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赛题库正确答案一览表(6)
501.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502.产卵
503.产生温室效应
504.谄chǎn媚
505.忏chàn悔
506.常熟
507.常熟兴福寺
508.嫦娥
509.嫦娥一号
510.超导体
511.超额累进
512.超高温灭菌奶
513.超声波
514.晁错
515.巢湖
516.炒股
517.车兵
518.沉积
519.沉积岩
520.沉湎
521.沉着、冷静,迅速正确逃生
522.陈独秀
523.陈实功
524.陈望道
525.陈毅
526.陈寅恪
527.陈圆圆
528.陈子昂
529.晨昏
530.称心如意
531.瞠chēng目结舌
532.成都
533.成渝铁路
534.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535.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536.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537.城乡居民生活
538.城乡统筹
539.乘chéng机
540.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541.惩chéng罚
542.惩罚性
543.橙色
544.吃饺子
545.吃月饼-中秋节
546.螭
547.持卡人本人
548.持卡人可以以和商户发生纠纷为由拒绝支付所欠银行款项
549.冲浪
550.冲账
551.充耳不闻
552.虫黄藻
553.虫菌结合体
554.惆怅chóuchàng
555.踌躇chóuchú
556.丑
557.出版单位
558.出其不意
559.楚
560.处拘役,并处罚金
561.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562.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563.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564.处于长期未见活动的火山是不存在突然喷发危险的
565.川流不息
566.川陕甘
567.传感器
568.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是取代关系,不是迭代关系
569.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智能引领高质量发展
570.创业企业或所工作企业
571.吹尽狂沙始到金
572.春、夏、秋、冬四季
573.春分清明谷雨立夏
574.春耕
575.春江花月夜
576.春节
577.春景
578.春秋
579.春秋时期
580.春秋战国
581.春秋战国时期
582.春夏养阳
583.春宵
584.啜chuò泣
585.词
586.词牌
587.辞让之心,礼之端
588.磁钢
589.磁盘与网络
590.次
591.从戎
592.凑合
593.粗糙cāo
594.粗犷
595.蹿红
596.璀璨
597.淬炼
598.存储
599.存储器
600.存在
荆门道怀古
刘禹锡 〔唐代〕
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
马嘶古道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
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
徒使词臣庾开府,咸阳终日苦思归。
译文
荆州的山川过去曾经是京畿,梁元帝时代的各种建筑物只留下模糊不清的遗迹。
古道上马儿嘶鸣,行人小憩,空城中长满了庄稼,野鸡乱飞。
寒风吹落树叶填平宫井,野火烧进荒陵焚毁宝衣。
徒使留居北方的词臣庾信,在咸阳一天到晚苦苦地思归。
注释
荆州:古地名。唐代改荆州为江陵府,治所在今湖北省江陵县。
帝畿(jī):都城附近的地方叫畿,也叫京畿。江陵是楚国的郢都,南朝梁元帝萧绎也定都在这里,所以诗人称荆州附近为旧帝畿。
宋台梁馆:指梁元帝时代的各种建筑物。
依稀:模糊不清。
麦秀:即麦秀之诗。《史记·宋微子世家》载:“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予我好兮!’所谓狡童者,纣也。殷民闻之,皆为流涕。”
泽雉(zhì):野鸡。
宝衣:玉衣。
