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财初审通过后有哪些注意点,下面就给大家聊聊。
1,只要是在官网公布的初审名单中有孩子姓名,就意味着孩子初审通过,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更新的慢一些,不用着急。
2,复试缴费确认时间:6月3号到6月5号,缴费既确认。
3,山财大复试在时间冲突的情况下,只能选择一所高校参加复试。也就是说选择了山财,其他限制一所复试高校的,就没办法确认。
4,山财初审入围没有比例,可以说符合条件的学生都通过了。
5,初审入围人数较多,也就意味着笔试筛一批孩子。没有系统的培训,很难通过笔试这一关。
6,结合专业和初审通过的人数以及山东省内综招高校的情况来看,即使初审通过的过,后续压力大,但是山财大的报考性价比依旧很不错。
综合评价——郑同学,来自临沂第一中学北校区,选科物化生,高三上学期快结束时报名了我们的综合评价与高考志愿规划服务,赶上了证书匹配的末班车,高三期间获得了多个白名单赛事奖项,并通过了山师、青大、山财、青科的初审。高考一结束就咨询报名了我们组织的面试培训,最终通过综合评价以523分的成绩被山东财经大学新闻学专业录取,而常规批专业新闻学(地方专项计划)录取分数线是551分,新闻学(厦门走读)是540分。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报考山东2022年电网,网申通过率大不大?
山东考生,高考高出一本线85分,当年分数可以报考山财,在上海某财会类学院会计专业读本科,大学是学院但在山东收分属于重本,但是知名度应该不高,在校成绩绩点3.72/4,奖学金很多,中共预备党员,请问报考山东电网网申通过率大不大?
国网考试不难,山东电网网申枪毙模式,过了网申相当于进去一只脚,比以前公平透明点,也就是那么点,要不然为啥公示没有分数没有单位,所以你懂的,别听国网考试培训机构忽悠,什么看报考志愿,看分数,这是忽悠你报名的,能过网申的大部分能录取,别看报名人数没有用,大部分连考试资格都没有,山东电气有几个双非学校过网申很容易,山东理工,山东科技,青大,要不然你看看每年录取情况,是不是这几个录取最多,难道其他学校生源不行吗,不是的,压根不让你考试啊。
过不过网申和你填的志愿没有任何关系!过了笔试进入面试才会真正报志愿,那时候每个单位具体缺额就出来了!虽然你的成绩很好,但是过山东电网网申还是很困难。电网招聘的主力专业是电气,像你就读的会计专业在电网招聘时属于非电类,非电类专业不仅招生数量很少,而且非电类还会包括通信、土木、机械等其他专业,所以电网招聘最后具体到财会类专业,名额可能只有少数几个。
这样的话,招聘门槛自然就高了,毕竟电网不缺人。大部分省网在校招时,对非电类的要求基本上就是985硕士。到电网统考时要求会适当放低,但是问题是最后到底什么学校学历门槛够得上,因为每年的情况不一样,样本也小,不太清楚,再一个,非电类的竞争非常大。不否认你在校成绩很优秀,奖学金也拿了很多,但是最后在电网网申时,你的学校就是会被筛选到双非本的这一层级中。这样对你其实很不利,所以我建议还是别在一个树上,多去看看电网以外别的就业机会。#国家电网##教育微头条#
滨州市内部审计师协会与山东财经大学
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 内部审计实践教学基地正式揭牌
7月12日,滨州市内部审计师协会和山东财经大学举办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内部审计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党委书记邵文涛、副院长王守海、实践教学中心主任石贵泉、审计系主任武恒光;滨州市内部审计师协会会长崔艳霞、秘书长傅玉兰出席仪式并揭牌。参加揭牌仪式的还有滨州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扈献民、副局长赵君等领导。
近几年,滨州市内部审计师协会与山东财经大学在贯彻落实国家内部审计政策、法规、审计署11号令等各项内部审计准则方面积极探讨,深度合作,双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深化合作领域,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师协会行业管理和实践资源的优势,双方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搭建山东财经大学内部审计实践教学基地和滨州市内部审计人才培训基地,努力实现科学办学、强化内审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揭牌仪式由赵君主持,邵文涛介绍了山东财经大学的学科优势,对滨州市内部审计师协会在推动审计署11号令及《滨州市内部审计工作协作机制实施办法》落地实施方面发挥的作用,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协会在落实国家政策,紧紧围绕内审工作创新,把握内部审计科学发展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贯通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扈献民对邵文涛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扈局长从多视角、多方面介绍了滨州市内部审计取得的成就,并要求通过更加深入的合作交流,提升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滨州内审创新和改革迈向新的高度。希望通过高校的理论、人才和技术支撑,围绕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发展这个中心,以内部审计协作机制为基础,完善监督、服务体系建设,打造规范的内部审计运行机制,发挥内部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内部监督作用,筑牢第一道防线,通过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促进实现审计全覆盖。
