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当年的股权分置改革?改什么?花多大代价?是不是以兆计算的?有意思的是,这是人为的?
6124点将在本轮行情中被突破。
三大理由阐述
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重要性远远大于股权分置改革。
05年从998点到6124点的大牛市,是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大背景下走出来的。本次注册制改革的牛市力度应该大于那一次。
二,历次大底神奇数字之和为8的偶合(我们独家专利)
96年大底512点(5+1+2=8),05年的大底998点(9+9+8=26=2+6=8),08年的大底1664点(1+7=8),09年大底1844点(也是1+7=8),本轮3023点(3+0+2+3=8)。这是我们20年前的研究成果,二年前曾在文章中发表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爬楼看看。
另外历次大顶的点位之和为数字4。比如2245点,6124点,3478点,5178点……大家可以自己计算,如果不等于4,就把小数点后面加上就等于4了,比如5178.19点。
三,每次大底的时间间隔不是8年就是9年,96年512点距离05年998点的时间间隔为9年,而998点到13年的1849点的时间间隔为8年,从1849点到2022年的3023点也是9年时间。
以上三点理由看似简单,实则意味深长。我们认为A股的又一轮大牛市来了。如果90%的投资者都出来反对,我们会更加乐观!当然这只是我们一家之言。
感觉可以和当年股权分置改革相比[我想静静]//@JamesLIU:
奔走的股票A股:明天(8月22日)大盘走势预测,说说我分析市场走势的标准
中国资本市场如何才算是走出长慢牛行情?
体现到上证指数走势上来说,
必须走出年线一笔上涨走势。
05年的快牛,源于股权分置改革和RMB升值。
记得缠师曾经预言,上证指数二十年三万点。
只是时过境迁,沧海桑田,
大A还在三千多点徘徊!
如今的注册制和升值预期,能否助力大A走出慢牛走势,拭目以待吧!
2005--2007年大牛市
这一波大牛市是改革牛,股权分置改革。从底部998到6000点,账户一共涨了5倍。第一次经历大牛市激动不已。并非常幸运的在6100多点清仓了,后来大盘跌到5500点,抱着侥幸心理,进场抄底了。后面的事情不用说,进去就被套,强势的也补跌。利润回撤之后又想赚回来。结果不断割肉不断换股不断割肉,到最后只赚了1万块。结束了这一轮大牛市,后来的次级反弹行情也吓得不敢参与。
2005年大牛市股权分置改革,我已经积累了一点经验,知道要选择走上升通道的个股操作。2005年~2007年真是暴富的时代,每参与一个个股送股都是暴利,然后重复参与改革送股,那一轮牛市不翻10倍都不算优秀。
我自己选择的是西飞国际(现在叫中航飞机)3元涨到5元,如果不卖持有到2015年牛市又涨了20倍。
注册证到底有多牛,迎接千点行情!大好的行情在后面,注册制超级行情顶点在8400点,
注册证堪比股权分置改革,必然出现超级牛市!是股市基本制度重大改革。既然改革就是超级利好
改革的影响将是深远的,改变资本市场生态。真正价值投资将成为股市主流。股市才有可能走向成熟,带来可持续性的回报。
全面注册制的推出不会遥远,在注册证推动下进入牛市。
要讨论同仁堂的问题,首先让我们把时间拨回15年前。2006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不论是从投机角度,还是从投资角度。
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刚刚完成,同仁堂的新一轮营销制度改革也刚刚开始。而正是这一年,同仁堂业绩下滑近一半,长期稳居第一市占率的六味地黄丸和乌鸡白凤丸,也在这一年分别被皖西和汇仁超越,均排名第二,在部分地方市场(如陕西、安徽)市占率更是惨不忍睹,几乎失去全部市场。
2006年终了以后,为解决应收账款坏账和窜货现象而实施的营销改革彻底失败,可谓是同仁堂的滑铁卢。
