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陈黎芳(陈芳雷简历)

2018年3月,华为董事会完成改选,不再担任华为副董事长仅保留董事会成员职务的任正非站在后排。前排自右向左坐在椅子和沙发上的董事会成员依次为华为董事长梁华、副董事长徐直军、郭平、胡厚崑、孟晚舟,包括常务董事

2018年3月,华为董事会完成改选,不再担任华为副董事长仅保留董事会成员职务的任正非站在后排。前排自右向左坐在椅子和沙发上的董事会成员依次为华为董事长梁华、副董事长徐直军、郭平、胡厚崑、孟晚舟,包括常务董事余承东在内的其他董事会成员站或坐在后排。其中,常务董事为丁耘、余承东、汪涛,董事为徐文伟、陈黎芳、彭中阳、何庭波、李英涛、任正非、姚福海、陶景文、阎力大。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被捕。2021年9月25日,孟晚舟乘坐包机返回祖国。

【华为回应招聘大量天才少年:组织要发现每个人的长处,人尽其才】

据凤凰网科技,华为常务监事陈黎芳在与新员工座谈中提到了华为引进很多天才少年和留学生。陈黎芳表示:人尽其才说得非常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组织的重要责任,就是要发现每个人的长处,然后把它用在擅长的地方,这个企业才能生生不息、活力无限。我也特别鼓励大家要去发现自己的长处,使劲地用自己的长板,而不是把特别多的精力投入到补短板上。

同时陈黎芳回答道,“天才少年”也好,“博士”也好,这些都是进华为之前的标签,是一些招聘用的语言。但这些标签不意味着贡献,“天才少年”进入华为后也需要成长,不可能永远当少年,最终还是要看实际发挥的价值和贡献。

有一次,任正非拍着桌子吼道:“华为以后再也不做手机,谁提做手机,谁就下岗!”。 办公室瞬间鸦雀无声,谁料,一个女高管突然站出来,不紧不慢地说了2句话,任正非沉思了一会,说道:“马上让财务调10个亿出来!”

很难想象华为曾经想过要放弃手机市场,任正非甚至直接抵制对手机业务的投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到最后任正非最后又同意发展呢?

在手机业务上,华为曾栽过很大的跟头。

那时候小灵通火爆市场,华为没有跟进市场的步伐,一下子落后起来,甚至手机部门连续八年亏损。

这件事也让任正非看出手机虽然个头小,但它制作起来却是非常复杂的,要想经营好,更加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了。

所以,在一次会议上,任正非坚定地说道:“华为坚决不做手机,谁敢再提做手机,就给我走人。”

此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都沉默了。

然而这时候一位女主管直接站了起来,表示自己坚持华为做手机业务,并改变了任正非的想法。

这位女主管就是陈黎芳,也许很多人都不认识她。陈黎芳是华为的高管,华为成立初期,她就在华为工作,可以说见证了华为的成长。

在这次会议上,陈黎芳提出了自己对手机业务的两种看法。

首先,华为在做手机业务方面非常吃力,这是事实,不可改变。但从未来的发展局势看,手机的潜力是非常大的。高投资才能带来更高的回报。

其次,华为的商用设备面向的是运营商,10年才会有一个客户,再加上市场就这么大,如果华为还是走一条路,到时候只会越走越窄。

反观手机市场非常大,手机更新速度也是非常大快。两三年就会换一次,只说中国就有十几亿的消费者,更不用说其他国家了。

陈黎芳的话让任正非陷入沉默,之后,任正非同意了陈黎芳的提议,给她拨款10亿去发展手机业务。

要知道,当时华为一年的营业收入才10亿,可以说任正非这次可是下了血本。

很多人都在问任正非作为三不懂老板,是怎么带领华为走向世界500强的道路的?

