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掌握零花钱,坏处是老买零食,好处是会计算了,贵的东西舍不得买,跟割肉似的。
和她同学及其妈妈去逛山姆店,美洲风格的,都是大包装,价钱也高。闺女就退缩了,舍不得买什么,只拿了一大袋麻薯包。
我拿了一袋羊肉卷。
一结账,167。
闺女心疼得直叹气。回家路上,几次嘟囔:这个羊肉是镶钻的?这么贵??
跟她说,#马云# 说自己从来不碰钱,不管钱,最开心的时候是每个月90块,几年攒辆自行车的时候。
人家说:装![捂脸]
跟她说,一个香港大富豪,说自己很幸运,能挣到一碗稀饭吃。
闺女说:妈,他的稀饭是镶钻的?[捂脸]
日本又在干坏事!还会危害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日本副首相还说,喝了处理过的核废水,没事!
这简直是胡说八道,不符合科学,一点常识都没有!
这真的是太让人愤怒了。就算是日本他们国家的人,都受不了这样的过激言论。
就在最近,日本政府正式决定,把福岛核废水排放到大海里。
这样的恶劣行为,会危害到所有环太平洋国家,包括中国,韩国,加拿大,美国等等。
因为海洋的洋流一直在循环流动,这会影响海洋生物。搞得我以后都不敢吃海鲜了!
可耻的是,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还在狡辩:“处理过的核废水喝了也没什么问题”。
就连日本网友也受不了,愤怒地说:“如果你真的这么想的话,那你先喝吧!”
我认为,日本说没有地方去放储水罐的理由,绝对是用来糊弄人用来骗人的借口。
说白了,他们就是因为那个核电站基本没啥用了,维护又要花很多钱,所以想倒了核废水,就可以节约维护的钱。
对此,你怎么看?
#河北邯郸一轿车冲撞人群# 河北邯郸一轿车突然冲进人行道,撞飞了数量非机动车,场面非常惨烈。目前这位嫌疑人已经被警方控制。
这个案件已经涉及到刑事问题,犯罪嫌疑人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都将得到法律的制裁。他可能涉嫌的犯罪有以下几个。(注:只是简单列举)
1.危险驾驶罪
《刑法》第133条中明确规定,如果驾驶员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涉嫌此罪。
2.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刑法》第114、115条明确规定,以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司财务遭受重大损失的,涉嫌此罪。本案目前已经造成了多人的重伤、一人死亡了。
3.交通肇事罪
《刑法》第133条,这个已经很明显了,嫌疑人当时驾驶机动车驶入了非机动车道,符合。
4.其他
由公安机关侦查后得知。
一个女人最大的不幸,不是婚姻不幸,而是有这3种欠缺
俗话说得好:女怕嫁错郎。然而现实里,嫁错郎不见得危害最大。
对一个女人而言,如果有了这3种欠缺,反而会过得非常不好。
01 缺乏及时止损的能力
《欢乐颂》的原著里,包太太是死了的。她死于脑溢血,根源是跟丈夫的激烈争吵。
其实她跟丈夫俩,早就是一对怨偶,仇恨深种了。
先是丈夫出轨,她反击丈夫,并且加强对公司的财务控制。这又让丈夫心生怨怼。
最后丈夫设计跟她争吵,导致她病发去世。
如果包太太能够早下决心,放手的话,她不至于是这个结局。
人生要有止损的勇气。
女人这一生,要选择伴侣、朋友、工作伙伴。每一种选择,我们都缺乏经验。
而缺乏经验,就必然会选错。
其实选错没什么,多选择几次,自然就有了经验,能够选得更准确。
怕就怕在,有的人不敢放弃,不敢止损,反而在错误的选择上,一直空耗时间,折磨自己。
我认识一个阿姨,丈夫成天拈花惹草。
这个阿姨自己有收入,却不敢,也不忍心分手。
导致自己备受折磨,早生华发,实在是可惜。
遇到这种情况,最重要的是有勇气,放弃错误的选择。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可能重启人生。
不要总想着:下一个选择更糟。其实下一个,当然可能更糟,但是也可能更好,不是吗?
