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真正赚钱的路子是基于具有时代红利,真正创造价值,且估值合理的龙头股,而非盲目追涨杀跌,寻求板块轮动的赛道炒作
股价的短期走势是随机游走的,很难持续准确的预判。在股市预判概率较高的核心是企业在未来三至五年的盈利能力,这是股市获利的关键。但是人的本能是对即时的信息反馈较为敏感,而对长期的收益反应较为迟钝,所以潜意识更多关注当下的热点与炒作,而忽视了基本面提升的收益。
其实,投资能力大小就是收益获得概率的高低,而非基于无脑赌博式的下注。在中国经济持续上涨与资产价格回归理性的大背景下,A股真正赚钱的路子是基于具有时代红利,真正创造价值,且估值合理的龙头股,而非盲目追涨杀跌,寻求板块轮动的赛道炒作。但是这种玩法比较耗时,所以理性的投资人会将时间因素列为投资获益的关键,而非寻求确定性较低的短期赌博式的获利。
毕竟股价是未来盈利能力折现的本质经久不变...
“茅票”将会持续下跌,直至股价回归至内在价值的范畴之内,但是目前仅仅是阶段性的认知分化与估值回归,又有监管机构的“政治兜底”,所以A股绝对不可能发生系统性的熊市
当前“茅票”正处于下跌的态势中,股价较高、惯性较大、资金共识瓦解与市场情绪低迷的现实决定其将会持续下跌,直至股价回归至内在价值的范畴之内。本轮“茅票”下跌的主要原因就是估值过高,这不但符合市场的正常反应,更契合监管需要,而当前“茅票”的估值依然较高,远未到其内在价值的范畴之内。所以短期内对此轮“茅票”下跌不要抱有任何幻想,断然不能天真的认为辉煌还将继续。事实最后此轮“茅票”下跌最受冲击的非公募基金莫属,公募基金由于体量过大,根本没法轻易变现退出,所以只能通过各路媒体持续鼓吹与忽悠,甚至以自购的行为彰显对市场未来预期的信心,但是这对于已形成下跌的趋势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绝对无法逆转既定趋势。
从估值来看,目前沪深全A的市盈率(PE-TTM)为23.13倍,处于历史上44%的历史分位水平,基本接近历史平均水平,整体估值不贵,但是分化却相当严重,尤其基金抱团和重仓的“茅票”处于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从长期看,股价必然围绕其内在价值而上下波动,估值永远不会骗人,但是在短期内,受情绪的波动,估值极易迷惑人。每一轮股市大涨的时候,市场都潜意识认为估值不是问题,“天空才是尽头”,估值可以无限制地抬升,但是最后必然会被市场无情的打脸,此轮“茅票”依然如此。
前期“茅票”大涨的主要原因就是公募基金诱导市场资金共识性的买入,集体共识性的推高了股价。但是,目前共识已经解体,各路资金加速撤离,即使公募基金间也在相互踩踏。尤其公募基金已经陷入“囚徒困境”的尴尬中,相对排名的现实迫使其必然其尽快抛售。虽然当前已经允许公募基金再次开通申购通道,但是当共识不再与抱团松动后,股价下跌的现实会迫使各路资金加速撤离,即使有个别公募基金有试图逆转下行态势的意愿,不但根本无法逆转下行的趋势,基民的赎回行为也会逼迫公募基金继续抛售,这就是机构资金主导市场的天然Bug,已成为全球股市天然不稳定的关键推手之一。
由上述所知,此轮“茅票”估值回归具有结构性的推动因素,不仅仅是情绪的博弈。前期资金抱团的“茅票”在逻辑上没有任何问题,与宏观时钟高度匹配,又有坚实的基本面做支撑,目前仅仅是阶段性的认知分化与估值回归,又有监管机构的“政治兜底”,所以A股绝对不可能发生系统性的熊市。根据历史经验与交易的本质能够发现,任何估值过高的标的一旦通过大跌回归价值之后都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横盘修整,一方面资金再次整合筹码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市场对其由消极到积极的转变也需一个过程。所以,大盘大跌慢涨节奏没变,但是止跌企稳还需再等。
