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高不加班,就是工作没有自我实现感,要坚持吗?
这位同学的工作,是IT行业的产品经理。在业内工资中上,基本上不加班,其实工作量不饱和。但是问题是:做出的产品,听不到任何反馈和要求。基本上就是自己做完了,交付了,从此再也听不到这个产品的进一步消息。
而基于产品没有市场反馈这个核心问题,团队内也有沟通不畅,重复劳动的毛病。
这种局面,如果是你,你会离职吗?
很多人说,别身在福中不知福,这么好的工作,呆着吧。这么说,并不负责人。
不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工作,和加班多、工资低的问题是一样严重的问题。这种问题的特点是【并不尖锐但是持久】。确实有很多人,因为它的伤痛不尖锐,而选择忽视或告诉自己可以忽视,那就持久的承受了。
我会比较推荐谋划离职(不是立刻裸辞),而离职的策略如下:
第一,带着离职的心态工作——工作进入倒计时,这里的人,看一眼少一眼,这里的事情做一件少一件。同时离职的心态不是不负责任,为了做好离职交接,你得梳理好文档和痕迹。
第二,开始整理简历求职,同时动员一度人脉全面寻找内推。
我是为好优姐姐,提供有温度能操作的职业辅导——竞争力扫描、职业问题诊断与行动建议、霍兰德职业规划解析、简历修改、模拟面试。#职场治愈时刻##2022职场年终盘点#
为民发声:农民工讨要工钱,什么时候变成“恶意讨薪”了?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个名词,叫“恶意讨薪”,这个词让人感到既愤怒又心酸。意思是欠钱不还的人有理了?讨薪的却被指责。人们想讨回自己的血汗钱,却被冠以“恶意”二字,而欠薪者就堂而皇之地用这个词来作为拖欠工资的借口。
也不知道这个词是谁发明的,难道他的良心不痛吗?如果人们能够按约定拿到自己的血汗钱,谁又愿意去讨薪?又何来“恶意”二字?下面我们就来扒一扒“恶意讨薪”的底,按照字面上的理解,所谓的恶意讨薪,指的就是采取过激的方式来讨要自己合法劳动报酬的行为,这个词主要用于农民工讨要报酬的行为上。
一直以来农民工处于底层是弱势群体,他们为了谋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的机会,他们的到来也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而来到城市里面的主要就是农村里面的青壮年,他们不再守着村里的一亩三分地,而成群结队地到来也就形成了“打工潮”。
而这些进城的农民普遍学历不高,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吃苦耐劳,所以他们能做的工作并不多,能够容纳他们的地方一般都是建筑工地。因此在城市里面的各个工地有着大量的农民工。这种工作不但劳动强度比较大,而且工作环境也差,农民工在这种地方长时间劳动之后往往会落下一身的病。
即便如此,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工资还是比较低,直到后来工资才逐渐得以提高。而以前的农民工则是真正的底层,拿最少的钱干最累的活。但是广大农民为了养家糊口,每年仍然坚持来城市打工赚钱补贴家用。这些常年在外的农民工,每年只有春节才能够回家,一年下来最开心的时候就是临近过年这一段时间。
他们希望能够顺利拿到自己的工资,多给自己家里人买上一些吃的用的穿的,然后高高兴兴地回家。但是他们都知道,想讨要工资克比干活难多了。不少人都碰到这样的情况,一到年底讨要工资的时候,包工头就动不动玩失踪,或者直接告诉工人自己也没有拿到钱,没有办法给他们发工资,如果有意见就让他们直接找背后的建筑公司。
农民工只认得包工头,对于他们和建筑公司之间的承包关系并不了解,只知道他们之所以来这里干活,都是经过包工头的组织才一起过来的。平时的生活费也是从包工头的手里拿的,所以他们只认包工头,要工资的时候也只会找他们。刚开始的时候,相信所有的农民工都是心平气和地讨薪。
但是讨要工资哪有这么简单,结果可想而知。如果能够按照当初的约定,痛痛快快把工资发到农民工的手上,哪会出现什么恶意讨薪?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民长时间生活在村里,他们不了解怎样维护自己的利益。或许他们讨要工资的方式存在问题,他们的行为涉嫌违法,但是如果能顺利拿到工资谁又愿意无事生非?
