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贷# #P2P暴雷潮# #P2P跑路#
别名:网络借款
P2P意思是点对点网络借款
P2P是英文peer to peer lending(或peer-to-peer)的缩写,意即个人对个人(伙伴对伙伴)。又称点对点网络借款,是一种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属于互联网金融(ITFIN)产品的一种。属于民间小额借贷,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网络信贷平台及相关理财行为、金融服务。
借款者可自行发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额、利息、还款方式和时间,自行决定借出金额实现自助式借款。
2015年全国P2P网贷成交额突破万亿,达到11805.65亿,同比增长258.62%;历史累计成交额16312.15亿元。
部分借款人借机“恶意逃废债”,逾期不还款,等待P2P平台资金链断裂倒闭,从而逃脱还款义务,加剧了P2P平台的风险爆发。
2020年11月中旬,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完全归零。
@翩翩蝴蝶四妹 据说P2P庞氏骗局害了4亿多普通百姓,间接5~6亿。
2018年2月22日去年7月,包括张首晟在内的4位华人科学家领衔的科研团队为物理学带来...人和人之间又可以通过区块链回到一种p2p的交流方法,更加神奇的是,人们...12月1日张首晟在米国跳楼自杀…
P2P平台全面清退,欠钱不用还了?两地官方已出手,欠的钱跑不掉
截止到目前曾经飞速发展有频繁爆雷的P2P平台,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虽然曾经破坏金融市场稳定的P2P平台被彻底清退了,但是并不代表那些欠款也就随之结束了。
而为了督促一些借款人还款,今年以来多地官方也正式出手对一些欠款不还的行为进行打击。如果你因为P2P平台倒闭,而故意欠款不还的话,就要注意了哦。
P2P时代的彻底结束
根据资料显示,我国最早的P2P平台开始于2006年,截止到2020年结束也是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
只不过,虽然发展时间挺长,P2P平台却是一直都在野蛮生长,而在2016年随着我国开始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专项整治,作为网贷一员的P2P平台自然也就进入了范围,更是在2018年进入了频繁爆雷时期。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6月末全国剩余P2P网贷机构数量下降到了29家,2020年11月全国P2P网贷机构数量将至3家,目前全国P2P网贷机构已经实现了全部清零。
当然,在这些退场的P2P网贷机构中,有些是良性退出,有些却是爆雷退场。而在这些P2P退场之后,也有一些人起了平台倒闭,欠款可以不用还的心思,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
两地官方已出手治理恶意欠款不还
首先在2018年在P2P频繁爆雷的那一年,北京就发布了一份《打击网贷恶意失信行为的公告》,其中明确的指出,“无论网贷平台是否正常运营,借款人与投资人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均受到法律保护,不会因网贷平台是否倒闭而灭失。
请各网贷平台借款人积极履行还款义务,保障各方合法权益。”意思就是说不论P2P平台是否倒闭,借的钱都是要还的。
其次,在今年6月深圳还上线了网贷统一还款平台,从而督促借款人还款以及打击恶意欠款不还的行为。为此,深圳金融局也发布公告提醒,借款人在收到短信或者电话的还款提醒时需要及时主动进行还款,故意拒绝还款将要负法律责任。
当然,除了借钱要还之外,对于出借人来说,大家的钱也是受到官方关注的。毕竟,在北京的官方表态大家已经看到了,不论是借款人还是出借人的权利与义务,都不会因为网贷平台的清退而消失。
而这也是一些网贷平台退出的重点问题之一,毕竟对于很多网贷平台来说,只要能够还清出借人的资金就算是良性退出了。但是,因为一些故意不还款的借款人存在,导致资金回收困难退出时间延长。
所以,不论是从官方角度还是从网贷平台角度来说,借钱不还都是跑不掉的。那些,认为P2P被清退就可以不还钱的朋友还是放弃这种幻想吧。毕竟欠债还钱那是天经地义,不论到哪里都不会避免哦。如果执意不还的话,还将会承担法律责任哦。比如,继2018年北京的公告之后,已经上线统一还款平台的深圳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何处不闻惊雷,何处不陷深坑?
到处是雷,到处是坑,如何避雷,如何避坑?
爆雷这个词,从P2P开始风行,这几年时不时都会冒出这个词,让人心惊肉跳的。
记得那几年有个词叫“众筹”,也是风行一时,如今也被一个又一个的雷炸得不知所以。
有个企业家经常讲众筹,后来又在解读区块链,豪车农庄,名闻遐迩……我告诫他注意防范刑事法律风险,我看到的是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的风险,但他却不以为然。最终还是进去了。
有个企业家好心介绍我去当一家投资公司的法律顾问,我看到了这家公司的运营模式就是拆东墙补西壁的,非常明显就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我便拒绝了这个法律顾问的邀请,万一投资公司出事,哪怕只是被传唤去作证也是得不偿失。
前年年初,有亲友介绍投资理财产品,说有丰润的回报,年回报率甚至超过百分之百。结果到了去年年底,亲友前来咨询,说不仅看不到收益,而且投进去的几十万本金也无法收回……
年初疫情过后,某公司老板带着几份合同说要让我审查,我看了看合同内容,发现是关于政府补助农业政策的。我说,如果是政策性的,应当提供政府文件来参考。国家对于农业补助方面,会出台具体的规定,严格按照规定申报就可以。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的正式文件,很可能就是被诈骗了,合同签的再好也没用。你跟骗子讲合同条款,即便都按照你的意思来,有用吗?
