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爆炒的抗原检测NC膜其实20年就开始爆炒了,当时一卷100米的NC膜终端售价从2000多炒到6000到1万,采购称为“膜慌”,不过当时大家最关注的可能是口罩的熔喷布。
硝酸纤维素膜(nitrocellulose filter membrane,简称NC膜),在胶体金试纸中用做C/T线的承载体,同时也是免疫反应的发生处。 NC膜是生物学试验中最重要的耗材之一,供应商主要是美国。
泰林生物: 深交所要求泰林生物说明是否存在通过互动易回复迎合市场热点、配合二级市场炒作股价的情形。
北化股份: 董秘回复直接客户中没有NC膜的专业制造企业。
优宁维:这个挺有意思的,有自己的公司商场,董秘回复目前公司商城中在售的NC膜产品仅限用于科研端。$北化股份(SZ002246)$
$泰林生物(SZ300813)$ $优宁维(SZ301166)$
核酸慌张退场,抗原跑步入场,下一个造富神话?

核酸检测行业因为政策风靡了三年,更是造就了数千上万家的核酸检测机构“暴富”,也出现了核酸检测企业要排队上市的现象。可是就在“核酸检测时代”即将结束的时候,核酸结果现象频频暴雷,核酸结果造假、拖延、不规范等让人震惊。
如今随着政策的改变,全国对核酸检测的需求在大范围降低,各个地区也不允许随便就开战全员核酸,即便是街上的核酸检测小屋也撤掉了许多,随之而来的是各个卡点会让人做抗原检测。在核酸要退场的同时,抗原检测大有可能要接替其地位,抗原检测会成为下一个造富神话吗?
一、大范围核酸检测落幕
随着进入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份,许多城市纷纷宣布大多数地区不再查询核酸检测结果,只要扫码显示绿码就可以通行。从记者处了解到像深圳的公交、地铁、药店、公园等都取消了核酸查验,只需要扫场所码即可。另外还有北京也宣布公交和地铁都不能拒绝没有48小时核酸证明的乘客。

除了这些一线城市之外,天津、广东、成都、广州、石家庄、洛阳、贵阳、大连等等都不再查验核酸检测证明,只需要持有绿码,做好自我防护都可以正常出入。像一些人群比较聚集的密闭场所暂时还继续保持原来的政策,持48小时核酸证明出入。
但是对于国家发布不得随便进行全员核酸政策,许多地区人民都表示来得“太迟了”,因为许多时候被要求做核酸的时候没那么大的必要性,还劳民伤财。有许多老年人行动不便几乎不出门还需要经常做核酸,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而且有人表示有的时候做核酸非常“敷衍”,都只是在嘴里外面碰了一下就出去,肯定也会影响核酸结果。
二、抗原检测
总之在此次核酸造假爆发之后,借助这个时机开始大范围取消全员核酸,但并不意味着以后完全不用做了,在必要时还是会进行核酸检测。不过现在开始主推做抗原检测,如果有上高速或者出行的人就会发现,跨城或者跨省的时候会进行落地即检政策,在现场做个抗原检测等着出了结果才能放行。

抗原检测是通过抗原和抗体结合在试纸上检测,通常只需要10分钟左右就可以,但是抗原检测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所以在结果上不能替代核酸检测,但是胜在能快速初步判断一个人是否携带病原。
而且抗原检测可以个人在家使用,许多地区已经发布在收缩核酸检测范围的同事,鼓励大家在家自备抗原检测试剂,甚至有许多地区直接派发抗原试剂盒。关于抗原检测的小程序也正在开发中,后续肯定会推出供大家使用。等到抗原试剂盒供应量上来之后,员工上班前可以做个自检,如果有阳性直接上报在家中隔离,恢复阴性后就可以出门。
由此看来,以后抗原检测的需求量会大幅增加,那会是下一个造富神话吗?
三、抗原类会是下一个造富神话?
虽然单个核酸检测试剂利润并不高,但是胜在量大,每次全员核酸就能为企业贡献许多利润,如果未来抗原真的替代了核酸,并且发展成全国大范围家庭必备物品,抗原机构的规模肯定会扩大。抗自测试剂盒已经成为当下的主流,并且开始民用化,部分地区的价格也压缩到了每人10元以下。

抗原检测生产成本也更低,主要原料为生物原料、NC膜、塑料件、人工等构成,这些原料都可以自产,所以在成本上还可以再次进行压缩。目前预计极限的情况可以压缩到1.5元每人份,所以加上运营费用指导价未来可能定位在8元左右。
随着政策的调整,人民对于抗原的需求在快速增加,以前药店没人买的抗原试剂现在线下店铺全部缺货,都需要预购。而且据中泰证券研究表示:随着抗原自检的推行,国内对抗原自检试剂盒的需求可能达到年6000亿左右,并且在使用场景上还能普及到国外。
但是据业内人士分析,在国家相关部门大规模采购的今天,抗原、核酸检测产品均价都被压的很低,没有暴富可能性。因为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降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价格的通知》,明确抗原检测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政府指导价降至不高于每人份2元。

总结
抗原自检试剂盒的发展前景被大家广泛认可,在未来很大可能会超越核酸检测的作用,在规模上对比也不会差。这样势必会造成巨大的利益空间,所以在抗原推广的同时,就已经对相关机构进行了警告和监督。
当下国内的抗原检测企业上市的规模还远远不如核酸检测机构,已经上市的仅有数家,所以未来最先能够符合国标的机构抢先上市,肯定会挣到第一批红利,但是不会造就下一个“造富神话”。不知道你有储备抗原自检试剂盒吗?
比亚迪海豚预售出,作为唐创领车主与海豚/元puls的意向购车主,真正的意难平了,昨天晚上喷了一波,感觉还是喷得不够,今天特意再开一篇再喷一波才能解愤了。
原本以为经过元Pro的调价政策,比亚迪的市场部终于开窍回归理性了,结果海豚的预售又狠狠的打了我一耳光,真的要好好骂一骂比亚迪了。

1、定位精品女性小车,但却外型一般,内饰一般,性能一般(70kw的),续航一般,售价更是一般,让女人如何冲动去消费?以技术去定位卖给女性!?这个是不是搞错对象了?
2、按比亚迪的尿性,预售9.68-12.48,上市价应该是8.98-11.98。同样的上市价8.98万,在消费者心理感受上:预售九万的价格还算可以,如果上市再降点就更好了;九万六的价格有点贵,希望上市能降6000就好了。这两种对消费心态影响与广告宣传效应是完全不同的层次的,比亚迪难道真的是怕海豚卖得太多不愿供货吗?
3、一小时2000的预订量并不是好现象,因为这批预订单的车型80%甚至90%都是顶配130kw的意向群体(包括我也是这个意向群体),但真正的销量主力应该是两款中配,等顶配销量一波过后,毫无竞争力的中配根本撑不起销量,很可能只有可怜的1000台以下了,那请问开辟海洋系列的意义何在?前期的宣传造势意义何在?技术不能转化成销量,E3.0平台的作用何在?钱多没地方烧的不如拿来扩大dmi的生产线更有效益了。
4、nc的的定价决定了后续元puls的定价的,海豚顶配11.98,那元puls肯定是13-16价格区间了,同样的在400-500公里车型中也是没有竞争力的,那最终也是卖个寂寞了。比
以上所言,纯属一家之言,不吐不快,如有类同,纯属巧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