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毛利率是什么意思(餐饮毛利率是什么意思)

如何从毛利率分析产品的赢利能力呢? 巴菲特买的公司,都是那些产品非常优秀的公司。他在购买这些公司股票的时候,非常重视这些公司的毛利率高不高。一般而言,巴菲特只选择那些毛利率能够长期稳定地保持在20%左右的

如何从毛利率分析产品的赢利能力呢?

巴菲特买的公司,都是那些产品非常优秀的公司。他在购买这些公司股票的时候,非常重视这些公司的毛利率高不高。一般而言,巴菲特只选择那些毛利率能够长期稳定地保持在20%左右的优秀公司。

可口可乐是巴菲特最经典的投资案例。巴菲特为什么直到1988年才购买可口可乐呢?

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发现可口可乐的毛利率出现了令人惊喜的变化。从1976年到1980年这4年中由于管理不善,它的毛利率持续下降,从过去的18%下降到了12%。但可口可乐新的CEO郭士达上任之后,就开始大幅度地改善公司的管理,提高公司产品的竞争优势,使毛利率大幅度上升,从原来的12%又上升到了19%。

巴菲特购买股票的第二个经典案例是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巴菲特购买这只股票也是因为这家公司的毛利率持续提升。

20世纪整个60年代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毛利率平均为15%,进入70年代后由于工资过高、罢工等原因不断下降。1973年,公司的税前经营利润率仅为10.8%。巴菲特反而在毛利率最低的时候低价买入,因为他认为,该公司的影响力没变,声誉没变,问题在于工资费用过高,加上罢工问题没有解决,这些都是暂时性的问题,一旦解决,毛利率会大幅提升。

果然不出巴菲特所料,由于华盛顿邮报公司总裁格雷厄姆夫人采取了一连串降低成本的措施,并和工会谈判成功,使公司赢利状况明显改观。1978年,公司税前经营利润率已上升至19.3%,5年半增长了80%。

回顾巴菲特购买的所有这些公司,你会发现,这些公司都有一个非常好的产品,好产品体现在财务上就是高毛利率。那么是不是毛利率高就是产品赢利能力好呢?不一定。公司毛利率要符合3个条件,才称得上有比较好的产品赢利能力。

第一,毛利率要稳。

稳的意思就是毛利率不要上下波动得太厉害。如果一个产品前几年的毛利率非常高,今年的毛利率又非常低,未来两年的毛利率可能又非常高,这样大幅度波动,说明这个产品的毛利率不稳定,表明竞争力也不稳定。

第二,毛利率要久。

久是指要保持又高又稳的时间,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这样才说明这个产品有持续的竞争优势。投资人要关注公司过去的毛利率,更要关注公司未来的毛利率。投资人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因素导致未来销售毛利率下降。毛利率下降是一个坏信号。

我们生存的这个年代中,利润率似乎不断受到威胁。工资和薪水成本年年上涨。许多公司现在都订有长期劳动合约,未来几年的薪资涨幅都已确定。劳动成本上扬,导致原材料和进货价格对应上涨。税率趋势,特别是不动产和地方税率,也似乎在稳定攀升。

在这种背景下,各公司的利润率趋势将有不同的结果。有些公司似乎站到了幸运的位置,只要提高价格,就能维持利润率。它们所处的行业,产品需求通常很强,或者因为竞争性产品的售价涨幅高于它们的产品。不过在我们的经济中,以这种方式维持或改善利润率,通常只能保持相当短暂的时间。这是因为新的竞争性产品会很快被制造出来。这些新产品足以抵消增加的利益,随着时间的流逝,成本增幅不再能够转嫁到价格涨幅上。接着利润率开始下滑。

巴菲特同时提醒投资人要关注这家公司做了什么事以维持或改善利润率:“购买股票要赚钱,不是看购买时这家公司有哪些事情普遍为人所知。相反,能不能赚钱,要看买进股票之后发生的事情。因此,对投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过去的利润率,而是将来的利润率。

第三,毛利率要高。

毛利率高,有两个好处:一是在正常的市场情况下,同样的销售收入赚钱更多。二是在恶劣的市场情况下,产品销售不景气,公司就可以降价促销,毛利率高的产品,即使大幅降价,照样能赚不少钱。而那些生产毛利率低的产品的公司,降低后可能就无法维持赢利,不降价又没人买,结果有可能导致倒闭。

