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初级会计从那年改革的(初级会计实务今年有什么改的地方)

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头,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

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头,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期间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和俄国1861年的改革,历经200多年,两个多世纪才取得成功。而社会主义革命,从俄国1917年的十月革命,到今天才刚刚过去100多年。但历史将证明,前苏联的倒台,并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失败,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意味着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社会主义取代业已腐朽的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对“人民公社”的几点再认识】

人民公社这一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末,终止于上世纪80年代初,具体来说始于1958年,终止于1984年,共存活26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也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尽管对这一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微词颇多,在这里我们不去争论,但我们只从事实上说说人民公社曾经产生的历史作用。

笔者认为,当年的人民公社这一全新的社会体制,因为是在探索中发展,难免出现一些曲折,但从主流方面来看,还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

首先,它是农民群众的一种首创,并不是领导的顶层设计,也不是专家的创造发明。中国农村自从1951年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得了土地,但是因为当时农民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的一些差异,一些劳动力少的家庭,特别是一些军烈属家庭,劳动力少,难以耕种好自己的土地。这样,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便应运而生,最后自然过渡到人民公社这样的一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一些家庭的土地耕种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农村组织体制的一个伟大创举。

其次,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历史以来处于涣散状态的农民很好地组织起来了。团结就是力量,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集体效应。看看当年农民群众开田修渠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不能不让我们惊叹当年老一辈的劳动激情和冲天干劲。那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劳动场景。

更重要的是,在人民公社短短的20几年时间内,依靠人民公社集体力量的优势,创造出了许多惊人的历史奇迹。比如,水利工程建设,20几年的成就比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的水利建设的总和还要大。新开垦的耕地3.9亿亩,并把不少的低产田改造成了中、高产田。同时,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公路、铁路等基础建设。

特别是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实现弯道超车立下汗马功劳。这些不能不说是人民公社这种集体经济组织所产生的巨大优势。

当然,因为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难免存在一些不足,这是正常现象。我们不能求全责备。有些人对人民公社进行恶意诋毁,那完全是一种别有用心。

拿咱国家996和外国劳动法完善说事的人真的是带节奏。

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几百年的资本主义比?(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荷兰1581年建国,十月革命也才1917年,俄国的社会主义最终失败了,所以忽略不计),新中国成到现在还不到一百年,更不用说咱国家还耽误了二十多年,实际时间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算,到现在也不过四十多年。

四十多年发展成这个样子,我对国家是很满意的。

真正的对比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资本主义初级阶段比,或者共产主义阶段和现在的资本主义对比。

你拿才实际上发展了四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和已经发展了几百年的资本主义比?

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的过程是非常血腥的,因为是靠掠夺殖民地积累的原始资本,咱国家社会主义不搞殖民,改革开放之后就一心一意谋发展,这四十年发展成世界老二是非常大的进步了已经,要记得我们建国开始GDP占世界总比才4%(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就是这个数字,总之就很少)。很多人喷996,这个没得说,我也喷,但相比资本主义靠血腥的殖民掠夺发家,我们国家996看起来文明多了。

而且咱国家也不是没有轻松的职位呀,公务员轻松不用996,你怎么不去考呢?外国就没有辛苦的工作吗?那外国像那些知友说的这么好的话,你怎么不去移民呢?难道是因为不想去美国当流浪汉吗?

邓小平说过,到21世纪中期,即2050年左右,中国才可能算是进入社会主义中期阶段。

有空多读一些毛选和邓小平文选比什么都强。

老一辈的革命家都是很有信仰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是他们一生奋斗的目标。

我国社会主义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建国初期,1953年到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全国在1953年春天土地改革基本完成,随即进行三大改造。1953年至1956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头号周刊#

《人民公社就是农民的单位》。总有人说"农民没有单位",那么你往下看。

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过了土地改革,农业初级社到农业高级社的过渡,终于在1958年成立了"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乡镇),从此几亿农民成了人民公社的"社员"。

