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通报近1个月死亡病例数#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1月1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
“由于冬季本身是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和心脑血管基础疾病加重的季节,近期又与新冠病毒感染等因素相叠加,因此老年人的病亡人数比较多。这也提示我们要更加关注老年患者,尽最大努力挽救患者的生命。”焦雅辉说。
所以,为何选择在隆冬而不是夏季放开?是否放开前做好了充足准备?而不是在发生后才被“提示”?
也许只有历史会默默地记录真实的答案了吧!
记录每天|留住生活印记 丰富人生阅历
2023年1月14日 星期六 晴 小年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又称为小年。小年一到,春节就在眼前了。
虽然寒风凛冽,但是早市上购买年货的人仍然很多,大家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春节而忙碌着,生活充满了烟火气。
吃灶糖是小年的主要习俗,今天上市场为家人购买了灶糖,要说小年的味道是什么,在我看来首选答案就是吃灶糖的味道。
1月14日 闹闹女巫店每日预言
选左图中你看过去最有感觉的一张牌哦!
选好后在右图看答案:
风格是专业化学习的产物
读与思(1月14日)
那么风格能够帮助你什么呢?有了风格,你可以避开细枝末节的东西,直达目标,而不会生出一些令人不快的插曲;有了风格,你可以达到你本来你的本来目标,而不会是其他东西;有了风格,你可以预见你的行为的效果,而远见是神赐予于人类的最后礼物;有了风格,你的力量就得到提升,因为你的思想不会被一些不相干的事物所打扰,能更专心于你的目标。但,风格是专家独享的特权。谁听说过业余画家风格?谁听说过业余诗人的风格?风格是专业化学习的产物,是专业化对文化的特殊贡献。———(英)怀特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注:《教育的目的》,文汇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第18-19页。
作为一个艺术概念,所谓风格是指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相对稳定的、个性鲜明的反映艺术家思想、审美特点的内在特性。怀特海对风格特别重视,他认为,无论是艺术的风格、文学的风格,还是科学的风格、逻辑的风格、实践的风格,都有同样的美学特质,即“实现和约束”。而风格是“人类精神世界最后的道德归宿”。因此,他主张教育必须关注风格:“我们必须培养所有精神品质中最难得的一点——对风格的鉴赏”。怀特海在这里用了四个排比句,说明风格的特点与价值,认为风格能够让人心无旁骛,让人直达目标,让人遇见结果等。同时,他指出,风格是专业化学习的产物,是区别专业与业余的重要分水岭,是“专业化对文化的特殊贡献”。的确如此,有没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是区别大师与一般专业人员的重要标准。我们在欣赏文学、艺术、建筑(建筑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艺术)作品的时候,总是对那些与众不同、匠心独具的作品特别喜欢,因为它们的风格是如此鲜明,鹤立鸡群。它们的作者一般也是经过了长期的专业化的学习。基于这样的认识,怀特海对于英国教育界关于“到底是培养业余爱好者,还是造就专家型人才”的争论给予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在保留业余爱好者优点的同时,造就专业性人才”。因为,只有专业性人才,才能够有属于自己的风格。帮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教育最重要的使命。
【省人大代表赵玉凤:打好人才“保卫战”,反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河南两会财经访谈#伴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引领民营企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创新发展之路的核心支撑是什么?河南省人大代表、铁福来装备制造集团董事长赵玉凤给出的答案是——人才。
人才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也是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吸引外出务工人才返乡就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过程,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反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1月14日上午,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赵玉凤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专访时表示,河南要打好人才“保卫战”,一方面,要深挖拓宽引才渠道,打造河南人才聚集高地。另一方面,则需要涵养留才生态,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企业落户河南,扶持本土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再从生活配套、技能教育等维度建立人才培养服务机制,加速形成“企业成就人才,人才助力企业”的良性循环。#聚焦2023河南两会#详情:网页链接
#史图馆历史问答#2023.01.14
1.在他早年,他曾被当权者通缉,他想投奔某户人家,却听到某种声音,疑心那家要抓他,于是果断采取行动。
2.后来他身居宰相,还得到王位。
3.当时国家不安,两个最有权力的人曾一起谈天,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当今国家,能XXX者,惟你我二人而已。
4.那个二百年王朝的末代君主也不得不仰他鼻息,但这位末代君主活得比他还长。
5.他曾在某次战事时和一个地方领袖的母亲发生了关系,这次战事中他险些丢了小命。
请问,他是谁?
