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过发考,没事干计划继续注会,会计开始,天书奇谭啊,直接放弃。[抠鼻][抠鼻]//@许昌吕律师:我2019年过了法考,也是信心大增,买了一套注会的培训资料,听了一周会计,不知所云,立马决定放弃[捂脸][捂脸][捂脸]现在回想起来,感觉放弃了也不后悔
我是大小象去年过了法考,今年脑子一热,报了注会,还报名了三科,备考的时候,听课《会计》感觉酸爽,就像在听天书。从来没学过会计,也不从事财务经济方面的工作,所以,感觉比法考难多了。法考的法条是大众都能明白的,可是注会都是专业知识,对于零基础的我实在不易。昨天在考场上才发现,学的一知半解,只学了个皮毛而已。三场考试下来,面对着电脑七个小时,即使全神贯注,题目也才将就做完,时间真的是不够用的,当然了,一路基本上是蒙题。
江苏省考面试题:工作和生活中往往不只一件事情要做,同时处理多件事情需要有统筹协调能力,请你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同时遇到多件事情你是如何统筹协调的?
【审题】
本题属于自我认知类题型,需要我们结合自身的经历去谈谈自己是如何统筹协调多件事情的。下面结合题干进行具体分析:
审题点1:“工作和生活中往往不只一件事情要做,同时处理多件事情需要有统筹协调能力”
这句话说明同时遇到多个事件时可以进行统筹协调,由此可见统筹协调能力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节约工作时间,因此可以在开头简述其意义。
审题点2:“请你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同时遇到多件事情你是如何统筹协调的”
这需要我们结合自己所经历事件去进行作答。此处可以自己罗列下曾经同时遇到的多个事项进行说明,比如可以参照事件排序的思维,先列举出工作和生活中的多个事件,然后再对这些事件进行梳理,按照先公后私,轻重缓急的原则罗列出来,最后再对每件事情在统筹协调之下借助具体工具、操作的具体方法进行详细阐述。当然还要注意一点:做事要有总结思维,也就是总结此次统筹协调的经验,强化自己统筹协调的思维,为以后高效做事打下坚实基础。
故本次的作答思路可为:直奔主题肯定统筹协调的意义引出自身经历—描述统筹协调的过程—总结统筹处理的经验。
【解析示例】
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会统筹协调可以合理利用时间、提升工作效率、高效完成任务。我曾经在两天内同时处理五件事情,分别是:提交本单位的季度财务报表;提交单位职工大病保险名单汇总表;主持迎新晚会;参加财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体检。对于这些工作我按照统筹协调的原则做了科学处理。
第一,梳理任务,做好统筹。一方面要全面去了解各项任务的时间节点、所需资料、紧急程度,明确重要任务事项;另一方面注重分析各项事件,季度财务报表和单位职工大病保险汇总表事关单位整体利益需重点关注,继续教育培训关乎最新财务政策学习与应用不容忽视,迎新晚会在晚间举行,与工作时间无冲突,体检时间可做灵活协调。
第二,协调推进,有序安排。首先是利用科技软件提升工作效率,关于季度财务报表,我通过导出财务软件导出该季度所有往来款项、记账科目汇总等生成季度数据,检查无误之后进行提交;关于职工大病保险,我通过微信工作群下发通知明确提交时间,对未及时上报的职工通过电话进行询问并汇总;其次是积极参与单位活动,关于迎新晚会,我在参与前认真总结了彩排时期相关注意事项并在当晚积极互动出色完成主持任务;最后是合理利用闲暇时间,关于体检,我在第二天早晨上班前先到医院将空腹项目进行检查,再做好胸片拍摄、彩超等耗时项目,体检完毕后到单位进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登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官网认真进行学习,并高分通过继续教育考试。
第三,总结经验,继续前进。一方面关于两天内的是事项安排进行及时总结,记录在工作日志上,留作以后参考;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梳理此次统筹协调处理多事件的经验,详细列明统筹安排过程中所借助的处理工具、操作办法和具体统筹协调的方向原则,为以后高效事打下坚实基础。
不管什么培训,只要标明:计入个人考核和继续教育学分,老师们肯定踊跃报名参加。
近期,学校各种网络培训有点多。疫情培训,家庭教育培训,心理健康专业能力提升等等,还有各学科的线上培训。教师基本都是全员参加。
最让我吃惊的是,一个图书馆优化资源配置及应用的线上培训,通知上要求图书室相关人员和语文教师参加培训,但是,学校报名学习人数达到90%。是因为可以发放电子证书,打印学时证明吧?
