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收益更新
已经亏麻了,懒得分别几个APP截图
直接用这个账本汇总展示吧
一个新的领悟:股市基金比职场更需要我们“躺平”精神
TMD,爱咋的咋的!
#股市分析# #基金# #今日复盘#
【2021年国家账本出炉:收入为预算的102.3%,支出略有下降】今年以来,起步较晚的持有期基金无疑成为权益类基金主流。从发行数量上看,持有期基金受到基金公司青睐。数据表明,今年6月以来,新成立的持有期基金超17只(截至6月22日),其中仅在6月14日一日之内,就有四只持有期基金成立。从基金发行规模上看,持有期基金占据权益类基金市场份额在逐年增多,今年更是占据新发权益类基金的50%。为何今年持有期基金成为权益类市场亮眼“黑马”?持有期基金有何特点?又适合哪类投资者呢?详戳→2021年国家账本出炉:收入为预算的102.3%,支出略有下降
【万世师表】西南联大办了一个附中,由于教学质量高,昆明市民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去。有一年,云南省主席龙云的女儿龙国璧、梅贻琦的小女儿梅祖芬同时报考了这所学校。结果,龙国璧没考上。联大创立时,龙云曾给予许多支持,这次女儿没被录取,他灰常生气,认为梅贻琦太不给面子,就派他的秘书长到梅贻琦处疏通一下。但秘书长不动身,龙云问:“你还站着干什么?还不快去!”秘书长说:“我打听过了,梅校长的女儿梅祖芬这次也没被录取,落榜了。”龙云这才不气了,对梅贻琦更加敬佩有加。
弟弟梅贻宝回忆哥哥:(梅贻琦)生病住院,台湾当局不予开支各项费用。其间医药丧葬,都承若干若干知不详说不尽的先生们、朋友们关怀维护。
人们之所以如此厚爱他,不止是他潇洒的“两袖清风”,还有他铮铮的“一身正气”。梅贻琦生前有一个随身携带的手提皮包,入住台大医院时放在床下一个较隐秘的地方,包里装的什么珍贵东西没人知道。梅去世后,故旧好友以及清华校友组成的治丧委员会,在料理后事时迅速将手提包封存,以备查检。下午三时,众目睽睽之下,治丧委员对封存的手提皮包启封。提包打开——里边没有片言遗嘱,装的是由梅亲自管理的清华基金账簿数册,一笔笔清清楚楚地列着。在场者无不潸然泪下。
清华校史研究专家黄延复说:“虽然清华基金雄厚,竟不苟取分文。在贪污成风的社会,竟能高洁、清廉到这样地步,真是圣人的行为。只这一点,已足可为万世师表。”
配图2:新竹“清华”校长官邸,自梅贻琦始,历任校长皆居于此
配图3:梅贻琦灵柩移往墓地,执绋者数千人。
【预告】#COP27# 11月11日 "数字碳中和与消费端碳减排"主题边会,由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普惠专委会、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数字碳中和专项基金、绿普惠、碳中和国际研究院与中国企业气候行动CCCA联合主办。#数字碳中和# 分享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共同推动全民绿色低碳行动和消费端碳减排;交流展示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 #我的碳账本# @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环境
1962年,奄奄一息的清华校长梅贻琦,躺在病床上,这时候的他已经骨瘦如柴了。因长年劳累和营养缺乏,梅贻琦的癌症,在发现时已经转移到身体各处了,医生也无力回天。
当时在他的床下放了一个黑色提包,里面装的东西从来没人知道。在他去世后,当着众人的面大家打开时,大家都目瞪口呆了,包里面整整齐齐放着清华基金的账簿,每一笔丝毫不差,一分一厘也未曾装进自己的私囊中。
一个北京普通二孩家庭2021年度账单背后的东西值得关注[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在疫情伴随下,2021年晃晃悠悠就跟我们说拜拜了。作为在北京生活的有两孩的家庭,家庭全年的账本告诉我们,要紧抓钱袋子,因为钱太不经用了[偷笑][偷笑][偷笑]
