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本以为何幸福回村开了客栈,就算是皆大欢喜了,哪知道各种风波又接着到来了。
小姑子秀玉的会计证被村里的人冒名顶替了,通往幸福客栈的路一直不修,村里的污水处理也出了问题,而这些问题都牵扯到了老万一家。
少不得又是利益交换,登门道歉之类的,幸福这次又会站出来,方圆律所也会再次出现,给义道和幸运一个大教训。
#幸福到万家征文#
北京国贸的蓝天
我是60年代中期上小学的,我的启蒙老师是没有上过学的民办教师,今年九十多岁高龄,身体硬朗,共产党员,每月享受者国家48元的民师补贴,很受方圆群众的尊敬。在解放前夕,我的启蒙老师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他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大西南的几年战斗中,他边打仗边学文化知识,解放后复原回到家乡——他就是我们村有文化知识的人,性格又开朗。当年农村是一穷二白的。我们村百十来户人,村里有红白喜事都要请他去帮忙,又担任了村上的会计工作。后又推荐去当老师。国穷农村更穷,饿狼出没,被狼咬伤和刁走孩子的事常有。我们村离学校往返七、八里土路,我的老师每天早上把我们十几个八、九岁孩子叫在一起带上上学,放学又一块回家,从不嫌弃学生,教学又是一把好手,又虚心好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严寒酷暑走过六年,后因家庭太贫困而离开了学校。现在回想起我的启蒙老师——民办教师,他们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无私啊!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希望政府把给他的民师补贴月48元增加到4800元也值。
镇长李明亮下乡经过一间理发店时,摸摸自己的头发便进去了。
看见有人进来,小妹便迎上前招呼:“大哥洗头?”李明亮点头问:“洗剪吹多少钱?”小妹指着墙上的贴纸说:“放心吧,明码实价,比镇上的便宜多了。”李明亮扫了一眼,笑笑:“那就开始吧。”
正洗头,进来一名妇女。小妹朝妇女努努嘴:“大姐您先坐一会儿,很快的。”李明亮问:“怎么不多招个人?”小妹回道:“乡下地方,一个人够了。”
妇女坐着无聊,便跟小妹聊了起来:“你这店生意还不错嘛。不像我那杂物店,现在来买东西的人是越来越少了,一个月才赚那么点小钱,到头来全给了那群吸血鬼。”
小妹也不甘示弱地赶着说:“好什么好,我今天这还是剪第一个头。”小妹用眼睛瞅了瞅李明亮的头,接着说,“对了,你这个月保护费交了没有?我听说可以商量的。好像半年一次性交费打九折,一年一交还可以打八折。”
“还有这样的好事?”妇女张大眼睛问。
洗好头的李明亮,在小妹的指示下,头上包着毛巾,移步到椅子上。小妹拿起镜台上的剪刀,边给李明亮擦拭头发,边说:“听说已经有人这样交过,应该错不了。”
妇女跷着二郎腿说:“越想越不服气,他自己占用村里那么大一块地去建厂就可以,我们小老百姓自己开个小店还要交什么保护费,这都没天理了!”
李明亮一听这话,扬扬手示意小妹停下,转过头来问妇女:“谁占用土地了?这话可不能乱说。”
妇女挺直腰杆说:“谁乱说了,你问问她。”妇女指向拿着剪刀的小妹,“我乱说没?但凡是本村的村民都知道,他胡城是个怎样的人。”
李明亮皱皱眉,问:“胡城,你们的村长?”
“你也知道这个人?!”妇女惊讶地问,继而又得意地说,“想不到他远名在外啊,呵呵。”
“那你倒是说说,这占用土地和收取保护费是怎么回事?”李明亮饶有兴趣地问。
“大哥,您还是别问了,也就一些乡里事罢了。您这头发还没剪好,咱继续?”小妹边打断他俩的话,边对妇女挤眼睛。
妇女骤然间来了气,呼喝道:“你挤眼做什么?我又没冤枉他胡城,怕啥?!”