任正非44岁创业,现在让华为成为科技巨头。在其中,任正非占有决定性作用。在华为的发展中,任正非给予下属很大的自主权,即使在任正非极度的反对下,他也能听取别人的建议,比较之后,得出最优结论。

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任正非的成功是必然的。

如今的华为可谓是人才辈出,在任正非的管理下,华为也走向了世界,成为了唯一一个可以跟美国匹敌的通信企业。

很多企业家看着蒸蒸日上的华为,不禁将华为,将任正非当成自己在事业上的目标。

黄继伟先生是最早研究华为的那批人之一,近十年的研究,不仅让黄继伟找到了华为一步步迈向成功的精髓,也对这家企业更加钦佩。

为了让任总的智慧能够帮助更多的人,黄继伟先生通过分析整理汇总华为成功的相关资料,以及任正非的人生经历,撰写出了《华为内训》、《华为工作法》、《华为经营法》、《华为管理法》4本书籍。

这也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记录华为管理、运营、激励、人才、培训等全方面实战干货的内部资料,深度解密任正非在华为的管理经验与工作智慧。

这4本书,不管对于在职场上打拼的工作者,还是有打算创业的新手老板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书籍。书中没有那些大公司的尔虞我诈,只有华为一步步走来的团结进步,因此我特别推荐《华为四书》给各位老板,这本书可以帮助您更好的管理公司员工,助推您的企业做大做强。

要想从华为获取真正的营养,那么所学的不应该是华为的体系和所谓的企业文化,而是华为在运作中用到的各种工作方法和华为人的工作态度,这才是华为运作模式的精华。

如果正处在迷茫期,也可以试着去读一读,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或者“看一看”入手此书。

华为常务监事陈黎芳与新员工座谈纪要,还是有几点意思。

​(一)华为很喜欢用纪要的方式进行宣传。不仅任正非有纪要,其它高层也可以有纪要。

​(二)陈黎芳明显是任正非的粉丝。认真消化公司文件和学习任正非讲话,看上去很简单,这就是简单的力量,对普通人来说,选择牛人,相信牛人,向牛人学习,这才是成功捷径。

​(三)从华为高层视角看华为,可以体会华为的成长逻辑。理直气壮,不觉得自己很困难,不需要同情,只需要每个职工做好自己的工作。

​(四)攀登珠峰,沿途下蛋,这个逻辑很好。自动驾驶存在伦理问题,那就用在封闭区域,比如港口。

​(五)务虚与务实。70-80%用来响应用户需求,面向商业;20-30%进行务虚,技术储备,垫高平台基础,最终提升公司竞争力,这个需要提升格局,才舍得投入不直接赚钱的领域。

华为监事会副主席丁耘去世,继任者会是谁?

10月7号晚,华为发布讣告称丁耘突然去世。据称是他跑了29公里引起心脏病发作,享年53岁。丁耘身前担任华为监事会排名第一的副主席,运营商BG和企业BG两个BG的总裁,以及总干部部部长,且此前担任华为常务董事,是一位非常重量级的人物。此次他匆匆离世,是华为的一大损失。

丁耘离世后,谁会接替他的监事会副主席职位呢?是常务监事排名第一的陈黎芳?还是董事会中的常务董事汪涛、余承东?陈黎芳可能不太适合,丁耘之前是从常务董事调任,陈黎芳是普通董事,论资历可能还不够。是汪涛或者余承东?汪涛是ICT主任,和丁耘是搭档,两人一个相当于ICT董事长,一个是ICT总裁。余承东目前业务当头,不会退到监事会去。相比之下,汪涛的可能性大一些。

华为监事会的职责定位是领袖管理、业务审视和战略前瞻,和一般监事会非常不同。它真正和董事会分庭抗礼,从职权和构成看,基本和董事会旗鼓相当,监事会不能视为二线机构,而是另外一个董事会。任正非在人事安排上,也刻意体现了制衡,两边故意平衡,例如轮值董事长排名第一的郭平,去监事会担任主席;ICT主任汪涛在董事会,ICT总裁丁耘就到监事会;公共事务部总裁在监事会,副总裁就在董事会;2012行政总裁在监事会,技术总裁就在董事会;咨询委员会主任在监事会,副主任就在董事会。

但也有可能副主席职位不再补了,因为监事会规模本身比较大,还有1位副主席,4位常务监事以及多位监事,规模高达15人,比董事会还多2人。虽然监事会力量削弱了一些,但还是基本平衡,等到下一届监事会再补充。

丁耘留下的其他职位:运营商BG和企业BG两个BG的总裁,以及总干部部部长,也需要有补充,但应该有后备人选,这些职位董事会、监事会里其他人也曾经担任过。只是在运营商业务和企业业务融合的当口,要找一个丁耘这样的大将来压阵,还是不容易的。

你怎么看?