只要是参加培训,就要上交学习体会。尽管如此,老师们还是踊跃参加。因为,所有的培训学时会计入继续教育学分,与职称评聘,个人考核挂钩,与教师资格注册相关。
所以,只要有培训就参加,多多益善!
不知道别的学校是不是也这样?
终于拿到初级会计证书了,我原本焦虑至极的心情稍微安定下来,对于自己明年在老家的县城找工作又多了几份信心,虽然我不敢打包票能否真正靠这张证找到工作,但有证总比没证要好。至于工作经验,我也不担心,因为我以前曾在会计记账公司上班两年,而且我这人做事向来认真刻苦不会偷懒,认识我的人都了解我的人品(这也是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朋友愿意帮助我的真正原因),如果有幸找到工作,相信我是可以胜任的。
我从前年十一月份开始报名,本来是去年五月份考试的,因新冠疫情拖延至八月底,因我年过四十记忆力越来越差完全无法跟年轻时代比,我只能临时抱佛脚,故而我是在考前三个月才开始正式读书的,我从网上买来书本与资料,那时除了上班下班做家务带孩子外,我每天都扑在书上,将那两本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课本读了两遍,做了两本厚厚的习题,再做了二十几份试卷,终于考到了这份证书。
在读书期间,面对着书中一大堆枯燥无味的知识点却不知道哪个知识点是重要的我只能全部硬读下来的乏味至极的书本,我常常头痛欲裂,烦躁之时曾无数次想要把书给扔掉,又无数次的捡回来逼着自己硬着头皮学下去,所以我读书读得非常痛苦。
话虽如此,我依然在去年八月份来到头条开始正式写作,八月底就要考会计了,我却在头条中写了不少文章(头条君可以证明我在那段时间写了多少文章),我每天上班下班做家务空闲时间本来就不多,快要考试时又在一心两用,除了复习那令我讨厌至极的会计书本外还想要写作,一心两用,我那时心情是非常焦虑的,天天都在质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能否考到会计证书毫无信心。
好在最终成绩达标了,我拿到了证书。
如果以后我能找到会计工作并且继续进行会计培训去考中级会计证,我不想像以前那样硬啃书本了,我年纪大了,记忆力远不如青少年时代,不要再去逞强认为自己自制力强自考能力好了,我得花点钱到网上听会计名师的课程,因为这种没有老师指导的单靠自己硬啃的读书心理历程,自我感觉实在是太难受了。
我自小到大只拿到三份比较重要的证书。
第一份证书是2000年拿到的,我1998年参加自考大专,当时托同学到广州买课本,她只买到课本却没有买到辅导资料,我就单靠啃那十几本课本,一次性通过了所有的课程,在一年半内拿到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大学证书,所以说考到这份证书我只花了几百块钱(书费跟报名费)
第二份证书在2002年拿到了,因我在报纸上发表一些文章,成为某市作协会员,本来可以再接再励成为省作协会员的,因我不再往纸媒投稿而更喜欢在网上写作,加上结婚后更是疏于写作,现在只会在网上写些没有半点文学价值的文章,所以至今未加入省作协。
第三份就是这份初级会计证了,我先花一百块钱的报名费,再花五十多块钱在网上购买书本与资料,一共花费一百五十多块钱考了一张初级会计证,虽说比起中级会计证会计师证,这份证书不值一提,对我而言却很重要,因为这是我在没有半点会计学基础的情况下考上的,比起二十年前的中文自考,这次我读得太难受太辛苦,难受到我以后再也不想体检这种读书经历的地步,所以我珍惜这张证书。
一度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