巴菲特非常强调毛利率这个赢利能力分析指标:真正能够让你投资赚大钱的公司,大部分都有相对较高的毛利率。通常它们在业内有最高的毛利率。大家一定要注意,只能在同行业内比较不同公司类似产品的毛利率。因为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毛利率相差太大了。茅台酒的毛利率有85%,但中国服装的毛利率只有5%。

总之,巴菲特选股的毛利率指标,有三重要求:一是毛利率稳,过去长期保持比较稳定;二是毛利率久,这种高毛利率未来能够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三是毛利率高,远远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巴菲特选择的公司产品赢利能力在所有上市公司中并不是最高的,但在这些公司所处的行业,它们的产品赢利能力与竞争对手相比,往往是对手们可望而不可即的超级水平。

个人领悟:毛利是公司一切赢利的基础,有了高毛利率,才能为股价上升提供强大的第一推动力。

#股票# #股票投资# #价值投资#

因为毛利率的计算超过100%被鄙视了,然后被很多人喷了,说我是假注会,然后不屑于我为伍。我是真无语了。

事情是这样的,我发了一个关于暴利行业的视频,大概意思就是,一块钱的成本对应14块的的收入,因为这个1块不含费用,所以我说毛利率是14倍。结果有很多人发了评论说毛利率计算方式你怎么不会呢,怎么可能超100%呢。

对于这种认真的财务,我只能表示对你的态度很钦佩,但是这是个然并卵的东西,做财务不能如此死板,财务说的话就是让非财务的人明白是什么意思,你研究的数据是给业务部门用的,不是自娱自乐的。

我觉个极端例子来说,假设两种产品都是1元成本,一个可以卖到100元,一个可以卖到1000元,按照正常毛利率计算公式,分别为99÷100=99%,999÷1000=99.9%,毛利率差了很少吧0.9%,但是这个数据你给老板或者业务人员有个屁用,你以为都是会计人员,知道怎么计算毛利率的么,还不如直接说一个,一个是100倍的毛利,1个是1000倍的毛利。所以这时候毛利率变成严谨的说法成本毛利率,但是讲成本毛利率又太啰嗦,直接讲毛利率算了下,明白人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回事了。

前几天算名酒批发利润率,很多网友指出毛利率算法有问题,这个属于数学学术性范畴了,具体哪个名词怎么定义的确实不太搞得清楚,不过表达的意思大部分应该能理解吧[捂脸][捂脸]。

那条微头条小爆了一下,感觉有点出圈的意思了,各种评论画风就有点清奇了起来,好多可能都不接触名酒批发渠道的网友在下面各种怼,真的有点哭笑不得,很多人对酒圈的印象可能都停留在“传说”上。

今天跟大家讲一个实实在在的小故事吧,就是最近才发生的真实事件。浓香老大小五,四五月份的时候酒厂控货提价,二批商拿货价都要970-980这样子(这期间我没进货,客户报价1010-1020,大家自己算毛利率吧[笑哭]),六月中下旬开始松动我们渠道拿货价调到965(客户报价1000)。本地一个公司团购客户要20箱,想着20箱不算少了,跟代理商谈能不能优惠点960,代理商态度强硬,50箱以上960,一分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有,最终还是965拿了20箱。(我们拿货价是不包运费和破损的,自己安排物流和保价,代理商是啥风险都不担的,而我们发客户就需要包邮包破损,客户不承担损失。)

然后没过几天,一个合作过一两次的省内同行主动问我们接不接小五,报价940,声称数量不多,就几箱,需要一起打包,因为省内运费不高,还可以包运费,这个价格是相当诱人了!但是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我拒绝了这个馅儿饼,原因如下:

第一,虽然之前有过合作,货物查验没有问题,但是双方确实没有更多更深的了解,缺乏信任基础。

第二,明明市场价965都能走货,没有人会嫌赚钱多,如果真的甩货960绝对轻松出掉,况且数量不多。很多酒友可能觉得二三十价差很正常,但是实际情况是哪怕三块五块都需要去计较,本来就是赚的几块钱差价。

第三,小五940的价格几乎是绝对优势了,真要这个价出掉肯定首选自己关系比较好或者很熟悉的同行朋友,这样还可以降低串货被查的风险。本来就没利润出掉的,如果再被查到串货罚款,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一箱多赚150,卖一箱相当于正常卖2箱的利润了,但是背后隐藏的风险是本金有可能打水漂,几箱小五也得小几万了!对方不同意货到付款,因为之前有过几次合作并且都没有什么问题,行业内确实都是现款现货的,金额太小也没有找第三方介入的必要,说起来是几万的交易,但是实际上也就是五六百的事儿!不知道是不是我太过谨慎,反正我觉得这件事整个都透着一股蹊跷的感觉,换位思考如果我处在他的位置,绝对有三种以上比这更好的方式来处理那些货,所以最终我婉拒了。