词臣:文学侍从之臣,宫廷诗人。庾(yǔ)开府:庾信(513~581),字子山,北周著名文学家。是重要的“宫体诗”诗人,后世称其为庾开府。庾信仕西魏后所作的《拟咏怀》和《哀江南赋》充满了故国沦亡(始为梁朝官吏,后被扣居北方)的隐痛和思念乡关的深情,所以说他“思归”。
咸阳:地名,秦朝的国都,即今陕西省咸阳县。这里代指西魏和北周的都城长安。
创作背景
公元805年(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正月,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辅佐唐顺宗李诵实行政治改革,史称“永贞革新”。这场具有进步意义的革新,因德宗接班人顺宗被迫内禅而失败。是年九月十三日,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十一月十四日,再贬为朗州司马。《子刘子自传》说:“予出为连州,途次荆南,又贬朗州司马。”
赏析
这首诗前六句描绘了南国昔日的繁华之地,如今已是破败荒凉的景象;尾联双关,明写庾信思念江陵,暗喻诗人牵挂长安。全诗表达诗人对南国昔盛今衰的感慨和革新政治的抱负不得施展的悲愤,更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岌岌可危的政治局势的忧虑。这首诗语言自然流畅,感情真挚深沉。
首联“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粗粗两笔就把江山易主,古都破败的景象勾勒出来了。南国的山川向来是以秀丽而著称的。诗人所描绘的又是帝畿的山川,本应更加秀丽,但恰恰相反,诗人笔底的景色不是山川相缪、楼阁玲珑,而是“宋台梁馆”的遗迹尚依稀可辨。这不是秀丽,而是萧条。这一联既画出了“旧帝畿”的本质特色,又留有想象的余地,韵味无穷。“宋台梁馆”虽然是偏义复词,但实则表明了南朝宋、齐、梁、陈四代穷奢极侈,京都、京畿的楼堂馆所千门万户,豪华无比。
颔联、颈联进一步描绘了昔日的繁华的京都、京畿,而今是如何荒凉,如何冷落。倘若掩卷细思,这两联所描画的景物便历历在目:古树之下,烈马嘶鸣,行人歇息,空城之中,遍种禾黍,泽雉乱飞。寒风萧瑟,落叶飘零,宫井已被泥土、枯枝和败叶填塞殆满;陵园被火,宰树、棺椁以及宝衣皆焚烧净尽。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具体地描绘了昔日的繁华之地,如今是这样的荒凉。这两联中静止的景物很多,有“空城”、“宫井”、“荒陵”以及“宝衣”等等,如果直把这些静物死板板地排列在诗中,那一定是枯燥乏味,不堪卒读的。刘禹锡的高妙之处就在于在静物之中巧妙地安排了寒风摇动的古树,嘶鸣不已的烈马,刚刚歇息的行人,乱飞的泽雉,飘零的败叶,使诗中的景物动静协调,相得益彰;使诗篇增添了凄凉的景象,肃杀的气氛。
最后,尾联明白地说,庾信枉费了思归之心,“旧帝畿”已经破败不堪了,没有什么值得留恋之处了。这两句语带双关,明写庾信思念江陵,暗喻诗人牵挂长安,全诗以此收束,可以说是余味无穷的。
这是一首怀古诗。怀古诗是借古喻今,以古鉴今之作,要求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否则,就要流于空泛。这首诗句句都值得思考:南国的旧帝畿为什么今不如昔、诗人为什么有如此强烈的今昔之感。答案虽在诗外,但对于楚和宋、齐、梁、陈的历史稍有常识的人都是能找到的。楚国末期,政治日非一日,终为强秦所败;宋、齐、梁、陈,一代比一代奢侈腐败,更是尽人皆知、引以为戒的。这是楚和宋、齐、梁、陈灭亡的根本,也是“旧帝畿”今不如昔的原因。这首诗作于冬天,“麦秀空城”四字并非实写城内空空如也,唯麦子吐穗扬花而已,而是用“箕子朝周,过故殷墟”,“作麦秀之诗”的典故来写故国的荒凉。这不仅仅是表示诗人对几个朝代灭亡的惋惜,而是表达了诗人革新政治的抱负不得施展的悲愤,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岌岌可危的政治局势的忧虑。诗中暗示,唐王朝如不认真改革弊政,也会重蹈楚及南朝四代,特别是梁元帝的覆辙。
看到这样一个帖子,觉得有点意思,说深圳某男子首付621万,贷款513万买了套房子,每月需还款27695.91元,其中21563.05元是利息,6158.67元是本金。
帖子的评论区热闹非凡:
有感叹贫穷限制想象的;
有担心人家还款压力大的;
有觉得人家既然能拿出600多万买房,能力一定在线的;
还有人说要是自己有600万,一定不买房,一个月利息都差不多3万,光靠吃利息就过得很滋润了;
有的说回老家全款买两套房,剩下的理财也够一辈子躺平的了。
有说人家再过几年,房子涨价,转手再赚它几百万,不香吗?
真是众说纷纭,其实讨论的焦点,无非是“如果你拥有600万会买房吗?”