我的家庭基本情况是这样的,家有一个“好”字,老大姐姐19岁上大一(本应上大二,因换专业矮了一级[呲牙]),老二儿子上一年级,家庭收入,公积金等都算上大概70万左右,今年我和爱人因各种情况,工资奖金相对于2020年都少了些,我大概少了9万元,老婆大概少了5万元左右。家庭支出可不少,详细列支如下:
1.住:11.64万/年(房贷每月9700元)
2.吃:6.6万左右/年(伙食费含水果5500元,爸妈都有食堂,爸爸中餐自己带饭,省下来的午餐补助买米油等补贴家用)
3.穿:全家采购衣服服装大概2万左右。
4.行:2.6万左右/年(停车费3200元,小汽车油费及保养费、保险费用2万,孩子往返学校机票2000元,爸爸上下班通勤费用800元)
5.养娃:3.35万元/年(老大学费5500元/年,每月2500元伙食费按10个月算,老二围棋培训费1500,学校伙食费300元按10个月算)
6.娃妈护肤品2000左右/年、娃爸染头发1548元/年(基本不买大品牌,染发都用中等膏子)
7.娃爹应酬费用1万左右。
8.双方父母过节费用4万/年。
9.带老二出去玩、买玩具等大概1万左右/年。
10.其他费用1万左右(水电暖气燃气及宽带费1788元/年等)。
以上费用是我们全家一年的支出费用,合计大概在35万至40万之间。基本感觉,吃穿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生活没有亏待孩子以及自己。剩下来的钱要存22万至30之间,以备急需,因为双方父母年纪都大了,身体慢慢也出问题了,孩子越来越大花钱的地方也多了。如果再有点结余就买点股票或者基金理点财,但总投资不超10万。#冬日打卡季##北京##北京头条##二孩##生活#
最后五天就要跨年了,希望今年基金收益能守住10%的大关。你要受多少的大关呢?![呲牙]
支付B和投资账本、小账本计算的收益率都不太同,那个小就按那个守吧[灵光一闪]
#基金#
1918年,梅贻琦与韩咏华订婚,韩咏华的同学陶履辛知道后,急忙跑来找韩咏华,说:“告诉你,梅贻琦可是出了名的不爱说话的呀。”韩咏华说:“我豁出去了。”
韩咏华出生于天津,她所在的家族曾在清朝被称为“天津船王”、排在“天津八大家”之首。
尽管到了她这一代,韩家已经没有了当初的辉煌,但这不妨碍韩咏华是名门闺秀。
韩咏华和梅贻琦是经人介绍在一起的,但其实,早在两人小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认识了。
韩咏华家和梅贻琦家是世交,两家又都与当时以教育闻名的严家交好,于是韩、梅两家的小辈们小的时候都在韩家的私塾读书,韩修是他们的先生。
那时严修刚刚创办被称为“女学振兴起点”的严氏女塾,书院就设立在严家的偏院中,与男塾各占了一半的院子,中间的操场是男生女生轮流使用的。
每当女孩子们上体育课的时候,男生院子一侧的门便会关上,男生上体育课的时候,女方的院门也会关上。
这个,这些都关不住那时十多岁的孩子的好奇心。那时,韩咏华特别喜欢透过窗子,看男生们在院子里跑步、念书。
看的多了,当时是优等生又为人沉稳的梅贻琦就进入了她的视线,时间久了,梅贻琦也注意到了性格讨喜的韩咏华。
之后,梅贻琦出国留学,两人因此断了联系。后来梅贻琦回国,在天津基督教男青年会任干事,而韩咏华在工作之余也在女青年会帮忙,两人这才又联系上。
后来韩咏华回忆说:“每遇请人演讲等事都是我找月涵(梅贻琦)联系,这才正式与他相识”。
所以,在严范孙为梅贻琦说媒,将韩咏华介绍给他的时候,他欣然同意了,可韩咏华的父亲却觉得梅贻琦过于沉默寡言,看起来又十分清瘦,便拒绝了他。
之久梅贻琦又写了封情真意切的信给韩咏华,韩咏华的父亲看他文采不错,加上十分真诚,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1918年,二人正式订了婚,订婚的消息传出后,韩咏华的一位好友陶履辛急忙跑来提醒韩咏华,说:“梅贻琦可是出了名的不爱说话的呀,你受得了?”