02 缺少识人的本领
《知否》里的大娘子,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有个恶毒的姐姐。
她这个姐姐,心肠歹毒,挑唆他人,是纯粹的小人。
可惜大娘子,缺少识人的本领,最后被诓骗,获得关禁闭十年的下场。
这就是她为此付出的代价。
女人这一生,要经历各色的人际关系。比如朋友、爱情、亲情、职场。
如果不会识人,那注定要吃不少亏。
所以这门本事,还是要早点练起来得好。
平时多见识一些人,认识人的多样性。
至于识人的标准呢?这个要从2个方面入手,进行学习。
第一,多读书,看看各位大家们,是如何识人的。什么样算君子,什么样算小人。
历史书、文学书里,都有不少例子。
第二,多跟见识广的前辈,学习请教。
只有会识人了,才能排除小人,跟不错的人,进行结交。
从而对自己的人生有益。
03 没有大局观
《知否》里的明兰,其实,是有点大局观在身上的。
哪怕是丈夫兵败的消息传来,她也没有乱了阵脚,反而把府里管理得井井有条。还躲过了大劫。
而她出嫁前,在娘家,也没有为了一点金银首饰争执。因为她知道,平稳度日,才是最要紧的。
做人有点大局观,就能知道日子怎么过。而不是犯蠢,做出不明智的事情。
我们普通人,对自己的人生,是应该有点大局观的。
比如,自己是选择事业第一位,还是家庭第一位,或者是平衡二者?
再比如,如何选择一个行业,自己在什么岗位上,更容易有前途?
有大局观的人,知道规划自己的人生。而不是稀里糊涂地度过。
更不会盲从他人的意见。
所以,他们的人生,往往更有收获。过得也就更好。
#律师来帮忙#向校园霸凌说不:我们从法律层面的进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事件被曝光后,校园欺凌这一现象逐渐浮出水面,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其主要行为表现为:辱骂、中伤、讥讽、贬抑受害者,打架、斗殴、毁损坏受害者的书本、衣物等个人财产,恐吓、威胁、逼迫受害者做其不愿做的事,网上传播谣言,人身攻击。实施环境多为校园周边或人少僻静处,甚至是明目张胆的在校园公共区域进行欺凌。如果施暴者不得到惩罚,只会助长气焰,长大后对社会造成危害,被欺凌者也会受到严重的心理影响,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严重的甚至会自杀,同时也会将学校的校风变坏,影响其他学生。
同学间挑衅生事、辱骂、互殴、群殴等行为有可能触犯的法律是:
过失至人死亡罪、故意伤害罪、过失至人重伤罪、非法拘禁罪、侮辱罪、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
同学间以保护、借钱为名向同学勒索财务或以其他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财务有可能触犯的法律是抢劫罪、盗窃罪、抢夺罪、敲诈勒索罪、绑架罪。
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校园暴力的施害人如达到法定年龄,则法院应对犯罪嫌疑人加以刑罚,以维护法律的公平。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校园欺凌的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
2016年4月,中国在国家层面第一次提出防治校园欺凌;2020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首次将学生欺凌这一概念纳入到法律层面,明确了学校、家庭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防控学生欺凌工作中的职责,以及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提前干预,分级预防、矫治等;中国还实施了由司法机关人员担任法治副校长的制度,使得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强制报告制度能够落实到位,使得校园暴力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黑龙江哈尔滨,除夕前一晚,养牛户刘某准备好年货后,家中突然停电了,由于当时已经很晚,刘某正准备睡觉,也没太在意。然而,第二天早上,刘某起床后发现,有2头牛死了,还有6头牛躺地上,口吐白沫、不停抽搐!
事后,刘某发现,前一晚根本不是停电,而是有人把电闸拉了,他在现场还发现了一双用过的海绵制鞋套!(来源:极目新闻)
据悉,刘某一共养了15头牛,这是他们一家的收入来源。
早上发现异常后,刘某饭都没来得及吃,就急匆匆的去请兽医,最后花了5000元,救回了2头牛,但也死了整整6头,损失高达15万元。
化验结果显示,6头牛死因系毒鼠强中毒。
刘某介绍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投毒了,2020年6月的时候,他养的牛也被人投毒过一次,当时也死了6头牛。
在这之后,自己下了血本,在牛棚附近装了很多监控,几乎是360度无死角。
谁曾想到,对方早已摸清门道,直接把电闸拉了,让重金打造的监控系统无用武之地。
目前,警方已介入,详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1、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人却不小心得了红眼病,得这种病的人,平时看起来挺正常的,就是见不得别人比他好。
本案是某人得了红眼病,蓄意搞破坏,还是同行竞争,暗地里下黑手呢?