每个人身处的环境不同,生活的城市不同,面临的人生阶段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答案。
不知如果你拥有600万,会怎么安排呢?会做房奴吗?还是用来投资?或是准备躺平了?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1924年中国北方的形势同南方一样混乱。三个主要人物支配着北方的权力斗争,他们是吴佩孚、张作霖和冯玉祥。
吴控制了北京及其周围的省份。张是东北军阀,他的头衔是“东北各省总司令”。冯那时是吴的部属,已成为西北军阀,他们的区别是十分明显的。吴是有学问的将军,是一名十足的军官,他那长长的脸上刻着一条伤痕,并长着一小撮胡子。张那冷酷的胖脸上突出地留着一撮胡子,日俄战争时他是一个土匪并受雇于日本人;后来作为一名中国正规军的军官,他升为东北某省的军事统帅。
形象最生动的是冯。他心宽体胖,脸庞宽大,身材魁伟,以“基督将军”而闻名于世,后来许多人送给他一个更好的名字:“倒戈将军”。他曾让自己的部队用水管洗身进行洗礼,以显示他的基督徒身份。作为北京周围各省有影响的头头,吴曾于1923年10月5日通过国会投票选举来安排共和国总统这一宝座。当时,513个国会议员中仅有33人投孙逸仙的票,480名投票赞成吴的议员每人都收到了5000元大洋的贿赂。
吴试图压服中山,冯听从吴的指挥。而东北的张则主要担忧横贯他的地盘的中东铁路,俄国人正在全力打国民党这张牌,但俄国人也不和北京方面闹翻。1924年5月31日,双方达成协议,中东铁路由双方共同管理。当张表示反对时,俄国人告诉他,在必要的情况下,他们将使用武力。这样,张于9月20日与他们签署了上一项单独协定。
两天之前,永远乐观的孙中山在广州宣布北伐开始,但他的这次北伐努力为广州的商团叛乱所挫败。北方这时仍在混战,吴佩孚与冯玉祥组成了对付张作霖的联盟。
10月中旬,冯王祥突然背叛了吴佩孚,他命令自己的部队掉转头来向北京进军。10月25日,冯王祥的部队占领了北京,吴佩孚被赶出北京。在冯玉祥的帮助下,张作霖又弄到了几个头衔。此外,冯玉祥还将自己的一个傀儡扶上了总统的宝座。
为什么冯玉祥会背叛吴佩孚呢?詹姆斯·E·谢里登为我们提供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以历史学家的手法再现了冯玉祥的一生,他认为冯玉祥既不满意自己所得的报酬,也不满意自己在与吴佩孚的联盟中所扮演的次要角色。谢里登认为,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因素,日本人也曾用金钱来诱使冯玉祥背叛吴佩孚,因为北京的政局变化符合他们的利益。
由于北方发生了这些变化,孙中山认为现在又有机会来实现他建立一个民族主义的民主共和国的理想了。这时,刚刚背叛了吴佩孚的冯玉祥向孙中山发出了去北京的邀请。孙中山是否应该接受邀请呢?在孙中山接到邀请时,他所面临的形势并不乐观,他的观点早已广为人知,而北方军阀根本就不接受这些观点。
这些军阀最不能接受的一条就是:他们应该下台,接受制宪政府的领导。此外,北方的亲日势力十分强大。因此,等待孙中山的既有争吵,又有危险。#历史回眸# 对此你有什么评论,请你发言
山东高考为啥没翻车?今年的高考数学,难倒了一大批学生,我这里报志愿的一个学生624分,数学只有104分。
60多分的比比皆是。但是特招线513分,比2021年仅仅低了5分。
如果看数学分数,至少要低25分以上。那么道理很简单,语文和英语分数提高了。在我这里报名的高考生,无一例外的语文英语都特别高的分数,是题目简单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因为高考是涉密的。所以估计答案只有阅卷的老师知道,当然,教育部是最清楚的!因为急呼呼说数学题出的合理的,就是这个部。你们说呢?
牛市来了!之前牛市都是啥样的?