【投稿作者】最爱铜锣烧的小叮当
【本题难度】极难
【上期答案】僧格南杰
【上期易混】朱祁镇
【上期解析】
1.僧格南杰(藏语:སེང་གེ་རྣམ་རྒྱལ་),别译森格南杰、森格南嘉等,拉达克第二王朝君主。他的名字在藏语中是“狮尊胜”之意。
2.僧格南杰的父亲是绛央南监,母亲是巴尔提斯坦头领阿利·米尔的女儿杰哈敦公主。据《拉达克王统记》载:“他(指绛央南监)的生命短暂,他去了天国。”而《拉达克王国史》中则提到其去世后由杰哈敦摄政之事。另“先祖”指拉钦·巴根,曾趁内乱武力征服列城,夺取了拉达克王洛卓却丹的王位。这一事件标志着拉达克第一王朝的终结。
3.据《拉达克王国史》,僧格南杰曾与同母弟弟诺布南杰发生冲突,且一度败北,后在达仓热巴的调解下由诺布南杰继任拉达克君主(朱祁镇与朱祁钰是异母兄弟)。而僧格南杰则在1624年于瓦姆勒建成了德钦南杰寺,并被命令住在那里。但当年他即复位,《拉达克王国史》的作者将此事件记述为政变。
4.据《达仓热巴传》:“由于一些大臣的挑拨离间,兄弟两人之间产生了隔阂,诺布南杰去了无为之境(即指去世),人主僧格南杰登上了王位。”而僧格南杰于1642年去世,在复位后又当了18年的君主(朱祁镇复位之后仅统治了八年)。在他去世后,国家被分给了他的三个儿子和遗孀格桑卓玛,而拉达克也由此走向衰落。
#历史#
俄罗斯的廉价电力会重返欧洲吗?答案是肯定的。
根据俄罗斯联邦最新制定的《2023年至2028年俄罗斯电力发展方案与计划》中,明确列出了俄罗斯对芬兰的电力出口为每年40亿千瓦时;对挪威的电力出口为每年3000万千瓦时;对波罗的海国家的电力出口为18-24亿千瓦时。目前在俄罗斯统一能源系统的各发电和供电运营商们正在讨论这个计划。
统一能源系统文件指出这些数量是参照Inter RAO(来自俄罗斯的电力出口商)在2028年之前的计划。该计划草案指出,俄罗斯对芬兰和挪威的年度电力出口量在2028年前有效,对波罗的海国家的年度电力出口量在2025年前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波罗的海三傻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计划正式退出白俄罗斯、俄罗斯和波罗的海三傻能源圈的时间期限是在2026年。但在2022年5月,由于俄罗斯的报复性制裁,使得波罗的海三傻和芬兰以卢布支付购电费变得十分困难,因此俄罗斯掐断了向这四个国家的电力出口。此外,在俄乌冲突爆发前,芬兰和波罗的三傻国都是俄罗斯海外电力的最大买家。
“开放”投资公司的首席电力分析师帖木儿·哈吉鲁利表示,由于政治原因,恢复对欧盟国家的电力供应是不太可能的。这位专家将中国列为俄罗斯的某个替代选项。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国在俄罗斯的电力出口国的排名可能会大大提升。2021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电量为39.7亿千瓦时,2022年的出口额则比2021年更多,增加到了44亿千瓦时,超过了往年向芬兰出口的电量。
但是,IK IVA Partners公司资本市场部执行董事阿尔乔姆·图佐夫认为,将欧洲的俄罗斯电力出口量纳入到2028年之前的计划是相当合理的。他认为,这份发展计划中所列的能源公司计划的时间范围绝对超过了俄罗斯和欧盟之间政治紧张的时间期限,他认为俄乌冲突不会持续太久,当战争结束后,欧洲人依然需要廉价的俄罗斯能源以维系其工业的发展。
图佐夫指出,从长远来看,电力出口是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鉴于对欧盟能源供应的不可预测性,如果一切准备就绪,很可能会恢复出口。芬兰在2022年启动核电站的希望并没有实现,那么该国缺电的现实就必须解决,舍弃俄罗斯的廉价电力而采购昂贵的他国电力既不明智,也不现实,而且无法长期维持。芬兰的政客们已经用沉默取代了对俄罗斯的严厉言辞,表明他们逐渐意识到,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切断与邻国的经济联系是一条不归路。
图佐夫对波罗的海国家的看法不太乐观。他认为,未来几年内恢复对这三个国家的电力出口是不太可能的。这三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下降、工业的萎缩和人口的减少(大量人口跑到西欧去打工),导致波罗的海地区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少。这位专家解释说:“由于自然和政治原因,对我们的出口将根本没有需求。”