有人说,即便是一头猪,只要处在风口,也会被吹上天。所以像摩拜单车,像蛋壳公司……在没有爆雷之前,是多么风光无限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家都想创业创新当老板,都想捞快钱。实体企业利润薄,资金量大,周转时间又相对较长,所以很多实体企业纷纷被淘汰。
社区团购原本是一项便民措施,独角兽公司纷纷表示进入这一区域,争夺小商贩饭碗。
有好多在校大学生为了赚钱,出租身份证,出售银行卡,甚至帮骗子刷单……
这是一个无处不埋雷,无处不挖坑的年代。如何避开雷区,如何多来深坑?
所有的坑和雷,都是在雷和坑的前面,摆上让人心动的诱饵。假如心动想去吃那诱饵,就可能触雷,或者陷入深坑。所以,要避开雷区和深坑,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贪小便宜。
#有利网# #P2P# 前段时间收到了这条短信,有利发过来的,字面意思说的很好听,可以回款,为了我们出借人着想,进去一看其实就是要我们打三折下次,如果不下车还会用难听的话去骂你。
#300万粉丝大V黄生被限制出境# 左手P2P,右手自媒体,逾5000名投资人6亿多元待偿,良退路漫漫……
作者 :罗斯君
来源 :华尔街财金
拥有300多万粉丝的财经大V栽了!
在沉寂一年多之后,P2P平台喜投网有了最新进展,坐拥百万粉丝的财经大V黄生被警方限制出境。
旗下喜投网被查,待偿本金6.89亿元
5月21日,深圳公安福田分局对P2P平台“喜投网”进行了案情通报。已对喜投网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立案侦查,平台股东、实际控制人、高管也被限制出境。
据了解,喜投网的实际控制人,与北大毕业、坐拥300万粉丝的财经大V“黄生看金融”正是同一人,持股占比62.48%。
2020年6月18日,深圳警方对喜投网涉嫌非吸案立案侦查,警方从立案至今,一直坚持全力侦办案件,做好追赃挽损工作,保护投资人合法利益。通报透露以下信息:
1.喜投网平台自2014年5月上线,于2020年2月28日停标,历史交易总金额40.07亿,涉及出借人数17059人。
2.当前待偿岀借人本金6.89亿,待偿岀借人充提差本金6.25亿,涉及出借人数5412人。
3.警方已对平台股东、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高管办理边控措施,限制出境。
曾宣布良性退出
……
营销号竟做成了大V
除了喜投网,黄生运营的自媒体矩阵同样广为人知。
微信公众平台上,其大号“黄生看金融”的粉丝在2019年时就已达到了200多万,阅读高的时候单篇点击量可达百万,一般头条的文章都有几十万的阅读量,平均点赞量在2万左右。账号简介称,推送内容多以原创分析,货币、金融、投资等财经内容为主。
纵观黄生看金融历史推送的文章可以发现,其标题中时常出现“血洗、疯狂、崩盘、震撼、触目惊心、惨绝人寰”等词汇,例如:
《血流成河,中国出手终结了史上最大骗局》
《疯狂复仇,这就是一场大屠杀》
《今天,惨绝人寰,超大爆炸袭击》
《触目惊心,这个国家崩溃了》
对此,外界曾有不少声音质疑称,该公号是通过标题党、贩卖焦虑的方式来实现粉丝的积累,其推送的内容情绪大于专业性。
正是凭借这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其账号圈了一大批粉丝。
通过粉丝为P2P导流、变现,上下游配合得天衣无缝。
2014年5月喜投网正式上线,黄生持股占比达到了62.48%,喜投网总裁古松持股25.52%。
大V的影响力也确实不容小觑。
那么,“黄生看金融”这样一个财经大V,是怎样跟P2P平台扯上关系的呢?
事实上,“黄生看金融”的初衷就是为了给喜投网引流做推广。喜投网发布的一篇对黄生的专访中,黄生明确表示“初衷只是为了帮喜投网做推广,没想到文章篇篇爆红10万+。”“依靠着这样的影响力及每日笔耕不辍,喜投网多年来没有耗费任何营销及推广成本,便迅速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的用户。”
……
需要注意的是,“黄生看金融”也开始跟喜投网作出切割。微博上就有用户爆料,随便问了“喜投网怎样了”,就被“黄生看金融”直接删除拉黑了。
“黄生看金融”微信公众号的最新推文则停留在本周一,标题是《血洗,中国出手全面绞杀》,对于5000多名迟迟未能收回本金的喜投网投资者而言,或许更能体会标题中“血洗”和“绞杀”的含义。
……
全文:网页链接
(思进注:【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自行判断。转发的目的为传递信息,内容或者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投资建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更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并已明确注明作者和文章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将立刻删除!)
