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会计利润为什么玩调整(会计利润调整成税务利润)

为什么要刺激消费?因为国人不消费,为什么国人不消费?因为根子是没钱,为什么没有钱?因为赚不到钱,为什么赚不到钱?因为收入分配出了问题。

为什么要刺激消费?因为国人不消费,为什么国人不消费?因为根子是没钱,为什么没有钱?因为赚不到钱,为什么赚不到钱?因为收入分配出了问题。

所以改善收入分配,最终提高中低家庭的收入水平,才能真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消费和市场也会旺起来。

月薪3000,上有老下有小,还得吃饭,就算拿针尖刺激也消费不起来嘛!

所以要解决消费问题也简单。

一是改善投资环境,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增强有钱人的投资信心,让他们的钱投资于国内,而不是存在国外的银行里。

二是通过调节收入分配,让中低收入人群的工资补贴大幅提高,增强消费能力。

三是解决居民养老,教育,医疗,住房的后顾之忧,人民就就敢于理直气壮的消费……

白酒利润每年都是调节,外资等年后小散追高出逃[赞][赞]

财经杂志《财经》杂志官方账号

【白酒库存“堰塞湖”】 新冠疫情,转眼进入了第四年。疫情深刻影响了每个行业,每个国人,却似乎对白酒产业影响甚微。白酒公司的财报业绩,一直一片光彩夺目。这并不合逻辑。尤其2022年,堂食消费场景受限无疑会严重影响白酒消费终端。白酒公司节节攀升的营收和利润来自何方?有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白酒公司大量往经销渠道压货,搞仓库搬运,制造了一场报表繁荣。酒类产品穿越经济周期的能力,无与伦比。白酒行业是典型的“长坡厚雪”。但白酒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依赖消费者真实的“开瓶消费”,而非追求金融属性的囤积。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57869022396445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这20条与你生活息息相关】今天(1月15日)上午,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开幕。代市长殷勇作政府工作报告。

过去五年工作

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万元、居各省区市首位,达到发达经济体中等水平。

2.北京跻身全球百强科技集群前三名,独角兽企业数居全国各城市首位。

3.五年来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750亿美元,“双自主”企业出口额年均增长超过10%。

4.细颗粒物年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北京奇迹”。

5.累计开通16条段地铁新线、新增怀密线等市郊铁路运营里程183公里,优化提升慢行系统。

6.12345市民服务热线累计受理群众诉求超过1亿件,解决34.2万套房产证办理历史遗留难题。

7.城镇新增就业147.5万人,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7万元左右。

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8%,累计增加18万个中小学学位。

9.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首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

10.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正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

2023年预期目标

1.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以上。

2.新增中小学学位2万个,扩大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比例。

3.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让消费热起来、经济活起来。

4.新增5G基站1万个以上,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扩区建设。

5.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6.建设农村街坊路100万平方米,提升60个美丽休闲乡村。

7.老楼加装电梯新开工1000部,再解决6.1万套房产证办理历史遗留难题。

8.高质量规划建设国家植物园,新增城市绿地200公顷,新建10处郊野公园。

9.着重做好老年人等重点群体防疫保障,全力加强重症防范救治,有效维护社会生产生活正常运转。

10.拓展互联网医疗应用,推动新型疫苗、新药等科研成果有效应用。

网页链接

利润可以调节的,减值准备就是一个藏利润的地方[灵光一闪]//@蛋蛋的蛋J:为啥上市前都盈利,上市后开始赔钱?为啥上市,缺资金么?

中国基金报中国基金报官方账号

又有巨头要来A股上市!一年卖出300多亿

今年医保个人返还大幅下调,为何有人有意见?见过医保卡个人账户余额超万的,甚至几万的,因为他们单位好工资高缴费基数大,每月返还额当然高,如果再加上身体好少得病,几十年工龄以后余额确实可观。但也见过那些余额寥寥无几或者经常见底的,因为他们单位效益差工资低,缴费基数肯定低,再加上身体健康不佳,常年看病吃药,所以总是入不敷出。这个世界性难题真正症结在哪里,又该怎么解决?很明显,今年推出医保新政,正是冲着这个难题而来的。很多人发现新政之下个人返还额大幅下降,甚至被腰斩有看法和意见,很正常但并不一定理解国家的初衷。从这次变化观察,最大的变化是无论在岗职工还是退休人员,也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高收入人群返还额大幅下降,而中低收入人群则降幅较小,有的还略有增加。举例月薪1.5W在岗职工,过去有高的返还比例达到4%左右,每月就有600返还,这次统一调整为2%就只有300,所以直接腰斩了。而低收入者可能月薪只有3000,返还比例也比较低3%左右,过去每月90,现在只有60,所以影响不是很大,特别是部分退休人员,因为过去养老金水平很低,返还少,而这次将不按本人养老金比例返还,而是以上年度全部养老金平均水平2.8%统一返还,这就有不降反升的机会。

