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结转本年利润分录(结转本年利润分录意义)

年终结账的账务处理 (一)、结转本年利润 1、盈利情况下: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年终结账的账务处理

(一)、结转本年利润

1、盈利情况下: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亏损情况下: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二)、盈利情况下计提盈余公积

1、计提时: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2、结转时: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三)盈利时根据股东会决议分红时

1、计提时:

借:利润分配-提取应付股利

贷:应付股利-xx

2、结转时: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应付股利

#会计#年末一定要结转“本年利润”到“未分配利润”吗会计分录怎么做#会计报表##财务##做账#

结转收入类账户的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包括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用材料进行非货币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或债务重组等实现的收入。

收入应设置的科目?

①“主营业务收入”,核算主要业务取得的收入。

借方,销货退回和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本期销售收入。

贷方,已确认实现的销售收入。

结转“本年利润”后无余额。

按种类设置明细科目。

②“主营业务成本”,核算经营主要业务发生的实际成本。

借方,本期发生的销售成本。

贷方,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本期销售成本和销货退回。

结转“本年利润”后无余额。

按种类设置明细账。

③“其他业务收入”,核算其他业务取得的收入。

借方,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本期其他业务收入。

贷方,已确认实现的其他业务收入。

结转“本年利润”后无余额。

按种类设置明细科目。

④“其他业务支出”,核算其他业务发生的支出。

借方,本期发生的其他业务支出。

贷方,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本期其他业务支出。

结转“本年利润”后无余额。

按种类设置明细科目。

#会计# #木木会计师#

2021.12.3初级会计实务

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关于会计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表结法表述正确的有( )。

A、每月均可通过“本年利润”科目提供本年累计利润额

B、每月均可通过“本年利润”科目提供当月利润额

C、每月末将损益类科目本月发生额合计数填入利润表的本月数栏

D、年末将损益类科目全年累计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参考答案】CD

选项AB,账结法在各月均可通过“本年利润”科目提供当月及本年累计的利润(或亏损)额。

今天又发现上任会计给我留的坑了

有两个账套去年年底都没有结转本年利润到利润分配。

今天导财务报表才发现。

去年一年的财务报表都没有导出来,因为领导不查,她也就懒得导[捂脸]

我就怕哪天领导突然问去年的财务报表,所以我今天把一整年的财务报表导出来,才发现本年利润都没有结转。

话说金蝶商贸版可以自动结转本年利润吗?我看只能结转本期损益。

是不是当初设置账套的时候没有设置好?

本年利润结转到利润分配我只能手动录凭证了。

【财税实操:去年忘记折旧了,今年如何补折旧呢?附案例】

案例1:甲公司在2021年6月购买了一辆企业办公经营使用的汽车入账价值为21万元,但是在2021年7月到2022年9月未进行折旧,按四年折旧无残值,忘记输入固定资产模块了,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非小型微利企业,请问现在在2022年10月发现了该怎么解决呢?

情形一:该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追溯计提2021年的折旧金额为210000/4/12*6=26250元

2022年1-9月补计提金额210000/4/12*9=39375元

21年追溯调整的会计分录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6250

贷:累计折旧 26250

冲减之前多计提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6562.5 (26250*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562.5

月末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纳税申报】更正2021年财务报表,对应的季报,对应的汇算清缴!

2022年1-9月补计提金额210000/4/12*9=39375元

22年补计提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等 39375

贷:累计折旧 39375

月末把结转到本年利润即可

【纳税申报】22年的相关报表与纳税申报无需更正。

情形二:该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补计提2021年的折旧金额为210000/4/12*6=26250元

2022年1-9月补计提金额210000/4/12*9=39375元

21年补计提的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等 26250

贷:累计折旧 26250

月末把管理费用结转到本年利润!

【纳税申报】更正2021年财务报表,对应的季报,对应的汇算清缴;2022年补计提的折旧只能在2021年税前扣除不得在2022年税前扣除,所以22年汇算清缴还需要纳税调增26250元!