滨州市内部审计师协会将以此为契机,结合“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部审计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把握好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机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相关要求,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在促进完善内部控制、加强风险防范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cp]六年前的今天
王蔚
(20221121)
6年以前今天,孔子学堂搞培训,邀请颜炳罡先生去做讲座,那时大千先生还在。大千先生安排我去做主持。颜炳罡先生是儒学大家,当面聆听先生的讲座,当然是一件幸事,我满口答应下来,并认真准备了主持词。今天翻开微博,又翻到了这篇主持词,觉得蛮有趣味。随即把这篇主持词发给了颜先生和他的学生常强。这大概是颜先生第一次看这这篇主持词,写了较长的一段话回我。颜先生是这样回的:“谢谢王教授!您精心准备的主持词,溢美之词,至今读来,依然惶恐,直出虚汗!马一浮先生曾言,孔子子孙不在衍生公府,而是程朱陆王。仿其言,复圣公子孙未必颜氏,乃天下学颜之学,行颜之行之士。王教授乃齐鲁第一高士,在山东与兄比肩者稀,经济学,论语学两学兼修;退而学问,出而传道,后车数十乘,从游数百人,行走于齐鲁之间,知而究根,行而见其效,吾辈羡之叹之,心向往之。祝兄事业不断创造辉煌!炳罡叩首。”而常强的回复较短:“[鼓掌][鼓掌]精彩!再次拜读,依然感觉充满力量,短小精悍,符合老师的风格!〞我常说,“没有文字的历史就像风一样,风过去了,也就无影无踪了。而有文字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有了文字,我们可以把一切保存。”其实我写这段话的话真正目的是向大千先表示感谢。没有大千先生,就没有孔子学子堂,也就没有我和颜炳罡先生、常强的的交往。
附上当时我的介绍词。一笑。
为颜炳罡教授演讲所准备的主持词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 王蔚
(2016年11月21日)
我非常高兴有这么个机会介绍颜炳罡先生。
介绍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是中规中矩的介绍。从网上down down资料,编排一下,念一念。另一种就是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了解来介绍。第一种方式简单。是大多数人采用的方式。第二种方式略难。弄不好呢?演讲的人还会很不高兴。
但是我还是选择第二种方式,因为我觉得第一种方式不能完整地介绍颜先生。
首先,颜先生出身高贵。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出身高贵,比如我,就出身贫贱。颜先生是复圣公颜回之第七十九代孙。而颜回当年是孔子最好的学生。大家都知道我是讲《论语的》,孔老夫子在《论语》中对颜回一个人的赞扬比对其他所有人的赞扬加起来总和还要多。最有名的就是“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还有“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为什么孔子特别喜欢颜回呢?这里有一个秘密,是因为孔子他母亲姓颜。孔子母亲姓颜,名征在。我猜想,颜回跟孔子的姥姥家关系密切,这应当是孔子喜欢颜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二点,颜先生命大。我注意到颜先生出生于1960年。大家知道,1959年到1961年,中国曾经发生过严重的自然灾害,饿死了几千万人,有说2000万的,也有说3000万的。如果你注意一下,你会发现,你周围的人,很少有这几个年份出生的。但颜先生人家就出生在1960年。命不大,是很难活下来的。
第三点,颜先生命好。我注意到颜先是1979年入的山东大学,1983年毕业。颜先生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即改革开放这个大的潮流。时也,命也。一个人的命运往往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关。
第四点,颜先生勤奋。我们常常用学富五车、著作等身来形容学者。颜先生对之8个字当之无愧。颜先生编著了几十本书,写了上百篇论文,不勤奋是不可能的。孔老夫子讲,敏则有功。不用功,是做不出这些成绩的。
第五点,也就是最后一点,颜先生有很强的使命感与担当感。颜先生不仅在书斋里研究儒学,还利用各种机会传播儒学。颜先生在山东大学创办了读经会,至今已经有十几个年头。除了在国际会议上极力宣扬儒学,出席高层次的论坛,颜先生还深入广大农村,为农民朋友讲儒学。
今天颜先生在百忙之中来做这个演讲,是对这个会议的最大支持。作为孔子学堂的72贤讲师,我也算是半个主人。我代表会议的主办方向颜先生表示感谢。也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颜先生做精彩的报告。颜先生报告的题目是《从道统的角度看儒学的发展脉络》。
大家鼓掌。
再附:颜炳罡教授简介
颜炳罡,“复圣”颜子第七十九代孙,当代著名儒学专家,民间儒学、大众儒学、乡村儒学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现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主要社会兼职有尼山圣源书院执行院长,复圣书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学术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孔子研究》编委等。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尤其热心儒学的传播事业。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下设的一个学科,本专业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