这些年有关部门对广大农民工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是在讨薪这件事情方面,农民工仍然遭遇着很大的困难。很多农民工跟包工头进入工地打工都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他们非常信任包工头,没有一点防备之心。有的人甚至跟包工头做了一年都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在讨要工资被拒的情况下才会选择过激的方式。既然现在到处都在谈论禁止恶意讨薪,那么现在就来聊聊怎样才能算是合法讨薪。
首先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举报投诉,第2种方式就是申请劳动仲裁,第3就是寻求法律方面的援助,通过专业人士以及正当的渠道的帮助讨要。
最后就是到人社局官网反映具体情况。这些种方式听起来并不难,但实际操作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这几种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因为需要走程序,所以耗费时间是难免的。
而且还要准备大量的资料,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一问三不知可不行。所以要保护自己就必须做好预防措施,提前把工作做到位。另外要想避免讨要工资遇到困难,那么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尽量寻找能够日结周结的工作,结算周期太长就会增加风险。现在房地产行业不景气,有不少项目因为资金链断裂被迫终止。所以一旦出现开工资不积极的情况,那么这时候就要考虑是否还要继续干下去了。
第二是注意保留证据,例如工作服,工资条以及结算单等等,避免以后需要劳动仲裁的时候处于被动,除此之外,农民工也要学会团结,抱团力量大,才能一起解决讨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要记得有必要的时候要寻求帮助,例如向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援助,不要单打独斗采取过激行为。
总的来说,农民工讨薪被加上“恶意”二字,是颠倒黑白,从另外一个方面也反映农民工讨薪非常困难。在这里也要提醒广大农民工,避免恶意欠薪需要提前预防。
#2023年的大环境到底如何#经历2022年社会经济环境的困境,我们步入了2023年,2023年的大环境到底如何?在经历三年疫情之后,总体趋势应该逐渐向好的,各种经济活动都将复苏,正如在春天里万物都将复苏一样。
但这种复苏也不是我们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彻底的复苏,复苏的道路应该曲折而多变,在前进中会面临不少的弯路。因为目前全球经济都需要复苏,也都有复苏的愿望。具体到我们中国更加迫切希望经济能够尽快复苏并步入正轨。
但目前复苏也并非一帆风顺,因为我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不少:一是就是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还是偏低的,民众本身的消费还不成规模,大部分人赚来的钱没有投入到消费之中,靠消费拉动经济有一定难度。二是人口不断老龄化,少子化是未来的一个主要人口特征,劳动力也变得越来越昂贵,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也不断加大,工资支出却不断上涨。而且由于我国城市人口增长放缓,城市率也跟着放缓,对房地产的需求也带来较大的冲击。
上述因素对我国经济复苏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是也有些领域将会得到较好的复苏:比如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这个领域将迎来大发展的机遇,还有金融服务领域由于企业复苏,信贷支持服务力度加大,自身也会获得较快的发展;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零售与消费领域也将得到复苏。最后科技领域也会保持增长,其中芯片、核心软件、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会是2023年的重点;能源,特别是低碳领域的可再生能源将继续保持增长;物流会在2023年获得复苏和增长。
重症高峰到来之际,又传来一个“新消息”,有望重回封控之路吗?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各大北方城市迎来了好消息,这些城市医院里面的发热门诊就诊人数正在快速下降,这意味着我们已经渡过了第一波疫情的感染高峰,接下来将进入下一个阶段。而与此同时我们要担心的就是紧接而来的重症高峰。
另外现在全世界都在流传着一个坏消息,这个消息在我国网络上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在担心不久之后将出现第2波感染高峰,对此很多人感到恐惧,开始怀念过去封控的日子,希望能够重新采取动态清零政策,而这样的想法是否可行呢?
进入二〇二三年之后,细心的人可以发现,很多大城市医院的发热门诊单日就诊人数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例如北京,曾经各大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峰值的时候加起来达到了7.3万,但是现在这个数字已经大大下降,只有1.2万,下降的幅度已经达到了83.6%。
其实不只北京出现这样的状况,其他城市医院发热门诊的就诊人数也在不断下降,这意味着我们已经安然度过第一波感染高峰。而根据一些专业人士的判断,在我们经历感染高峰之后,将会迎来一波重症高峰,它就在感染高峰度过之后的1~2周的时间内出现。
而重症高峰的出现,对各大医院的医疗资源同样会出现挤兑压力。到时候各个医院会再次面临疫情感染高峰时的现象,对此我们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除此之外,我们现在还将面临着一个严峻局面,那就是新出现的新冠变异株X BB.1.5。这种病毒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在世界各地蔓延。
据了解,美方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当中,被感染这种病毒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0.5%。这种病毒和以前我们所熟悉的奥密克戎不同,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免疫逃逸”能力非常强。
即便我们打了疫苗,也已经“阳”康,但是对这种新型病毒的抵抗力依然是比较弱的。以正威因为如此,很多国内外的医学家都一致认为,接下来它将会成为全世界最为流行的病毒,这些专业人士的预言引起的广大老百姓的担忧。
而且有新闻报道,我国的上海已经从入境的旅客身上检测到了这种病毒,这也意味着这种病毒已经进入我国,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造成第2波病毒感染高峰。很多人在恐慌之下建议重新采取风控政策,而从现在的各方面情况来看,这种建议是不可行的。并且这些人提出这些建议,肯定是因为他们现在衣食无忧,或者在疫情封控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拥有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收入来源并没有因为疫情的封控而受到影响。
他们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只考虑自身的安全感,并没有考虑其他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的人。其他人没有那么幸运,在疫情肆虐的这几年内他们收入锐减,甚至断绝了经济来源。持续封控造成他们在经济以及心理方面遭受了双重压力。
而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去年的11月份我国对外出口总额暴跌,下跌幅度已经达到了8.7%,对美出口的份额下跌更为严重,甚至已经达到了25.4%。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意味着,我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局面。如果继续坚持以前的封控政策,那么我国的制造业也许将会一蹶不振,到时候许多外资就会纷纷撤离,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造成大量人员失业,这时谁再来为这些失业的人员提供饭碗呢?