第一轮牛市
牛市起点时间为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牛市结束,一轮牛市下来涨幅1380%,牛市运行时间为月1年6个月时间;
第二轮牛市
牛市起点时间为1992年11月17日止跌,随后迎来一轮上涨行情,一路上涨到1993年2月16日高点1558点,整轮牛市下来涨幅为303%,牛市运行时间只有3个月时间;
第三轮牛市
A股第三轮牛市时间从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这轮牛市上涨了223%,这轮牛市总共运行了1个半月的时间;
第四轮牛市
A股第四轮牛市就是在1996年1月19日的低点512点开始止跌回去,随后开始震荡上扬迎来一个17个月的牛市行情,上涨到1997年5月12日高点1258点,整年牛市上涨幅度高达194%,这是一波时间比较长的牛市行情。
第五轮牛市
A股第五轮牛市时间是在1995年5月19日的时候开始止跌企稳,随后牛市一直运行到2001年6月14日高点2245点,这轮牛市上涨周期高达2年1个月时间,这轮牛市属于慢牛,整体涨幅为114%。
第六轮牛市
A股历史第六轮牛市时间是在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在998点开始止跌,这是A股历史牛市最让股民投资者怀念的牛市行情,从2005年开始上涨一直延续到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见到高点6124点,截止至今A股依旧成为历史高点;2007年牛市一轮牛市下来涨幅已经高达513%,牛市运行时间在2年半的时间。
第七轮牛市
咱们A股第七轮牛市就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也就是在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在1664点止跌,在政策4万亿的重大利好刺激之下,迎来了熊市之后的超跌反弹牛市行情,至2008年8月4日见到高点3478点高点,意味着运行9个月时间的牛市结束了,一轮牛市下来大盘上涨了109%。
第八轮牛市
A股第八轮牛市也是距离现在最近的一年牛市,那就是2015年牛市行情;上一轮牛市真正是从2013年6月25日1849点开始起步,受到杠杠资金的入市,补足市场资金流动性,随后迎来了2015年的牛市行情,一路上涨到6月12日上证指数见到高点5178点,整轮牛市下来涨幅高达180%,牛市运行时间为2年时间。
以上就是A股历史每一轮象征性牛市的行情,通过上面的A股牛市统计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股第1轮牛市时间为1年6个月时间;第2轮牛市3个月;第3轮牛市1个半月;第4轮牛市17个月;第5轮牛市2年1个月时间;第6轮牛市2年半的时间;第7轮牛市9个月时间;第7轮牛市2年时间。
从A股以上历史牛市时间看最短的是第3轮牛市只有1个半月时间,最长的是第6轮牛市时间为2年半时间;从而可以得出答案,A股一般牛市时间长都是在1个月至2年半时间之内,牛市时间平均在1年半时间左右。
第九轮牛市已经从2019年1月4日上证指数在2440点出现止跌,这轮牛市已经截止4月4日刚刚好三个月时间,上证指数今天再度刷新新高,截止20191021上证指数已经来到了3250点的高点,短短个月大盘已经上涨了32%
只要有一位赤脚医生穿越到印度当总理,疫情就控制住了
在我有生之年,虽没赶上两次世界大战,但是赶上两次“世界大疫”,一次“非典”,一次“新冠”。
当前世界大疫的重心已从灯塔国转到白象国,很显然白象国手忙脚乱,除了死鸭子嘴硬,也没啥招数了。当然,死人多终归不是什么好事。我还是可怜普通的印度民众,生活在这样稀里糊涂的国度,遇上这样稀里糊涂的领袖,天天过着担惊受怕和苟延残喘的日子,真不是啥好滋味。
在两次世界大疫之前若干年,我曾迷恋过中医学习,买了一套自学手册,最近我又拿出来阅读,在这本1993年3月出版的旧书里的《病因与发病学说》一章里赫然看到这样一道习题:
Q:疫疠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气候反常
②环境污染
③饮食不卫生
④没有及时预防隔离
⑤社会因素
A:①②③④⑤