之后,同仁堂用了3年时间,到2009年才恢复到2005年的水平上来,而彼时,曾经的竞争者们早已绝尘而去,到现在,2020年,除了安宫牛黄丸还因为上面的保护在市占率上牢牢占据头把交椅之外,其他大品种均排不上名次。
但是,同仁堂的股价在2006年以后是什么表现,你们应该都看得到。
这种10年10倍的涨幅并不能简单归结为2009年以后到2018年的十年业绩增长,正如目前它股价的低迷不能简单归结为管理层垃圾一样,因为15年来管理层基本是保持稳定的,没有什么大的变动。板子应该打在谁的身上?至少不应该全部打在管理层身上。
谈到管理层,就必须提一个人,殷顺海。殷总是同仁堂历史上大佬级别的人物,直到今天,同仁堂各级公司的重要位置上的人,还都是他的兵。
说他是大佬级别,这个不容置疑,2006年,同仁堂直截了当的跟来调研的机构基金啥的说:我们要搞股权激励,业绩不会好,希望你们今年不要投资我们。
后来,股权激励方案被否,无限期搁置。这个可能有点儿出乎大佬的意料吧,不仅如意算盘落空了,而且毒丸计划也毒了自己,市场已经被竞争对手瓜分了。
不过大佬终究是大佬,自2008年开始,同仁堂大规模的发展合作伙伴,品牌授权,委托生产,代加工。。。通过向这些‘少数股东权益’让利,硬生生把规模、产量和业绩做上来了。当然,合作伙伴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这导致报表上,特别是现金流量表上,合并口径非常漂亮,归母口径却略显尴尬。但大佬的策略是合适的,先做大再做强,先抢到市场再说。
时间来到了2018年底,大佬虽然早退休了,但各个位置都是他的兵,只要他的策略平稳维持下去,抢回大部分失去的市场应该是有希望的。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出现了个蜂蜜事件。
蜂蜜事件以后,大佬的策略已经不能延续了,合作伙伴也都不要合作了,委托生产、品牌授权都要拿回来,要自建生产线,要扩建产能。这岂是朝夕之间的事?这就好比是一直让富士康代工的苹果突然要自建生产线自己组装苹果手机,不说有没有生产能力,起码生产成本要提高一大截。
到了2020年,新上任的领导来了一年了,又碰上了疫情。疫情虽然对业绩有一定影响,但是对产能是好事,因为之前产能跟不上销量,现在上半年销量下来了,产能就显得不那么紧张了,所以三季度居然恢复了一定的增长,这是歪打正着了。
可是问题依然在那里,合作伙伴都清理了,接下来怎么办?现款现货还搞不搞?生产成本上升怎么解决?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如何应对?你把合作伙伴都砍了,你自己能不能顶得上去?
说起原材料,好多铁粉吹嘘什么11个药材生产基地,原材料自给自足,什么自己种植自己炮制。。。难道都不看年报的么?2014年年报首次提到了中药材种植基地,2016年报说自给率15%,然后2017、2018、2019的年报、2020半年报全部都写的是自给率15%,那你就好好想想吧,营收增长的时候,自己的基地产能不足自给率低可以理解,营收下滑的时候,基地里种植的药材的产量也同步下滑了吗?这些51%控股的药材生产基地5年来都干了什么?年报上连续5年写明的15%是个什么数据?
你要说同仁堂的品牌值1000亿,这绝不是高估,你花5000亿也没办法再造一个保持了351年诚信的老字号。但这和公司的能力水平价值效率都没多大关系,同仁堂要想扭转局面,抢回失去的市场,恐怕还没有找到方法,被市场低估是有道理的,一个没有并购价值的股权,是没有投资价值的。北京国资委恰恰是最不缺钱的实控人,15年前股权激励方案搁置到今天依然没有批准,更不要说混改了。即便是真有一份足以扭转乾坤的方案,持股54%的大股东只需要一个反对票就烟消云散了,毕竟350岁的老人,多活一天都是赚的,瞎折腾万一有个磕碰,就是民族罪人。
不过从投机角度看,2006年的情况和现在其实是差不多的,当年股权分置改革给了市场15%的筹码,现在安b保险同样的给了市场15%的筹码。这意味着博弈时机的临近。当年经营状况惨不忍睹,如今经营情况又是经历了重大危机,这时候还会有大佬级别的人出现么?