2、最高检、公安部有关追诉标准的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造成公私财物损失5000元以上,或者有毁坏公私财物3次以上等情形,应当立案追诉。
值得注意的是,故意毁坏他人财物的金额没有达到5000元的,虽然不构成犯罪,但是会被治安处罚。
具体到本案,刘某的牛被人毒死了6头,损失高达15万元,已达到立案标准。
现在民警正在调取村内的监控,一旦抓到干坏事的人,等待他的,将是“免费”的住宿。
《刑法》第275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务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3-7年有期徒刑。
司法解释规定,故意毁坏财物数额达到5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也就是说,干坏事的人,将面临3-7年有期徒刑,而不是3年以下!
3、有网友表示,为什么不构成投毒罪?
现在《刑法》中已经没有“投毒罪”了,刑法修正案(三)将“投毒罪”改成了投放危险物质罪。
投放危险物质罪危害的是公共安全,危害的对象是人。
本案投放的毒鼠强,针对的是牛,将牛毒死,使之失去价值,符合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构成要件,应当按照故意毁坏财物罪处罚。
最后,不管是得了眼红病,还是故意搞破坏,其行为都已构成犯罪,建议干坏事的人,早点投案自首,以争取宽大处理。
眼红是一种病,这种病医生看不了,也没有药可治,但是只要辛勤劳作、努力生产,不日即可痊愈。
@蚂蚁说法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关注热点问题,探讨人心与法律。
……………………………………
#哈尔滨头条# #哈尔滨# #普法行动#
#三思咸鱼#(12)
这是今天比较火的一个新闻:
“一男子赤身闯入女顾客房间。”
很奇怪这件事居然会有两极分化:
一部分挺女顾客。
另一部分怪女顾客。
挺女顾客的很好理解,那些怪女顾客的是怎么想的?
如果说不关门是错,是女顾客不该放的错,那么哪天你在家门没关好,然后被人闯进去,损失了财务或者危害到了人身安全,是不是也能怪你没关好门?
首先得确认,女顾客是受害者,这点毋庸置疑。
第二男子赤身裸体闯进别人房间,就是错,和关不关门没关系。
第三住酒店关门与否是顾客的自我意愿,不是别人放错的借口。
那些怪女顾客的都是强词夺理,非得把过失让女顾客担上罢了。
图片是一个人的评论,超级搞笑,一边说男子是做错了,一边又狡辩女顾客不关门,这是死鸭子嘴硬,非得各打五十大板,和稀泥的功夫一流。
还强调要从自身找问题,不是所有的事这句话都适用的,自己没错就是没错,为什么非要找自己的错?
#网传肖战出现财务危机是真的吗# 现在正值肖战演艺事业蒸蒸日上之际,要扯一些别的东西或许还会有人信,可要扯到钱这上面,显然就是把有钱人当穷人去对待。且不说别的,肖战接拍一部戏都千万起步,难道他挣了钱就不会立马去抵债,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认知层面的问题,多读点书是没有坏处的。
降级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危害轻了,!//@蒸笼管文开:等级下降了,危害小了,但对于有基础性病的老人和抵抗力弱的儿童,它的危害性却仍不容小靓!
梁万年: 调整为“乙类乙管”不是放任不管
01:35乾隆四年,工部奏请修理太庙,请皇上批点经费。乾隆看了财务报表,有点纳闷,留下一句朱批发还给工部。工部回奏的折子,却让乾隆大发雷霆。从尚书到侍郎,整个工部衙门的大臣,全都受到了严厉处分。
太庙是供奉皇帝祖宗牌位的地方,建筑工程,由工部负责。工部在修理的头一天,就上了个折子,说先要修理太庙里面的路灯,要领三百两银子。
三百两银子,对皇帝来说,简直不算是个钱。但是乾隆初登基时,心思很细,看到三百两这个数字有点疑问。乾隆就用朱笔批了一句:“此灯不过小小黏补,岂至用银如此之多?”
简单修几个路灯,能用得了三百两吗?