【#华为新员工座谈纪要#全文,谈天才少年、35岁危机、其他公司“模仿”华为军团】7月21日,华为高层与新员工座谈纪要最新曝光,主题为:世界级难题成就世界级人才。

在这份纪要中,华为常务监事陈黎芳回答了新员工有关天才少年、35岁危机、其他公司模仿华为军团以及如何度过华为最难时候等多个问题,并详细阐述了华为创新研究的三条路径,她透露,过去十多年来,华为与300多家高校开展了合作,建立了169个创新实验室,她同时表示,在华为,即便是很小的细分领域,都可以成就最顶尖的人才。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董事陈黎芳发表一篇题为《相信技术的力量》的公开演讲,她在演讲中提到,想要真正发挥出技术的力量,需要做到两点:一是全人类要对技术的推动作用达成共识,二是要采取行动,让让科技真正发挥效力,创造更大价值。

这个观点,是对美国大搞技术封锁的批判,尽管言辞比较温和,但却明确地道出了美国封锁华为,是开倒车的本质。

陈黎芳强调,无论全球各国之前的矛盾、冲突多么激烈,但还是可以达成共识,这个共识就是: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引擎,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巨大变革和进步,都是建立在科技的突破与发展基础之上。所以,合作共赢才是主旋律,无论中美都应相信技术的力量,任何违背规律的决策,都不会持久。

技术,就是技术,它不应该被涂上太多情感和政治的色彩,更不应该被妖魔化。

#华为陈黎芳#

华为董事陈黎芳:海思坚持研发尖端半导体,哪怕无法生产也不会重组或者裁员。海思2020年员工数超7000人,维持这部分对华为来说将是一个严重的财务负担。(IT之家)

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14万到35万的年薪下,华为员工主要有两类

众所周知,在科技数码领域里华为一直是工程师和毕业生的向往。华为高级副总裁陈黎芳在一次秋季校招中曾公开表示,“我们从14万到17万的起薪,到35万年薪,工资就是零花钱。”华为对于员工的激励政策,可以说是业内数一数二的大头。

在如此丰厚的薪资水平之下,有的华为员工积极奋进,攻克技术研发;为华为技术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能量;可有的华为员工,却恃才放旷,认为自己的能力已经完全匹配薪酬;不仅不感恩公司,反而在外添乱。

近日,一名b站用户名为狐宫牧玲的华为员工,就给华为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简单再和不知道的朋友聊聊。

是这样的,酷安上有一个用户,发了张投屏失败的截图,说成是小米投屏。由于提示文本里写着鸿蒙,很多不知道的人就以为小米MIUI超了鸿蒙的代码,但其实这个根本不是小米投屏,而是优酷投屏。

和小米MIUI毫无关系的事,一华为员工在没有核实的情况下,也开始乱发言了,具体可以看图。最后的结果就是,这名员工被没收账号,估计接下来在内部也少不了批评了。

有丰厚的薪资水平,更应该感谢华为给到自己这样一个平台,而不是去诋毁友商,招惹麻烦,大家说对吗?

有一天,华为一个年轻的员工对任正非说:“你给我50万,我给你做个2000门的数字交换机出来!”

 

曹贻安是谁呢?现在已经在家里相妻教子了,他的妻子就是华为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陈黎芳。

 

他说:一般都是一结婚女方就离开公司相夫教子去了,而陈黎芳比我能干多了,所以我从此过上了相妻教子的家庭主夫生活。

 

曹贻安与陈黎芳的婚姻也是华为里面的一段佳话。

 

其实,曹贻安是被大家评为:与郑宝用、李一男一个层次的天才。

 

但是,他的妻子陈黎芳听到这个说法并不认同,对曹贻安说:你比他们厉害,因为你找太太的本事比他们强。

 