韩咏华听了只是笑着说:“我豁出去了,他说多少算多少吧。”
梅贻琦和韩咏华这一对,可以说是那个时候夫妻的典范了,他们一个为了自己的事业与心中的理想兢兢业业,清贫了一辈子,到老的时候连一点存款都没有,唯一的遗物是庚子赔款基金使用账本。
一个全心全意的照顾自己的丈夫,跟着一起清贫、一起吃苦,她一个名门闺秀,在西南联大的时候在街上抛头露面的卖“定胜糕”,甚至为了省一双鞋子走路回家,将自己的双脚磨的出血。在她六十二岁高龄的时候,为了补贴家用,还跑到工厂里面给人打工。
这样的两个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大义,为了国家的教育事业而不懈努力;一个温柔贤惠、全力支持包容自己的丈夫,是丈夫的贤内助、好帮手。
这样的两个人站在一起真的十分般配,他们是中国传统夫妻的典范,看到他们,长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天津头条#
【#COP27# 观察】在近200个缔约方就设立气候“损失和损害”新基金,用来支付受气候危机影响的欠发达国家,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11月2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在埃及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闭幕,会期比原计划延长了两天,其他议题包括气候资金兑付、适应和减缓等,没能在去年格拉斯哥气候大会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碳账本亮相联合国气候大会##数字碳中和# (图片来自新华社)@中华环保联合会 @碳正事工作室
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更新组合了,资金也比之前多了一点,资金的加大取决于市场给不给机会,坚持自己制定的策略,低买高卖。新增的基金也已经建了一小部分仓位。这个月开盘第一天是跌的,估计这个月行情不会好,又有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我已经做好了加仓的准备[比心][比心][比心]#基金经理看后市# ,最近股市温度降低到了14度,500是27度,红利4度,全指信息31度。下面是组合的收益,是不是也比之前多了[呲牙],喜欢我的组合就关注我,会坚持更新到牛市的到来[呲牙][玫瑰][玫瑰][玫瑰]#基金那点事儿#有缘看到的点个赞,点赞长按两秒,再评论[呲牙]
[呲牙]
turtle5256609地方财政的“四本账”:【以下为2020年的数据,这一年中国GDP 刚好100万亿】第一本账是税。我们国家采取分税制,2020 年留给地方政府的一般公共预算是10万亿,此外还有中央转移支付8万亿。 第二本账是政府性基金,接近10万亿,与第一本账等量齐观。政府性基金听起来很抽象,打开账本以后发现有20多项基金,大家每天都在往里头交钱,例如机场建设费、高速公路通行费等等,但其中只有一项是重要的,就是卖地的收入,占这比基金的93%。还有近些年兴起的专项债,2020年有3.8万亿。 第三本帐就是社保基金收入,归地方大概8万亿,就是五险一金,主要是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第四本帐国有资本营业收入,有3000多亿,但是这个可不少。所谓国有资本主要包括地方国企和诸如矿山这样的资产,当然国有企业对于财政最大的贡献是税费,它在第一本帐里。
东方红基金今天是开放赎回的时间,三年了,我要把这部分收益赎回投资,做再平衡。总是听到有人说,“钱不是攒的,是赚出来的”。实际上,说这句话的大多数人,既没有挣大钱的能力,也没有攒钱然后去投资赚更多钱的知识。努力赚钱,尽量多攒一些本金用来投资才是王道。
投资者在考虑某项投资时,首先必须判断投资的风险性以及自己对于绝对风险的容忍度。
所以,努力工作,提高收入。同时,适当消费,注意节俭。用结余的钱去做一些能产生稳定收益的投资。
慢慢的,你会发现,你的钱帮你赚的钱,已经远远超过你朝九晚五玩命工作拿到的酬劳。
也许有朝一日,你也会成为一个没人知道的、拥有大量净资产的、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百万富翁。[呲牙][玫瑰][玫瑰][玫瑰]#微头条流量扶持#