这就是渠道酒圈的真实情况,很多酒友问那利润谁赚了?这个问题值得思考(这里只讨论大厂主流名酒,十八线小品牌不要杠)。酒厂无疑是赚大头的,但是酒厂背后需要养活多少人?生产、运营、人工、仓储、运输、广告、税收等等!其次是代理商,但是他们的钱赚得容易么?大代理门槛很高,保证金,季度打款,压货等等,一般的小商根本吃不消。有的说年底返利,这个是早就拉通算在成本里的,出货价基本都在倒挂,如果被查串货罚款,还不一定能全额拿到返点,赚钱是肯定的,至于多少,大家想象吧!(也有人提到茅台酒,这个确实是特例,茅台酒经销商是躺赚的,如果有本事拿到茅台酒的代理,大家不要犹豫,尽管去拿好了,谁拦跟谁急!)再就是二批商、小代理,相对来说门槛比较低,但是利润空间就非常小,批发渠道基本上到这里就结束了。再往下就是零售,这个阶层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价格也是乱七八糟的,只要卖得出去,利润自己随便加。

所以大家觉得名酒的暴利是出现在哪个环节呢?

今天中午还跟朋友吃饭调侃,就是说两年后将上市的小米首款新能源汽车会不会像手机那样,硬件的综合利润不超过5%。

以model 3为例,从特斯拉的22年Q1财报可知model3的毛利率基本维持在30%,意味着一辆25万的model3除去毛利润就是17.5万,如果综合利润按5%计算等于卖19万。

假设小米首款新能源车硬件配置跟model 3差不多然后卖19万,但是车机开屏有广告,部分app也内置了广告,少了6万块但是车机广告多能不能接受?

以上只是中午吃饭闲聊时的突发奇想,没有任何其他意思。

今天谈谈百分数应该怎么学。很多孩子到了六年级,小数、分数、百分数、比例混合在一起,就学得一塌糊涂,其实是没能建立起它们之间的有机连接。

百分数、小数、分数这三者之间是可以互化的。在我看来,孩子们对于百分数的理解会更加直观一些。比如有1%的可能性明天下雨,那就是基本不可能下雨。这次考试考完之后觉得自己有20-30%的可能性得满分,虽然这个确定性不太强但还是比较自信的。99%的同学都不会做的题,那就是基本大家都不会的难题。总之,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孩子们会认识到不同的百分数所代表的含义之间的差别。

当一个小数化为百分数后,看起来就充满了现实意义。而且,在实际生活中,用到百分数的地方也比比皆是。百分数除了表示概率外,还能表示跟钱有关的东西。

比如超市打折,打八折,表示的就是只收原价80%的钱。平时一件衣服100元,打八折就是80块钱。

那么“15% off”是什么意思呢?是打一五折吗?(其实指的是从原价基础上,减去15%的金额,也就是相当于打八五折)

去银行存钱,一年期年利率1.75%,两年期年利率2.25%,三年期年利率2.75%,这里的年利率具体指的是什么?(是每年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复利和单利有什么具体的区别?(可以让孩子算算,同样的年利率,存上十年这两者之间的差别);一般来说,投资都满足72法则,也就是用72除以年利率就能得到资产翻倍的年限。比如你有10万,投资收益率是6%,大概就是72÷6=12年,就会变成20万。这当然只是一种估算方法,和实际是有一定误差的。

把这个定律告诉孩子,可以让他通过计算器精确计算,不仅增强对百分数的理解,还能从小培养财商。

用到百分数的地方还有许多,比如生产货品的毛利率、净利率、三费占比......这些都可以讲给孩子听,让他们能对百分数有一些更为全面的认识。

刚才说了这么多,都只是日常应用的实例。体现在计算上的,建议把这几组分数、小数、百分数搞清楚,记下来,绝对会轻松不少:

第一组

1/2=0.5=50%

第二组

1/4=0.25=25% ;3/4=0.75=75%

第三组

1/8=0.125=12.5% ; 3/8=0.375=37.5% ; 5/8=0.625=62.5% ; 7/8=0.875=87.5%

第四组

1/5=0.2=20% ; 2/5=0.4=40% ; 3/5=0.6=60% ; 4/5=0.8=80%

以上四组,除了三种形式互化之外,还建议了解相加等于1的几对搭配。每一组的首尾以及中间两个,都是相加为1的数对,这个规律可以让孩子自行发现掌握。

此外,1/25和1/125这样的数,也需要会三种形式互化。还有一些无法精确用百分数表示的数,比如1/3、2/3、1/6、5/6、1/9、1/11也可以让孩子平时多算算,有一个大致的把握。

#数学# #百分数# #分数# #小数#

有点意思。[呲牙] 木林森发布了中期业绩,上半年营收91亿,净利润6.46亿,扣非5.76亿,净利润率在6%+,去年同期扣非净利润亏损,19年扣非1个亿不到。

财报看一下,毛利率还好,基本连续三年在30%+,但是19和20年的营销费用占收入比重竟然达到了19%和16%,夸张啊,把利润都吃光了,今年中期营销费用占比下来了到13%左右,马上就赚钱了。

波动太大,不稳定。和公牛集团的LED照明板块比较,虽然体量比公牛大,但是赚钱能力真是不能比啊。#照明#

等有时间分析一下木林森的财报,看看到底问题在哪里[呲牙]

为什么抖音带书会这么热门

因为书是极好的品类,佣金足够高,基本上都是50%往上走。

以半小时中国史系列为例,卖一套399的,佣金199.5,怎么样?佣金足够高了!

在这些平台带货,要满足毛利率高,运输成本低,物流和仓储损耗小,非“书”莫属。

再加上对用户来说书是学习、是投资,感觉倍儿好。

为什么会有如此利润的空间

结合拼夕夕的报道看一下。

以前,一般正规渠道,拿书的价格都很少低于5折,库存数不算。

后来京东当当出来了,书商倒是可以从这里拿到更低的折扣。

可是漫画中国史,接近4折的价格出售,还有50%的佣金,什么鬼?

刚好朋友一本书,标价69。

我要做活动,想买100本,

我问朋友,他说他那是6折。

京东上一看,活动期间,5折,35元。

结果到并夕夕上一看,18块。

我怎么下手比较好呢?

哈哈哈哈。

其实做这套书的人,才是高啊

这套书是编著书。

编著什么意思,就是是书的内容不是由这个人写的,编著者只是把这些内容整理到一起而已。

这套成为爆款级的编著书,定是直击人心、人性,加上“走心的文案”。

那为什么这么多的抖音号要带着这套书呢?

受众足够广,佣金足够高。

这是真教科书级的案例啊。

林园投资的核心就是:公司好算账,未来空间大!手把手教你看懂林园是怎么估值的!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牛奶股份:当前市占率30%左右。未来十年中国的人均收入要翻倍的,牛奶是要进入我们的家常饮品的(全世界都是这样的)。

1.14亿人口×30%=4.2亿。意思是有4亿人口是要喝牛奶的。保守一点打个5折,2亿人口天天喝奶!

2.每年牛奶的销售收入是2亿×2.5元×365天=1825亿!

3.自己的毛利率18%左右,那么公司仅早餐奶一年就能赚328亿。

4.给公司一个估值25倍,那么他的大概市值就是328×25=8212亿。

这里计算是很保守的:一是未来市占率肯定会提升。二是人口打了5折。三是只计算了早餐奶,也就是一天一袋,奶粉啊,和其他乳制品都没有算。

[玫瑰]关注后!后续分析林园投资“金龙鱼”及“以岭药业”的计算方法。

[玫瑰]我是A投资,点个关注一下,一起学习投资知识…

刚刷到42万粉丝的财经大V蒋某,对于餐饮本质的分析,实在看不下去,自己花半个小时写了我对餐饮本质的三点思考。

1、选址的本质。

餐厅选址的本质是流量。

什么意思?

