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众百货业(四) 兰州“民百”现象
1981年,随着商业经营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在商品流通体制上的改革,取销包销,实行统购统销、计划收购、定购、选购4种形式,对棉布、棉纱、棉花混纺布、汗衫背心,床单布等7种商品由商业部门统一收购和经营,化纤布、呢绒、绸缎、毛线、毛巾、胶鞋、火柴、肥皂、洗衣粉、机制薄纸等15种商品,工业按计划交货,商业按计划收购,超产部分工业可以自销,木纱团、绵纶袜、棉毯、手电池、油墨、窗纱等15种商品,由工商双方签订订购合同。除以上3类之外,其余所有商品,工业可以自销,商业可以选购。1982年国家先后3次放开商业选购、订购的小商品和部分计划收购的主要商品价格。1983年国家调整纺、针织品价格,对纯棉布调高20.4%,化纤、中长、。涤棉布调低29.5%;同年5月针棉实现免收布票,敞开供应。12月,纯棉布取消凭布票供应的办法,布票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三多一少”的商品流通体制的形成;批发环节原来“三固定”供应方式被冲破,百货零售市场形成,经营百货纺织品的集体、个体商户越来越多。这种背景下,国合商业“独大”局面受到冲击。民主百货大楼(以下简称民百),在商业体制改革中,面临挑战,率先组建以亚欧商厦为主体的企业集团,打赢市场竞争第一战。在其后兰州一轮又一轮的商战中,外地进入兰州的企业,盯住的主要目标是民百。民百和亚欧、华德,组成国合商业的三大姊妹商场,联合迎战,到1990年,国营百货(纺织)公司(含民贸)和供销系统经营百货、纺织品的网点基本维持在1981年水平,而在集体、个体商户遍及城乡的情况下, 主导市场升浮的还是国合商业。1992年,民百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动力,展开各种改革,创下甘肃商界和百货零售业许多第一:第一家国企改股份制企业;第一家发行股票筹集建设资金,建设西北第一商厦——亚欧;第一家实施连锁经营,创建兰州新的经营模式和商业形态;第一家实行工商一体化经营,创立多元化经营模式;第一家实行年薪制,创建新的激励机制;第一家向社会保险接轨,建立新的保险制度等。营业收入从1991的刚过亿元,一年一个台阶,1994年达到4.5亿元。著名解说家赵忠祥在《强者之路》电视片解说词中说:国务院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甘肃省仅两家,民百占其一;全国流通系统仅4家企业中,民百又占其一“。所有这一切被国内媒体称之为“兰州民百现象”。
1996年,在民百引领下,亚欧商厦、兰州百货大楼、华德商场、工贸商场、金达商场等国合商业企业形成兰州商战第一军团, 成为兰州百货零售业的佼佼者。两年后,这一排序发生变化,但还是以以兰州的国合商业为主。1998年北京华联、中国百盛等外地零售业以低价位(如0.5元一斤的鸡蛋,当时蛋价在1.6元左右)抢占兰州大众百货零售市场 。到1999年,兰州国合百货零售商业全部被挤出零售业的前20名,百盛坐上了零售业的一把交椅,紧其后的是北京华联等。特别是供销社经营的百货零售业,虽然有政府干预(如强行征收广场购物中心)的因素,但不适应“狼来了”的市场环境还是主要原因。2002年,民百集团经过几年卧薪尝胆,终于成为兰州百货零售业第一高手。 在深化商业经营体制改中,民百集团创造了兰州国有企业改制后能够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生存的奇迹。这一现象,被被国内商界和媒体称之为“兰州民百现象”。
“砸三铁”也叫“破三铁”。
1992年初,以徐州国营企业改革为发端,国营企业掀起了一股以“破三铁”(“铁饭碗”、“铁工资”和“铁交椅”)为中心的企业劳动、工资和人事制度的改革热潮。
“破三铁”,是企业改革15年来,第一次把改革的矛头对准了企业中的一般职工,在此前,所有的改革理念和措施都是针对经营层与国有资产管理层的。
“破三铁”,其实也就是解除了企业与工人的“终身劳动契约”。在某种意义上,大张旗鼓的“破三铁”是一次无可奈何的观念运动,它让人们意识到,他们一直以此为家的国营企业不再是永远的保姆和不沉的大船。
它被认为是中国大型企业第一次打破”铁饭碗”,全国多地不少老牌国营企业也纷纷以深化改革为名义大幅度裁员,大批工人下岗回家。有些地方政府官员更直接提出,以三铁精神(铁面孔、铁手腕、铁心肠)来破三铁。
但是,“试图用皮鞭加饥饿的办法搞活国营企业是行不通的”,随着“砸三铁”造成的消极效果越发凸现,甚至产生了社会危机,到年中,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就戛然而止了。
改革开放后,我们工人的“身份制”与“单位制”的逐渐解体,引以为傲的终身就业也逐步转向契约式的合同就业!