曹贻安刚到华为公司的时候,发现公司搞半程控交换机,这种很落后,他一心想搞数字交换机,但是公司感觉半程交换机成本低、研发速度快,就不想改变。

 

曹贻安铁了心只想搞数字交换机,甚至因为这个自己去面试能支持做这个技术的公司,很快他就找到了,并且还面试成功了,就准备来华为递交辞职了。

 

当时任正非听到这个事情,也听到说不搞数字交换机会被竞争对手淘汰的,任正非十分的重视,直接跟曹贻安说,我出资金,你自己组织人才,有你领头来搞数字交换机。

 

曹贻安当时还只是一个工人,瞬间就被提升为开发部总工程师,他热血沸腾的做军令状:“你给我50万,我给你做个2000门的数字交换机出来!”

 

任正非不屑地说道:你研发出来后我把它扔到海里去,五十万能干啥,公司要最好、最有竞争力的产品!

 

钱你不用管公司会想办法,人没有,你全国去招。就这样研发数字程控交换机的任务就由一曹贻安一个光杆司令开始了。

 

所以说华为发展的转折点上,曹贻安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

 

比如C&C08万门数字交换机是华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产品,很多人以为这是在郑宝用、李一男领导下取得的功劳。但谁知道08机的背后还有个幕后功臣?

 

实际上,没有曹贻安,可能就没有08机,或者说华为数字交换机和08机的出现要推迟,会让华为错过大发展的时机。

 

后来曹贻安感觉自己英文不好,当时李一男正好来了,李一男很聪明,虽不懂交换机,但操作系统这一块很强。

 

曹贻安就把大容量交换机的构成思路写了一个完整的总体方案给李一男,并详细做了介绍。之后,曹贻安建议公司让李一男负责大容量交换机项目。

 

曹贻安从此离开了研发,转到了销售与市场技术支持,而李一男确实很能干,非常漂亮地领导研发出了大型交换机,公司凭借这一产品又大步迈上了新台阶。

 

曹贻安在市场部也是风生水起,因为他非常懂技术,他提高了市场部整体的技术水平。

 

任正非曾在公开的场合说:“华为为什么成功,华为就是最典型的阿甘,阿甘就是一个字傻!阿甘精神就是坚定目标、专注执着、默默奉献、埋头苦干!华为就是阿甘,认准方向,朝着目标,傻干、傻付出、傻投入。”

 

任正非能够领导这么多的优秀天才,其人格魅力是一方面,还有他很会分配人才,更会分钱,华为实现了全员持股,99%的股份都在华为员工手里。

 

华为内部还有一个价值观就是,不能让“雷锋”吃亏,华为的工资几乎是一个月一涨,只要你有能力,公司就给到你权利,有钱又有权,自由发挥自己的特长。

 

任正非,无论是华为在职的近20万人,还是离开华为的20多万人,任正非几乎都是他们心目中“一个好老板”。

 

最懂员工的任正非,,三十余年间,带领华为从一个作坊式小企业成为世界500强企业,重新树立了中国企业在世界的形象,缔造了世界商业史上伟大的传奇。

 

但为什么华为的工作效率很高?为什么华为员工的执行力如此强?华为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依靠什么来获得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任正非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导者,能够带着华为从一个小小的企业,发展成为如今的世界500强大企业。

 

华为的强大,大家有目共睹,这个品牌创造的传奇,以及任正非个人的管理智慧、人生智慧都值得大家学习。

 

黄继伟先生多年来深入研究华为,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为突破口,站在华为高层的整体视角去观察、剖析华为内部体系,梳理华为多年来腾飞之道。

 

寻找华为成功的真正原因,历时多年,写成这一套《华为内训》《华为管理法》《华为经营法》《华为工作法,系列丛书,被称为华为心法四部曲。

 

华为30多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值得所有管理者和创业者、老板学习的创业史,这套“华为心法四部曲”。

没有套路,不玩鸡汤,没有秘密,让华为经验在所有企业都可以用得到,深度解密创业、管理、经营、工作的智慧,无干货,不分享。

点击下方“看一看”华为三十年的经验带回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75243/
1
上一篇长虹电视售后服务(涿州长虹电视售后服务)
下一篇 什么是ID(什么是idiom)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