央行数字货币承载了支付领域的基础业务,但是不排除会衍生出数字金融产品,并影响交易和资产管理等核心金融领域。虽然基于分布式账本的相关交易在处理效率与交易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资产通证化的产品将对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研发数字金融产品只能是借助区块链的技术优势并加强监管沟通,而不是实现管理的去中心化。因此应密切关注数字金融产品(数字债券、票据、ETF基金等)在私募机构间的交易,及时制定数字领域的监管措施,防范对传统金融基础设施以及金融市场稳定性带来的冲击。
#梅贻琦# 梅贻琦吗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清华#
1931年,清华迎来了它的掌舵者,42岁的梅贻琦先生。这个清华校长并不是这么好当的,在他接任校长时 ,正是国内情势风雨飘摇,学潮起荡的复杂时刻,个中关系,错综复杂。
在就职演说上,梅贻琦发表了著名的“大楼与大师”的言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他奉行“教授治校”原则,在清华竭力推行民主制,以“无为而治”的方式介入校务。在随后的几年里,梅贻琦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守住一方学术净土,深受师生们的爱戴。
1937年7月,北平沦陷,清华遭到了日军的占领。清华大学不得不和其他众多学校先是迁到长沙,后一起南迁昆明。作为校长的梅贻琦,也和家眷一起南下,在昆明的茅草屋中住了下来。
在西南联大,物资极度匮乏。他卖掉了汽车,卖掉了几乎所有值钱的东西补贴教师们困苦的生活。他和夫人放下体面,去大街上摆地摊卖米糕补贴家用,夫人甚至到衣帽厂打工赚钱。
除了在生活上勤俭节约,在学校里更是铁面无私。哪怕是他自己的女儿,也未曾得到过他的半点照顾。
在西南联大,无论是老师还是日后走出去的学生,都是蜚声国际的大师。
回顾一下梅先生当初的演讲:“我希望清华今后仍然保持它的特殊地位,不使堕落。我希望清华在学术方面应该向高深专精的方面去做。办学校,特别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
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地位超然,如雷贯耳的人物,却生病住院吃不起药,死后无钱下葬,穷酸至此呢?等他死后,打开他随身携带从不离身的那只皮包,里面只有清华基金的帐本,每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分文不差,所有的钱都用在了清华大学的建设上。从17年前任校长直到去世,没有一分入私囊。
他没有什么学术成果,也不是什么大师,他就是这样一位勤勤恳恳、搞教育的梅校长。他发现了数学大师华罗庚,请来了三百年一遇的陈寅恪。没有梅贻琦,就没有如今的清华。
他,是永远的清华校长。#我上头条#
【家庭理财的10个小妙招!1分钟教会你攒钱!】
从今年的股票、基金热议度就能看出来,大家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了。赚钱不容易,学会一些理财方式,能让自己的钱更有价值。
和大家分享10个存钱小妙招:
1、建立家庭账本和家庭共同账户,坚持记账
2、房贷不要着急提前还,拉长还贷期更省钱
3、购物前先列购物清单,只买需要的东西
4、减少或取消超前消费,能不用信用卡就不用
5、不冲动消费,先把东西放购物车冷静,还想买再买
6、提升自己,努力升职加薪
7、建立放纵消费清单,将娱乐性消费作为进步奖励
8、多学习理财知识,推荐《 小拘钱钱 》、《 穷爸爸富宝宝 》,改变理财观念
9、投资多元化,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10、建立理财目标,专款专用
除了存钱,了解一些理财方式也是必须的,下面是10种常见的理财方式:
一、保本保收益
国债:安全有收益
定期存款:较活期利率高,每家50万存款有保障
理财型保险:收益写进合同,稳健收益、长期复利
二、相对低风险
货币基金:比如余额宝,流动性高安全性也较高
基金定投:适合长期投资,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黄金:安全性高,但仅限于金条类产品
三、相对高风险
股票:收益高但风险也高,建议了解一些专业知识
外汇:通过汇率波动获益,收益高但风险大
黄金、期权:获利潜能高但产品杂乱
房产: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也有一定风险
#理财#
朋友小樱问我有没有存私房钱,还没等我回复就说,自己最近藏私房钱被老公发现了,老公觉得她不信任自己,很生气,还打算以后不再把钱全交给她了,她跟难过,想问问我怎么办?