1978年,市场经济促使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身份制与单位制的逐渐解体,传统产业工人在资源再分配中的优越地位也逐渐下降。特别自1990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减员增效”、下岗失业政策的实施,传统产业工人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以及社会声望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相比都有大幅下降。身份制的解体打破了传统产业工人阶级的终身就业的待遇以及一系列附属于此种身份的权利。
经过劳动关系改革之后,传统产业工人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终身雇用的固定工转向了两个方向,即劳动力市场中的被雇用者与下岗、失业者,而下岗失业者则成为城镇社会底层的主体。单位制的解体使得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单位劳动保障与单位福利也逐渐解体,随着 90年代开始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以及单位福利的逐渐被取消,传统产业工人原享有的“高保障、高福利”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社会保障制度仍不健全的情况下,传统产业工人要承担着医疗、住房以及子女教育等高额的生活费用。故此,在市场转型中,身份制与单位制的解体给传统产业工人的就业、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声望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工人成为了城市的底层社会群体。
细细总结起来总共有3个方面:
第一,传统产业工人数量规模逐渐缩小。经过一系列的制度变革之后,国有单位与集体单位的职工人数大幅度跃减。现阶段传统产业工人在身份上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即从原来的固定工逐步转变成合同制工人与城市失业者。在城镇失业人口中,传统产业工人是其主体,这部分人也成为现阶段城镇的新贫困群体。
第二,传统产业工人经济、社会地位下降。这一点是与国企改革直接相关联的,经过1978年-1986年的放权让利阶段、1986-1991 年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阶段,再到 1992 年后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国企改制使得企业管理层的权力日益增强,而工人则逐步丧失参与企业管理和劳动报酬确定的权利,导致了依赖于工厂的产业工人失去工作岗位,造成经济收入的大幅度下降。
国企改制施行了新思路,其中两个主要方面即是“减员增效”与“抓大放小”的战略方针。“减员增效”式的改革结果,已经不再是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与普通职工权力关系的变化,而是直接导致职工大规模的下岗。尽管这些下岗人员通常会在体制外的部门求得再就业机会,但他们在改革以前甚至改革初期所享有的种种经济、政治待遇无疑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抓大放小”式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公有产权的转让。这种改革基本路径是把原来国有小型企业以及集体企业改变成非公有制企业。被改制的企业职工,或者被企业购买者接收而成为私营企业雇工,或者下岗失业,进入失业人员群体。这样,对工人而言,无论是减员增效的改革还是抓大放小的改革,都同样意味着他们的经济社会地位的下降
第三,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以及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下岗失业群体不仅社会、经济、政治地位急剧下降,而且面临着较严重的生活困境,基本生活缺乏保障。职工下岗失业后又得不到有效的安置和救助,从而容易使他们生活陷入困境。这些职工下岗失业后,一方面是再就业困难,再就业率呈现连年递减的趋势,表明通过再就业的方式已经很难解决当前的失业问题;另一方面,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之后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下岗失业人员无保、中断参保的问题日渐突出。
在市场转型时期传统产业工人的劳动关系、社会经济地位以及数量规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在政治上被赋予特殊含义的身份群体逐渐转变为劳动力市场中的普通被雇用者与失业者,当然与之相伴随的是大部分传统产业工人在资源再分配中的优越地位以及社会福利逐渐被取消,从而导致他们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人逐步走向了城市的贫困阶层。
经过将近30年的改革,随着近年来大部分国有企业改制的完成,传统产业工人在阶级阶层结构中的地位基本已经确定。
现在有很多不明真相的人们,总是喜欢拿1992年以前,即社保制度改革以前,“企业职工没有交纳养老保险”说事。按他们的逻辑,就是“社保制度从1992年开始实行,那么1992年以前就肯定没人交社保。”
这简直就是混账逻辑!难道你爸妈结婚生你之前,就不能生有别的孩子吗?难道你就不能有哥哥、姐姐吗?