李明亮干脆把脖子上的围布拿下来,扫扫头说:“这样行了。”继而对妇女说,“你接着讲。”
妇女顿时来了精神,脸上泛着光:“早些年这里方圆十几里都是我们村的,后来这个姓胡的当上村长后,跟外面一些人勾结,拿他们的好处,低价卖了不少地给他们,自己也占一些地建厂房。”
“他还开厂办实业?”李明亮问。“什么实业不实业的我不知道,反正他是占了一块地建了一个厂。”妇女激愤地说。
“会不会他是向村里买的?”李明亮问。
“哪有?!这事是村里的会计讲的,绝对错不了。”妇女说。
“那这收保护费又是怎么回事?”李明亮一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样子。
“到你了到你了。”小妹拉住妇女的手,“赶紧躺下,我给你洗个头醒醒脑。”
正说到兴头上的妇女甩脱小妹的手:“再等会。我这说事呢。”说着又对李明亮说,“还不是他们那帮人。”妇女左右看了一下,说,“胡城把村里那些好吃懒做的人集结起来,组成保安队,但凡在村里开店的都收保护费,还美其名曰‘安保管理费”,要是敢不交,保准天天给你找麻烦。”
“还有这样的事?”李明亮摸着下巴问,“那你们怎么不去举报呢?”
妇女摇摇头说:“上哪举报?‘官字两个口,不互相护着才怪。”李明亮站起身来说:“年代不同了,現在可是打击村霸,保护老百姓的时代,我保准你们去举报,很快就会有人受理此事。政府肯定会还老百姓一个说法的。”说着,李明亮便朝她俩摆摆手,离开了。
过了半天,妇女才回过神来说:“这人怎么那么眼熟?”
小妹拍拍她的肩说:“他是镇长李明亮,电视上常有他的身影。我也是刚刚才想起来的。”
“那你说,这举报有用吗?”妇女问。
小妹笑笑:“你见过哪个镇长上这种小地方理发?”
几天后,村长胡城等一帮人被抓,接受调查。
你会打“算盘”吗?估计,现在的90后, 00后,10后,都没有见过“算盘”这个东西吧?现在看来,这些“算盘子”已经是属于老物件了!但是,还不算古董吧!
爷爷是生产队的“现金”,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岗位。我小的时候,每天放学,就去生产队的大队部,等待爷爷下班的时间,我就会坐在对面座位上,看着爷爷“噼里啪啦”的打算盘,我觉得,爷爷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人。因为,方圆多少公里啊,上工的时候,浩浩荡荡的队伍,很多人,只有我爷爷会“打算盘”!
后来,爸爸在单位的岗位是“核算员”,也要每天都打算盘。那时候,我已经上学了,但是我们学的数学课上,根本没有算盘课。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很失望,因为自己没有机会,拥有一个算盘。我也说不清楚,那时候的“算盘”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学习工具,还是一个玩具,还是代表着一个身份?
不过,我初中还没毕业的时候,爸爸就开始用计算器了!那可真是知道高级的东西。爸爸送给我的时候,我爱不释手。爸爸说,有了计算器,就不用算盘了。果然,没多久我就再也没有见过“算盘”了。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名会计。这个年代的会计,平时还用一下计算器,但是做账,已经完全都是电脑软件了!我离“算盘”的工作越来越近,可是却离使用“算盘”的时代,越来越远。做了二十年会计,我竟然都没有拥有一个算盘子!太遗憾啦!
前几天,和父母去公园玩。发现有一个区域,专门收集了这些老物件。特别是这些个算盘子,让我和爸爸,在一起,好好的回忆了一下,过去的这些年!
算盘是为了计数,但是它却离我们而去,大数据时代,数字,却离我们很近。亲眼见证着时代的进步,我不禁问自己:你跟上时代的发展了吗?#我在头条搞创作#
在《小欢喜》中,方圆儿子方一凡,就重点高中,一年学费155000。他家有两个学生,一年光学费就是310000。
在剧中,方圆童文洁夫妇,居住在望京大西洋新城,房子200平,每平方米80000多,一套房子就得1600万。
方圆是一家公司的法务,月收入3万;童文洁是一家公司的财务总监,月收入5万。
两人没有其他副业收入,加上年底的奖金之类的,这个家庭一年的总收入在100万。
方圆胸无大志,上班喜欢“摸鱼”,下班喜欢养鱼,政法大学毕业的他,从事的也一直是法务工作,但是他年过45岁,竟然没有考过司考。
他自我定位也很准确:“我喜欢养鱼啊,斗个蝈蝈啊,看看评书嘛,可是我一看这些法律的东西,一看合同,一看这些文件。我就头疼。”
要说这些爱好谁不喜欢呢?谁喜欢看个合同、看个文件呢?