答案自然是用不了,不过工部在皇家工程中贪污银子,已经轻车熟路了。对于这位年轻的皇帝,他们也没有太在意。于是回奏说,这是预支的银子,将来修完了,余下的银子会再交回来。他们想,皇帝日理万机,这么对付一下就完了。
岂知乾隆哪是个好糊弄的。他马上派人查了一下工部的档案,没发现一笔交还的记录。这就说明工部官员在骗皇帝。
这下子,乾隆大发雷霆,下旨说,以前修建工程的惯例,都是先估后领,用多少领多少,修完后剩下的银子,从来没有交回来的。你们以为我什么都不懂,好糊弄,是吧,你们想错了。
于是他杀一儆百,整个工部里的大臣,或被降级,或被罚俸,都受到了严厉的处罚。满朝大臣都吓得瑟瑟发抖,没想到这个年轻皇帝,这么精明,这么厉害,自然在工作中更加小心,说话也小心翼翼。
有一次,一位巡抚给乾隆写奏折,汇报地方上发现的一件坏事。在奏折结尾,这位巡抚加了一句话,说自己正在写报告,正好布政使和按察使两个人的汇报也恰好到了,他们所说的,和我所了解的一样。
为什么要加这句话呢?如果巡抚自己向皇帝汇报这件坏事,巡抚固然是立了功了,但是同为大吏的布政使和按察使,却有了失察的嫌疑。为什么人家发现了这件坏事,而你们没有发现?所以,这位巡抚笔头一转,说我刚写完,他们俩也向我汇报了。
这样既保住了自己首先发现的“头功”,又为布政使和按察使推御了失察的责任,简直是两不得罪,情商满分。
乾隆看穿了他的心思,挥笔在奏折上批了一句:这种事,千百件中有一二次巧合就不错了,怎么到你,总是这么巧?
巡抚看到后马上知道,皇上看透了自己的小心思,以后再也不敢跟乾隆玩官场诡计了。
几次交锋之后,皇帝的精明就给大臣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大臣甚至有点吃不消了。有一次,乾隆让大臣们给自己提意见,有大臣说:自古以来,别的朝代都愁皇帝不精明,到您这,我们都愁您太精明了。处理事情,速度太快了。我们反应不过来啊!
这个意见虽然有点像拍马屁,但其实还是因为这个皇帝实在是不好忽悠,所以,朝中的大臣们小心谨慎,不敢胡作非为,乾隆也有效地防范了佞臣的危害。
但是到了清朝晚期,统治风格就变了,佞臣善于讨好,花言巧语欺骗皇帝,国家越来越衰败。
有一次,道光皇帝跟当朝大学士聊天,皇上问:你早上一般都吃什么早点啊?大学士说,我很简朴,就吃三个荷包蛋。道光一听,大吃一惊:啊?你太富了,居然吃三个荷包蛋!你家富到什么程度啊?
为什么呢?因为内务府告诉道光,鸡蛋一个值三十两白银。三个鸡蛋,一天吃掉九十两,那能不让他吓着吗?
如果说在金钱上欺骗皇帝,会让朝廷多花冤枉钱,拿在军国大事上也欺瞒皇帝,就有亡国的危险了。
1840年5月,靖逆将军奕山在广州,曾经和英军打过一次仗。事后他向道光汇报说,清军烧毁了英国大型战舰二艘,中小型战舰二十多艘,英军“被击及溺水死者不计其数”。道光皇帝一听乐坏了,下令继续进攻。
可是根据英国军官的回忆录和英国政府档案的记载,当天英国军舰,没有一艘被击沉,英国军队也没死一个人。相反,英国人击毁了中国一个炮台,击沉了清军的43艘战船。
鸦片战争期间,道光皇帝之所以决策时一错再错,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前线的大臣,一个接一个欺骗他。
大臣欺骗皇上,最大的危害是让皇帝掌握不到真实情况,因此做出错误的判断,小则损失金钱,大则可以亡国。
现在已经没有君臣,但是道理不变。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如果脱离事实,偏爱相信耍嘴皮子的,就容易把团队带到解散。再往小了说,如果一个人不尊重事实,不考虑事情的合理性,只愿意听信那些花言巧语,最后往往会上当受骗,遭受更大的损失。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