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就喜欢用户升级升级,不停地升级,其实软件发展到今天,不升级也没什么鸟事。用office的,365比2006多出来的东西基本用不上,如果不是驱动,xp我就觉得挺好,win7可以说是完美。
不换就不换吧,如果真的有需求用最新版的Python,那早就把Win7换了。我就是用win7的第二种策略党。涉密公司电脑,懒得把整个主机搬上楼找IT给我升级系统。
不升级系统,也许只是因为不喜欢新版本系统的某些界面设计和系统bug呢?而向下兼容也是一个存在的哲学啊,excel还在兼容几十年前的bug呢。
2006年答沃顿商学院学生
1、格雷厄姆的收获。第一买公司,第二 价格是仆人不是老师,第三安全边际。
2、经常思考最坏的情况,而去避免它,这是反向思维习惯。因此不放杠杆,不依靠别人支持(以来信贷或者出事后的别人救助),只靠自己资源进行单打独斗。
3、资金量小的时候,机会比钱多,那么就会把1元东西卖6角的换到1元东西卖4角的,也就是追求更低折扣的便宜货或者性价比更好的。资金量大的时候,机会比钱少,那么只有在业务发生概念或者管理层出问题了,就会卖掉。
4、价格是仆人,不是老师。公司价格和农场房子价值一样,不可能短期内上下30%,市场神经病。你要依靠房子本身决定值多少钱,而不是门口随便路过人的信口开河的开价。
5、护城河,产品的粘性衡量一个角度,客户是否经常比较价格。也就是在意价格。原理上有足够差异,独特性就没法比价,有网络效应和高学习替代成本的也难比价。具体案例比如茅台,苹果,office,wps,bloomberg,wx。tiktok是吗?一般2b很难,但bloomberg和moodys是少有的,因为那种知识数据积累效应。这个粘性让铲平生命周期足够长,这是理论依据。
6、分三类,看得懂的好公司,看得懂的烂公司,看不懂的公司。IN OUT TOO H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