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双语版的wincc高级报表控件也有了。
【报表一条龙】又增加新功能了——中英文翻译
看演示动图了解一下吧。
可以翻译表格里的内容:选中表格里的内容即可翻译;
可以翻译文档、网页内容:复制文档、网页里的内容,勾选“内容来自剪贴板”再翻译,翻译结果可粘贴到需要的文档里,机器翻译结果仅供参考。
不错吧?【报表一条龙】为您的工作提供最便捷的方法,关注、点赞支持一下[作揖]获取口令仍然是:我要用
赴美需要准备的材料-美国CDC健康申明表
美国CDC的健康申明表可以现场填写,怕语言麻烦的,建议提前写,可以节约过海关的时间。
CDC健康申明表的下载途径见(图1-图3)
可以同时下载中英文版本进行比对填写(需要交英文版)表格会被更新,下载时看下表头到期日(图4-图8为中文版,2022.6.30到期)
除了CDC健康申明表,还需要所乘航班航空公司
的健康申明表,直接搜索“XX航空健康状況申明表”即可。#回国# #入境美国#
几年前,我换了本护照,它的颜色由浅咖啡色变成了深蓝色。换句话说,我的国籍由中国变成了加拿大。我从来也没有往深里去想这里面的真正变化。生活在北美,我平日吃的是中国菜,说得最多的是中国话,倾心聊天儿的是中国人,最喜欢看的是中文节目,抒发内心情感写文章用的是汉字。我的生活方式没有任何改变。然而,事物的本质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变化是我回国探亲时才察觉的。
首先,我回中国要去中国领馆签证了。当年换护照是为了到美国和其他国家省事儿,只要落地签证就行了。可换了护照后,我的出境记录除了美国之外(由于另一半在美国工作),全是中国,别的国家一个也没有。我把攒下来的假期全部用来回娘家了,连去欧洲旅游都合不得。乡情永远是我们挥之不去的情结,不管我们走得多么远,多么久,乡情总像一根无形的线牵动着我们的心。回家,回中国便总是我们的首选。好在中国领馆签证手续简便,就像办一件例行公事,我没太在意。
那年回中国,我与童年好友小莺结伴同行。在经历了近20个小时的飞行之后,当我们晕晕乎乎头重脚轻地踏进中国海关时,竟意想不到地被海关警察阻拦在大门外。理由还是用英语告诉我们的:You are not Chinese·Would you please fll these forms in English?(你们不是中国人,请用英文填写这份表格好吗?)我俩先是一愣,继而面面相觑。我转而想起了我俩在飞机上一起填写表格时的情形。当空姐发下进关登记表时,小莺问我:你看表格是中英文对照的,我们是用中文还是英文?我不假思索地对她说:我们是中国人,当然用中文啦!
在北美,不管是当地人,还是我的心底深处,都把自己当作中国人,不会像ABC(American Born Chinese)那样为认同感(Identity)而苦恼,不知道自己是该属在美国人那一边儿,按美国人的方式生活,还是随父母们继承中国的统,做中国人。
我们在美国居住的罗斯福岛上,亚裔人面孔寥寥无几,邮局里的员工都认识我,每次去邮局寄个包裹或买邮票,他们总会和我开个玩笑聊上几句。一天在邮局,也就是中国神州六号飞上太空后等待返回的日子,我问当值的Bobby我这份快递邮件什么时候可以到中国。他笑道:It might take three or four days· But it'll be less than yourspaceship back to earth·(大概要3到4天,但会在你们的神州飞船返回地面之前寄到。)Bobby可不管我是什么国籍,我的肤色就代表了我的国籍,他认定我是中国人。
此时我们却因为写汉字而被拒绝入关。这一锤顿时敲醒了我,也震撼了我。我无比悲哀地对小莺说:看来中国人是做不成了,我们连写汉字的权利都被剥夺,他们都不愿和我们说中国话了。她默默地看着我,无言以对。我们俩只能乖乖地躲到一边去重新填写进关表格。
什么东西都是在失去了之后才知道珍贵。为图出入境的方便,我无意中丢弃了中国国籍和她悠久的灿烂文化。今后,在官方场合,我将永远不可以使用中文。这对酷爱祖国、酷爱中文的我来说,心灵上所受到的冲击无法形容。这也是我在换蓝本子之前,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妈妈听了这个故事后,突然盯着我的脸看了好一阵子,然后说:我还真有点儿想不通,我居然生了个外国人’,这多别扭啊!
题目要求准确恰当、简明扼要、醒目规范、有概括性,便于检索,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摘要(Abstract)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的高度概括。主要内容包括的1、目的(Objevtive):该项研究工作的内容、目的及其重要性;2、方法(Methods):所使用的研究方法;3、结果(Results):总结研究成果,突出作者的新见解;4、结论(Conclusion):研究结论及其意义。
写作论文摘要一般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论文摘要中一般不出现图片、表格、数学公式或各种结构式等,除非实在无法表达;
2.论文摘要的中英文必须对应,一般不以数字开头;
3.论文摘要叙述要简明扼要、有逻辑、结构完整,删除不必要的、修饰性的叙述;
4.尽量使用第三人称,使用“进行了......研究”、“做了......调查”等句式表明主旨思想,不使用”作者“类的主语表达;
5.论文摘要要有实质性的内容,不得简单重复标题的意思;
6.论文摘要一般不使用长句式,用简短的语句表达最确切的意思,一段式写完,不必分段;
7.中文摘要一般为200-300字,外文摘要不超过250个实词。
知网的收费真不低啊,下载一页需要0.5元!
如果下载一篇100页的论文就需要50元,应该比买一本实体书还贵。
谁都知道,一篇论文除了正文的干货之外,还有很多虚头巴脑又必不可少的篇幅,什么中英文摘要、独创声明、学术成果、鸣谢师友等等,也都占页码的。一篇不算什么,可累积起来,这些意义不大的“注水页”也让读者的银子白白流失不少吧。
网上一直有人诟病:知网收费昂贵,还不给作者报酬。
其实呢,知网还是给作者报酬的,好像只限于博士论文和优秀硕士论文的作者,还需要满足论文已出版等条件。
报酬是一次性的:博士80--100元加一张400元知网卡,硕士30--60元加一张300元知网卡。
这些都需要你主动跟人家联系,发传真填表格什么的。从此两清,你的论文以后不管再被下载多少次都与你无关了。
至于期刊文章确实还没有报酬。
不管报酬多少总归算是有个意思,估计就是这个规定还有很多作者不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