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职称2305考期越来越近,现在开始备考,时间刚好,下面讲一下中、高级职称证书有哪些用途?
1、深圳、广州等地入户使用,目前深圳是学历(包括成人学历)+中级职称即可核准直接入户;
2.可享受人才住房补贴,部分人才房不看户籍只看学历和职称等级;
3.以考代评,通过后无需在单位进行职称资格评定,可直接对应职称资格。
4.高级职称可以入专家库,可申请进入当地评标专家库,获得专家头衔,同时每次评标也有补贴。
5.抵扣个税,年度个税汇缴时可申请抵扣几千块个人所得税,不过只能抵扣一次;
6.自我提升,部分企业非常注重职称证书,拿到后对未来晋升肯定有好处
教师资格证可抵个税,但问题是,有多少教师工资达到缴税标准?
有教师资格证,按照规定就可以抵扣个税,能为大家省下一些钱,但问题是,2020年国家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5000元,又有多少教师,达到了缴税标准? 现实情况下,只有发达地区或者高职称、教龄较长的部分教师,工资水平达到了缴税标准,那么作为教师的你,现在工资多少?一起来晒晒吧!
#教师##教师资格证##教师工资#
大学老师的工资待遇大多是什么水平?
我熟悉的东部新一线城市和准新-一线城市的情况。抛开那些著作等身、项目做到手软的 学术大牛,对于大多数科研水平-般、学术背景一般的青椒 (副教授以下职称)而言,大抵是酱紫的:-般的双非高校,公办、市属之类的,月收入在一-万左右,加上课时费,不算科研奖励,年收入大 约在15W ,能力中上的青椒努力-年,大约可在高校拿到20来个W
事业单位如何评正高,核心期刊没戏?别忘了还有这个“加分项”,这么一看,评个职称真的不难!
在论文投稿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可谓是最尴尬的单位,不是他不好,只是核心期刊不爱收。作为学术传播的阵地,核心期刊上的论文绝大部分来自于高校教师或者在读硕士、博士,少部分可以接受国网、电网等企业单位。
但你要说事业单位投稿核心期刊,就如同一粒小石子投入波澜壮阔的大海,那是一点水花也没有。有的老师听到这可能想问,“听你这么说,这职称我是不用评了!”
非也非也,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路不通,我们就另寻他路,例如专著。
专著/专利/论文是正高评审中不可或缺的三要素,当然岗位不同也有些许差别,但专著适用面较广。
在一些单位,出版专著的加分可抵两篇核心论文,独著最高,可加20分。合著的话,排名越前,加分越高。不过近年来,书号的审核也愈发严格,并不是你想有,他就能有的了。
加之若单位对出版社级别有要求,那更得尽早准备,出书流程较多,未雨绸缪并不是坏事。
兰哥这里有些许书号,选题方向广,明年内出版,有兴趣的老师可以研究一下。
关注@兰哥的论文圈,每天掌握第一手核心期刊资讯,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分享。
#教育微头条##论文##职称论文#
想必大家都知道,想要评职称都是有论文要求的,每年政策都会略有调整,但大体条件是变化不大的,那么论文到底该怎么发,才能最有效呢?想要评职称,那么肯定要提前准备好职称论文的,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抵扣论文,有人会说专利,其实专利是加分项,获奖的奖项也是如此,有了这些更好,但是论文同样不能少的,那么要发表一篇符合要求的职称论文,需要注意一些什么呢?
抵毁的是那些有名旡实投机取巧弄来的职称,他们为了剧存在感动不动就发表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言论,让民众憎恨和民喷,不让农民养猪养鸡,说人吃的剩菜剩饭和甘水养的猪称为"垃圾猪"肉不能吃。这违背常理的歪论不就是那些不学无术的破砖家说的吗?真正的专家都在真真实实在在,埋头苦干去了,那有时间耍嘴皮的呢?