果不其然,方圆失业了,但是呢?人家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不仅每月花费12000租了一套学区房,还花高薪给方一凡请艺考老师。
夫妻俩也没有因为失业的事吵过架,仍然是插科打诨、其乐融融的一家。
宋倩虽然和丈夫乔卫东离婚,但是她个人拥有5套学区房,还给离婚的丈夫分了一套房,属于躺赢那种。
宋倩的一套房子用来自住,3套用来出租,每月光是租金收入就有50000元。
关键她自己还是金牌教师,不仅在教育机构任教,月工资50000,还自己在家答疑,月收入40000。
暂且不提宋倩的3套房子的价值,单单是她个人的年收入都妥妥的超过了100万。
乔卫东更不用提,自己拥有一家价值上千万的公司,一年的收入肯定也得以百万计。
作为他们的孩子,乔英子属于拥有双份零用钱的孩子,但是她却一直不快乐,夹在父母中间左右为难。
季胜利是帝都区长,月工资40000,妻子刘静是天文馆馆长,月工资25000。
虽然赚的钱不多,但各种福利不低,而且胜在花销少,退休后养老也不用儿女们操心。
季区长的小舅子,一个职业的赛车手,自己开有公司,收益很好。
他有钱到什么地步呢?外甥季杨杨想开法拉利,他能立马弄来一辆给他开。
季杨杨离家出走,住的豪华大酒店,17000一晚,季杨杨连住3天,刷的就是舅舅的卡。
@行看云起时 :
在剧中,方圆家的成功,是两口子自己奋斗来的,先是考一个好大学,然后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兢兢业业地工作。
但是方圆后劲明显不足,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存款,他失业后,家庭的生活水平肯定要直线下降。
季胜利家的成功,是季胜利的牺牲换来的。他的大学是自己考的,工作也是奋斗得来的。
他牺性了团圆的家庭、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去全国各地基层单位磨练,吃过苦留过遗憾,才奋斗到今天的季区长。
宋倩和乔卫东的成功,是他们自己的本事和远见:两口子都是各自行业的成功人士,专业技能是自己学习和钻研来的。
至于房子,十多年前就有投资房地产的意识,那也是人家自己的眼界,人家的本事。
我们中很多人的原生家庭比不上方一凡乔英子季杨杨,但是也不一定比童文洁季胜利宋倩的原生家庭差。
所以,他们可以考努力做到的,我们应该也可以吧?
对于@行看云起时 的分析总结,大家有共鸣吗?欢迎留言讨论。
#娱乐时间到#
#我要上头条#
为什么日企也要“去中国化”呢?
近日,日本最大的信用调查公司Teikoku Databank(TDB),发布了一个报告,称目前日本企业正在“去中国化”,正在从中国大陆撤离。为什么日企也要“去中国化”呢?