当然这些答案是从中医典籍里提炼出来的。如《素问·刺法论》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吴有性 《温疫论》:“病疫之由,昔以为非其时有其气,春应温而反大寒,夏应热而反大凉,秋应凉而反大热,冬应因风雨阴晴,稍为损益,假令秋热必多晴,春寒因多雨,较之亦天地之常事,未必多疫也。 ”“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邪自口鼻而入。 ”“或发于城市,或发于村落,他处截然无有,是知气之所着无方也。 ” 等等。
这道题答案的第4、5条简直是对中国和印度抗疫效果的科学解释。第4条:没有及时预防隔离。中国做到了及时预防隔离,印度压根就没有认真做过。第5条:社会因素。中国众志成城,在党和国家领导下全民抗疫;印度一盘散沙,各邦各自为战,毫无组织章法。结果如何,大家有目共睹。
事实上,中国抗疫有历史传统。中医有专门研究瘟疫的学说和相应的治疗手段,自不待言。历代中国王朝都很重视救灾抗疫,这是世界各国中绝对少见的,所以中国人口数长期世界第一,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我国宋元明清时期大灾大难就很多,宋朝487年有各种灾害874次,元朝98年有513次灾害,明朝276年有1011次灾害,清朝296年有1121次。这些灾害有水灾、旱灾、蝗灾、风灾、雹灾、地震、霜雪、瘟疫、歉饥等。古代中国统治者都知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所以非常注重救治灾民,并形成制度,且有成效。主要做法有:设仓积谷存粮,政府通过赈粮、赈银、工赈救济灾民,减赋免役帮助灾区休养生息,贷给灾民粮食、种子、耕牛、农具等物资帮助度过难关,平粜和民粟互就(食),严令除蝗,瘟疫地区国家和地方政府发药,掩埋尸体,救助鳏寡老人和孤儿等。所以,中国历史上大灾大难虽然多,像“黑死病”那样严重的瘟疫没有发生过,或者说都被及时扑灭了。参考:宋湛庆,《宋元明清时期备荒救灾的主要措施》,《中国农史》1990年第2期。
古代中医也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瘟疫的方法,在中医配方上有单方,也有复方;在治疗手段上,也有涂抹、香薰、焚烧、口服含化等,而且要求人们注意饮食、情志,提倡“养内避外”的瘟疫预防原则,其实就是适当隔离,减少疫病期间的群体社交活动。参考:张伟娜,李兵,李立,赵静,《古代瘟疫预防方法探析》 ,《陕西中医 》2018 年 6 月第 39 卷第 6 期。
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同样积极参与瘟疫疾病救治工作,当然其中夹杂着迷信思想。在探讨瘟疫产生的原因时,道教认为善恶报应、阴阳失调、瘟神作祟有关;在驱除瘟疫方面,有使用道符、念咒语、斋醮科仪、养生等手段。其中阴阳失调和养生是有科学意义的。药王孙思邈(孙真人)《摄养枕中方》说:“行气可以治百病,可以去瘟疫 ,可以禁蛇兽,可以止疮血,可以居 水中,可以辟饥渴,可以延年命 。”孙真人嗣孙手述《上洞心丹经诀》云:“渐学增其计息之数,久则至千数,则老者返少,死者更生,可以辟瘟疫。”虽然夸张,但从调动人体免疫力方面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参考:梁少媚,杨雪,《古代道教对瘟疫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亚太传统医药》,2014年3月第10卷第5期。
而且,古代中医根据不同时代流行的瘟疫特点,还会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参考:李果刚、员凤英 、王欢、张妍妤、程建丽,《重古法而不拘古方——古代医家辨治疫病大头瘟刍议》,《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年 第 42卷 第11期。
在中国,不管一个学医的人是不是科班出身,只要认真读过几本中医典籍,大体上都会对瘟疫流行有一定的认识。所以中国人自古不会在大灾大疫面前束手无策,坐以待毙,而是官府与人民一起行动,自救的同时还救助别人,整个社会共同抗疫,直至胜利。
于是我忽发奇想,假使有一名中国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赤脚医生穿越到2019年领导印度人民抗疫,印度人民断乎不会落到今天这种悲惨的境地。
当然印度人民还有选择,今后选举时要选有在中国医科大学留学经历的印度人上台,这些留学生多少知道一点中医知识,断乎不会像现在的印度当局执政者一样无能和短视!