说了这么多,那国家意图究竟是什么?即通过调节部分个人返还过高,以达到解决个人账户沉积过多,医保共济保障能力不足问题。一句话,就是要做大统筹基金总盘子,无论高低贵贱都要平等享受有病看得起的医保报销红利。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提速,医保基金将继续承压,所以未雨绸缪方向是对的,在住院报销政策并不变情况下,又增加了门诊报销,把钱用在刀刃上,用在急需的人,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共同富裕有多种路径,这就是切入点之一。

#财经新势力新春季#

农村“少奶奶”现象盛行:不做家务、不用赚钱,根本原因是什么?

飞速发展的社会,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提起农村,人们想到的大多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苦,提起城市,人们总能想到各种花红酒绿的生活。

在城市中苦苦打拼的底层人民,至少过得也会比农村的普通人要舒心。

然而短短几年的时间,农村的生活环境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甚至出现了一大批不用做家务、不需要赚钱的少奶奶。

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农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零一二年时,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过为8000多元,到了二零二一年,这一数据就增长了一万元。

并且在过去过的一向凄苦的农村人,现如今却有了更高质量的生活状态。不少在城市中生活的女人,还在为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感到烦恼,在农村地区生活的女人反而过得越来越清闲。

结婚后的她们像少奶奶一样,不需要在家里做家务,也不用外出打工赚钱,简直是过起了旧社会贵族妻子的生活。

出现这种转变,并不单单是因为农村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它还受到了一部分社会因素的影响。

农村婚配的难题

现如今男女比例差距越来越大,哪怕每一个适龄男女青年都愿意结婚,也存在着一大批找不到伴侣的男人。

从上一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男人比女人多出了将近3500万人。

这些男人在农村的分布更加广泛,同时他们又不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与城市中的男人相竞争,更容易在婚配的过程中落选。

农村地区生活的人对传宗接代等事情更加看重,不少人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娶到老婆,愿意献出一家人的心血。

他们东偏西凑的借来几十万元,用于提升儿子在婚配时的竞争力。哪怕孩子已经顺利娶亲,他们也要为了孩子的婚房、生育等问题发愁。

不少老人为了稳住儿媳妇,甚至愿意在婚后对儿媳妇百依百顺,满足儿媳妇的各种要求。

每个人都有距离避害的本能,愿意嫁进农村生活的女人,也不会轻易给自己找麻烦。既然丈夫和公公婆婆能够忍受她们这种自由散漫的生活方式,她们自然愿意用更加轻松的姿态活着,每天无忧无虑享受人生。

在推广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村的耕地率正在逐步降低。即便是生活在农村的人,也很少有真正实打实的农民了。这些农村男人为了养家糊口,大多会选择到收入更高的一二线城市工作。

农村地区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男人的工资足以满足一家几口人的日常生活,女人自然不需要远离家乡辛苦打拼。

同时现在每家每户能够拥有的耕地数量并不算多,即便有家庭仍然保持着种田的工作习惯,工作强度也不算太大。

这样一来在农村生活的妇女,只需要在农忙的时候下地帮几天忙,其他时间就可以清闲的四处聊天放松,并不需要做太多家务劳动讨好公婆。

农村人的思想也是在不断与时俱进的。那些在农村地区生活的人,可以通过手机了解到更多先进的思想,自然也会诞生出浓厚的自我意识。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个体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会受到周围环境和社会时代背景的影响,并不断调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

新时代的年轻人更加看重自我发展,并不愿意轻易为了家庭的鹭港牺牲自己的幸福。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在农村生活的妇女自然也会有类似的想法,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关注自身身上,而不是不断做家务劳动或外出打工赚钱,不断为家庭的发展付出。