我国早在1951年2月26日,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各企事业单位都设立了“劳动保险基金”!
职工一参加工作,单位就从职工工资总额中扣出了百分之三的份额,存入企业的“劳保基金”账户。作为职工住房、医疗、及退休养老费用。当时的职工医疗、退休工资都是由企业负责。
1992年,社保制度改革。各企业单位的“劳保基金”随即转交到社保局的“社保账户”!这才有了企业职工退休的“视同缴费”。这就是说,这个“视同缴费”也是企业职工缴费交出来的!而不是像一些人凭空想象,从天上掉下来的。
巴菲特选择卖出股票的标准基本有4条。
92年居住在南宁的娃巴菲特选择卖出股票的标准基本有4条。第一,对企业的“基本故事”判断有误。简单的来说就是都符合介入的条件,当深入去了解的时候发现了一些致命的问题,比如财务报表造假。第二,企业的“基本故事”发生了改变。当我们介入某家公司的之后,公司的管理层更换了人员没有原先的优秀,不再执行之前制定的战略,商业模式也发生了改变。
1990年我高中毕业,考上市轻化工业技工学校。1992年八月我刚参加国企工作(赶上学校毕业后包分配制度的最后一班车,有内江市劳动局的分配指标--“xxx厂…请予以接收)。后来就是国家取消自谋职业--双向自主选择的招聘应聘。1992年刚入职的定岗基本工资,是:中等技校、中专生是68元,大专生是76,本科生是84元,8块钱一个级别。大专生及以上每月有书报费津贴补助,他们是知识分子要关心国家大事和学习,需要订阅书籍和报刊(我没领过,不知道每月多少,也就是十来块钱吧)!1993年,我们电工每月有电工岗位津贴好像是20来元,时间久远记不住了;劳保费用20元左右记不清楚了(原先是每月发洗衣粉、肥皂等实物,后来发现金自己去买);有夜班的,每一个夜班补贴费好像8元;有毒有害岗位基准津贴19元,服务的车间是轻污染岗位就是15元、是重污染岗位就是23元。68+20+8+19有115元,加上每月三十元左右不等的奖金,月工资也就是150元左右。食堂粉蒸肉0.8元、回锅肉一元钱、炒肉丝1.2元一份,素菜0.2-0.5元不等,饭票和菜票分开,食堂不用现金。厂子比较大,有硫酸车间、磷酸车间,普通钙肥车间、碳酸氢铵车间、厂办企业的复合肥车、劳动服务公司、总务科、子弟校小学初中、职工俱乐部的台球阅览室舞厅、职工澡堂、灯光球场、厂医院、单身宿舍生活区的两个职工食堂、生产区里的车间食堂供中夜班职工加餐、火车专用线道班车间(从成渝铁路接进三条铁路线运送矿石及化肥进出厂里,有三台火车头机车)。93年就七八千人了,一个总变配电站,三个分配电站服务不同生产车间(后来股份制改革试点成功,94年股票于深交所上市,又上了分厂,最多时候在职员工超过万人,后来也被贪污腐败搞垮了,2002年解体)
月薪82500,“晒”出了什么?