目前开设人力资源管理的高校有近13所,其中不同的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划分不同,有些是偏向于公共管理的,有些是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有些是工商管理门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开设人力资源管理的高校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武汉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等,相对于众多开设专业来说,该专业可选择的高校不是很多,且根据学校的不同,人力资源管理的侧重点可能不同。
发展前景及就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习的课程主要有,经济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法学、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薪酬管理、劳动法、人员素质测评、工效学、工作分析、劳动关系、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统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
院校分析
根据以上排名我们可以把国内设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高校按学校综合实力、学校名气、影响力以及专业实力、考研难度进行分档。
第一梯队以管理类学科实力强的985院校为首,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劳动人事学院和中山大学就是人力资源强校,不过也是比较难考,考上的可能都是凤毛麟角。其他的还有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的管理学院,都是国际AACSB认证的优势商学院。招生比较稳定,竞争压力当然也比较大,但是学校地理位置都比较优越,基本都处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报录比一般在18-20:1左右,就业前景好,适合学霸类型的考生报考。下面详细介绍一下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山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山大学教育部学科评估这两个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分别是全国第一和第二。两个学校分别在北京和广州,地域优势也很明显,实习就业都方便。
中山大学的秦昕老师在人力资源方面很有造诣年轻有为,有这样的老师中大的发展应该会很好另外中大的研究生现在是研二分专业,如果考进来不想读人力了还有机会读别的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的人力资源,也是国内一流学科,唯一不好的就是好多地方只招文科生,想进北京的各种大国企的人力部很容易。我当年本科一个一起踢球的兄弟,号称班级倒数,最后没地方去了,最后只能去了一家国内石油巨头总部的人力资源部,还嫌工资低。而且人民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考研难度还是蛮大的。
首先大家要知道单独人资作为专业出来招生的学校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在企业管理下面的一个研究方向。像南京大学就是企管下面的一个研究方向而已。那么跟人大同档次的,单独招人资这个专业的,也就南开大学,只招1个,武汉大学是它的特设学科,招的比较多。
人大的劳动人事学院本身就是人大非常强势的学院,最初是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下属单位,后来合并到人民大学,现在是人大就业最好的学院之一。至少在北京地区,很大知名企业都点名要劳人院毕业的学生。
就业的话7成以上是在北京天津地区,另外还有一部分在深圳,可以说是南北通吃了。所以没有一定实力,是不太建议报考的,当然学霸除外。
第一,人力资源属于管理类,今年的国家线是340分,而工科类才270-280。从直观的分数线上,管理类难度已经超过绝大多数门类了。
第二,人民大学自主划线,管理类划线360+,高于国家线20分,又甩开大多数学校的难度。而这才是人大管理类中的最低分数线。
第三,实际上能进入复试的,尤其是稍微热门一点的专业,都需要370+。
第四,要知道人大是差额复试,能考上的,最低也得380+。
第五,人民大学复试权重也很高,在复试阶段也要好好准备,英语口语,英语考试,面试,专业考试都不能疏忽。
第二梯队以综合性985院校和一些性价比加较高的211为首,例如山东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云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与第一梯队的学校相比,第二梯队的院校在国内名气不算大,但综合实力还是比较不错的。
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来详细介绍一下。中南财经争政法大学是一所老牌财经院校,地处武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下属于中南财经大学的公共管理学院,在中南财经是同样也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报考人数也比较多,竞争压力也是可想而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专业实力是非常强的,拥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财政学、会计学、民商学和金融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经济史,6个博士后流动站——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统计学;
学校是211院校,四大财经院校之一,在业界还是比较有声誉。在本省的地位基本仅次于武大华科,武汉地区前三
空天信息大学或落户厦门章丘区。办学地点就在山东财经大学章丘明水校区原址。
这个校区在山东财经大学搬走之后,也是多方易手,燕山学院用了一段时间不用了。后来给聊城大学建立腾讯学院,但是没有成功。再后来某培训机构入驻,算是利用起来了!