就业的压力

像少奶奶一样养尊处优的活着,不需要为了金钱和人生发愁,这听起来确实是一种不错的生活状态,但其背后还隐藏着许多潜在的危机。

漫无目的的活着是会让人觉得无聊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相信这些女人也愿意每天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去参加工作,赚取更多可以支配的金钱。

可农村地区能够提供给她们的就业环境并不友善,周围的村镇上很难找到适合女人工作的机会,这些女人也可以说是被迫留在家里的。

同时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轻松悠闲的生活,也会不断消磨人的精神,让一个人渐渐变得懒惰,失去对未来发展的追求。

这样的家庭结构并不能够经历风雨,一旦未来有一天,这些女人的丈夫失去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她们的家庭就会迅速陷入到巨大的危机中。

每一个女人都应该意识到,独立赚钱的能力并不是一种压迫,而是我们可以在社会上生活的基础。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女人应该试着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价值。

不需要做家务也不需要赚钱的生活看起来美好,本质上却是一个随时都有可能破灭的肥皂泡。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生煎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堪称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1月13日晚间发布了业绩快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447亿元,同比增长了4%,净利润为1380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80亿元,同比增长了15%,这相当于每天赚3.78亿元。目前招行的总资产已经突破了10万亿元大关,市值重新回到了万亿之上。

 

机构们对银行板块的低估值持续看好,然而看到这份业绩内心还是挺沉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我们的银行很赚钱的时候,意味着我们的融资成本很高,之前一些中小银行已经主动对存款利率进行下调,这是因为部分地区要对购房贷款利率的下限取消,当然不同的地区是有条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稳定房价,只是我觉得未来无论是个人的住房贷款还是企业的信贷,都应该面临一个向下的调整过程,贷款实际上是市场成本的体现,这个下来了无疑会惠及实体经济,当你看到银行太赚钱了,说明实体经济的利润被压缩了。

 

一边逐步的降低存款利率,一边将贷款利率也同步下来,投资才能出现增长,更重要的是以前银行赚得利润会转化到大多数企业的利润层面,这样惠及的是大多数人,社会的利润率整体处于提升过程,对经济形成的是良性循环,这反而利于银行的长期利润增长。

发改委要求生猪存栏拉升的原因是,下面的经济复苏会是以消费指数推动服务业为先行,肉制品会是消费指数中组成的一部分。同样猪肉价也是大连港口期货粮食交割中连带其它粮食期货的调控利率,所以增加存栏基数也相当调控粮食期货整体的防通涨利率。​香港口岸加速展开后,底下也会形成资本加速也就是北向资金进入持续扩仓性增加,经济复苏再到金融恢复的风向标已经开始。​银保监会的整肃已经启动,一切的需求都在为下面经济复苏的金融资本完成布局性后的效率化资本流动性支撑。​券商开年后也在加速进入扩融态势,明年中国资本扩融都想进入一个高峰值,经济复苏布局的持续性也需要资本强势的连续性。​华尔街持续加息性也导致了美联储利润持续拉低,底下美元峰值处于见顶状态后,也到了华尔街调整美债上线与美元再一次的拆放流动性,那么也会形成美元货币持续流动性再一次扩展的持续性。

​工信部,中小微企业会进入更加灵活的资本流动模式,也等于北新指数的专精特新也在加速扩融,中国四大股指的高精尖与专精特新集群今年的扩融架构布局已经形成展开。不但是芬兰欧洲其它地区与国家都进入了高通胀状态,东欧战区局势即使一直推动欧洲地区高通涨,欧洲也不可能让俄罗起以什么样或者又什么样的方式来敲诈欧洲金库。债券货币基金收益率其实相当于经济复苏中的债券基金概念,同样在经济复苏之前金融资本已经完成了布局与基金的整合性以形成支撑效应。​

财经早餐财经早餐官方账号

【财经早餐】2023.01.15星期日

以单纯增长为目标的发展方式已经进入瓶颈期,扩大需求成为主要发展动力,现在需要的做的是多管齐下,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国内分配改革,扩大外需的关键在于积极参与全球分配改革。