基于价值投资的波段炒作,板块轮动与赛道切换是决定短期收益的关键
事实树是长不到天上的,再好的行业或标的估值高了就意味着将未来的发展潜力过度折现,股价下跌就是必然。尤其在行业的发展的不同阶段估值逻辑也会改变,一旦市场回归理性,基于概念炒作与未来畅想的股价更会加剧下跌。但是,人的思维本能具有贝叶斯特征,即习惯于用过去拟合未来,形成思维惯性,尤其在财富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人的本能更倾向于认同有利于自己,排斥不利于自己的逻辑,这就会极易形成思维惯性,表现为追涨杀跌或者在行情逆转后,还固执的死磕,无法逆市见好就收。或者在股价的低位,潜意识对低谷的优质标的过度轻视、反感,最终错过了抄底或在恐慌中低位卖出。
A股最大的特征是基于价值投资的波段炒作,直接表现是板块轮动与赛道切换,实质是机构资金通过共识性抱团进出导致资产价格大起大落的财富收割。从理论上讲,高估值就是将未来发展空间的过度折现,一旦市场回归理性,必然要对其进行估值修正。在A股散户占大多数的现实背景下,一旦在舆论一边倒的鼓吹与在股价持续上涨财富效应的刺激下,市场极易亢奋与失去理性。监管意志会对市场基于概念炒作的非理性亢奋给予有效的管控,人为逆转市场的非理性行为,杜绝其被高认知力阶层通过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造成财富在不同认知阶层间大腾挪的金融风险。所以A股独有的国家队、窗口指导与维持大局稳定的政治正确就是了安抚市场情绪的关键,而这一切都在无形之中,只能被感知,很难呈现。
“度”的掌控是混迹股市的关键,既要迎风起舞,基于板块轮动和赛道切换获利,还要防范风险,以免高位接盘,成为永久的“解放军”。所以深度研究、基本面与估值就是兜底与获益的关键。掌控板块轮动与赛道切换的关键是前期的研究沉淀,只有对一个行业与标的的特征与规律极度了解,且时刻关注时,在板块轮动和赛道切换时才能够抓住机会,否则盲目无脑的追风必然会得不偿失,赚小利与亏大钱。
但是一定要尊重股价波动存在的现实,尤其在行业发展或龙头企业形成的初期,资金共识不太一致,介入的主力资金本来就少,无法相互形成对冲,还对其未来的发展存在质疑时,极易导致股价的大起大落,且极难预判。这是只能基于基本面与估值的协同死扛,事实在股市优质标的的价值会被短期忽视,严重高估或低估,但是长期必然公允。只要所选择的标的基本面持续向好,买入时的估值较低,赚钱就是时间问题,对股价波动必须容忍,断然不能随着股价波动而迎风起舞。
股市投资就是个提升概率的选择行为,但是在短期内即使是大概率事件,但也不一定会发生。选择低估绩优股的投资安全性会更高、获利的概率会更大以及获利的理论空间更大
走正道,伴随优质标的共同成长是我一贯的选择,尤其在股市混的时间长了,烂事一旦见的多了,看啥都是鬼,所以对风险极其敏感,谨小慎微已成为常态。所以,我对追涨杀跌没多大兴趣,就是担心一脚踩空,再也回不来,确实在我的投资生涯中就玩过垃圾票的追涨杀跌和事件投机,但最终结局都是惨不忍睹,噩梦连连。其实主力资金持续涌入的强势股继续上涨的概率更大,追涨杀跌是能够立即获利,尤其越到后期,市场越亢奋,股价的涨幅越大,但是这种玩法最大的风险就是一旦行情逆转,资金必然会恐慌性的踩踏式抛售,导致永久性的大幅损失,潜意识比较抵触。
我的选股底线必须顾及基本面与估值两个标准,垃圾标的的股价无论如何上涨,我都懒得理,再优质的标的一旦估值高了就是风险。所以,我的资产池通常都是低估绩优股,但是低估绩优股最大的特征就是暂时被市场所忽视,会出现长期的低位横盘震荡,甚至在其他标的都在上涨时,反向出现下跌,异常尴尬。不过低估绩优股的优势是风险极小,且一旦被市场关注,掌握好度,理论上能够从鱼头吃到鱼尾,获得整个趋势的收益。投资需要熬时间,但是那只是理论,与现实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我准备了一串串低估绩优股,分布在各个新兴行业,静待行情启动后逐一买入,但是即使低估绩优股的右侧交易,也存在股价掉头而踩空的风险。不过只要基本面持续改善,估值足够低,这种踩空绝对是暂时的,且最终会通过基本面的持续改善而将前期压制的收益加倍偿还,只是被套牢后的无奈纯属煎熬,就看谁能够扛得住了。投资中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贪婪以及不要凭感觉或个人喜好做决策,即使是追涨杀跌,也需要摸透资金共识流动的本质与掌握好“度”。
