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谭仔为什么在香港做餐厅?

反向研究: 一、怎么投资餐饮股 网页链接 二、为什么这个时点要买谭仔? 第一,公司已经在香港建立起足够强大的品牌壁垒。

反向研究:

一、怎么投资餐饮股

网页链接

二、为什么这个时点要买谭仔?

第一,公司已经在香港建立起足够强大的品牌壁垒。

谭仔国际旗下以【谭仔】和【三哥】两个自有品牌运营餐厅,旗下所有分店都采取直营模式,公司品牌拥有超过24年历史。截止至2022年9月,公司旗下运营208间餐厅,其中香港地区有179间,在香港地区有着绝对的竞争优势,市场份额高达64.4%。根据欧睿调查,谭仔及三哥品牌是备受中国香港消费者熟识的亚洲面食品牌,大部分认识谭仔或三哥品牌的消费者每月光顾超过1次。

公司选择低价路线,绝大部分香港市民都能够支付,每碗米线售价约合人民币27元左右。如果考虑到谭仔在香港的服务员薪酬,可以说谭仔的产品定价基本等同于内地的沙县小吃。

而且米线在中国可作为主食,和大多数经营云南米线的餐馆不同,公司谭仔通过对汤底、配菜和调味的拆分,形成了上百种的用餐组合,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

可以说,谭仔在香港地区已经具备了【低价高频】的【刚需】用餐属性。而且,谭仔在香港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

一方面,谭仔的楼面员工多为广东话不标准的中年妇女,多是到香港不久的新移民,带有浓厚的乡音。虽然说得不标准,但能沟通就没有问题,顾客基本上已习惯了这一套不标准广东话,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搞笑的「谭仔话」,更有网民不断模仿、挑战和教学这套独特的语言。

另一方面,谭仔的汤底辣度分为10级,不断有YouTuber自发去挑战吃辣。香港年轻人可以在谭仔吃多辣,也成为了一种社交吹牛逼的资本。

总言之,在香港,无论是品牌心智还是品类心智,谭仔已经起绝对的领先优势。

第二,卓越的经营能力。

可以看到,即使在多次疫情的影响下,公司营收仍旧能够实现稳健增长。3年疫情,公司每年都能在香港维持净新增门店,持续利用自身优势抢占优质铺位,具有明显的alpha。

而且相比很多死板的香港本土企业,谭仔积极拥抱数字化,即使疫情多次冲击堂食客流,但外卖自取和到户业务快速增长,FY21财年收入贡献已经达到48.6%。

另外,谭仔可以在疫情下仍维持一定的扩张速度,除了低价高频的正确战略外,公司精益求精的成本管控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原材料端,公司目前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分别运营一间中央厨房,集中进行食材采购、加工(汤底、酱汁、腌料及其他食材)和质控,再处理为半成品或成品配送至餐厅。这样不仅能更好把控食品口味和质量的标准化,也能最大化增强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人员端,公司与烹饪设备供应商联合开发了多种不同烹饪设备,如自动米线烹煮锅及煲汤槽,帮助厨房员工更加准确有效地控制烹饪时间和食材分量。不仅减少了餐厅厨房需安装的烹调设备(进而降低新店初始投资),也简化了餐厅层面的制作流程,不断降低员工的培训成本。

而且公司采用灵活的用工管理方式,疫情期间前线员工一般根据弹性的工时安排以时薪受聘,最大化缓解人工成本的刚性。同时,公司保持灵活的存货管理体系,存放最低数量的食材(以供最多约三天的日常运营),以保持食材新鲜和避免浪费。

最终反应到数据,谭仔在成本管控和最终的利润都有明显的优势。根据公司公开路演的信息,公司香港在营的所有餐厅在疫情期间都能够保持盈利。

第三,极强的盈利弹性。

一方面,香港通关在即。可以看到,即使是2019年有突发性的社会事件发生,内地赴港旅客总量都接近4400万人次。而随后疫情的爆发,导致内地赴港旅客数量基本“归零”。

但即使在香港最困难的2021年、2022年,谭仔香港餐厅服务的顾客总数仍保持上升的趋势。22/23财年上半年,即使香港业务的SSSG同比下滑9%,经营利润率也还有19.4%,再次验证了谭仔商业模式的经营韧性。

可以预期,只要一旦香港通关,谭仔过去疫情3年新增的餐厅大概率能够凭借价格和位置的综合优势捕获一部分内地游客。餐饮运营天然具有高杠杠,即使考虑到租金和人工成本的上涨,但内地游客只要能够拔高餐厅的翻台率,谭仔香港业务的利润率将大幅反弹。

从单店模式看,如果假设2024财年日均单量提升10%、客单价提升5%、成本端提升10%,那么届时单店的运营利润率则可以提升3.6个百分点至25.6%。简单计算,现有店铺数量届时将产生约7.9亿港币的经营利润。参考公司上市前的数据,扣除总部费用,香港业务已经能够产生4到5亿港币左右的净利润。