她说自己平时会把老公给的钱购买一些基金定投或者打打新债,加上自己在朋友圈卖东西,在头条上写作,七七八八也存了些。自己跟老公都有各自私人的空间,所以一直没发现。这事还得怪她自己太粗心,一不小心说漏了嘴。
她说刚结婚那几年,财政大全都归自己所有,有一次自己被电信诈骗给骗了小两万,从此之后就失去老公第一次信任,后来老公都会有所保留的给她钱。她知道靠别人都靠不住,所以就自己想办法挣点私房钱,以备不时之需,毕竟手心向上比较难,谁知道老公又较真了,这次直接下通牒,要买什么拿账本或者发票来换钱,小樱顿时觉得太过分了,这日子没法过了。
@林梦竹
我给小樱的建议是首先真心实意的认个错,其次讲出自己的需求自己,告诉老公不能因为之前的错一直否定自己,自己这么做也是逼不得已,就因为每次拿钱难才会想着存点私房钱,以备不时之需,并不是想他所想是要分心,希望他能体谅自己在家在家带娃为家庭付出的心,最后,表达对老公的期望。希望老公能给予信任,双方可以建立公共账户,一人留密码,一人拿卡,并且表达愿意以后一起更好的维护家庭的心。
婚姻里女人还是要独立,投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自己有了能力选择会多,也会硬气,夫妻之间要互相信任,一方犯了错并不代表永远就错,要给予对方补过的机会,而不是无期徒刑,好的婚姻永远是互相合适、信任和理解的,不是吗?#皓然文化# #情感PK台#
今天上午,二叔家堂弟打电话给我,又要问我借1万块钱。口罩期间,他除去车贷现在卡里只剩200块钱,等他上班发工资就还我。这一次我狠心拒绝了。
为啥呢,他前前后后从我们家借了3万块,这都两年了,6月份才还上1万5,旧账还没清完,又要借新的。这次我不想借了。
情况是这样,堂弟妥妥的90后,现住西安,他是设计院的,除了工资,还可以挣外快。弟媳妇是个会计,工资也不低。这都结婚3年了,房子是我堂叔借钱给全款买的。我就搞不清楚,咋就存不上钱呢?动不动有点事就断粮了。
虽说钱不多,我们又是堂兄妹,按理说该帮。但是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谁都懂得这个道理。
其实,堂弟他们两口子工资加起来比我们要多,但他们俩就是存不下钱,有一个子能花俩的货。说句心里话,这三年大环境不好,通货膨胀的厉害,哪个人挣钱容易呢?