而《生意人报》的专栏作家则认为,将不存在的对欧盟的电力出口列入《国家投资计划》是为了增加对电力容量的 “纸面 ”需求,以保持电价的稳定,不让俄罗斯国内电厂闲置。
在肥鹅看来,这所有的一切取决于俄罗斯是否赢得这场美国挑起的代理人战争。当然,俄罗斯必须也必然会赢得战争。尽管泽连斯基为首的基辅政权获得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极力援助,但北约深知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是有限度的,要想打赢除非直接公开下场,但如果走到这一步,俄罗斯势必不会让其庞大的核武库闲置,这也是北约即便换皮下场,也不愿公开承认他们已经参战的重要原因。因为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北约国家内心是真正惧怕俄罗斯这头北极熊的,当然了,西方媒体及其信徒们是不会承认这一点的,并且用一个又一个的黑俄谎言来给自己壮胆。
(2023年1月14日,作者:彼得堡的肥天鹅)
1956年,在一次中央领导会议上,毛主席说道“再过12年,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都会争着与我国建交的!”此话一出,在场的人员都沉默了!
1956年的中国,用“内忧外患”这个词来形容是在合适不过了。当时离抗美援朝战争仅仅过去了三年,这一场大战中,中国可以说是伤了元气的!而原本与我国处于蜜月期的苏联老大哥,却生出了别的心思!
苏联想要牢牢控制中国,并希望在中国能够设立军事基地,让中国对苏联马首是瞻。同时苏联又忌惮中国崛起,成为一个可以与苏联分庭抗礼的大国!所以便提出了一系列不平等的要求,却遭到了中国领导人的拒绝!
苏联开始与我国的关系急剧恶化,甚至大有“趁你病,要你命”的架势!不仅叫停了所有对中国的援助,还釜底抽薪撤回了援助中国的专家,甚至要求中国提前还清欠款!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对中国也是一路围追堵截!
躲在台湾的蒋介石也不消停,时刻想着反攻大陆,重新称王称霸,为此不惜损害国家的利益,与美国勾结,只要大陆稍有懈怠,便准备趁机咬上一口!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内忧加外患,情况根本不容乐观!
那么毛主席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言论呢?难道仅仅是为了鼓舞士气而随便说说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毛主席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言论,是建立在对国家发展趋势高度、准确的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预言!
二战结束之后,苏联和美国便成为了世界上唯二的超级大国,而这两个超级大国又代表着两个水火不容的社会阵营!为了能够打倒对方成为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称霸世界,那么两者之间必然会有一场争斗!
而从当时的国际形势上来看,美国在这场争霸战中渐渐处于劣势,因此美国要想挽回局势,就需要寻找突破,中国便是美国的突破口!
更是美国拉拢的对象!而只要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得到缓和,那些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国家自然就会追随美国的脚步,与我国建交!
事实证明,12年后毛主席的预言变成了现实!
1968年已经与中国彻底撕破脸的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势头强盛,中国通过十几年的努力也成为了在国际上十分有影响力的国家。刚刚入住美国白宫的尼克松为了挽回败局,便展开了均势外交,调整其对亚洲的政策,并多次寻求改善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
在尼克松的努力之下,一条通过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与中国互传口信的渠道被建立起来。而当时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也从调整中美苏三个国家之间的外交战略出发,发出了愿意与美国方面接触、并争取打开中美关系僵局的信号!