"人民公社"(乡)是最基层政社行政机构,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产物,现级同镇或街道办。设党的委员会,管理乡级机构党员及下辖各行政村党支部。设乡(镇)工作办公室,管理下辖各生产大队(行政村)日常工作及农业生产工作的安排部署。上一级行政事业局(处)均有派驻站(所),如乡派出所,乡人武部,乡农技站,乡税务所,乡财政所等。

生产大队(行政村,村民委员会),属乡(镇)辖,设党支部(大村),负责本村党员组织生活及党的队伍建设。材民委员会是一级村民自治集体单位,负责本村村民的日常生活工作,落实乡镇对农业生产工作的安排和部署。民主选举村委会人员,辖本村各村民小组。

生产队(村民小组)负责本组村民间日常生活工作和农事工作,由本组社员民主选举小组长(生产队长)。

社员(村民):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户籍的自然人。从事日常农业生产劳动,无辖权,只有被辖权。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改革开放其实来源于一场乒乓球比赛。

改革开放,不是横空出世的,奉劝媒体和专家介绍改革开放的时候,要把前因后果讲清楚。

现在,很多人讲起改革开放,总是觉得它是横空出世一样。如果没有外因的改变,也不会促发这一场巨大的内部改革。

历史进程,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他们总是存在着一定必然的传承。

自建国以来,中国因为道路的选择,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闭。后来因为主权问题,和老大哥苏联不但分道扬镳,而且还有了很大的矛盾。但是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初级工业化进程,苏联还是出了很大力气的。

在美苏争霸的大前提下,一场在日本的乒乓球比赛,就此改变了世界的格局。这一场促成中美交流的乒乓球比赛,准确来说,才是真正改开的起点。

对于当时的中美来说,其实双方都是很愿意解决双方的关系的。老一代领导人,其实做了很多的工作,最开始,是想通过斯诺,完成中美意愿的传递,可惜的是,这位非常了解中国的记者命不长久。

后来,在日本举办的一场乒乓球比赛,在阴差阳错的情况下,竟然意外俄打开了中美交流的大门。

基辛格访华,为中美建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才有了后来尼克松后来通过巴基斯坦秘密访华,也才有了后来的中美联合公报,才有了中美建交。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那都是因为教员“三个世界”的理论,让亚非拉的兄弟把咱们重新抬回到五常的位置。没有这个位置,恐怕再厉害的乒乓球高手,也不会打开中美两国交流的大门。

说这么些看似杂乱的事,其实是要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咱们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面对的主要问题。

很多人认为,开始的27年,就是因为因为他们大家才过了苦日子。真的是那样吗?那时候面对内外交困,他们面对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没有中美打开交往大门,没有将近10亿的人口,会有后面的改开吗?

没有任何一段历史是孤立的,更不可能凭空出现。

前苏联灭亡的原因吵了几十年了,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戈尔巴乔夫对苏联体制的“改革”失败导致的,有的认为是美国对它进行“和平演变”的结果,有的认为是加盟国的离心离德,但这些都不是它灭亡的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它失去苏联民众的支持以体制运转的失灵。

从冰山一角的苏联官员特权上可见一斑。绝对的权力对应的是绝对的腐朽。

宅居特权:曾经的苏联,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均有一处或几处别墅。凡是名胜地、风景区、海滨、避暑胜地,几乎全部被大小官员的别墅所占据。

特供权:苏联各级党政机关均有特设的内部商店、餐厅、冷库等供应网络,按照官职大小、地位高低享受特殊供应。

特教权:在苏联凡是高级官员的子女,从幼儿园到大学均有培养他们的专门机构或保送入学的制度。高级军官的儿子则直接送军事院校培养。

特继权:苏联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可以免费为自己的子女留下豪华住房和别墅,供他们终身享用。而普通民众没有这样的权利。