选择租金贵的店铺,其核心本质是用租金买流量,更准确地说,是买线下自然流量,这与营销花钱做流量本质是一样的。如果你的营销能力很强,那你就可以用营销能力替代高租金。营销是变动成本,而租金是固定成本,虽然都是成本,但两者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抗风险等影响也是不同的。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举例来说。遇到疫情类似情况,尽管生意不好但租金固定成本是没法降下来的,而营销费用却可以根据经营情况灵活调整,也可以通过新增或加大外卖力度,弥补因疫情造成的自然流量不足(这时候,高租金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是浪费的)。

如果还要给选址找一个第二本质的话,我会选环境的形象力,通过选择高端商圈、高端建筑来提升品牌的形象力,进而提高溢价。

2、翻台率的本质。

翻台率的本质是提高总毛利和摊薄固定成本(既定时间内的)。

餐饮与航空、酒店等行业类似,就是前期投入比较大、固定成本也比较高,既定时间内顾客承载量是固定的、有限的,这与卖变动成本占比很高的产品是很不相同的。这类生意的关键是在高峰期忙时尽量提高接待量、在淡季闲时尽量提高固定投资和固定成本的利用率。

对餐饮来说,就是提高既定时间内的翻台率。所以翻台率的本质就是通过提高翻台率来提高营业收入,进而提高固定投资(前期装修等)和固定成本(店租和人工两大固定成本)的利用率,从而降低单位收入的固定成本摊销,最终提高既定时间内的总毛利率和纯利润。

怎么理解呢?

举例来说。两个餐饮店,如果前期投入、店租、人工等固定投入和固定成本都一样,一个毛利率60%,翻台率2次/天,另一个毛利率只有30%,但翻台率5次/天,哪个的纯利润更高?

一般人的直觉是前者,但实际上通常是后者的纯利润更高。因为前者一天的总毛利是120%(=60%*2),后者一天的总毛利是150%(=30%*5)。因为后者的营收通常会比前者高很多,两者的固定成本一样,所以后者的纯利润通常会比前者高。

后者赚的实际是单位收入的固定成本摊销更低,也就是说,同样是1元餐饮收入,后者的人力、店租、前期投入的摊销比前者要低得多,这就是为什么后者毛利率比前者低但纯利润却反而比前者高的根本原因。

所以,对于高固定投入、高固定成本的行业或生意来说,最大限度地提高固定资产和固定成本的利用率,是经营的关键任务。

3、装修投入的本质。

装修投入的本质由餐饮店定位是价值导向还是价格导向决定。

所有生意分为两种:价格导向和价值导向。价格导向的生意,成本优势是关键;而价值导向的生意,成本控制并非核心,关键是塑造高价值,从而获得高溢价、高毛利。

这是什么意思?

对于茅台来说,尽管产品成本提高100%,也仅仅才120元(茅台目前的产品成本为60元),相对于其售价2600元/瓶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其纯利润影响很小。

对于LV包包来说,为了产品精致、高端、格调,产品成本提高500元(可能在原有成本上提高200%),对于售价高达7万元一只的LV包包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价格导向的低毛利产品来说,产品成本提高10%,通常就会让生意无利可图。

对餐饮来说,低端餐饮就是价格导向,而高端餐饮就是价值导向。

低端餐饮解决的主要是填饱肚子问题,价格最敏感,装修环境并非顾客主要考量,因此前期装修投入不宜太高。

而高端餐饮顾客的主要需求并非填饱肚子,而是为了招待请客、社交,顾客对于装修环境的要求比较高。

所以高端餐饮装修投入本质上是为了提高溢价和毛利(属于魅力因素,提升价值),而低端餐饮的装修投入只要让顾客可接受就行(属于必要因素,不是购买决策的主要考虑因素)。

同样是装修投入,高端餐饮归在价值端,而低端餐饮归在成本端(请认真理解这句话)。

深入了解商业底层规律系统和商业模型,实现以简驭繁(以简单的底层方法解决复杂的商业问题)和以少御多(通过掌握更少的通用、普适的商业模型,解决更多的商业问题),替代传统低效的“一事一方法”解决商业问题,从而达到快速、准确地解决商业问题,请点击下方专栏《商业底层规律(系统)与商业模型》。这也是我给企业提供战略营销、商业模式和创业咨询用到的系统性核心工具。

顺便P下原文,原文讲了三个本质:“成本降到最低”和“营销”,这两点不是每个企业都在干的事情吗?这怎么能叫本质呢?“提高翻台率”也根本就没讲清楚本质。想以“本质”之名来抬高作品的含金量,却又不具备洞察本质之实(实际和实力),这不是忽悠吗?

专门卖餐饮的专栏课程,就这种理解水平,居然还敢卖999元[捂脸][捂脸]

原文链接:

网页链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73405/
1
上一篇方正证券(方正证券交易软件)
下一篇 海尔智家(海尔智家怎么用)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