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共同需要,一场“乒乓外交”随即上演,同时美国总统尼克松也成为了中美关系的破冰者,着手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
随着中美关系得到缓和,以及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声望和地位越来越高,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让中国的外交环境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联邦德国主动与中国接触,并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了想要与中国友好交往的想法。1972年联邦德国外交委员会施罗德夫妇抵达北京,与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面!
当施罗德夫妇抵达北京的当天,久旱无雨的北京下了一场倾盆大雨,施罗德与周总理见面之后说道“我给您带来了联邦德国最好的祝愿。”周总理也微笑着说道“我感谢你带来了一场好雨。”
同样是1972年,英国也主动站出来,不仅对全世界宣布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应该由中国人民自己解决。而且还于这一年的3月14日与我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有了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与我国关系的缓和和建交等行为,日本也在1972年与我国改善关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访华期间,更是对日本侵略中国这一历史事件作出了忏悔,并表示日本愿意承担全部责任!
这一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日本承认了“一个中国”原则!
随着毛主席的预言一一变为现实,人们不仅感慨毛主席的高瞻远瞩!
#读书笔记#
【第三章:赋予学生高期望】
技巧11.不放弃:鼓励学生有问必答。
鼓励学生回答他们极力躲避的问题。不放弃为知道答案的学生带来应有的荣誉和肯定。
问题越贴近教学目标,教师越要使用不放弃的教学手段。
不放弃的四个基本模式:
教师提供答案,学生重复答案;
另一位学生提供答案,第一位学生重复答案;
教师给出提示,学生根据提示找出答案;
另一位学生给出提示,第一位学生根据提示找出答案。
冠军教师在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后,往往趁热打铁地增加问题难度或练习数量。
技巧12.正确就是100%正确。
在课堂上回应学生答案时,教师应该一直坚持等待“完全正确”的答案或者一直坚持严格的标准。在听到部分正确或差不多正确的答案之后,建议肯定并重复,稍后又补充关键细节(可能是最深刻或难度最大的细节),使之完全正确。
技巧13.扩展知识:让学生勇于迎接挑战。
如果能连续使用跟进更难的问题,这将有助于建立一种文化,让学生渴望、期待和欣赏挑战,令他们具备成长意识。
扩展知识包括三方面内容:
养成在正确答案后提出跟进问题的习惯;提出一系列不同的问题;通过互动建立文化,帮助学生接受学习从未结束的观念。
问怎么样或为什么;
问另一种解题方法;
问更好的词或更精确的表达;
问证据;
要求学生将相关的技巧联系起来;
要求学生在新环境下运用同一技巧。
技巧14.表达形式很重要:让学生的观点变得更可信、更缜密。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不断练习表达形式,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技巧15.不要为学生找借口:鼓励学生接受高难度的挑战。
在优秀教师眼里,永远都没有无聊的内容,学生需要掌握的材料都是令人兴奋、妙趣横生、启人心智的,即使有时候我们怀疑自己能否做到。
——《像冠军一样教学》
#火山诗话# #诗家争鸣# #宏灯诗话#
写简单的诗,做简单的人。[比心][玫瑰]
▎无所诗19
一只小鸟在对面树上叫着
那样欢喜
这个下午,我的心只做那只小鸟暖暖
的鸟窝
0、谁也代替不了谁去呼吸,谁也代替不了谁去领命。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众生共用一滴眼泪。
1、写作于我,只是写出来而已,或者说写出来就可以了。
2、现在,于我谈论技法,并没有多么大的意思,因为每每看到那些仅止于按照技法写出来的诗,我总是觉得可笑。如果谈论技法,对我来说,唯一的就是“写透”,其它的都不过是附庸。