我们看看这些日资企业当年为什么投资中国。以前的中国大陆具备庞大的市场,但却有着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完善的工业体系,完整的供应链。
日资企业投资中国大陆有双重目的。一开拓中国大陆市场;一利用中国大陆市场资源要素,获取比较竞争优势。
从这里可以看到如下几点:一日资企业将中国大陆市场当成是利润市场,而不是战略市场,即它们的投资就是一种财务投资行为,而不是战略投资行为,它们并没有能力在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客户创造价值或者传递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缺失,就为其后来去中国化埋下伏笔;一这些日资企业的重要能力是获取比较竞争优势能力,而不是培植组织能力,同时获取比较竞争优势,即它们在中国大陆市场,不具备为客户创造价值或者传递价值的能力,这就容易被市场替代或者说它们的存在价值有限,这是它们去中国化的根本原因。
同时科技时代的到来和西方战略脱钩计划的执行,加速了这批日资企业去中国化的速度,
方圆20220726一次稿件匆匆草拟于武汉工作室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张老师,我们今天继续来讲第十个故事。
10.少康复国中兴
夏启继承王位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着父亲会见首领的样子,大会诸侯。他的主要目的是让诸侯们看看自己的武力,见识一下自己的财富,领略一下自己的显赫地位。夏启还喜欢巡游,过去尧、舜、禹到各地巡游,主要是为了了解各地的风俗,倾听百姓的呼声,解决部族间的纠纷。而现如今夏启巡游完全是为了炫耀和享乐,他觉得,在外巡游,有武士保驾,美女陪伴,每到一处,有诸侯迎送,百姓助兴,吃遍万国佳肴,阅尽天下美景,真是胜似天仙,于是更加恣意玩乐。
这样,做了9年的国王,腐败的生活使他缩短了寿命,他很快就死去了,其长子太康继承了王位。当时夏启称王时,曾借了大禹的余威,他自己也东征西战,才站稳了脚跟,如今继位得太康,既未见过祖父大禹的辛劳,又未见过父王夏启当年征战,他耳濡目染的只是父亲无休止的巡游和无度的挥霍,所以他对治国一窍不通,吃喝玩乐的本领却学了不少,尤其喜欢出去打猎。他做了国王以后,丢开国家大事不管,整日外出狩猎,一去就是几个月,快乐地忘了回家。
就在太康荒政、国势日衰的时候,东边的东夷族强大起来了。在东夷各国中,要数有穷氏的势力发展最快了,他的国君是一个勇猛善战的神箭手,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后羿,后羿射九日,杀怪兽,建立了极大的功业,使有穷氏的国力日渐强盛。这时候,太康出游打猎的兴致正浓,对朝中的政事不闻不问,对东夷方面的动向更是全然不知。一年秋天,他带着自己的弟弟仲康及一帮大臣,离开王都,又到山林中打猎去了。后羿看到太康长期外出打猎,丢下国家大事不管,引起了百姓的怨恨,就趁机率兵夺取了夏朝的首都安邑(现在的山西省安邑县),太康闻讯后,后悔不迭,但他身边兵马无几,不能与之抗衡,没过几年,便在忧郁中死去了。
太康的弟弟仲康后来被后羿立为傀儡王,由于行动不自由,心情不痛快,很快就死了。他的儿子后相继承了王位,这时后羿的亲信韩浞杀死了后羿,然后自己称王,韩浞怕后相以后的势力壮大,回来复兴夏朝,就派大儿子浇带兵去杀了后相,后相的妻子后缗这时正有身孕,她躲开了浇的搜捕,偷偷跑回了娘家,后来她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少康。后缗把眼泪咽到肚子里,把仇恨埋到心底,她决心把少康抚养成人,将来去实现他父亲报仇雪恨、兴邦富国的遗愿。
按辈分排起来,少康是夏禹的玄孙,夏启的曾孙,他从小很聪明,有心计。光阴似箭,转眼间少康长到20岁了,这些年来,他不断从母亲及外祖父那里受到报仇雪耻的教育,立志发奋图强,为复兴夏朝做准备,他在外祖父那里管理畜业,一有机会就学习带兵打仗的本领。不料,一年夏天寒浞听到消息,得知少康是夏后相夫人的遗腹子,大为震惊,心神不安,他心想,此人不除,后患无穷。于是,立即派出大臣椒带领一班人马前来掳杀少康,哪知少康听到此讯,就赶紧逃到虞舜后代有虞氏那里,从而躲过了椒的追捕。