理论上,股市投资就是个提升概率的选择行为,但是在短期内即使是大概率事件,但也不一定会发生。事实短期股价走势更多是资金决定的随机游走,除非清晰的知道有资金强势进出,否则没人能够准确的预判三天后的股价走势,尤其是弱势股。只是选择低估绩优股的投资安全性会更高、获利的概率会更大以及获利的理论空间更大。但是,除此之外,还需考虑国家的产业发展方向、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股价运行的监管理念、资本市场的当前特征以及舆论的动向等。
政府向市场是否注入货币是评判股市有没有系统性行情的唯一标准,结构性行情的现实决定股市获利的关键就是寻找未来资金共识性流向的标的,决定估值的更多是市场情绪,而市场情绪可以通过嘈杂的媒体舆论能够大体判断出
评判股市有没有系统性行情的唯一标准就是政府会不会向市场大面积的注入货币,流入股市的货币多了,股价自然会上涨,流出的货币多了,股价自然会下跌,这取决于政府对货币政策与股市未来走向的态度。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全球各国都在搞通货膨胀繁荣,试图通过积极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发展。但是积极的货币政策利弊参半,最终会在不同的行业与资产间形成差异性流动,导致不同的行业与资产价格出现价格差异,从而衍生出资产泡沫。而股市却是各资产间最易吸引货币流入的行业之一,所以最近几十年全球股市的整体估值都在持续提升,也极大地推动了股市的发展。但是也因货币投放过量与流动差异导致系列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各国的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形成了冲击的现实,逼迫各国持续在盲目货币投放与防范金融风险之间做权衡。
一旦政府向股市注入的货币有限时,股市就会演变为有限的资金共识性流向导致的结构性行情,即部分板块与个股大涨,部分板块与个股大跌。结构性行情的现实决定,股市获利的关键就是寻找未来资金共识性流向的标的,即买入当前不被资金所关注,流入较少且估值较低的标的,待未来资金共识性流入,推高股价后,在高位变现退出。理论上,货币流向主要是基于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提升空间与折现率,好的标的总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涌入,所以抱团是股市的基本特征,无可厚非。
但是股市除了基本面之外,还有估值。而真正决定估值的就是资金的共识性流向,但是影响资金共识性流向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市场情绪,也就是景气度。价值投资理论是基于企业盈利能力提升的空间以吸引资金的流入来提升股价,但对小资金而言这并不意味着买入之后就真正的需要无限期持有。激发市场情绪亢奋的无非让股价持续上升,形成赚钱效应与媒体忽悠,诱导其他资金共同拉高股价与高位接盘。所以,大机构必然要操纵媒体,这是所有市场的一个潜规则。只是在自媒体时代,通过操纵媒体与让其他自媒体以人云亦云,鹦鹉学舌的方式共同提升市场影响力。所以,通过嘈杂的媒体舆论能够大体判断出市场资金的共识性流向与主力的意图,以寻找赚钱机会与回避交易风险。
