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大学生回村参加婚礼,因为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就被安排当收礼记账的。结果她写的字被村民嘲笑了,说像小学生的字。
现在用笔写字的场合的确不多,但一旦遇到,键盘上再怎么熟练到飞起,也代替不了一笔好字给你的自信。
其实也不用多好,至少拿得出手就可以了。写不了春联,记个账应该让主人家不会太难受吧。
毕竟这种账本是人家会保存很多年,时不时就会翻出来看的东西,字不能太辣眼睛了。
六年前随个礼多少钱?六年前大白菜多少钱一斤?六年前理一次发多少钱……记录日常生活消费的点点滴滴,形成了一本本厚厚的账本,多年以后拿出来一看,已经成了记录生活的真实历史。也许有人会说,花一分钱都记账,这也太小家子气了,累不累呀,烦不烦呀,纯粹是吃饱撑的没事干了,有那个时间干点啥不好,天天和钱斤斤计较,实在是无聊透顶。实话实说,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却乐此不疲,如果花一分钱不记账,心里就会空落落的,总觉得差点啥似的,一旦用笔记录下来,心里就踏实多了。也许这是一种病,名字叫做强迫症,也许这就是一种生活,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和点滴,并使其固化下来,想起来的时候,就翻一翻,看一看,仿佛时光又从大脑中流淌过一遍,仔细咀嚼,很有味道,甚是奇妙,有时也会,傻傻的发笑……
流水账20220707-0708
因为忙碌,又凑一起记账了。
#写食主义#20220707-0708
有点上火,这两天喝了金银花、夏枯草、溪黃草茶,泡或煮,都是一次性的,不像以前,生怕浪费,溪黄草茶泡了一杯又一杯,泡到没味为止,结果把自己喝得昏昏欲睡,还怪茶太寒凉。
每天蒸一份五亭包子,口味各有不同,真的好吃,要复购了。
“风鹅”是咸的,用雪梨干百合伏苓瘦肉煲粥,竟然很香甜。又用香菇炒宁波雪菜,伴粥吃。
杏仁粉伴粗粮餐,香。咨询朋友圈一家专卖芝麻粉核桃粉的店家,还没回复,他们是做实体店的,几年前我在他们店里吃手打杏仁糊芝麻糊,记得是一男的带两年轻男女在经营,现场手工制作,当时就加了微信,这几年却没有机会再次消费,如果能网购就买点。
这两天的青菜都不好吃,夏天应该多吃瓜。
也许我的“饮食账单”应该先用笔随手记下,因为我现在记不得昨天吃过什么了。事多,人健忘。
#一本书一句话#
20220707阿卜杜拉.侯赛因《悲哀世代》上海译文1984年
#不出局日记#20220707 周四 雨天晴天
写日记的时间延后了,我不得不回忆,“昨天究竟有没有下雨?”或者担心:可别把八号的事记到7号里。
雨还是在下,不大不小,但今天没被雨淋到。
早上在草丛里看到一只小猫在吃东西,可它听到人的脚步声,立即狂奔逃跑,躲到杂物堆里了,我只见到一个瘦到见骨的背影,这里长期有人投喂,流浪猫们能不能生存就靠它们自己了。
今天最大的感受只有一个字:累!倒头就能大睡的累。
我已经很少在网上和陌生人争执了,三观特别不同的都进黑名单,互黑是最好的境界,互相看不见,也就没有了伤害。6月的书。
#一本书一句话#20220708乔治.梅尔《我就是好莱坞——影视巨子巴里.迪勒传》“追求卓越——剑桥MBA参考译丛”
#不出局日记#20220708周五
今天早上的白朵很漂亮。
广场旁边的一排排大叶紫薇被“预防性”砍掉了很多枝丫。刚刚过去的台风雨,其实也没在当地登陆,可也吹倒了很多大树小树,未来将是台风季,广场旁边没有高楼遮挡,这样的保护措施是应该的。
广场被吹倒的老树也被扶了起来,原地再种,不知道能不能活过来。这几天的流水账都是拖延到第二才记录,有的我记不住,有的搞乱了,放过自己呗,想到啥记啥。
今天的突发新闻就是安倍晋三遇刺身亡的,看了一些言论,只能感叹人生无常,这是安倍晋三的宿命。而我们自己,亦会有自己的宿舍。和平是最宝贵的,小小地球不该有太多的纷争,这当然是我天真的想法。
我不至于完全为了某些言论而删人,我会看看。喊话很迎合你的心意,又何尝不是一种伪装和讨好呢?我只会远离是非不分的人,但是我现在真的没时间去看朋友圈了。
一笑老师的两个侄儿晚上离开高州,和妈妈去武汉生活。八十岁的奶奶追下楼,不停抹眼泪,孩子从小没有了父亲,爷爷奶奶带了十几年,分离又怎能不伤心,差点我也要写“伤离别”了。但是人生有时候也只能是:面对接受和放下。
祝福吧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都要让小孩练习珠算和书法?真的有用吗?
今天和同事去一个商场吃饭的时候,在商场的三楼上有很多小孩子的培训班,其中有一个特别吸引我的注意力,就是珠算培训。
珠算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古老的计算器,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经常看到村里小店的老板就是用珠子算盘来算账记账的,而且那个来回不断拨珠子的样子还是蛮酷的。
可是现在,随着电脑计算机和AI的发展,珠算也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我们根本看不到商店有人用算盘来计算了。既然这样,搞这样的培训意义何在?