假如空天信息大学真能落地厦门章丘,加上山大龙山校区,章丘算是彻底起飞了。
#头条创作挑战赛#
#厦门头条#
“我的好家风”征文(1900字)
我家三件宝
六百年来,渤海陈氏自始祖陈琚开始,自山西迁至山东,渤海陈氏族人们遵循着 “孝亲勤俭传家,耕读厚足立世”的家训,繁延生息,已经有两万多人。
孝----“老子在上,孩子在下”
我的奶奶半身不遂,卧床八年,我的妈妈、婶子、姑,悉心伺候,三餐丰富,衣褥干净,端屎端尿,不怕脏累,九十三岁辞世,无疾而终。我叔被评为垦利县孝子,我们家评为孝亲家庭。我的十奶奶(我父亲的亲婶子)在生产村,几位叔婶轮流孝敬,安度晚年,九十四岁去世。我的叔婶们还参与了村里的夕阳红互助社,无偿为村里老人们帮忙,六叔被评为十大孝子。
有啥大人就有啥孩子。大人做,孩子学。我的母亲因病去世已经五年了,父亲1942年出生,一个人在县医院生活。身体硬朗,我隔三差五给他送包子、饺子、烧鸡等吃的,他总说不用送,自己能做,周围有信誉楼、小吃街,买饭也很方便。二弟也在单位食堂打菜回家,吃的挺好。我主要是去看看老人,啦啦呱,怕他孤单,燥得慌、闷得慌。县医院家属院我家一排六户,有四位是单身老人,老哥几个常在一起聊天,也算不孤单了。
有花开就有花落,人生都是几十年。十三世中,我的爷爷1977年9月5日去世(61岁),奶奶2008年11月16日去世(93岁),十爷爷1989年7月2日去世(71岁),十奶奶2016年4月29日去世(94岁)。十四世中,大爷1992年10月7日去世(54岁),妈妈2013年3月4日(68岁),五叔2014年2月16日(66岁),八叔陈合鸣1977年去世。每年清明、十月一、年初夕下午,我们家都组织兄弟几人,去给故去的老人上坟,献上供品、纸钱,念道家里的大事小情,求家人们的健康平安。故去的老人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人生谢代,岁月催人。长辈是隔在死神面前的帘。一旦掀去,我们就要直接面对生命的斜阳。
孝是我们的责任、担当,趁老人还在,多回家看看吧。
俭----“衣服穿破才是衣”
奶奶的勤俭,流在我家的血脉里。
我们家,用我爷爷说我奶奶的话:“死猫烂狗都攒着”。 用我奶奶的话说就是“老鼠给猫攒着”。
物无弃物的思想无一例外的流入我家的血脉,我爸爸食品塑料袋用来洗碗,买菜塑料袋用来装垃圾,旧鞋磨出洞还说比新鞋穿着得劲,新衣新鞋留着,等重要日子再穿。我出去吃饭,点菜常常看价点菜,被朋友笑话不出血,点不贵,女儿泽琳也是剩菜打包,绝不浪费,在山东财经大学上学时,一个月开支一般一千块钱,很懂节省。
富而不足,俭者有余,知足常乐,适可而止,鱼与熊掌,懂得割舍,“物质可以不富裕,精神必须很富有” 。不追求物质高档,要注重精神高配。我们要的是简单生活,快乐工作!
