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耗巨资在老家建的豪华别墅可能要荒废了。原因很简单,他没有处理好与村民之间的关系,在村里的口碑很不好。如今村民们不理睬他,不欢迎他,所谓回乡养老,根本就不现实。
他出身家境非常贫困,确实受尽了世道炎凉,不过他争气考上了大专(四十多年前考上大专也很不容易),很快令村民刮目相看。不巧的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大学毕业分配到县里的一个非常差的单位,又被村民嘲笑。
后来他辞职南下打拼,经过各种辛苦,各种曲折,考进了某事业单位,后来还成为该事业单位的副处级领导干部。在那里,他热情接待县里来学习考察的每一位领导干部,服务非常周到,比如说代购机票,代订酒店,到机场接机,陪同游览等等,令本县领导干部非常感激。与此同时,本村前往他那儿打工的村民,却实在是帮不上什么忙。前往打工的村民当然不需要什么代购机票,代订酒店,到机场接机之类的服务。对此,村民们大抵也能理解。
问题出在回乡的态度和表现上。由于本县很多领导干部对他非常感激,以至于每年回乡探亲,本县的领导干部排队请他吃饭(当年基本上是公款),看起来衣锦还乡,气派非凡,他也非常享受。他似乎有意向村民证明他混出来了,混得有头有脸了。这还不要紧,村里人被县里的领导干部看重,村民也可以说与有荣焉,但他可能是对过去的世态炎凉,过去的遭受的委屈的记忆深刻,故而对村里的事务相当冷漠,村民请他帮忙,如就医,就学以及其他诸多合法不合法的琐碎事务,他一概拒绝,通常不给解释。对村里的修桥补路助学之类公益事务,他也表现冷漠,不愿意捐款捐物。一句话,衣锦还乡,气派非凡的他没有给村里带来任何好处,反而经常指指点点,弄得村干部很不高兴。
这下,村民就有点愤怒了。好吧,你有出息,那是你的事,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十多年前,他回家在自家宅基地上建起了豪华别墅,村民除了私下嘲讽外,也没有公开反对,但几乎没有人愿意帮忙。
有朋友曾多次推心置腹地劝告过他,说他这样做很不好,宰相肚里好撑船,如今有出息了,没有必要计较过去所受的委屈,这是割断自己的根,没有必要。他经常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如今退休了,想回乡居住养老,当然也没有人公开反对,但显然呆不下去,至少呆得很不爽。
毕竟是自己的家乡,毕竟是自己的故土,无论过去受到过多少委屈,都不能过于计较,都不能割断自己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