁耘说“低于10%我是要被开除的”。
3.近10年来,华为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过6000亿元,仅2019年研发投入就高达1317亿元。
4.在2020年的研发投入将超过200亿美元,预计比2019年提高58亿美元。
5.华为在全球有14个研究院、所、室、36个联合创新中心。
更为厉害是在2011年,华为成立了2012实验室,约有研发人员1.5万人,由世界顶尖的前沿科学家和研发人员组成,是华为探索未来方向的主战部队。
现在,为了保证华为的短期与长期竞争力,已经形成了研发领域的3个梯队:
一是今年开发,明后年可商用,由产品解决方案部实施;二是今年研发,3-5年后可商用,由2012实验室负责实施;三是今年研究,5-10年后才能商用,由新成立的华为战略研究院负责实施。
在“怕死”的思维下,有如此成体系、成梯次的科研机制,华为就能比其他企业活得更长久。
在华为大学的内部培训教材《价值为纲》等书中,权威介绍了华为的管理思维、决策机制以及人力资源、财经管理模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商品卡片购买。
炒股的复利有可怕?
假设你有一万元资金炒股,
第一年你获取20%可以得到1万2千元。
5年后你可以得到2万4千元,20年后就可以得到86.73万元,
到了40年后,这笔一万元的资金就可以达到7523万元
,可想而知长期保持稳定获利是多么的可怕,而很多人何止一万元资金在股市炒股,只要每年稳定收益,几年后实现财务自由都很轻松。
所以炒股不要急,只做大的牛熊市年化20%收益率问题不大
牧原股份周末的瓜发酵的不小
简单点说就是质疑财务造假
假设真的造假,里面百来个基金的调研是如何做的?
指责他造假的原因是毛利率90%
比茅台还高,之前说南极电商造假也是这个理由
也就是茅台成为了评价是否造假的标准了,
其实无论造假不造假,猪周期都不是重点
这不就行了。
转自上林院
做大事的人,不要对人性有任何期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说:“不要对人性抱以过高的期待,永远要警惕人性深处的黑暗。法治的前提是人性败坏的假设。
高手是根据人性来理解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用人性的角度看家庭,友情,爱情,事业。一眼就能看出来都是透明的。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有一段经典的描写。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到了这出字来。书上写着两个字:“吃人”!
我们都希望别人好,但永远不要比我们好。这就是人性。
你要学会让别人低估你的优点,让你的敌人高估你的缺点。
看到有人摔倒了,会笑着去搀扶,看到别人中彩票了,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恭喜。你可以表示自己过得很好,但是一定要在后面加一个不好的点,平衡别人的心态,比如我买了个车,但是是借钱买的。
我以前很固执己见。我觉得我是对的,别人说的都是错的。就算别人对,碍于面子我也说自己对。
后来才知道,人性就是这样的。人总是固执己见就会听不得别人的意见,甚至不允许周围的人和自己意见相左。即使他们错了,他们也不承认错误,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
所以,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如果我们知道自己是错的,那就改掉。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认识人性,说白了就是了解自己。意识到自己内心的纠结和不完整,意识到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痛苦;意识到人在社会中的表现,充满了无尽的矛盾和困惑;意识到一个人幼年的缺憾,会构成他一生都走不出来的陷阱。
以前人们都说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现在前半句变成了“别人家孩子好”。
其实,“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管老婆还是孩子,不管是别人的还是自己家的,都各有利弊。知道了这一点,你就不会对任何人有太多的期待,从而怨天尤人了。
真正懂人性的人,绝不会对自己的孩子和老婆不满,只会珍惜自己的亲人。他们知道,老婆孩子是上天赐予的最丰厚的财富,与其挑三拣四,不如稳妥接受。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装傻是需要天赋的,不仅要洞察人性和他们的身份,还要看到合适的时机。”
一言不合就开怼,吵架、撂狠话,这不会让人觉得很有骨气,只会让人觉得这个人太傻,一点都不懂得为人处世。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从来不会轻易和任何人吵架,总是心平气和,待人和善,但对自己决定的事情从不妥协,对自己应该守住的底线从不退让。
有神秘感才让你有魅力,所以“犹抱琵琶半遮面”就显得分外动人。
如果街上的一幅画被窗帘遮住了一部分,我们会好奇被遮住的部分是什么,从而走近想要 一窥全貌。但是当一整幅图完完整整地摆在路边时,更多的人会选择目不斜视,直接走过去。
所以与人接触的时候要有距离感,分寸感,要保持距离。
人性有善有恶,但高手会在不违背良心的情况下,利用人性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小公司老板给员工谈理想,不如直接谈钱,比较实在。
大企业的高管你跟他谈钱,不如谈发展,谈格局,谈文化,因为他已经财务自由了。他需要的是尊重。利用好这些人性,其实就是在影响他自己的格局。
真正赚大钱的都是理性且残忍的,都是永远按规则办事。该给别人的,一分不少,不该给别人的,一分不让。这世界讲真话的人往往像个小人,而小人往往装得像个君子。
人性这个东西,不要对任何人抱有任何道德洁癖的希望。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半人半鬼,靠得太近谁都没法看。"
很欣赏杨绛先生的一句话:你若好到毫无保留,对方就坏到肆无忌惮。不要对人性期望过高。
生命中注定会有些人反复伤害你,他们根本就不在乎你痛不痛。所以不要浪费时间去原谅他们,也不要浪费时间去怨恨他们。
以前别人有事的时候,我主动给予帮忙;但是我有事的时候,却看不到有谁主动关心我。不懂得把握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和情感。
因为这个原因,有那么一段时间,我都过着独来独往的生活,或许是性格太内向,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也可能是对人情冷暖感到失望,不愿意与人投入太多的感情。
当前,假设手头有闲置现金1000万,全部买入工农中建等大盘银行股,得股份约200万股。能够实现财务自由吗?下面,我们来盘一盘主要有哪些收入。
第一个,股息。银行股的股息率在5%左右,每年分红得现金50万元。这能维持基本的日常开销。但问题是,分红后股票资产会变少,如果不把红利再买入,只能接受总资产变少的现实。
第二个,股价上涨。长期来看,股价是持续上涨的,银行股也不例外。当行情回暖时,虽然银行股涨得慢,但也会涨,这部分股价的上涨,会推高资产总量,带来额外的收益。
第三个,打新收益。这个收益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有时候一年能中1只,有时候2只,有时候也可能不中。凭我十几年的炒股经验,以千万资产的资金量,平均每年中2只新股的概率还是挺大的,这部分会产生有小几万的收益。
因此,拥有1千万市值的银行股,在一线城市维持基本的日常开销没问题。但要想就此躺平,还是蛮困难的。妄想凭借这个抗通胀、进一步改善生活水平,那就更别想了。
#11月财经新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