别给高大上的新词汇蒙骗了,
看看它原来的含义,你就会清醒很多!
原词汇 新词汇
高利贷 P2P
乞丐 众筹
算命 分析师
八卦 自媒体
统计 大数据
忽悠 互联网思维
耳机 穿戴装备
办公室出租 孵化器
看场子收保护费 平台战略
捣乱 颠覆式创新
借钱给靠谱的朋友 天使投资
借钱给不靠谱的朋友 风险投资
主播直播 现场卖艺
直播带货 现场卖货
还有补充吗?[呲牙]
首先感谢您对我司旗下平台的支持与信任,现我司有以下关于本息回款服务关于我司目前情况。
现我司平台由于为响应政府要求及政策会尽快清退。目前我司催收困难导致资金链断裂,迫于政府给予压力我司高层决定先为一部分出借人用户通过第三方交易所机构回款。(需出借本人自费启动基数)
第一方案,注入全额本息45%作为回款基数,从开始到结束七天内全额本息兑现。(接受方案当天开始计算)
第二方案,注入全部本息15%作为回款基数,从开始到结束三周内全额本息兑现。(接受方案当天开始计算)
周期内为您本息+启动方案基数全额退回您个人账户完成兑付
什么意思,网信P2P兑付还得先交钱
#凤凰金融##P2P##骗子的那些伎俩#【又见百亿骗局暴雷,是什么让骗局越滚越大?】
凤凰金融暴雷102亿,小牛资本暴雷100多亿。
骗局越整越大,搞得小于100亿都不好意思贴上金融骗局的标签。
为什么骗局会越整越大?
有的受害者会自责:都怪自己太贪婪了,就是有抽身的机会,也因为太贪婪没走。
也有人会指责骗子:花样太多,各种层出不穷的骗术让人应接不暇,迷迷糊糊地就中了圈套。
几个人上当受骗可以用上面的理由接受,但想让几千人,几万人前仆后继地陷入骗局。
受骗者的贪婪和骗子高明的骗术就不够用了。
骗局从小到大,根本的原因在于“羊群效应”
什么是羊群效应?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
在一群羊面前设置了一个栅栏,领头的羊纵身一跃跳过栅栏,后面的羊也跟着跳了过去。
接下来的一幕就有趣了,工作人员将栅栏移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时,仍像前面的羊一样跳了一下,就好像栅栏还存在一样。
这就是“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就是从众心理,就是跟风、随大流。
一传十、十传百、骗局越滚越大。
“羊群效应”是骗局的放大器,是骗子手里收割韭菜的大杀器。
如何应对“羊群效应”避免吃亏上当?
希望与大家一起讨论[给力]
#金融# #P2P# #国创上头条#
现在很多猪队友,为何这么说?肯定根据好出现的问题来说明:问题说明,2021年出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公布参与非法集资受到损失由集资参与人自行承担的一个政策。但是没几个人看,反而还觉得,不可能,不会的,不会不管之类的。但是你们仔细去观看了吗?看懂什么意思了吗?意思就是标题的意思。如果还不懂,比猪还是猪。打一个不好听的比喻:偷鸡不成蚀把米 弄巧成拙 聪明反被聪明误。内些觉得自己很聪明的人呢。其实往往是最笨的。为何这么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这句话总能听懂吧。所以别跟着你所谓的群主,来进行一个所谓的WQ了。第一你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是老赖?还是水军?还是啥?到最后亏的还是咱们自己。
2017年年初,我参与的P2P投资暴雷,当时投的本金利息全无,其中还有找他人借的钱也在里面,虽然只有一万元,但是当时作为刚开始工作的我,这个消息简直晴天霹雳,也是第一次见证了世间险恶…
那时我第一时间与其它受害者积极去报警复印递交材料,不敢跟家人说(不过最后有部分是家人帮忙还的),但是在看到有受害者损失高达百万,我稍微没有那么难受,安慰自己这点钱对于其他人不过九牛一毛,而且努努力就能赚到。
而大部分投资受害人都是30岁以上,以中老年人居多,投资金额也在几十万不等,以至于在其它受害人互相问被骗了多少,寻找安慰的时候,我十分不好意思的说就一两万…而且还有老人因为损失养老金为此自杀,其家人还将YT照发到群里,当时令我十分诧异和惋惜…
当时听说P2P老板早已转移资产,钱可能要不回的时候,投资受害人为了拿到自己的钱,不惜造成交通堵塞,引起政府关注,最后成立专班来负责变卖剩余P2P公司资产,并把骗人老板进行拘留关押(后面有没有放出来,不太了解),现在也陆陆续续返还了50%左右了,也算是比较好的状态。当时加入的维权群,从最初的群起攻到现在的鲜有人发言,毕竟生活还是要继续…
如果再回头看,已经过了五年了,这期间我也看到很多P2P投资机构跑路新闻,也司空见惯,同时也疑惑为啥还是有人被骗?当时我也很庆幸在我没啥钱的时候早早接触到这种庞氏骗局,后面在投资的时候也很谨慎,想清楚背后的逻辑才会行动,毕竟你看中高利息,而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有人惦记你的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