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定焦镜头连续变焦所导致的中近焦段画质损失问题,提高中近焦段人像拍摄的成像质量,荣耀Magic3系列采用彩色主摄+长焦的融合方案,通过长焦镜头来增加主摄拍摄图片中间部分的清晰度,从而大幅增加人像焦段的画质。从附图看,这个解决方案效果显著。
前两天李思谋老师的抖音谈论了定焦与变焦的选择问题,最终给了一个结论:现代变焦素质很高,完全可以取代定焦;大光圈意义不大,成熟摄影师更多用大景深,曝光问题也可以通过提高iso解决。
我是十分赞同李老师的这种看法的,尤其是我经常拍点人文啥的,用过35、50、85、2470,最终还是觉得2470好用,能保障顺畅拍摄。
以前有一段时间在部落里玩,看到很多出色的摄影师居然用24105,那时候心里有些不爽,我想你怎么没遵守传统技术路线,用大变焦拍的还算片?
但是又不得不佩服别人时常能抓到好场景……[捂脸]
再后来有高速索尼的时候,也不经常拿着拍人文,毕竟那时候的索尼色彩确实不讨喜,光线稍微不如意,后期调整都蛮难受(我喜欢干干净净的色彩)。
所以就扛着中画幅(富士GFX和飞思XF)去浪……
然并卵,只能拍点静态的小品,再也难拍到什么精彩的人文……
现在当听到李老师的分析后,我觉得这条路就是该给变焦的,以前的摄影师因为相机科技不行,只能被迫在定焦上作功夫,而现在已经没这个必要了。
说的对。一般就用两镜头24/1.8定焦头、18-200变焦。[赞]
摄影家传说您真的只需要 2 个镜头捕捉到您需要的一切。看看我使用哪两个?
“手机的像素和镜头变焦倍数越来越大,再加上强大的后期调整技术,影像质量能达到单反的水平并不是难事”。前几天我发了一个贴子,大意是说手机摄影不如单反画质好,竟引来了许多人争论,特别是看到这类似这样的回贴,我仿佛看到瑟瑟发抖的单反和傲慢的手机一齐出现在眼前,于是忍不住笑了,心想,被手机商家洗脑,中毒也太深了。
我就从不够专业的角度来解释一下,如果能打消此类用户的疑惑,如此甚好!
1、许多人都说Al算法是手机强。请你们考虑一下,如果真的项这么神,反过来单反相机植入这个算法难么,单反把感光元件减小,把镜头光学结构简化,植入手机Al算法,即节约成本又比现在的单反提高了画质,为啥尼康、佳能、莱卡、哈苏、飞思这么S逼啊不往这方向发展。
2、像素提高就增加画质。此类说法太TM正确了,忽悠小白也真的好使。但是别忘了一个前提,感光元件一致的情况下才有可比性。现在许多手机一亿像素,但它真比不了入门级单反相机2400万相素好。放一张感光元件大小示意图,你们自己品,手机那指甲盖大小的感光元件真的可怜。黑色的那部分是手机,灰色是半画幅单反,红色是全画幅单反。那手机指甲盖大小的底,堆这么多像素在上面干什么呢,目的可以提高价格,赚消费者的钱啊。
3、手机镜头的变焦倍数越来越大了。我只想说,又一个被商家成功洗脑的小白。如果用单反真有25倍以上的变焦镜头拿给我,我看都不看一眼。对于镜头,不是变焦倍数越高就越好。单反高素质的变焦镜头,一般在3倍到6倍之间。而不会变焦的定焦镜头成像质量更高,我想手机镜头也不会违反这个常识,借用鲁迅的话来反驳一下,免得某些人说“摄影师学历都很低,理解不了Al算法[捂脸]”。
当时鲁迅先生反驳一则报纸上的名医广告时这样写:
谨案:以吾所闻,向来或称世医,以其数代为医也;或称儒医,以其曾做八股也;或称官医,以其亦为官家所雇也;或称御医,以其曾经走进(?)太医院也。若夫“县长、所长、处长、局长、厅长、通儒、显宦”,而又“兼作良医”,则诚旷古未有者矣。而五“长”做全,尤为难得云。
哈哈[呲牙],我真佩服鲁迅先生的幽默和犀利,我想,对于歪理,用常识来说话才是最有力的反驳![我想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