为什么要向富人收税,道理其实很简单,正常情况下整体社会的企业雇员工资是买不起他们生产出来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因为老板们要盈利挣钱的(而老板们的个人消费其实只占其收入的极小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是无法长期健康运行的,结果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是我上初中时就学过的道理(现在的学校也不知道还教不教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只有两个,一个是外贸出品,把商号卖给外国人;一个就是通过政府税收调节,把钱收上来再以政府服务和基建等方式,让资金参与经济循环而不是躺在老板们的银行账户里。之前我们的经济发展,靠得就是这三驾马车:消费+出口+基建。目前的经济不振,个人认为除了疫情影响外,其实最大的问题就出在消费上,普通人没钱消费。一是收入分配不合理,二就是税收结构不合理,富人通过各种方式少交税甚至不交税,地方财政收入的大头竟然靠卖地(最终仍然是由绝大多数普通人买单)。我不相信以上的道理,那些专家和领导看不到,只是想不想去解决而已。

另外,我个人从来不觉得什么房产税是富人税,这是砍向中产阶级的大刀。真要想收富人的税,就赶快研究遗产税、资本得利税之类的吧。

学习雍正摊丁入亩,雍正强力推动摊丁入亩,最后开创了乾隆的盛世,一开始是按人头收税,后来发现土地不均,有的人地很多很多,就按照地皮收税,谁的地皮多收谁的。现在一样的,谁的房子多谁的房子价值高,谁就多交税,谁的财产多谁的收入高就多收税去,收入低的,房子价格低的收税就少。当然了大家都看到了,雍正为了摊丁入亩,被社会的旗人,读书人士绅,骂了几十年上百年,什么暴君杀人魔王头衔都安他头上。什么改革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就看这个代价对整个国家与民族的长远发展是不是利大于弊!

你这观点有点逻辑不通啊,工业农业产业升级就意味着用工下降,是工资高了,但用工下降造成了第三产业劳动力过盛,那整体的一般国民收入是上升还是下降还未可知。

而促进消费,可以带动生产,用什么促进消费,还是得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社会基本福利保障,让他们敢花钱,敢消费。举个简单的例子,车企因为产业纷纷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能力翻倍,那么车就多了吧,车多了就得卖,但是老百姓的收入未增长的情况下只能家均一台,那么车就会滞销,车滞销了,车企就得竞争激烈,竞争的结果大概率是,死一家活一家,那么整体的消费增长了么?用工增长了么?如果提高中低消费群体的收入,让老百姓能一家能买两台车,三台车呢?是不是企业增生产效率翻倍也能生存的很好?所以如何在第一次收入分配上,注重用政策引导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才是破题和关键//@极速河流TE:只有增加投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才能增加居民收入,同时增加投资开发新产品也可以拓展消费领域。增加居民收入一方面靠调节收入分配,另一方面靠增加投资发展生产做大蛋糕。

滕泰价值说经济学家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万博兄弟公司董事长

所谓内需不足,在中国主要是消费不足,而不是投资不足,事实上,投资不仅不存在不足的问题,而是这么多年投资早就过剩了,无论是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都远远地过剩了,可能服务业投资和部分新制造业投资还有空间。投资过剩不仅造成了巨额的政府和企业债务,而且投资会不断形成更多的供给能力,造成更严重的供给过剩,也就是需求不足。所以新时期为了扩大内需而一再去扩张投资已经南辕北辙,须尽快转变观念,把稳增长的重点转移到恢复和扩大消费上,而且促销费要补贴居民收入,而不是补贴产品!打着促消费的旗号去补贴产品、补贴消费品生产企业,本质上还是搞重生产、轻消费的老一套,会形成更严重的供给过剩,加剧需求不足。

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经普遍在70%以上,如2020年美国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为82%,欧盟为74%,日本为75%,韩国为64%,印度为73%。与此相对应的是,这些国家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美国80%以上,欧洲日本都在百分之六七十以上。从中国的数据来看,2021年最终消费在GDP中的占比刚刚达到5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43%,但实际上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占比只有43%,几乎全世界最低。为什么居民收入占比43%,而消费占比却能达到55%呢?因为中国政府集体消费高,去年近20万亿。所以,扩大内需的根本出路是什么?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在GDP的占比,从当前的43%逐步提高到60%以上。大家可以按照去年120万亿GDP总额自行推算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五个百分点、十个百分点,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多少。居民收入提高了,消费就会好起来,中国内循环才会畅通,中国经济才能健康发展。说到底,消费就是满足人民需要的过程,是生产和所有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86909/
1
上一篇新会计准则会计档案保管年限(会计档案保管期限最新规定)
下一篇 新疆自治区会计师中级(新疆中级会计职称考试)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