3、如何让诗歌成为“沉默的行为”,唯有节约、节省、节制,直到不动。直觉与语言的同步转换,才能产生诗歌的“直指”。这个直觉进入诗歌,带光。
4、人没到那个地方,写也不可能写到。人到了,语言才可以用最简单的,用最直接的。
5、简单,其实只有简单,才能让多余的那些露丑。
6、只有谈论简单的时候,我们才会觉得复杂是多么的荒唐,甚至突然发现,很多问题是因为我们愚痴,才把它搞复杂。
7、诗歌无疑是语言的艺术,但如果眼界不够宽,境界不够高,会把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堵死在很窄的范围之内。今人多在“气”上跟不上来,浑朴的东西没有了,靠点小灵气硬撑。
8、李白死后,再也不可能找到一个懂得李白的人。
9、我们常常把写作当作“另外一件事情”,甚至神圣化、道德化,好像写诗就高人一等,这很搞笑,这都是名利之心在作怪。其实,写诗是平平常常的,喝茶是平平常常的,参禅也是平平常常的,都是一回事情。
10、一个好的诗人或作家往往是这样的:他的作品已经彻底消除了由个人情绪失控造成的败笔;他有能力在写作中克服写作从而超越写作;为了寻找答案,他的行为突破了大多数人的想像,没有更多的人比他孤单。
11、没人能够说清楚什么是原生态,我也说不清楚。我只是把写作还原为本能。让写作自己完成写作。诗里没有诗。如果有,那是多余出来的诗。把诗写成字。写诗是因为我们不懂诗。如果真懂了,就不用写了。写诗是为了不写诗。
12、写诗没有出路,写写而已。
13、很多深入的问题常常被道德绑架,一绑架便堵死更深入探讨的可能性。比如“性”,这是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最核心的问题,但常常被伪道德回避掉。在这个问题上,佛教是解决得最干净最彻底最究竟的,它的路径就是超越,以禅悦和法喜来替代一切世乐。无欲乃最大之欲,但一直以来却被无知者贴上了“禁欲”的标签,或者出现一些越规现象就以腌脏的口水简单对待。唉,天下最可笑的事莫过于无知,天下最令人恐怖的人莫过于无知之人。
14、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从来都是逆行的,而不是随顺甚至迷恋世乐。
15、把对生活的欲求减到最低,把思维返回到念头,把被缠缚的东西一个个解开。云散日出,简朴而透彻,真诚且欢喜。
16、我们一生的努力并非取得多大成就,而是如何去除作为一个人的毛病,真正活成人本来的样子,为此我们才常常仰望星空而独自羞愧。
17、任何东西,如果不能回到内心,必被内心所拒绝。
18、认识什么重要的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认识自己,把自己的本来面目找回来。只要能把本来面目找见,写不写诗,画不画画,自己自然会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19、一个人需要读多少书才能找见一本好书。一个人需要说多少废话才能变成哑巴。
20、不读书的人可怜,乱读书的人更可怜,那些乱写书的人简直就是可怜虫。读书即自救,而非自缚。
21、五十岁之前,我把书当作金子,不停地往回背。五十岁之后,书于我只是一把扫帚,扫心地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并非挂在嘴边说说就拉倒了。
22、某友与我聊“和解”,我说“和解”不是“原谅”,也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理由,自己对自己“说服”,那样的“和解”只是浅层的模糊矛盾。真正的“和解”还是要深度认知心的规律,深度认知缘起律和因果律。如果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心”,做到一尘不染,“和解”就是一个多余的话题。
23、写诗最难克服的是“写作”,做茶最难克服的是“做作”。喝到一款好茶,就像照镜子,常常令人羞愧。羞愧到你会悄悄对茶说,至今,我还没有学会爱你。甚至,我可以用一生为你低头。
24、经济如果不能养育精神,发展它做什么。钱如果使人迷乱,挣它做什么。眼泪如果是假的,流它做什么。
25、待人人,待万物,当以悲悯之心出发,而非傲慢之心。时时反观,常常自省。
26、于谁都不要伤害,与谁都没有什么可争,对谁都可以原谅。在没有能力处理净内心的烦恼之前,我们都是可怜人。
27、不论是无病呻吟,还是有病呻吟,并不在于呻吟得是否好听,而在于都是病。
28、做错了,就要老老实实对自己说:对不起,我错了,下次改正。说错了,就要对风说,把它刮走吧,用你的宽容。
29、最高深的东西就是常识,最了不起的事情就是不断地重复常识。
30、不走捷径,不讨巧,不急。(文 | 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