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穿旗袍的女人
申达广场游泳馆外面的墙壁上贴着一张寻人启事。
某某,女,39岁,身穿湖蓝色重磅真丝旗袍,昨夜已从某某森林公园离家出走,至今未归。如有知情人请联系M,电话:19991314。当面致谢。附有照片。
照片头发挽起,别着一根发簪。
眼睛空洞,说不清的游离。肤色细腻。喉结较突出。身材匀称。恰到好处的高。悦目。
三围曲线在旗袍购置下异常突出醒目。嘴唇微红,厚而性感。
像镶嵌在金色的田野和黄昏的晚霞中的一幅油画。
我和我爱人突然都咯噔一下。我们都认识她。
她是村西的裁缝。恬。
平时她多沉默。偶尔微笑。她以她的方式微笑。从不露出牙齿。
她一直穿旗袍。夏天穿棉麻、真丝旗袍。冬天穿夹棉的旗袍。
她有那种味道,穿旗袍的味道。难以形容天生的女人味道。
像诗象画那也只对了一半,还有那种被催眠的效果。意味着真的味道。那不是模仿的味道,那是艺术唯一的味道。
她自己不但穿旗袍也给女人做旗袍。
很多女人都喜欢她。女人在她那儿都找到了自信。有一种幸福感。哪个女人不虚荣哪个女人不爱美呢。女人穿她做的旗袍,都是非常合身贴己的。
她为了做旗袍,总是奔波在许多城市之间。风雨兼程。与一些服装设计师讨论布料和年度流行色。
她就是那双手。能使平凡的女人脱胎换骨。散发出谜一样的光彩。
她自己也在一件件旗袍中照见自己。
或长或短的旗袍中照见了她旺盛的精力和不凡的裁剪的功力和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照见了她倾注的青春情感和生命热情。
深夜寂静。月光拂过窗户,花朵在风中飘浮,她还在迷思忙碌。
剪刀与布在切合时丝丝淼淼的声音与缝纫机的有节奏的脚踏声还有自己规律和不规律的呼吸声音伴着风吹过树叶的颤音。那些声音合奏出某个世纪的演奏会像海浪在轰鸣,她在那些节奏里和声息里找到自己。
听说,她十四岁的时候一场大火。把她烧伤了。身上皮肤都是后来移植的。
不幸中的幸运女神。她还活着。她以她自己的方式活着。
她后来就跟母亲一起过。
她母亲跟所有的母亲一样,喜欢唠叨。
冬天总嘱咐她穿暖一点,不要穿旗袍,别把关节冻坏了。
也只有她母亲希望她早点安定下来有个归途。
在这个“别人在升官发财,我在一点点的死去”的年代也唯有母亲才会有这种朴素的情感。
然而这种情感成了一种束缚。束缚了她艺术上的更深的更高的造诣。
这成了她母亲的心病。
我还在沉浸。突然想起晚上有约。
我要参加学校人体写生。一年难得的一次机会人体写生。我期盼好久了。
繁星静立高悬。路灯寂静发出微黄的光圈。夹竹桃卓尔不群开得正欢。
我匆匆和我爱人告别。来到了旷静的校园。
美术室的灯光全都亮起。窗户覆盖了厚厚的帘子。
黑压压的都是人。目光聚焦在那无影灯下。等着期待已久的模特出现。我找了一个角落坐下。
擦,擦,那脚步声来了。
模特从容的脱掉旗袍,脱掉内衣,从容地躺在美术老师面前。
任凭座位上一双双目光的穿透。任凭美术老师的抚弄。
美术老师从她的头发,眼、鼻子、额、脸、耳、脖子,一寸一寸,一点一点地在用力。
从上到下进行人体素描。这是第一次素描。人体素描。近距离的凝视。
我感觉到了美术实习老师的喘息声,豆大的汗珠在映着灯光格外晶莹从脸上滑落。
握笔的手用力的手在颤抖。
颤抖出头、胸、腹、四肢、呼吸、毛孔、指甲、还有无法辨认的烧伤的性别。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过去了。
教室里弥漫着一种巨大的寂静。寂静里弥漫着一种生命美学的庄严。
她一直顺从,安静的从容。兼职多年。
因为她的兄弟患了再障性贫血。无法找到理想配型的骨髓来移植。她总要输血。只有她血型匹配。她才做了人模。
我的眼睛湿润起来。默默致敬这位悲剧英雄。
天亮了。天边流出了曙色。夜色在礼乐声,飞鸟的翅膀撞击窗户的声音中醒来。
路上的行人穿着各色各样的旗袍。大多是改良旗袍。
我加紧脚步,回家补觉。好多天没有好好睡觉了。
除了三个省会,大连无人能比在东北。//@中申达:哈尔滨和沈阳天气都感觉冷!大连一年四季分明,冷不太冷,热不太热,宜居还是大连比较合适,所以零四年我选择了大连,可爱的滨海之城,她也喜欢大连
七哥频道东北两个省会级城市对比,哈尔滨市和沈阳市差距会有多大呢?
07:17天齐锂业已保本出局。
今日南方轴承估计一字炸板回封。如断板,关注宝光股份。
申达股份和南国置业如都晋级优先换手板,只有一个晋级缩量也可以打。
郑州煤电随时会反抽。
中远海控找低点。
宜宾纸业冲高止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