在一个公司足够差的时候,赌一把它可能的改善,冯柳的策略是有效的,不过整个策略是包含了赌输了要止损出局的。
这是一个具有15年经验的老股民,我们称他为范大哥,他的账户从13万做到1800多万。我问他有什么秘诀,他说经验、耐心和运气。
范大哥的运气比较好,刚入市的时候是05年,正好赶上股权分置改革那波超级牛市、鸡犬升天的行情。买入任意一只股票,然后坐等上涨,就能赚钱。短期被套了也没有关系,只要持有一些日子,不但能顺利解套,还能赚钱,时间能解决一切问题。范大哥过着日日歌舞升平的生活。 这样的日子随着08年的金融危机戛然而止,这让范大哥突然清醒了。 原来自己赚钱靠的是运气,靠运气赚钱难长久,明白了这个道理,范大哥开始认真学习股票知识,基本分析,交易技术,交易心理等,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将经验转化为利润。
范大哥用的方法非常简单,是我们常用的MACD指标。当周线的MACD白线金叉黄线买入,白线死叉黄线卖出。大道至简,但是真正理解和掌握的过程并不简单。知道的人多,使用的人少,能坚持的人就更少。指标就好比一件兵器,是否好用很多时候取决于个人。用熟了,指标就是获利的利器,反之可能会起相反作用,误伤自己。
听了范大哥的话,我用量化软件测试了一下周线MACD交叉买卖方法,测试了贵州茅台等牛股,还有我常测试的ETF基金,经过测试,得到的结论是按MACD交叉买卖可以赚钱,并且优于买入持有策略。看来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法,坚持下去,如果你的运气比较好,收获巨大,运气不好,也能超过买入持有策略。#股票##量化#
我闻到了中国股市牛市的味道。
我是2006年9月份开通证券账户进入股市的,很幸运,刚踏入股市的大门,正好赶上了那波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大旗的大牛市,只不过那一波从1800点直达6100点的超级大牛市也是事后才反应过来的,当时炒股的时候,没有任何人能够预见到股市会涨到6100点。在牛市最大的感受就是很多股票就是一个字:涨,而且是一直涨,一直涨,即使遇到超级大利空,跌几天之后继续大涨,所以那个时候很多股票都是翻很多倍。当时和我一起住的同学做审计,经常外地出差,2006年底他4块多买了中国国航,然后就去云南山区一家矿业公司做审计,一去就是大半年,回来的时候股票已经涨到28元了,他买了10万元,回来总资金变成了70多万。
今天A股的遍地开花,满盘红色,依稀让我闻到了牛市的味道。我能感觉到很多资金正在不计成本地快速流入市场,这是看多中国的力量,如一股强大的洪流,以不可阻挡之势汹涌澎湃而来,势不可挡。
虽然上证综指仍然徘徊在3500点,但是这是一种假象,沪指实际上已经完全失真,指数的权重股包括银行、地产、保险、机械都还在地上摩擦,根本没怎么涨,而代表新兴行业的公司实际上已经踏上了牛市的征途。你看看深指、创业板指数和科创板指数的月K线,气贯长虹,典型的牛市形态。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意思就是我们将迎来一波长达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远的慢牛行情,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中国力量的崛起将不可遏制,中国公司、中国资本市场的崛起同样不可阻挡。为什么是慢牛?为什么上证综指不怎么涨?是因为从国家宏观大势看,我们现在不允许出现像2006、2007年那样的走势,如果社会资金大规模涌入股市,那么房地产的根基可能面临不可预知的后果。其次,假如股市吸金过多,又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虹吸效应,影响实体经济资金的流入,抑制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悄悄的涨,慢慢的涨,有选择地涨,所以,这种结构性的牛市行情会长期存在。
珍惜我们所处的时代,珍惜我们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