学----“让孩子遇到最美的自己”
“孩子学习关键在‘腾’”。
腾就是激励,提起孩子学习的精神头。要一家人,齐上阵。
我的工作经历,能总结为四个字:府西黄蓝。先后在县府办、西宋乡、黄河口镇、蓝湖办、黄蓝办工作,在人民日报、大众日报、东营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300余篇,陈泽琳在大众日报、东营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30余篇。
现在的公务员事业编考试,有笔试、面试两关。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就是考孩子的读写能力。为此,我们一家人准备了十几年,我们与泽琳一起读书,同喜同悲;一起弹琴,同曲同得;一起摄影,记录生活;一起主持,挑战自我。通过这些活动珍惜时光,珍视生命。读写成为女儿泽琳的幸福源泉,泽琳上小学,我爸爸用三轮车接送,离学校、过闹市、穿公路,都不影响她坐在三轮车上津津有味地读书。她把书本当朋友,爱好广泛,读书、写作、音乐、摄影、主持等,读书始终排第一位。高三期间,泽琳快马加鞭,四次考试,次次进步,2014年参加高考,以612分(垦利一中高三三班第一名)的成绩,被山东财经大学录取。
女儿泽琳,2018年7月毕业于山东财经大学法学系,连任四年法学五班团支部书记,2015级法学一班代理班主任,山财大东营校友会副会长、秘书长,有30余篇小说、诗歌、散文在《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垦利报》《红柳》等省市报刊发表、获奖。是山财大2014新生辩论赛最佳辩手、山东省大学生主持人大赛三等奖等成绩。2018年参加省公务员考试,笔试、面试都是第一名,供职于东营市垦利区安监局。
2018年9月,泽琳参加工作之后,参加了东营市安监系统培训,获得优秀学员称号,还参加了垦利区第八届农博会解说工作,获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学习,就是读读写写,读写生活就是幸福人生,子女教育就是一号工程。
好学习,又成为我家的另一件传家宝。
【“云学习”风靡 教授成知识网红不稀奇】如果你经常上网冲浪,应该对“B站大学生”这个名称不陌生,这是在B站上寻找课程教学视频来自学、备考的群体的自称。有人为备战期末,寻找高数线代课程;也有人为了英语考级,寻找四六级视频;还有人想系统学习修图,便会寻找PS教学课程……虽然需求各异,但大家都是为学习而来,相聚在此。数据显示,目前有1.13亿用户在B站学习,接近我国在校大学生数量的三倍,充分反映了当下“云学习”的风靡。
几年前,MOOC(慕课)平台出现时就引起了人们对网络课程的广泛关注。早期的开放式网络课程主要依靠高校组织老师系统地策划、录制课程。随着平台课数量及覆盖科目不断增多,视频课程成为了有自学需求的人的重要学习资源。
彼时的视频课程创作主体仍为高校,或者说是高校优势学科的学院,其推出的“国家精品课程”等课程安排更贴近高校教学,有较高的质量保障,但在教学模式、课程开设上仍受到一定限制,不能充分满足学习者的各类需求。
不同于MOOC(慕课)平台,当下其他视频平台以及平台用户都更偏好个人创作者的知识内容输出,这些视频课程和互联网环境结合得更加紧密,最直观的体现就在于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交流更加自由、频繁。打开一个视频,弹幕立刻飘过五颜六色的“老师好”,老师在内容间穿插个小幽默,弹幕也会默契地回应,课堂氛围随和欢乐。当老师不小心犯了小错误,也会有人及时指出,弹幕评论里还有热心同学解惑,老师也有可能出现在评论区,和同学们交流探讨一下。
这样的课堂氛围在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中较难见到,而依托互联网平台搭建的课堂则打破了师生交流的障碍,老师得到了更多及时的反馈,也更加有利于调整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除此之外,老师虽与自己的“云学生”素未谋面,却能从学生身上获得真切的职业价值实现感。山东财经大学副教授宋浩已拥有百万粉丝,多个课程系列视频播放量超千万,评论区和弹幕中总能看到学生们感谢的话。通过和学生的互动,老师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在影响着很多学生,能够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
当然,也有很多教授另辟蹊径,不讲具体的课程,而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借题发挥”,为对相关领域感兴趣的网友们科普。在B站上,这类属于泛知识的内容也可以在知识区找到,视频短则三五分钟,长则达二三十分钟,形式多样、主题内容丰富。不管是科学科普、人文社科,还是设计实践、技能培训,我们都可以快速精准找到相关课程。比如一位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师,自制了一百多个视频课程,包括了PS、Excel、PPT等热门软件教程。这些大学教师或者教授,既有学历资质,又充满个人特色,或幽默风趣可爱,或一本正经干货十足,没有理由不受欢迎和信任。
不难发现,曾经为娱乐休闲而生的视频平台,如今涌入了众多深受网友喜爱的教授级UP主。究其原因,是供求关系在发挥作用。年轻一代对知识学习充满渴求,对课程、科普视频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而高校教授又正好是这类资源的最佳供给方,他们加入网络课堂,打破了知识的围墙,使专业知识传播走出了传统大学的围墙。学习者与教师们形成了良性的互动激励,更使得知识输出型视频迸发出无限生机活力。正如评论里有学生感叹,原来上网也是在知识的海洋里冲浪。视频平台和教授UP主们共同创造了这片海洋,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其对推动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全民终身学习新常态的巨大价值。
(杨文越 作者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
《中国教育报》2021年09月17日第2版#教育##教育微头条##慕课##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