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女人必须服用606药剂!”二战期间,日军强迫随军的女佣服用一种药物,也造成了这些女性极为悲惨的遭遇。二战后,日军竟销毁了这些材料。
这种名叫“606”的药剂,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德国的医药科学家——欧立希。
15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缩短了世界的距离,但也把一些疾病扩散到全世界,其中就包括梅毒。
作为一个医生,欧立希看到病人饱受梅毒的折磨,于是就致力于微生物的研究,希望能有杀死这种病的病原——梅毒螺旋体的药物。
当时,欧立希有一个日本籍的助手——秦佐八郎,他们在改良药物上花尽了心思。
因为他们在研制这个药物时,经历606次试验才得以成功,于是他们把这种药,命名为“606”。
1910年,606一经问世,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欧立希和秦佐八郎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物与医学奖。
1932年,15名日本女性从日本长崎坐船来到了上海,最初,她们的工作被告知是随军女佣,据说是替厨房打杂的。
但是到了上海之后,她们发现自己竟然被送到了一个叫“海军慰安所”的地方,被强迫从事了惨无人道的职业。
随着慰安所的规模越来越大,来自各地的“女佣人”也越来越多,梅毒在日军的队伍中流行开来,后来一查,长崎的15个日本女性全部患上了梅毒,无一幸免。
日军的营口军政署立刻下令,所有患有梅毒的女人,全部送到妇人病院接受治疗,而当时,她们使用的就是606药剂。
后来,为了避免梅毒传播,慰安所里所有女性都要求服用606药剂,也就是不管患不患病,都要进行治疗,而使用药物的剂量,也完全没有专业医生管控。
其实当时,国际上已经发现,606药剂里含有砷元素,这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害的非金属元素,有强烈的致毒性,中国人所说的剧毒药砒霜,就含有砷元素。
在青霉素没有发明之前,606的治疗作用还可以对抗它带来的副作用,但是自从青霉素被发现后,606就在国际上被禁用了。
在当时,日军为了让军队减少梅毒的传播,竟逼迫所有女性服用606,并把这种药列为军需用品。
那些可怜的女人们,虽然用药物遏制了梅毒在体内的作用,不会把疾病传染给日军,可是她们自己的身体却越来越虚弱。
很多人患上了皮炎和各种神经炎,浑身极度的瘙痒让她们夜不能寐,严重的口腔炎让她们吃不下饭,一个个瘦得不成人形。
后来,日本战败,他们大量销毁当时的物资档案,因为606从一开始就不被允许建档,所以单从档案上,还不足以显示他们的恶行。
但历史终究不会被湮灭,你可以在一定时期隐瞒一些人,却不能在所有时期,隐瞒所有人,随着二战研究的不断深入,日军当年的恶劣行径也被公之于众。
当年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如今大都已经不在人世了,但那些受害者的在天之灵,依然欠一个道歉。
作者:魅蓝
编辑:池鸿
#2022生机大会##历史#
#故事推荐#钢笔情怀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钢笔已经不是我亲密的伙伴儿了,手里经常拿着的是各式各样的水笔。
记得大学刚毕业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就是在人事局里做一名调资员,手握一支钢笔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调资审批表上笔墨生花。
因为调资审批表是装入每一个工资晋升人员的档案,随着其升迁、调动、退休、直至最终死亡档案销毁。
所以,这一份工作对一个刚刚入职的新人而言多了几分神圣和庄重。
对写字和钢笔,我有些挑剔。
我想把自己行云流水般的字迹留于记载着别人一生历史的档案中,我尽力地写好每一个字,尽量地不要在审批表里出现涂涂改改。让我填写的每一张审批表和他的主人一样有着无可挑剔的完美。
格式是固定的,每一张工资审批表上都是一样的内容。
“根据xx号文件规定,xxx同志由于职务晋升,职务工资变动为正(副)科x档x元,级别x级x元。”然后盖上鲜红单位大印,上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批。
这是职务晋升需要填写的工资审批表,还有两年考核合格正常晋升、工资普调,同一职务任职n年后级别变动的审批表,都需要手写。
据说当时,领导能让我一个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的新人担此重任,就是看重了那一手还算漂亮的钢笔字。
从此,钢笔成了我仗剑天涯的一把剑。包里随时都装有一支笔,走到哪里、哪里需要都可以挥笔而出。写习惯的笔,那就是我一挚友,越旧越有味道,越旧越有感情。
物质困乏的年代,喜新厌旧的习惯养成不了。那时候要想买支英雄牌的钢笔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钢笔之王“派克笔”是我一次在重庆百货大楼首遇,爱不释手,只是价格不菲。看看,又请售货员放回柜台。
写到这,想起了和钢笔有关的一件事。那是在上高一的时候,离学校不远有一个国营的百货公司,我们经常去那买学习用品。一次班里一个比较瘦弱的女生去百货公司买钢笔,挑挑拣拣,不知怎么搞的还是选了一支有瑕疵的笔,于是便找售货员换货。
仰仗着国营百货公司的身份,售货员服务态度超级糟糕,嗓门又大、语言尖酸刻薄,那女孩子一下子被吓懵,可是一支钢笔也不便宜,农村来的孩子哪见过那阵仗,快哭了。恰好,我和另外一个同学也去百货公司买东西,那女孩一看到我们就叫我们过去帮忙她和售货员理论。
说实话,几个女孩子那是那彪悍的售货员的菜,三下五除二,我们全歇菜。正是灰头土脸的时候,只听一声怒喝:你怎可如此欺负几个女孩子,笔还没有拿出商场,发现坏了,你就应该给她换。
循声望去,原来是同校的一位语文老师。尽管这售货员泼辣彪悍,可是她不知道得罪谁都好就是千万不要得罪语文老师。老师妙语连珠,不带一个“脏”字,字字珠玑,句句带刺。连说带骂,把那售货员生生地给制服了,赶紧的帮同学换了一支笔。
我们转过来连声向语文老师致谢,谢其解救我们于水火。他淡淡一笑:我忍她(售货员)很久了。说罢,拂袖而去,我们几个小姑娘却深深折服于他强大的语言表达能力。
别人在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而高声呐喊时,我却感受到的是“学好语文到哪吵架也不怕”。
说笑了,也扯远了。
靠钢笔行走江湖的年代已经渐行渐远。现如今,钢笔在快餐经济盛行的时代里,慢了许多,不方便了许多。因为,没有墨水,钢笔一无是处。谁也不会带着那一瓶不方便的墨水行走,相形之下,形成文字的方式比如电脑或是手机更让年轻人青睐,还有那各式各样的水笔既方便又美观,重要的是水笔更容易把握,老少皆宜。
想想我们多久没有用钢笔,提起笔是不是都有一种远古时代的感觉。钢笔在纸上沙沙行走的声音已经好久没有听到,一篇篇充满笔峰剑影的文字也很久没见了。
看着堆积如山的一次性笔芯,一支钢笔一瓶墨水带来的不是远古的呼唤,而是人类的一种自我救赎。…点击卡片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