这时虞国的国君叫思,他见少康气度不凡,大有夏人先祖的遗风,就让他在部落里担任管理膳食的官,学习管理财务的本领,这样,少康就变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后来,虞思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把一块儿叫做“纶”的地方交给他管理,纶这个地方方圆十里,有很多很好的田地,还有兵士500人。对少康这个亡国之君的后代来说,总算有了恢复夏朝的根据地和武装力量,许多年以后,在少康治理下,纶地人丁兴旺,生产发展,社会安定,人民安居,成了远近闻名的“天国”。过去散居在山林中的夏人,纷纷前来投奔,少康的力量不断壮大起来。
一切都准备好了,少康便从纶地起步,讨伐寒浞,杀奔夏朝的旧都城安邑,寒浞在混乱中被杀死,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少康回到了夏故都。他祭奠先祖,安抚百姓,设置百官,重整国家。几年后,少康的实力更加雄厚,于是又起兵讨伐过浇和戈,这时,过浇和戈虽奋力顽抗,但大势已去,终于被少康消灭了,天下又回到夏禹子孙的手中。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之为“少康复国”或“少康中兴”。
突然觉得做工程的人内心无比强大,奉劝各位迫不得已千万不要做工程,根据我多年的经历与我的身边朋友同学的现状简单总结下:1、工作环境差,尤其是做路桥的,我同学说修铁路的那环境方圆几十公里都是无人区。2、找对象太困难了,项目上基本都是大老爷们,连个女的都没有,除了做饭的大妈或者财务室,即便是家里给介绍的对象只能通过打电话煲电话粥,到最后给你发张好人卡结尾。3、信息封闭基本像美团外卖、滴滴打车、摩拜单车、公交卡、地铁卡用不上、更不用说最近流行什么电影了了,基本只能通过爱奇艺充会员看看。4、工地伙食差,一成不变的厨师大叔大妈,一副爱吃不吃的嘴脸你能把我咋样,年轻人逼得没法只能趁物资采购车去城里采购些零食。5、工地上每天穿的新衣服你就别想干净,基本到晚上鞋子袜子全是黑的。6、最致命的是家人照顾不上,尤其是小孩,时间久了不见孩子,突然间你一回家,孩子会喊你叔叔。7、你的朋友圈基本都是工地项目上几个人,然后刚在一个地方固定下来,工地结束各奔东西。8、工资其实也没那么高,你要知道你的工资可是全年无休加班换来的,工地有事随时随地待命。9、常年喝酒饮食起居极不规律,据我所知我们之前单位很多退休的叔叔们退休后身体都不好。欢迎大家补充!
李地光27岁,西南财经985硕士,最近得到两个offer:市财政科员岗位,年薪12万,公积金3970;一个是省电力公司财务岗位,年薪21万,公积金4124。选择哪个更好呢?
我家乡下隔壁的邻居李光地是西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他从小就是一个特别乖巧懂事,学习成绩特别好的男孩,周边方圆十里都知道他很会读书,我们都期待着他有一个好的前程。
他18岁高考那年考了601.2分,当时可以选择的学校有好多,既有985中央财经大学,也有西南财经大学,以及重庆大学三所高校录取他,但他最后选择还是去985西南财经大学读书。
在那里他成绩特别的棒,每年拿学校的国家奖学金,另外他是学生会主席,口才特别棒。大学时学的是财经类专业,尤其他很努力,后来也就在西南财经读了硕士。
25岁那年他毕业后,先是到沿海地方选择了一家大公司上班,做了两年的财务,虽然待遇还不错,但是他觉得并不是很稳定。在家人的劝说下,他选择了回家乡考公务员和应聘国企单位。
就在最近他应聘上两个单位,拿到两个offer工作的他特别的高兴,一个单位是市财政科员岗位,月工资3750,公积金3970,年薪15万左右;另外一个是某省电力公司财务岗位,由于这家单位是拿年薪制的,他应聘的年薪21万,公积金,4124。
面对这两家单位的邀请,他内心选择上是比较矛盾的,不知道该挑哪个岗位更好呢?
@谭琴说艾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觉得他应该选择到某省电力公司当财务,毕竟电力公司它是国企,另外它还是央企单位。在这样的大公司上班,年薪21万,说实话,在任何体制内的单位来说都是无法比拟的。
另外在电力公司,他的公积金也比较高,4124/月,相对大多数起公务员岗位来说,他们按照实际工资的12%计算,那么这样的公积金相对他这个公积金来说,差距还是很大。
当然市财政岗位也是很不错的,毕竟他是行政单位,如果干得好可能提拔晋升的空间也会比较大。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就应该到电力公司上班。你们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