2022年1-9月补计提金额210000/4/12*9=39375元

22年补计提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等 39375

贷:累计折旧 39375

月末把结转到本年利润即可

【纳税申报】22年的相关报表与纳税申报无需更正。

情形三:该企业执行企/小企业会计准则

补计提2021年的折旧金额为210000/4/12*6=26250元

2022年1-9月补计提金额210000/4/12*9=39375元

直接返回2021年帐套里更正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等 26250

贷:累计折旧 26250

月末把管理费用结转到本年利润!

【纳税申报】重新生成报表,更正2021年财务报表,对应的季报,对应的汇算清缴!

2022年1-9月补计提金额210000/4/12*9=39375元

22年补计提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等 39375

贷:累计折旧 39375

月末把结转到本年利润即可

【纳税申报】22年的相关报表与纳税申报无需更正。

【政策依据】

税务口径:

1,《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本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2,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8号《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规定:第十七条 除发生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企业以前年度应当取得而未取得发票、其他外部凭证,且相应支出在该年度没有税前扣除的,在以后年度取得符合规定的发票、其他外部凭证或者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提供可以证实其支出真实性的相关资料,相应支出可以追补至该支出发生年度税前扣除,但追补年限不得超过五年。

刚做会计的朋友们,会对制造业会计望而生畏,原因是,制造业会计需要计算成本。

在这里,我给大家捋一遍制造业企业供产销整个过程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会计分录。

首先,是采购环节。

采购原材料时:

假定是按实际成本核算原材料,那么是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接着是材料领用进入生产环节,

借:生产成本-材料费

贷:原材料

归集生产一线人员工资,

借:生产成本-人工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

计提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工资,

借:制造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计提生产部门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借: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计提生产部门水电费,

借:制造费用

贷:应付账款

月底,将归集的制造费用转入生产成本,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产成本入库,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接下来是销售环节,

库存商品销售时,确认主营业务收入的同时,结转成本,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月底结转损益,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这就是制造业企业供产销整个过程涉及到的账务处理。

从采购原材料,到领用原材料生产。生产过程中归集生产成本,包括材料费,人工费,分配过来的机器折旧费,水电费等。

形成产成品后,成本转入库存商品这个会计科目。当销售时,库存商品这个会计科目的金额转入主营业务成本,月底时,结转损益进了本年利润会计科目的借方,就是冲减了本期利润。

其实,制造业企业的会计就是多了个生产成本的归集。没有多难。最终都是殊途同归,进入利润这个港湾。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我这里都是干货,开卷有益!

纠正几个对中金公司的错误认知,看到许多不太懂财务的网友发表的业余观点,还拿来跟恒大、联想这种对比,确实离谱到那边了。

1、中金欠债5761亿,负债率86%,很吓人?

这是对金融机构或者证券公司负债经营的性质一无所知。比如银行的客户存款对他来说就是负债,保险公司的话你买的保单就是他的负债。同理,证券公司除了自己发行的债券等融资产品是负债,客户委托的资金也是他的负债,最常见就是你炒股票转入证券账户的钱,其他还有资管类、代客类产品等等。不管银行保险还是券商,负债规模决定了资产规模和营收规模,但是都要符合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所以负债率再高也问题不大,因为不可能突破监管要求。

2、一季度营业收入50亿,净利润16亿,仅发工资就112亿,很奇怪?

一看就是不会看报表,首先很多人把一季度应付职工薪酬112亿误解为一个季度给员工发了112亿,这是不对的,应付薪酬是指确定要发但是还没发的工资或奖金,还有一些保险公积金什么的。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工资很高,奖金更高,大多会采取递延支付,就是今年算给你的钱不会一次性给你,而是分三年或者五年发给你。这种做法目的有些是为了保持核心人物稳定,也有为了合理避税的需要。所以应付薪酬高除了本身工资水平确实高,更多的是递延支付的原因,应该还有一部分是风险金计提,因为有些业务是存在风险隐患的相当于让经办人交个保证金,如果有损失就扣掉,不出风险就返还。这112亿大部分应当是多年攒下的递延和计提的钱。

因为季报没有审计,我看了一下2021年报,2021年营收301亿,员工成本133亿,就是2021全年工资奖金等支出是133亿,也正常的,券商的主要成本就是人力成本,只是中金人均特别高而已。看现金流量表,2021年支付员工的现金是107亿,这是真正发掉的钱,跟133亿有差额26亿可以理解为大部分是递延支付或计提的金额。2022年一季度支付给员工现金是21.7亿元,可以推测一季度的员工薪酬支出大约23亿左右。

3、交易员月薪8万很高吗?