深度研究是评估投资价值与预判风险的关键
深度研究超级重要,通过深度研究能够准确的预判到一个标的的潜在盈利能力与发展空间,以及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将会面临的各种风险,通过极限推演,评估风险对股价冲击的幅度与力度。在未深度研究前,断然不要凭着感觉盲目臆断,陷入思维的误区,最终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失。但是短期股价走势根本不具准确的预判性,具有随机性,只能捏住估值和基本面的主线,任其波动。另外,必须坦然面对黑天鹅事件,很多黑天鹅事件防不甚防,躲过黑天鹅事件主要靠运气,投资本来干的就是高风险的事,只能平常心了。
除非大额资金变现退出,理论上买入通常都是坚守右侧交易,但是股价波动是随机的,前期的股价走势对后期的影响并不具有决定意义,所以即使右侧交易,在资金共识暂未形成时,也极易面临踩空的场景,这种踩空只能认了。对优质标的而言,最终的价值体现会通过逐步上涨与大起大落两个途径,这主要取决于资金构成与投资风格,具有随机性,不具预判性,但是稳定可持续增长的赚钱能力一定会体现在股价中,这是关键。股价的短期走势更多受资金的推动随机游走,很难掌控,与其这样,还不如放任自流,仅盯基本面与估值两条主线即可。事实确定板块行情的关键是该板块未来是否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而非其他。
一定要投处于上行期的标的,企业发展有个生命周期的过程,往往初期的发展速度最快,具有极大的投资价值,但是却又极易被市场所暂时的忽视,市值较小,股价低迷或大起大落。赚钱的机会不仅体现在股价的持续上涨中,甚至会潜藏在持续下跌或暴涨暴跌的凶险外表下。所以,在股价低位,只要估值合适,基本面持续提升,就值得死扛,最终股价会将通过基本面的提升而将死扛的“本息”全部还回来。当整个市场都热炒某一板块或标的时,大概率也就意味着该标的的发展进入周期顶峰或者此轮行情的终结,再跟风买入注定会被高位接盘。股市的获利机会不仅仅体现在股价的上涨中,而是在低位萧条或大起大落中,所以耐住性子与见好就收是混迹股市的关键。
股价的短期走势多少要靠点运气,黑天鹅事件是混股市的必然经历,但是在买入前必须极限推演,不能让回撤成为不可逆的
“人红是非多”在资管行业依然如此,尤其股市风云变幻,很多股价的扰动因素断然无法提前预知,决定短期内的业绩多少要靠点运气。所以,理性的投资业绩评估都要将时间拉长,而非拘泥于某一时段。每个人在股市都有自身所擅长的板块、个股与策略,在资金与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很难涉及所有的领域,在板块轮动时,难免一段时间会被市场所忽视,严重低估,账面收益异常难看。通常应对这种情况的唯一方式就是死扛,除此之外再无他法。尤金*砝码的完全市场理论仅仅是个课本知识,忽视了情绪与景气度对股价的影响。事实在股市长期低估或高估某一个板块或个股是常事,也就是说再有潜力的标的,一段时间内其价格也会严重的偏离其内在价值。
确实,投资能力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提前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低价买入,然后长期卧倒,静待事态演变。另外,任何人都无法否定总有无法提前预知的风险,江湖称为“黑天鹅事件”,没经历过黑天鹅事件的投资人绝对是个不及格的菜鸟,无法获得行业的尊重。江湖老手在买入某只标的之前都会提前进行极限施压预判,即在最糟糕的情况出现时自身会不会破产,时间拉长能不能自我修复,而非一股脑的只会往前冲。看到机会对很多人并不难,而真正难得是无法准确地预估市场情绪与风格转换,即在风格已经转换后还在坚守原来的策略与标的,没有及时的“与时俱进”,最后造成不可逆的回撤。