特卫权:苏联花在高级领导人身上的费用,达到无法核算的程度。

特支权:在苏联位居金字塔顶端的官员在国家银行有敞开户头,即户主可以不受限制随意提取款项的户头。

司法特权:苏联有许多法律,但它属于人治的初级阶段,因为这些法律对苏联官员来说形同虚设。

这比封建沙皇是好不多少的。

从以上冰山一角的特权化可以看出,苏联的财富名义上属于全民,实则大多数财富都用来为特权阶层服务,普通苏联民众受到这些特权者的严重剥削和压迫。官员特权化的社会,一定是一个矛盾激化的社会。

“合作社”商业模式,已经回归……

有人说,合作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标杆!

也就是说,杂乱无章的零售业,已经令人烦躁透底了。消费者说,传统实体零售产业,存在巨大的商品差价,侵占了消费者权益!眼下,消费者又说,新零售业,虽然,商品销售低廉,可是,质量的沉浮超大,假冒伪劣商品横行!严重欺骗了消费者感情,令社会损失惨重!

有人说,“合作社”模式,是资本经济下沉产物!

合作社商业逻辑,具有明显的连锁效应!一般家庭,或个人,难以承受庞大的投资项目金。假如,“合作社”项目,真正走入社会,对“大众创业”,千千万万家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是一个沉重打击!大众创业,面临着无路可走的窘境!

有人说,“合作社”经济,便于市场管理。

市场经济发展新机遇,规范化管理,迫在眉睫!正常的经济发展秩序,需要规范化管理,体制化运行,模式化,数字化发展…。

那么,普通大众,又如何解决,提升个人收益呢?让大家一起为资本家打工吗?这样的经济发展环境,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呢?

改革开放初级阶段,邓小平同志说: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第二阶段:先富带动后富,第三阶段,共同富裕!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至始至终,一直围绕着“大众创业”为核心,社会经济发展大战略!

而现在呢,中上游产业架构,被资本霸占,低端产业为基层民生经济,然而,近些年来,“大众创业”一直遭遇到了,资本经济的挤压,与侵占,让千千万万普通大众,举步维艰,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百货产业,是底层朋友,创业的入口之路,如果,被“合作社”项目包围,那么,未来大众创业的信心,与热情,必遭沉重打击!

大家觉得呢?欢迎留言探讨!

#历史上的今天#

1988年5月30日 (农历四月十五),中央决定创办《求是》杂志。

1988年5月30日,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为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原则,结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开展理论上的探索和研究,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中共中央决定委托中共中央党校创办全党的理论刊物《求是》杂志。总的指导思想: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基本路线为指针,全面地宣传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改革总揽全局,防止僵化和自由化。刊物的读者对象是县以上干部和理论宣传工作者。

《求是》杂志于7月1日创刊,邓小平为《求是》杂志题写刊名。中共中央原来理论刊物《红旗》在6月16日出版最后一期后停刊。

从1978年底开始的国企改革已经40余年,1992年以前主要放权让利,探索两权分离。从1993年起到现在,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为方向,不断深化改革,完善新体制。40多万国营企业倒闭,全国近4000万国营企业职工下岗失业。经过这么多年的企业改革,终于明白了国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区别:国营企业,实质为国家经营、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国家安排具体的生产内容。

国有企业:表面上企业为国家所有,实际上是私人经营,国民中的人都可以成为经营的人。

国营企业是国家受委托经营由全体公民所有的公有财产。产权明晰。

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

当年,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为了国营企业的改革,多少国营企业倒闭,多少国营企业职工下岗失业。损害了多少群众的切身利益,难道这是唯一不可避免的办法吗?由此造成的后遗症,能够说清楚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漫长的社会过程,作为平常的百姓,只希望能够平静,平安的过日子。不愁衣食住过一辈子。这是中国老百姓最起码也是最大的愿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83912/
1
上一篇工厂里学会计(工厂当会计怎么样)
下一篇 税法会计利润总额公式(税前利润总额公式)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