而可以看到,现在覆盖谭仔的卖方模型中,基本没有考虑到通关后带来的人流量变化,存在较大的预期差。

第四,免费的长期期权。

公司上市时已经非常明确提出,后续将大力发展中国内地市场。尽管中间存在疫情的多次干扰,但后续大概率已经不会再发生类似事件,内地的疫后复苏趋势随时有可能提升公司的内地扩展速度。而且从公司最新的业绩交流看,内地市场的反应正面,一直令人鼓舞。

另外,从公司股权结构看,公司的企业治理可以说是非常类似发达市场的。公司大股东就是日本的东利多,有足够长的资本市场记录。而且东利多非常重视大中华市场,早在2012年旗下的丸龟制面就进入中国市场,但后续因为本地化和经营问题,在2022年8月宣布暂时关闭中国内地的所有门店。

最终东利多改变了本地化策略,通过并购本地企业来扩展规模。由此也就有了2017年,东利多先后两次分别以10亿港币和11.1亿港元收购整合「谭仔云南米线」和「谭仔三哥米线」。为了考察谭仔,东利多的大股东粟田贵也曾透露自己专程来港,前前后后考察过60、70间门店,每次都是亲自排队试食。

对于此项收购,东利多丝毫不掩饰野心,认为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有前景,加上当地民众爱食米线,故希望将业务进一步拓展至内地。并且结合东利多在今年发布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看,海外的大中华市场绝对是管理层要拿下的市场。因为无论从远期的开店和营收目标,几乎只有中国市场才能够匹配。

总之,这个免费期权可以兑现多少不知道,但至少方向是确定性的。

三、赔率和概率

公司上市前的2017年,东利多用21.1亿港币整合了108间谭仔分店,单间门店估值约1950万港币。若简单粗暴用当下的179间计算,香港业务的估值已经是35亿港币。而且公司最新中报净现金约10亿港币左右。

其次,前面说到,香港通关后,内地人流的涌入将有不小概率令公司香港业务能够在2024财年产生4到5亿港币的净利润,给予10-20倍PE,则香港业务估值40-100亿港币。

如果公司后续中国内地的业务进展超出市场预期,市场情绪随时有可能进入亢奋状态。考虑到投资人对中国内地市场的感性认知,市场不排除直接用香港业务估值的倍数去计算内地的业务估值,例如再造一个谭仔之类的资本故事。

仅考虑香港和内地业务的估值,公司市值理论上已经可以高达200亿港币。

可以说,公司眼前的估值已经具有充分的安全边际。

而我们知道,香港过去几年遭遇了多重黑天鹅事件的打击,本土经济已经是差到不能再差,多个行业的供需关系已经进入紧平衡的状态。虽然无法判断内地人流后续通关的业务影响,但定性看,香港最黑暗的时刻已经过去,稍微的边际利好都能够大幅度刺激投资人的情绪。

这个时点买入谭仔,因为香港业务具有低价高频的刚需属性,所以困境反转的第一波EPS是大概率可以赚到的。其次,公司大股东坚决发展内地市场的决心,将有一定概率推动公司股价进入强者恒强的阶段,赚PE。

四、风险

1.疫情反复,香港通关时间继续延后;

2.香港业务发展低于预期;

3.香港店铺租金上涨过快;

4.内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谭仔国际(02217)九毛九(09922)呷哺呷哺(00520)

@胜和@灰色钻石@一眼仍低估@青木长青

一稻iTo:

Hi,这里是第四期的一稻iTo定期策展,和你分享过去两周值得一看的投资文章。

我分享了:

1. 《参与感》:用双赢思维建立生意模式

别人分享了:

1. @反向研究:谭仔米线。困境反转的低估值餐饮连锁

2. @家路:第一太平。低估值控股公司,NPV折价50%

近况:

1. 拓展策展,附上模拟盘以及雪球组合链接

之前提到过,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投资和思维模型,我决定开始创业,并先从个人品牌(公众号、Newsletter)开始做起。

酒香也怕巷子深,创业需要流量,为此我阅读了《参与感》,想从小米公司学习口碑等营销方法。没想到我最大的收获不是营销手段,而是明白了查理芒格建议的双赢思维:

芒格:“建立长久可持续的人际关系和商业关系的唯一方法,是实现双赢。”

文章分享了我对双赢思维的理解,以及双赢思维的案例。今后我如果想要影响别人,那么我会首先从双赢的角度进行思考。

原文链接:《参与感》—用双赢思维建立商业模式

谭仔国际(02217)。这个机会最先是Ponge在群里面转发的,我看完感觉有点意思。

大概的逻辑是:

1. 定位独特,领先优势显著:公司定位低价餐饮门店,类似于国内的沙县小吃。公司在香港市场份额高达65%

2. 运营杠杆弹性大:租金、人工是固定成本,并且所有门店都是直营,因此公司有很高的运营杠杆。随着疫情放开和两岸通关,公司收入有望提升;在运营杠杆的作用下,盈利增长会远超收入增长

3. 估值便宜:作者预计“香港通关后,内地人流的涌入将有不小概率令公司香港业务能够在2024财年产生4到5亿港币的净利润,给予10-20倍PE,则香港业务估值40-100亿港币” 。公司目前市值36亿,处于低估

我的个人感觉这是个均值回归的价值股,即不太可能有长期复利增长,但是会有一次性的估值修复。

首先,公司的成长性可能不会太强。香港地区的市占率高达65%,已经不太可能有太高的成长性;大陆地区竞争激烈,结合大众点评、我在深圳线下的实地体验和观察,我感觉公司的成功概率很低,因为相同定价区间有比公司更好的选择。

其次,公司有估值修复的催化剂。公司PE 21倍,分红率4.33%,对应分红率差不多80%,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伴随业绩修复,预计公司能够提升分红,以此作为催化剂带动估值修复。

总之,我感觉这是个烟蒂型的一次性机会,不存在长期复利增长,从时间成本角度我不打算进一步研究,留给感兴趣的朋友吧。

感谢@反向研究的分享,也感谢Ponge的转发:谭仔国际:香港复苏的最大黑马

这是我在雪球上看到的一个机会机会 by @家路。

第一太平(00142)是控股公司,核心卖点是持有垄断性以及消费品企业的股权,包括东南亚地区的食品、基建公司。

目前公司估值相较其持股有很大的折扣,引用作者原文:

“第一太平目前市值仅120亿港币,占Indofood50%权益,Indofood在印尼的市值是300亿港币,基本上它的股价只体现了Indofood的权益,其它的子公司全部未体现在股价中,非常之低估。”

我感觉是个有趣的机会,但是这类公司的核心主要是看资本配置是否友好。我在评论区提出了疑问,但是作者暂时没有回复。

目前这类公司的折价基本都很严重,有兴趣的朋友都可以去看看,比如李嘉诚的长和、腾讯母公司PROSUS NV SPNSRD(PROSY)。

尤其是腾讯的母公司Prosus,目前在卖出腾讯以回购自身股票,目标是将NPV折价幅度从60%以上缩减到50%。如果你认为目前腾讯的股价存在低估,并且相信Prosus的资本配置,那么Prosus就是腾讯股价的折上折,显得更加低估。

感谢家路的分享,原文链接:第一太平,沧海遗珠,印尼Indomie的母公司

我最近在思考策展的拓展,以创造更多价值。

其中一个方向是附上模拟盘持仓,恰好目前的持仓已经回到买入成本价附近,能够比较真实地反应选股表现。

A股目前找不到合适标的,完全空仓,1%的茅台持仓是因为雪球组合不允许空仓;港股市场估值比较低,找到了几个不错的机会;美股主要专注于spinoffs,但是过去两年也只有GTX让我满意。

大家感觉在策展中附上持仓点评的思路如何?欢迎分享你的建议和看法~

春节将至,祝大家春节快乐,阖家幸福!

亏本的保本出,保本的赚钱出,兔年抓牛股!

一稻iTo

2023/01/17

反向研究:

回复@守望者的策略世界: //@守望者的策略世界:回复@反向研究:餐饮行业的模式分两类:休闲高端餐饮(海底捞、九毛九、呷哺呷哺等)为代表,近几年对于休闲餐饮的研究让我看到这类模式的内在脆弱性,疫情只是外部因素,内核逻辑确实太差,买阶段性成长有点偏博弈!而另外一类基础餐饮模式(麦当劳、大米先生、老乡鸡和谭仔)的抗外部影响就强很多,低价+刚需的模式天然就较强,目前还没成板块体系,估值也没向休闲餐饮靠齐,长期来看基础餐饮更容易长青,估值体系必将发生变化,这是最大的认知预期差。谭仔国际(02217) 九毛九(09922) 海底捞(06862)

守望者的策略世界:

餐饮行业的模式分两类:休闲高端餐饮(海底捞、九毛九、呷哺呷哺等)为代表,近几年对于休闲餐饮的研究让我看到这类模式的内在脆弱性,疫情只是外部因素,内核逻辑确实太差,买阶段性成长有点偏博弈!而另外一类基础餐饮模式(麦当劳、大米先生、老乡鸡和谭仔)的抗外部影响就强很多,低价+刚需的模式天然就较强,目前还没成板块体系,估值也没向休闲餐饮靠齐,长期来看基础餐饮更容易长青,估值体系必将发生变化,这是最大的认知预期差。谭仔国际(02217) 九毛九(09922) 海底捞(06862)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88610/
1
上一篇证监会连续公布3起操纵股票案的判罚,罚款约4亿元
下一篇 财哥看市:2022年净利同比增加655%-713%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