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三大风险,哪种风险是最大的?
股市的风险有三种:
第一:系统性风险,第二:非系统风险,第三:个人非理性风险。
第一种风险,这种风险把时间拉长10年20年会被真正优秀的企业穿越,比如美国股市经历过金融危机,但长期来看苹果,谷歌,微软,可乐,摩根这些优秀的企业穿越牛熊。
所以这种风险其实不是风险。
第二种:非系统风险,选错风险,这种风险可以用理性思维,价值评估规避。
就是不选不好的,再好中选卓越的。
不选不好的是是非问题,如何选好的是能力问题。
不选不好的,垃圾股不选,自己不懂不选,行业不好不选,公司不务正业不选,公司长期业绩不好不选,公司喜欢并购,讲故事不选。
如果理性看待,选好的并不难,比如我们知道美股苹果这些公司就是好的。
A股茅台,海天,格力,招行,迈瑞这些也都是优秀的公司。
一个理性的人肯定不会选乐视,暴风这些公司,因为这些就是典型的垃圾不务正业型公司。
第三种:个人不理性风险。
这种风险是股市真正的风险,也是最大的风险,因为不理性,所以买了很多不懂的公司 因为不理性,所以买高,买贵。
因为不理性,所以追涨杀跌,追热点,追涨停。
因为不理性,加入所谓荐股群,加入投资学习群。
真正的投资之道除了学习知识 ,还要修身养性。
因为不理性,所以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因为不理性,成了股评家。
因为不理性,天天研究股价,天天看盘。
因为不理性,总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这个世界最贵的是什么?
不是伯克希尔,不是茅台,是自己的大脑,
芒格说过:人们要得到某种东西,得让自己配的上它。
投资这条路,就意味着放弃不成熟的思维,放弃博弈,放弃研究没有规律的东西。
我们来看那个会计研究出了波浪理论,一辈子都不懂股市。
那个所谓的投机高手江恩写了一本书,研究了所有炒股经验,一辈子一事无成。
那个叱咤华尔街的亿万富豪利佛摩尔晚年亏光所有的钱,开枪自杀。
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真正强大的人是战胜自己的人。
高考填志愿为何看排名不看分数?
未来的高考不再有多批次录取?
马上就要填写志愿,随着越来越多的高分涌现,很多家长担心,自己孩子想填的学校,会不会分数也上涨,自己家的分数是不是不够?
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填志愿一定要看省排名,不要盯分数。如果一个学校录取排名5000名之前可以参考,你这次是4999名,那就大胆干就是了。
当然了,如果要上好的专业,光是卡在门槛线上的排位肯定是不行的。
我这么说吧,双一流的学校是个例外,专业大不可过多关注,除非有自己特别喜欢的专业,这类学校要求考生的排名高,你主要也是冲着学校去的。
另外,即便是985的院校,优质专业数量不会超过60%,211院校更是不会超过20%,有的差点的211学校,能拿出来比较的专业,也就那么几个。
甚至在一些大学,王牌专业跨度还挺大,举个例子吧,语言类是王牌,法学也是王牌,并没有很强的学科的系统性,完全靠几个老师撑着。
我知道安徽有家一本理工科学校,10年前也就是个达线就能上的二本,我们那时候报考时看都不看,城市也很一般。但是如今呢,却成了很多考生的高攀不起的学校。
这个学校并非是985和211,比较牛的专业一个是冶金类,还有个会计类,然后竟然还有个马克思思政类。你就说说跨度大不大?
综上,未来一定是排名为王,要想上好的学校,一定要有好排名。至于为何,那么一定要结合改革的方向来看。
最重要的观点就是,一二本批次的合并招生,已经是大势所趋,甚至是迫在眉睫。
未来的考试和录取,就是看总的分数,不搞多批次了。你考得好就上好学校,考的不行,想上好学校几乎没可能了。
有人可能说我讲的是废话,谁都知道考得好和考得差的选择机会不一样。
但是你知道吗,当学校分成两个或者三个批次招生的时候,有些学校的招生规律是乱的,就拿原先的南京审计学院来说吧,多年来一直二本招生,但是分数都是远超一本线,说是二本学校,在有些省份哪里招二本了?
而有的学校实力退步厉害,虽然之前是定的一本院校,但是水平还不如二本。毕竟在国内,二本升一本容易,一本降二本太难了。这导致很多高分生进了差学校,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就连人民日报都呼吁,不要只看学校排名,可见这些排名有多么的虚。所以,通过改革,很多学校肯定能“原形毕露”。
我觉得,这个改革其实早在10年前就要搞了。以后的录取就是要看名次,不搞一批次二批次那些虚头巴脑的。达线就是考上了,没达线就是没考上。
所以,别人再也不会问你,考了一本还是二本啊?
这对学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啥呢,你不进步,生源就越来越差,然后恶性循环就开始了,想要有好的生源报考,就一定要把学校搞好,这也是一种反作用力。#高考志愿填报# #高考季#
单只股票持仓达到18.54亿股,到底是外资错了还是但斌错了?
2022年私募大佬但斌清空了百亿规模的基金,说是经过慎重考虑,怕引起系统性风险。
但是看看外资在干啥?一路买买买,对单只股票持仓达到18.54亿股
因为疫情,因为俄乌冲突爆发,因为米国加息预期,因为怕米股暴跌,总之因为种种担忧,大a就是不涨,不少散户甚至机构割肉离场,期待股市大跌进场抄底。
但是看看外资在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