人性趋利避害的本能是导致市场情绪产生与无序蔓延的关键,尤其在散户主导的市场中,极易出现大面积的跟风与羊群效应,推动股价非理性的大起大落。而市场情绪有时候恰恰会让理性与专业的投资人异常尴尬,即明明这样是在找死,但市场还会对其异常疯狂。在股市混的时间长了,肯定不但挨过刀,并且满身伤疤,绝对不是成功的躲过了每次波动与轮动。股市真没什么天才,只有多年后还能够靠专业与理性活着的“化石”,时间拉长后运气所发挥的作用异常有限。
决定股价短期走势的因素极多,且权重时刻在变,很难准确地预测,通常应对股价的短期波动我都遵从“奥卡姆剃刀原理”,即主要盯住估值与盈利能力提升的空间,稍许估计板块轮动的时机,其他的因素忽略不计。因为一旦涉及的因素过多,必然会顾此失彼,影响模型的效力。但这些被忽视的因素在短期内极易冲击股价,引发波动,导致账面收益的变化。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决定投资人在股市的每一步都走的战战兢兢,短期内股价涨了是运气好,流入资金大于流出资金,股价跌了,也无所谓,只要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估值不高,股价上涨就是个时间问题,回撤也是可逆的。但是,在股市最怕的就是回撤的不可逆,亏损成了永久性的。
A股依然极其的不理性,极易形成羊群式的追涨杀跌
一个成熟的投资人至少必须经历过两次牛熊更替,承受过爆仓的冲击,忍受过贫穷,也多次面临人生归零,更要知识丰富与认知力极高。事实投资是个要求极高,但门槛又超低的行业,就是这样才让具有不同的认知力、价值观、知识背景与人生经历的人搅在了一起,形成不同的预判,才有了买卖行为的产生,也就是所谓的交易活跃度,但也会导致资产价格的羊群式暴涨暴跌。虽然股市又极其公允,时间拉长,必然所有的利弊得失都能够得到公允,但是,股票买卖本就是赚取价差,对“度”的掌控直接决定了收益的高低。再优质的标的估值高了就是风险。
在做投资的这十几年给我最大的经验就三条,即嗅觉、灵敏与定力。刚开始做股票投资时更多考虑的是技术分析,而忽视了基本面,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坐庄的基本逻辑,当然学名是“市值管理”。但是,2015年股灾之后,我最大的变化,也是我最引以为豪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把投资风格从寻找、分析庄家与跟庄切换至优质龙头股,以致于少亏多赚,但也惊险十足,赚多少钱倒是次要的,而经验的经历应该对我后来的投资嗅觉、定力与灵敏给了莫大的积淀。2020年,我又看到了一只极易布局坐庄的票,后续的股价走势也按照坐庄的需要发展,但是我自己一地鸡毛。
对中国而言,A股是个基于英美法系的舶来品,其运行的逻辑理念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格格不入,最近三十多年,中国社会在努力地保持适应。但是,即使如此,整个市场依然极其的不理性,极易形成羊群式的追涨杀跌,尤其在各利益团体的鼓吹下,整个市场都会趋之若鹜的迎风起舞,最后沦为财富被收割的代价。但这将会继续存续,这也就意味着A股将会继续存在远离内在价值涨跌过度的套利机会。对资本市场的价值公允也需加入时间与市场情绪等因素,而非基于本本主义,硬套概念。
股市投资必须关注时机的选择,而决定时机的因素太多,且权重持续变化,所以不但很难预测,而且还必须在不同的因素间作取舍,不得不主动承受一定的回撤。企业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无法风平浪静,而是要持续面临行业周期与外部不利事件的冲击,甚至部分强势群体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刻意操纵股价。所以在决定投资一个标的之前必须明确的知道自己到底该赚哪笔钱,紧盯企业的持续赚钱能力与估值,对其他的暂时性扰动因素持宽容的态度,承认不利事件的不可预测性,而非一味的回避与厌恶风险。