今年,我们从8月10号开始静默,都110天了。外地的朋友都关心我们能不能买上菜,肉啥的,都在强调如何注意安全,还是有点小感动的。堂弟他们一个电话都没有,这不好不容易打个电话,还是要借钱的。
在我们家我是管钱的。我属于会过的那种,一般不买奢侈品。毕竟家里孩子的补习费,房贷,人情事故啥的,花钱的地方蛮多的。兜里有钱,遇事不慌。所以我喜欢存钱,喜欢看卡上的数字变多的感觉,越多越有安全感。
我老公对花钱没什么概念,只要有他就花,没有了再说。谈恋爱的时候,就发现了,那时候就说好的,结婚后钱由我来管。他每个月给我上交3000块,我都存起来,我对存钱上瘾,[大笑][大笑]。
老公经常反讽我是小财迷,只存不花。公公就向着我说:“男人是个耙耙,女人是个匣匣,你小子别不知好歹,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就说现在,静默110天了,我们丝毫没有紧张焦虑。该还的贷款一样不少。每顿饭都有肉有菜,营养全面。毫不夸张的说,像这种静默对我们家的生活没有任何影响,这都归功于我是个小财迷。
昨晚老公在柜子发现5000块现金,他特别惊讶,问我放这么多现金在家里干嘛?我说,这不有备无患吗?万一家里有个啥事,应急呀……老公直说英明。
我们不是拿高工资的白领精英,就是普通打工人,我们懂得勤劳肯干,开源节流啊。虽然存款没有那么巨多,但是撑个几年没问题。
现在说说这个堂弟,一家3口,孩子还在我堂叔那里。这两人特别能花钱,弟媳妇梳妆台上,光口红就有10几个,流行啥买啥,隔三差五周末都在周边游,穿得时尚的很,做了美甲,那老长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洗碗啊。追求高质量生活。当然,你能挣你该花,但是能不能有点理财计划,存些钱啊。
提起我堂弟,我婶也叹气说,现在动不动还啃老呢,他们小两口每个月几乎都是月光族,孩子的奶粉钱都花他们老两口的钱。就这一个儿子,也没办法。
这不,这才口罩多久,他又没钱了,肯定跟他们平时大手大脚花钱有关系。其实我也给他说过,你们俩成家了,财政方面要有计划,每个月要有强制储蓄的习惯,买点定投的基金啥的。
他还说他们也没怎么乱花,月底就没了。我给的建议是:你们可以搞个账本,看看每个月钱到底花哪了,答应的都挺好的,估计回去就当耳旁风了。毕竟我是外人,说多了也不好。
我始终认为,凡事还是量力而行,结婚后必须有财政计划。现在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钱不是万能的,关键时候,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任何时候,都要给自己留条后路。毕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次我没有给他借钱,大家说对吗?
东方红的基金不管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收益都不错,下面这个基金是封闭基金,1月18日分红了一次,,现在又要分红[耶][呲牙],买到好基金就感觉像捡钱一样。1月25日就要开放了,我是赎回还是继续持有,头条友友们给点建议吧[玫瑰][玫瑰][玫瑰]#为什么说,股市是一个历练人生的大舞台#
83岁老妈妈没有别的爱好,她是老会计师,就喜欢算账。
现在老妈妈又开始记股票算账了。今天是周六,股市休息,没有股票。妈妈开始算一个星期的涨幅。只要是工作日,股市不休息,老妈妈下午三点一定坐在平板前,炒股算账。持之以恒,是妈妈的写照,多少年如一日 ,从不间断。这段时间的股票下跌的厉害。但老妈妈算完收益,合住账本不说话。默默的坐下看电视。老妈妈也是特别会悦人悦己,住在我们这里,很少因为股票跌了给我们添堵。平常就记账,多余的不谈。我有时候看见老妈太辛苦,心疼她。附在妈妈耳边说,卖了股票吧,都卖了,别操心了。老妈坚决说,不卖,股票会有好的时候,马上开二十大呀,国家会救市,不会让股票这么下跌。老妈妈知道股市涨涨跌跌,沉沉浮浮是正常。
人们说:人老成精,老妈妈已经很淡定了,她知道党的二十大要召开,咱们的国家是人民至上,会让老百姓过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股票,基金都会好起来的。人民的日子更会蒸蒸日上,热气腾腾的。
炒股是妈妈的乐趣,小赌怡情吧!我们不能反对了。好好顺着老妈,千百次的电话问候,终不如端到眼前的一杯热水来得更实在。善待父母,福虽末至,灾也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