为了老教师能评上职称,我们的领导也是拼了。
这两年,德阳市出台了一些对农村教师评职称有利的政策。特别是“农村任教满三十年”,名额不受限制的政策,让一些准备比较充分,条件合格的老教师,在退休前几年,评上了高级教师。
但是,德阳市出台的这个政策,只是名额不受限制而已。评职称该有的优秀,优质课之类的条件,老教师也必须要有。不然,高级教师还是与老教师无缘。
这么多条件中,县级市以上的优秀称号,是老教师感到困难的一点。幸好校领导在去年评职称的文件中,找到了一排字:校内举办两次讲座,可以抵一个县级市优秀。
于是,这学期,领导告诉老教师,可以在全校教师会上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分享两次,学校就出证明,然后局上就可以发一张县级市的优秀证书。
今天,初中部的李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再分享一次,就可以拿到一张县级市的优秀证书。因为这个政策,很多已放弃评职称的老教师,心里又燃起了评高级教师的希望……
各位,你们那里有这样的政策吗?
#教育微头条# #微头条名师团# #职称#
#我的生活日记#
义务献血是公民的义务,老师是公民,所以老师献血是老师应尽的义务。话说得有点儿绕,但是符合辽宁省大连市某区中学的做法。
其实,这种说法压根就经不起推敲,稍微学过点儿逻辑的人都知道毛病在哪儿,但这学校硬是装傻充愣,生生地把献血和老师在学校评职、评优、评先联系起来,并且优先考虑。
这家学校并不是此项发明的始作俑者,只不过是在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撞在了风口浪尖上。二十多年前,我们这里就是这样做的,留下了一个血染的评职称的故事,并久久留传。
学校评职称,大抵都采用打分的方式,入围者分数从高到低排列,按照指标数目截取对应人数即可。奥妙就在分数上。入围者的分数包括日常考核分、荣誉奖励分、领导评价分这几项内容。荣誉奖励分就包括献血这项内容。后来群众意见很大,就销声匿迹了。
没想到时至今日,这种做法在某些地方还有市场,可见其阴魂难散。究其根本,就是政策的制定者的滥用权力和乱作为,把利国利民的一件好事办成了一件荒唐事,可恨可悲。#大同头条#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出台了人才引进计划,招收58名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条件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对于这些人才引进的待遇是,1如果没有住房就提供给人才公寓居住。2如果购买了住房,并且签了5年合同硕士研究生给予一次性3万元的住房补贴,博士研究生一次性给予5万元的住房抵补贴。3对于人才引进计划的硕士研究生,给予一个月3000元的补助,必须得是签5年以上的合同。4对于硕士研究生,其配偶可以给予安置到事业单位。
这些条件算不算优厚呢?这些条件还不算在当地有发展空间,如果你是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在当地工作了5年,肯定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基础,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可以升级到科级干部或者职称评定上,升级到一定的程度。总之在基层是大有用武之地的,我们需要各地都向双鸭山市友谊县。人才引进计划和人才引进刺激的计划。只有这样,我们黑龙江才能避免人才外流,吸引更多的人才回流到黑龙江,对我们当地的经济有着极大的发展作用。
有部分高校出台评职新规,破除C刊作为唯一硬性指标,多个“替代项”将成为高校老师一条新的出路!
自从新版CSSCI目录收录了权威的两大报,原先被认为“可望不可及”的权威报纸,再次进入高校评职老师们视线,除了C刊,在报纸上刊登理论性文章或许将成为另一条“出路”!
在此之前,各大高校的评职称文件中,对这两大报纸都有科研认定标准,而且级别都很高,然而对于一般的高校老师而言,并不愿意去尝试,毕竟太难了,担心资质条件不够格。
既然CSSCI的正式收录这两大报,除了理论版,那么非理论版的理论性文章是否可以作为科研成果呢?
对于这个问题,部分高校出台的评职文件给出了答案。
老唐发现不少高校文件对报纸的认可度还不低,刊登在诸如《文艺报》《电影报》《文化报》等上面的“理论性文章”,可以平替一篇核心期刊论文。
相对于核心期刊的时间周期太长,选择报纸发文章,两个月左右就可以见报,关键还不限制单位职称,有的学校认定时,直接可抵一篇北大核心期刊或者C刊。
结合实际情况,由于每个学校对报纸上刊登“理论性文章”的认定标准,还是需要老师去科研处核实,除了两大报,其他的报纸也是有机会的,像《文艺报》、《文化报》、《社科报》、《电影报》等。
需要了解更多期刊论文、学术专著,欢迎关注@唐sir期刊汇 , 欢迎点赞、收藏、转发、分享给周围的人~#论文# #职称论文# #教育微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