历史填空题
(一)淞沪会战桂系一共去了( )军队?
a.约两万人
b.约三万人
c约六万人
b约十万人
(二)淞沪会战桂军派去了( )个旅?
a两个旅
b四个旅
c六个旅
d十个旅
(三)淞沪会战一共有( )路军冲锋?
a一路
b二路
c三路
(四)淞沪会战桂系哪位( )临阵逃脱被枪决?
a514旅杨仰如
b513旅高仰如
c516旅赵仰如
d517旅侯仰如
(五)淞沪会战桂军战死( )旅长?
a三位
b四位
c九位
d十位
(六)淞沪会战桂军一共伤亡( )士兵?
a一万余
b二万余
c三万余
d四万余
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
殷锡奎散文作品
殷锡奎散文作品
我有一种想法
我有一种想法,就是这辈子都没可能写出哪怕一丁点儿好的作品,因为我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样才华横溢。我手里攥的不是如椽大笔,我只是低头划动手机屏幕,释放一下情绪。我所认知的世界不在现实中的广阔天地,局限在网络,头条,网易或者抖音推送的内容,虽然我也关注过别人——所谓的别人只是一些素昧平生的人。貌似我认知的世界要比李白或者曹雪芹的世界广阔,实际上我对这个宇宙一无所知。可是为什么我要如此偏执地写作,答案无非就是只有这样我才能得以放松。我尝试着写作,写下此刻的心情,写下我的故事,或者写下我想象中的故事(我的灵魂时不时地波澜起伏,构想出一帧帧甚至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画面,难道这就是另外一个平行宇宙,另一个我给予我的感应?),从而摒弃了旅行和朋友们的交往。
摒弃旅行是因为囊中羞涩,我没有那么多钱可以消费,我必须要为我的未来考虑,每年不菲的社保医保占去我大部分的开支(社保每个月1024元,医保每月513元,还有每年缴纳一次的144元的大病医疗),如果再加上生活开支,我每月的收入必须要达到5000元左右,更重要的是没有一技之长的我恰巧遭遇到延迟退休,这一系列冰冷的数字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我的将来,我的一生,或者也代表了其他七零后乃至八零后的一生(生活在这个大数据纵横交织的时代,就连生命也被数字取代)。偶尔我会感慨,我们这一代生不逢时,总是成为时代变革的牺牲,却鲜少获得时代进步的红利。偶尔我会畅想,假如生活在动荡年代又会怎样,会成为一名呐喊着冲锋的战士,还是苟且于世的庸碌者?或许两者都不是,毕竟我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生活在一个日趋强盛的国家,没有屠杀,没有战祸,没有强横的胡子,也没有异族入侵,仅此我就应该庆幸。想到这里我释然了,内心不再抱怨。于是,我开始想象自己步入老年时的模样——我能够想象到白发苍苍的自己坐在阳台上,望向街巷的画面(我能够保证自己住在临街的房间吗,我的退休金能够维持一个相对安逸的生活吗,还是继续拮据下去?或者,那时通过玻璃窗只能看到一堵墙,看到楼与楼之间一片狭窄的蓝天白云,然后像我业已耄耋之年的父亲一样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任由噪音弥漫以期打发枯燥乏味的余生,而这就是我的宿命,无法改变,也无从改变)。于是,对于我来说旅行成为一种奢望,想想而已。当然我可以阅读,通过阅读他人的游记来体验旅行,反正都是增长见识。
(广东省-龙门县城,2021.9.16)
#我在大学等你#北大校草,哈佛直博,清华任教。前有伪韦神刷爆全网,最近又一位「数学大神」火了。
他叫刁晗生,高中保送北京大学。后转读美国哈佛大学,并在普林斯顿大学icon读博,世界顶级offer被他悉数拿到,他不仅学习出色,为人谦逊,颜值更是不输明星,被誉为北大校草。
刁晗生从小就沉稳内敛,学习专注,虽有一双漂亮的大眼睛,但目光却总是汇聚在数学题上。
小学时,他就在数学方面展露出了过人的天赋,12岁便拿下了“华罗庚金杯奖”少年数学邀请赛一等奖和个人金牌。
但真正让他“一战成名”的,还是在2005年第4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大赛上,在这个相当于“数学竞赛届的奥运会”上,刁晗生作为中国队的学生队长,带领大家参加这届大赛,当时由韩国所提供的第三大题,有六道小题,满分42分,因为难度极高,来自91个国家、513名选手的平均分仅仅只有0.91分但刁晗生的成绩是:满分,六道题全对。
高中时,刁晗生就被保送进了北大数学系,在学校里,他还因为长得好看,被大家称之为“北大校草”。
刁晗生在北大学习了一年后,就转去了麻省理工大学。
刚入学不久,刁晗生就参加了2006年普特南数学竞赛。
普特南数学竞赛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大学数学竞赛,这个大赛每年都会吸引世界上4000多名顶尖数学人才参加,光是林斯顿大学派出的数学尖子,就有一百多个,和刁晗生同年参赛的,很多都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con的金牌选手,像刘天凯,林运成,邵烜程,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那么,这场竞赛难度究竟有多大呢?如果满分120分,几乎有一半的选手成绩是零分。但是刁晗生首次参加普特南数学竞赛,就拿到了最高分!