如果仅工资8万,那是太高了,连中金董事长都不一定有8万。刚才说了金融机构员工收入的大头是奖金,他这个8万只是接近公开信息可以查到的公司人均收入。据说是要买房子贷款开的收入证明,那应该就是税前收入,涵盖了工资奖金保险公积金等。扣除五险一金税后收入预计在55-60万左右,个税是很厉害的。当然,税后能拿这么多也很高很高了,实名羡慕。

4、中金超高薪酬合理吗?

高不高都是相对而言的,从市场化角度,只要公司的账算的过来,薪酬再高也没什么不妥。因为中金是汇金控股的央企,高薪显得很扎眼,在提倡共同富裕又经济困难的大背景下赤裸裸炫富也是不合时宜。但是要明白,银行保险券商不缺少央企,比如中信、光大,至少是地方国企控股,民营企业很少。中金的薪酬能领跑所有金融机构,除了招聘要求超高,至少清北交复➕藤校➕国内外几家顶级商科,还要硕士。高薪养廉嘛,待遇势必水涨船高。

但券商的工作性质需要这么高学历的人才吗?其实也并不需要,除了分析师等有一定“技术性”的岗位,大多的活一般人都能干,当然高智商的人经常能把同一事情干得更好也是事实。然而这帮高材生往往不是能给券商创造最多效益的群体,这是一个很吃资源的行业,能拿到好项目大项目,才能赚到更多钱,十个亿的项目和一百亿的花费时间精力成本差不了多少。只要项目拿下来,专业的活有专业的团队会干,自己不来上班都可以。所以中金除了招名校,还会招很多背景深厚的人,其实所有人都这么干,但中金的level无疑是最高的。某种意义上也是资源变现的过程,不给几百万工资自然没人会干。

至于这个被貌美如花的老婆坑惨的交易员是不是有背景不清楚,不过买一套100多平房子要贷款,应该不会太夸张。中金的牛人太多了,收入还是小事,中国顶级资源在手,谁买房会去贷款?

会计利润是什么?怎么算?

目前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多,但高端会计人才相对缺乏,因此在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建立现代企业或财政管理制度过程中,管理会计人才建设就显得尤为关键。不少人刚踏上会计这条路,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会计利润吗?会计利润怎么算的吗?接下来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会计利润

会计利润是指企业所有者在支付除资本以外的所有要素报酬之后剩下的利润。

会计利润是根据会计准则计算的结果。计算的基本方法是,按照实现原则确认企业在一定会计期内的收入,按照配比原则确定在同一期间内的费用成本,将收入与相关的费用成本相减,即为企业在这一会计期间的利润。

二、会计利润怎么算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是一家公司在营业收入中扣除折扣、成本消耗及营业税后的剩余,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盈利。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成本-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有表结法和账结法。

表结法下,各损益类科目每月月末只需结计出本月发生额和月末累计余额,不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只有在年末时才将全年累计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每月月末要将损益类科目的本月发生额合计数填入利润表的本月数栏,同时将本月末累计余额填入利润表的本年累计数栏,通过利润表计算反映各期的利润(或亏损)。

账结法下(我国采用),每月月末均需编制转账凭证,将在账上结计出的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根据上述公式,影响公司利润变动的主要因素有: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成本、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国家的政策收入等。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还有:剩余价值率、资本周转速度、不变资本节约、资本有机构成;其中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由于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是多个而不是剩余价值率一个,所以从利润率下降的事实,不能必然推出剩余价值率即剥削程度也在下降的结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71351/
1
上一篇波动率(波动率指标atr怎么用)
下一篇 阳泉煤业股票(阳泉煤业股票代码)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