还有就是,去年的前11个月我国的财政赤字大幅增长,在原来的基础上增长了4万亿,仅仅11月份财政赤字就增加了1万亿,所以现在的国家财政所面临的局面同样非常严峻。不能再继续采取封控的政策,不然我们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这样的代价是我们无法承受的。虽然新型病毒传染力非常强,但是它的致病性致死率与奥密克戎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对人体的危害并不大,所以说两害相权取其轻。
我们已经无法回到过去封控的道路,当下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保护自己。其实网络上有一句话说得很对“国家已经保护我们三年,接下来要靠我们自己了”。这句话的背后透着心酸,的确当下能够保护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但无论政策怎么改变,我们都要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现在国内医疗资源被挤兑非常严重,并没有得到根本的缓解。所以现阶段我们必须慎之又慎,特别是家中老人有基础病,一定要及时接种疫苗,平时做好各种防护措施,尽可能地给予他们保护。
感染高峰已过,重症高峰即将来临,接下来我们将要迎接挑战。就目前的各方面形势来看,恢复封控已经不可能,所以我们将坚持开放的道路并拥抱新的生活。
#新春佳节# 即将来临,我们又开始了一年一度迎来送往的走亲访友活动,如何缓解#春节# 期间家人聚会尴尬带来的焦虑呢?因为当下的生活方式使然,导致我们可能对任何形式的社交,都会感到多多少少的抗拒恐惧跟忧虑:害怕被亲人问及收入,害怕被催婚,害怕被评判,害怕欠人情……
这里我们不讲方法,而是要提升认知,当我们模糊了亲人之间的血脉牵挂,以陌生人的视角去看待亲情关系,揣度心理动机,亲情就不复存在了,人们之所以成为亲人,不仅是手足之情,血脉之亲,更是长者对幼者的疼爱,是晚辈对长辈的爱戴,是我们每个人的根之所系,如果我们像孤家寡人一样活在这个世界当中,那么我们就好比说是无根的浮萍,风中的芦苇,亲朋好友都是以各种各样的关系提醒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当我们牢牢觉知这个真相,我们就不用在意在亲戚面前去暴露自己,就像德莫克里特所说的那样:一切的亲人,并不是朋友,只有那些共同利害关系的人才是朋友!所以在亲人面前,你必须放下身份的扮演,无论你在外面有多么光鲜的头衔,有多傲人的成绩,回归到最真实的那个自己,把亲人之间的互动当成纯粹的寻根之旅。
意识疗法(TOC)认为我们必须要让意识回归到内在的自我,哲学家萨特也说:人类一直是一个说故事的阐释者,我们总是活在自我和他人的故事当中,家族的故事能够赋予家族中每个人的特质,只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在心理治疗当中追溯#原生家庭# ,只是我们在截取了家族故事的小片段,我们可以从跟亲人之间的连接中汲取家族的意识能量,完成生命深度的连接和自我的整合。
不要把走亲访友的家庭聚会当成你众多#社交# 场合的一个,在家族之外我们漂泊流浪,只有在家族之中我们才知道自己站在哪里?该去往哪里?最终会到达哪里?再平凡的人都有自己的家族。也许在我们尴尬迷茫的年纪,没有人为我们保驾护航,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的时候,没有人给我们指引方向!
但是亲情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我们迷惘的人生道路,#亲情# 就像一杯茶,可以温暖我们干涸的心灵,即便你一无所有,你依旧能够回到心之所安的港湾!家族传承爱跟信念是我们一生的铠甲,伴我一路前行,那么更多的自我疗愈的内容,可以参详以下#了凡心疗愈# 专栏,一经订阅永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