之后的数学之路,刁晗生更是一路开挂,2009年的刁晗生直博。优秀的人身上散发的光芒,是藏不住的。很快,刁晗生就在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学里当起了讲师。
北大、普林斯顿、哈佛,刁晗生几乎集齐了所有世界名校的offer,对别人来说,这也许算是登到了顶峰,但对刁晗生来讲,他还在继续攀登向上的路上,从哈佛博士毕业后,刁晗生又凭借自身优秀的数学能力,拿到了“藤校”普林斯顿大学的offer,攻读博士后!
他在读博士后期间,还在普林斯顿担任助教,连续四年获得优秀教学奖。
在结束博士后的学习后,刁晗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国!现在的刁晗生,已经成为了清华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的一名副教授
刁晗生是个天才吗?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每当我们说起天才这两个字,很容易忽略其背后付出的努力。刁晗生的老师对这位得意门生他的评价是“比起其他同学,刁晗生明显更坐得定,而且懂得享受那份安静。”他将这份天赋运用到了极致。
在同学们一起上暑期集训班的时候,别人都会被炎热的天气所影响,做几道题就歇息一下,只有刁晗生,一刻不停地做着数学题,仿佛永远不知疲倦。
每次晚自习,刁晗生也总要比别人提前一个小时到教室,然后坐在那里一学就是三个半小时,就算外头电闪雷鸣,也不能让他开半点小差。
刁晗生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与数学为伴上。他常常为了解一道题,花上几天几夜的反复思考,这份决心和毅力,异于常人。
就算成功解出正确答案,他也绝对不满足一种解题方法,同一个题目他会反复解上好多遍,哪个才是最优解有没有更加合适的解法?这个让普通人倍感枯燥的过程,却让刁晗生乐在其中。
这么说,大家可能以为刁晗生是个不懂人情世故,难以接近的学神,恰恰相反,在同学和老师眼里,他谦逊温和,并且还是一个挺有趣的人。
高中,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某天有同学在走廊和刁晗生擦肩而过的时候骂了他一句,但刁晗生没有回嘴,笑了笑就离开了。
但天才也有接地气的时候,刁晗生小学也干过为了集卡连吃一个月干脆面的事。
待人谦和的数学大神是如何炼成的?这就不得不提到刁晗生背后的父亲——刁诗民。
为人父的刁诗民,最大的愿望其实是希望儿子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一个快乐的心态。
所以对于刁晗生的任何一次比赛,他问得最多的并不是考得好不好,而是身体好不好。
除了给予儿子绝对的宽容之外,说到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刁诗民还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引导
每次儿子周末上培训班的时候,刁诗民都会拿本书在家长休息的教室学习,如果没有座位,他就会干脆蹲在走廊里看书,给孩子营造了非常浓郁的学习氛围。日子久了,刁晗生也就耳濡目染,学习的热情逐渐被培养了起来。
身教胜于言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刁爸爸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开明、轻松的家庭氛围无疑给刁晗生铸造了一个坚实的后盾。
我们知道,并不是谁都能成为天才,但即便是天才,也并非一日而练成。每个成功的背后,都有着无数汗水的堆积。我们膜拜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自己努力向前,让仰望成为目标,只要努力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加油吧,少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