同样的事情,还有一个是书法练习。除了上学的时候,学生要用笔写字外,当我们工作之后,基本上都是用电脑操作,电脑打字了,甚至很多公司采用了无纸化办公系统,那我们练一手好字干嘛用呢?难道就是为了偶尔签个酷酷的名?
不过说实话,如果真能写出一手好字,也还是不错的,人们常说,字如其人!
真不知道这位大哥是咋想的,
花呗这么好用的功能他竟然说它害人,真是辜负了马云的一片良苦用心。
评论区还有不少人赞同,竟然还有人说花呗害人,一直用信用卡,真不知道这位仁兄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难道说你是王八,是在骂你,说你是乌龟就不是在骂你了吗?
自控能力差和用花呗完全没有关系,
试问,不用花呗你就不用花钱了吗?你就能控制住不买东西了吗?
我就喜欢用花呗,自己的钱留着以备不时之需。用花呗我可以清楚的知道每个月我用了多少钱,而且每一分钟的去向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比用笔记账方便多了。
再说借呗,如果急需要用一万块钱,不用低三下四去找人借,
用借呗秒到账,三个月也就三百来块利息,你找人借钱请吃顿饭也不止三百块,还要欠人一个人情。
记住,还利息比还人情容易多了。
一个人站在舞台上孤独的舞蹈,没有观众,没有掌声,什么都没有。投一颗小石子入水中,尚会溅出一点点小水花,而我的《绝色》已写到小说的最高潮处,却至今都没有什么阅读量,没有点赞,没有吐嘈,什么都没有。之前有位叫@玉雪窍玲珑的网友很爱吐槽这部小说,最近她也没吐嘈没留言了,我都不知道她有没有追读《绝色》。
《绝色》以前在某大型女频网站发表时,发到这个时候,已经好评如潮长评数篇了,但时过境迁,人心已变,《绝色》已无复当年的辉煌,如今在图文版块发表,观众什么反应都没有。我甚至怀疑没有一位读者能从楔子看到今天的152章。
为何?因为流量不多,因为读者大多过中年,对长篇小说不感兴趣也不相信爱情的存在了。
《绝色》从最初构思到现在,已有二十二年,在我心目中,《绝色》就是我的儿子。最初的写作源于激情,我一直记得最初写这部小说时日夜埋头在日记本上用笔写作的场景,那时我二十来岁没有电脑,因一部《大明宫词》和《家庭》中的一篇文章而产生写作动力,那时灵感勃发,下笔千言一一《绝色》越到后面,感情越充沛,因为我这部作品是片断式写作,我最先写作的片断是后面的章节,前面的章节反而是后来才写的,所以论写作感情之炽热,后面的章节情感远胜于前面,后面的章节是灵感作品,前面的相当部分的章节是构思作品。
我曾长期在酒店上班(我是位单纯的酒店打工妹,从事的是端茶送水洗马桶的工作,后来成为收银员与仓库记帐员,我的酒店工作跟失足女毫无关系,收入与她们更是有天壤之别,请读者不要误会),见惯了各色人,所以描述灯红酒绿的酒店酒吧环境对我而言并不难,我喜欢心理小说爱好阅读风景散文,所以描述心理与风景对我而言也是信手拈来,可是我有最弱的对方,那就是人物之间的对话,因为我性格内向不擅言辞,我无法写出符合人物性格的生动对话。
我一直记得我写作陷入瓶颈状态时的苦闷与无助,那时的我会因小说人物的一句台词几段对话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我在深夜中冥思苦想:依照小说人物的性格,他(她)在这个场合中他(她)会说什么话?他(她)会有什么样的动作与表情?
人物之间的对话成为我写作的最弱项,为了写好人物对话,我反复揣磨,不但在中外古今名著中反复阅读对话段落,而且还在现实中学习:从不主动与人交流完全沉迷于个人世界中的我曾经努力观察,很认真地看别人是怎么说话的。
是的,我为写这部小说已经竭尽全力。
然而,我花了无数时间,用百分之百的心血去耕耘一部作品,已经发表到最高潮处,不但在收益上颗粒无收(最近几章收入以分计算,一章几分钱甚至是零元,众所周知,现在已看不到分币了,最小RMB为角币),而且连读者都看不到几个。
这对于我而言真是巨大的悲哀。
我很孤独,我承认我真的很孤独!
孤独站在这舞台
掌声从未响起来
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
经过多少失败
经过多少等待
告诉自己要忍耐
孤独站在这舞台
从未听到喝采
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
多少青春不在
多少情怀已更改
从未放弃对你的爱
自荐一下:《绝色》第140章起至结尾,我自认是这部小说写得最好的部分,无论是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人物对话,人物表情与心理状态,我都自认发挥了我较好甚至是最好的水平,虽然数据君可能种种原因,不会给予推荐给予流量,虽然从未阅读《绝色》的读者可能会对标题不感兴趣,但只要看过《绝色》并且喜欢文学的人,相信她们都能看得出来(以前在某网发表时,也是在这个时候讨论最多,赞赏最多),所以我就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了。
敬请读者欣赏。
不管你们信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