什么叫视同缴费年限?你知道吗?很多快要退休的朋友和即将退休的人,切记要去认定。
在我们面临退休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这件事情,如果搞不清楚的话,你的损失可就大了。
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提前了解这一情况,否则后悔也来不及。
我国一般企业是从1992年10月起开始实行制定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也就是说从1992年的10月开始,为认定视同工龄与实际激费年限的界线。
如果你是在1992——1998年以前参加工作的被保人。这里指的被保人,(是当时有正式编制的国有企业员工,没有正式工作的和自由职业,做小买卖的商户都没有资格去认定)。一定要切记在办理退休之前的一个月,主动去当地社保局提出认定视同缴费年限。以确保能获得更多本来就应该属于自己的养老金。
由于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实行社保制度的时间不相同,大家应根据自己工作所在地的政策而定,如果退休前你不去认定,就等于白白到手的养老金拱手不要了。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为了确保退休后的晚年生活过的幸福,有质量千万不要大意噢!有不太清楚的朋友可以留言,我会热情的为您解答。
印度外交部1日发表声明说,根据与巴基斯坦有关禁止攻击对方核设施的协议,印巴两国当天通过外交渠道交换核设施清单。声明称,这是两国之间连续第32次交换核设施清单,首次交换是在1992年1月1日。
建立这样一种制度倒是不错,可以相互监督。关键是,双方都要认真执行。这方面,印度的态度更加重要一些。因为,印度的霸道思想更浓,更需要严格监督才能认真执行,否则,印度方提供的清单还真的难以让人相信。
六零后的人,在八零年前后参加工作的,在北京市1992年实行社保制度之前,有一段工龄,退休时要计算“视同缴费工龄”,//@简单生活更健康:六零后的人,在八零年前后参加工作的,在北京市1992年实行社保制度之前,有一段工龄,退休时要计算“视同缴费工龄”,//@大雨落幽燕1103:每年都有社保对账单,对账单上会显示缴费年限,92年以前参加工作的有一个视同缴费年限!所以,每年都要核对自己的社保账户,好多人不知道!早发现,早解决,别等到该退休了再去核对!单位补缴,不是那么容易的!
退休金真的可能会算错!用亲身经历提醒70后即将退休的朋友注意下
12:21最近整理老资料,发现老供销社脱离出农机、烟草、盐业等等众多资产。很多丰厚的业务也从此独立出去了。
一个是烟草业务从供销社脱离,省级大概是1982年,县级大概1984前后,到1992年有了专卖法,正式确立了专卖制度,现在也是待遇最理想的国企之一了。
另外一个是农机公司,大概1978前后,各地农机资产移交。
第三个是盐业,1999年左右,盐业专营权整体移交盐务局。
有一定门槛的业务仅剩下了烟花爆竹经营,目前各地禁燃禁放,属于半夕阳行业。
此后剩下的只有普通日用品、农资、农产品业务,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有很长一段时间慢慢就经营不善了。
不适应市场竞争的原因,一个是体制机制问题,如果没有很好的激励机制,干多干少都一样,干的多错的多,那就是劣币驱逐良币,整体没有战斗力。
另外一个就是成本高负担重,环境突然变了,原有大量人员还要维持,大家一起吃大锅饭,再有几个不干活的、搞fb的,慢慢就走向停业破产…
这方面感觉南方做的比较好,不搞承包改制,搞股份制,集体、经理员工都有了股份。当成自己的事去做。南方省份也从供销社发展出不少上市公司,像天禾股份、浙农股份。
有人认为这个系统没有多太大价值,经过这两年整改结果来看,目前资产庞大人员众多,如果能够有效激活,是国家培育内需促进国内循环、推动农业发展、保障乡村振兴的有力实体。
以县一级来说,原职工大多是70年代以前招工,以后几年随着逐步退休,很快能够实现轻装上阵。
经过这几年的清查清理,有效资产越来越多,后期完全可以通过社会招聘、机关招录,吸收优秀经营人才,发展新时期的供销社业务。
和平时期保障物资供应,特殊时期也能发挥重要保障作用。
图为漠河北极村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