想在股市赚大钱,持有股票的本领要下苦功去学,真正能使你赚到钱的真功夫就是如何持股,在A股尤其如此。但也需要深度研究,持续理性评估所选择投资标的价值的特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诸如存量分利、资金推动与人为操盘的行为只可短期获利,不可持续。但对发展空间较大,盈利能力能够持续提高或者未来上升空间的折现可能较大的标的需要长期持有。股市投资最大的风险就是买入后发现所投标的真不行了,其他的回撤通常都是可逆的。股市投资一定要具备忍耐与等待的潜质,直至最佳时机出现时才勇猛出击,而非根据股价的波动迎风起舞,一味地回避风险,追求不承担任何回撤的赚大钱。
盲目模仿美股显然有种“东施效颦”之嫌,这一轮“茅20”上涨的拐点是公募基金的年终奖兑付期,密切关注被市场长期忽视的小盘股出现灯下黑的获利机会
A股与美股有很多不同之处,断不可盲目模仿。事实在FAAMNG的估值也就是奈菲与亚马逊的估值有点高之外,Facebook、苹果、谷歌与微软的估值并不高,其股价上涨与盈利能力总体匹配,尤其这类企业具有互联网生态衍生属性,理论上其业务规模能够无限放大。而在A股中,动辄估值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尤其这类标的股价还在持续上涨,事实已让股价远离盈利能力的支撑范畴。另外,政府也不会纵容某一行业的无序发展,事实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开始干涉茅台的价格,只是没有公开承认罢了。证监会也不会纵容公募基金这一行为的持续蔓延,一旦监管机构意识到潜在的隐患时,必然会出手规范。
理性的投资布局是要兼顾“进可攻与退可守”,而非忽视后背,一味的往前冲。但是,公募基金当前这一行为也并不是完全的不理性,而更多是个道德风险,拉高股价,树立标杆,吸引社会资金涌入公募基金,公募基金获得巨额管理费,相关人员拿到了高额的年终奖。但是,最终的埋单者就是基金投资人与公募基金未来的市场信誉。而这与公募基金当前的操盘者关系不大,在最好的时刻获得巨额奖金,见好就收,急流勇退,烂摊子留给后人,是其下一步的理性选择,但是基金投资人却会陷入漫长的黑暗期。初步估计,这一轮核心资产上涨的拐点是公募基金的年终奖兑付期。
在中国这类高速发展的超级经济体中,各行业都会持续涌现大量的投资机会,绝非当前被既得利益集团所操纵的舆论所言小票没有机会。股市投资赚的是买卖价差,只要在任何细分领域做到极致的小票估值过低时,买入就意味着赚钱,而非盲目的追随已被彻底高估的核心资产。板块轮动的关键就是盈利能力与估值的匹配,再好的标的一旦估值高了,不但投资的价值不大,而且还在潜藏极大的风险。而只要是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但是估值较低的标的就有极大的投资价值。所谓的核心资产无不是从小票成长起来的,也不意味着在核心资产的大树下,小票就从草不生。
低估的优质资产永远是投资的获利的关键,也是最佳的风控措施,事实跌的多了就是机会,涨得多了就是风险,这是常识。只是自2020年7月以来,整个A股市场被公募基金所彻底绑架,但这种行为断然无法持久,尤其该行为在持续的加速自身的灭亡。最近立讯精密、海康威视、隆基股份、智飞生物、宁波银行、药明康德与宁德时代等核心资产重要股东抛售的消息时不时传出,这是市场见顶的信号。之所以当前核心资产的股价能够持续上升的关键是各路资金的行为达成了“共识”,而一旦股价上涨超过基本面的支撑时,各路资金的共识必然会被打破,形成囚徒困境,踩踏性退出就成了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