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我们也很想给关联套表做一个类似于窗体一样的导航界面,可惜不会VBA。不过没有关系,录制宏也能解决这个问题,只要记住口诀就好了:老板做,秘书看,看完以后写文件,文件写完存档案,操作按钮找档案,查到文件照着办。
EXCEL从简单到简单不会VBA也能做出高大上的导航界面
16:19今天来谈谈小学二年级数学怎么学。当然,如果三、四年级的孩子,数学计算不过关,这些建议同样适用。
之前说过,人教版的数学教材有这么个问题,就是计算不够集中,把简单的竖式乘法,从二年级一直拖到四年级。记得我们以前小时候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就讲完的。当时我一遇到这种计算题就老是出错,还被老师叫到讲台罚站过……
我是觉得,像竖式这种程式化模型,完全可以让孩子更早些接触。而且计算需要集中且大量的训练,才能找到感觉。但既然教材这样设计,我们只能做好自己,接受进度的安排,充分利用这段漫长的时间把计算搞得更扎实些。
我给出如下几条建议:
建议1
100以内加减法一定要学会口算,但竖式的训练过程也不可或缺。总是有家长问我,孩子脑子很快,考试总喜欢口算,所以总是出错,其实这是学习的过程出了问题。
在刚开始学竖式的时候,一定要大量列竖式,按照书中的步骤,绝对不能跳步。然后每道题算完后,用手捂住得数,用口算的方法去检查。
此外,有些口算卡片上的题,不要总用竖式方法去解。原来的文章说过了,口算和竖式是两种不同的思路:口算是扫一眼低位是否进位,然后从高位向低位计算;而竖式则是直接从低位向高位计算。
在口算的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速度。建议一定要练习让孩子直接“蹦数”,这才是训练反应速度的最好方式。
建议2
乘法表要快速说得数。每天抽出一分钟,随机考查十道算式,比如9×6=几?目标是反应速度在半秒之内,就算过关了。
这张乘法表,一定要多维度去考查。比如问他,8乘几的乘积个位数字是6?二八十六、七八五十六,看他是否有漏掉的答案。几x几= 36?六六三十六、四九三十六,说全了才算过关。
此外,乘法表的逆应用也很重要。表内除法、带余数除法其实是二年级下学期的一个难点。逆向思维其实对孩子来说不容易,而且带余除法的计算过程,涉及到判断范围和作差计算。这对于计算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建议3
6+7+8,在学习了乘法表之后,就不用老老实实算了。如果对于计算法则体会得足够深刻,可以把6看成7-1,8看成7+1,加一减一正好消掉了,所以就是三个七相加。直接上口诀,三七二十一。
建议4
之前我推荐的乘法竖式谜题,可以给孩子出了。这种类型的题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加深对于数字的理解,也是早期数感培养的重要途径。
建议5
对于课本中乘法的意义,5×3和3×5,已经是完全等同的了。在看到这个算式的时候,建议要让孩子脑子里出现两个等价的加法算式。5+5+5和3+3+3+3+3。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计算法则,会更加深刻。
建议6
最后,就是关于数数问题。一年级孩子一般都是一个一个数的,到二年级学完乘法后,可以尝试让孩子多个多个地练习数数。比如,数人、数糖、数小汽车,就可以五个五个数。数那些排布整齐的东西,完全可以横行竖列乘在一起(想象一下Excel表格)。
计算能力的提升,也应该转变为计数方式的升级,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孩子对于数字的应用能力。具体的我以后会出一套计算类的课程,涉及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二,针对各种运算问题进行讲解。
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二年级下学期其实是一个培养数学思维的好时机,可以开始学奥数了。比如举一反三,学而思大白本,高斯数学,都可以慢慢用起来了。
以上就是关于二年级的计算方面建议,还有一些能力方面的建议,比如二年级对哪些版块的迁移应用有能力要求,普通孩子学奥数学到什么程度比较合理。由于篇幅原因以后再细讲,敬请期待!
#数学# #二年级#
记录我的考研历程
考研上岸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属,总分不高389,综合255,没考好,中药比平时错的多太多,政治70,英语64
关于资料推荐:我本人买过很多资料大家熟知的学霸笔记,药真题,红颜知己,蓝颜知彼,杏林小翟笔记,研大的导图,蓝基因小红书,超鸣的中诊歌诀同学给的中综精要,还有傲视宝典,押题卷我买了医考帮,蓝基因,青医说,拓睿,文都,超鸣十套卷,可以说是阅资料无数,但押题卷首推超鸣十套卷涵盖了特别多知识点,而且建立了自己的答疑群有学长学姐及时解答很负责,后期才知道这个机构但真的yyds,蓝基因医考帮的押题卷也可以
但强烈推荐学霸笔记和超鸣的中诊歌诀以及十套卷真的是良心机构,自己建议自己做一套自己的资料,我的方剂中药中内针灸都是自己整了电子版打印成了一本书还有一个总结的笔记本后期就只看自己的。因为看过这么多资料大多内容基本一样,我看书特别快所以翻看各种资料找有用的不太费时间,但如果不知道用什么资料的
我是从三月开始学习的,当时在家并没有踏实学,每天背两个张凤瑞的中内歌诀,拿着课本对比写下来证型方子,不全的自己改歌诀,变成适合自己的;方剂每天背15个,背的是本科学的时候的歌诀,有的方子比较熟悉;中药当时开始是硬背的每天也是十几个,第二天重复上一天的,除了中药背完好像跟没背一样,中内和方剂有了一定的印象能背出来,中药却突然问一个药物说不出来功效,可能是第一次背诵的问题自己也不适合硬背,所以建议中药可以先试着硬背两章不行的话再换快快记,每个人适合的背诵不同,硬背和快快记也各有优势。
四月开学后,进入正式学习状态,与舍友行成考研三人组,除了上课都是一起去自习室学习,中药开始用学霸笔记和中药快快记背诵,对照着补充歌诀缺少的功效,方剂接着背诵,但当时迷上了做表格,我用excel自己做了一个表,方名方歌,功效君药,特殊主治后面根据做题加常考考点,一边做一边背,后来一直用这个表格,用不用颜色标记不同时间段的任务,刚开始还是每天15首,那就分成15首一个颜色,循环着背,只背了歌诀,歌诀里没有的功效没背,中内也巩固歌诀背诵,同时开始了刷题,巩固一章刷一章题,当时整了个本子做笔记,默写歌诀,然后写上证型方子,下边写刷题遇到的知识点和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中基中诊当时就胡乱看,觉得靠自己理解就行,事实证明只看是不行的,理解也并不可靠。
熬出头了,我真的上岸事业编了! ! !
终于熬出头了,我真的上岸事业编了!
我的学习基础并不太好,并不是一次就上岸事业编的,前前后后大概了考了三次才终于上岸事业编,真的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