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导致美国不得以加息和缩表来应付,加息正常是能增加美联储收入的,收入刚好能过平衡了缩表的亏损,总的是美联储有赚头。假如美联储总体亏损了,像英国需要财政局做补贴,那美国经济还真的病得不轻,衡量经济活跃指标的信贷数额货币流通性远远的不及格的,那样他们国家就真的彻底沦为债务型国家,美元就是债的载体,配合他们的军事剥削全人类的。那样的瘪三经济体臭得要命,即使能存活,债能扩张,也懒得去讨论他
马姐谈投资群友理解美元送给翟教授:现金流量表亏与利润表亏是紧密联系的。造假账可以利润表不亏,但现金流量表就会“露馅”。两个报表联系起来看一个长时间段(累计数)就是一个亏了。
美联储公布了加息50基点,并表示从6月缩表475亿美元,三个月内达到每月缩表950亿美元,因为四月末美联储说要每次加息75基点,并从六月开始就直接缩表950亿美元,被吓过一次的美股,感觉美联储没那么凶,反而上涨了,但加息50个基点也是2000年以来最猛,美联储真是玩得一手好心理战。
美国通胀,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布恰事件,以及最近美国迫不及待拖中国下水,都是一体的。
从今天(6月1日)开始,美联储将启动缩表。
所谓“缩表”,就是收缩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方式是不再购买资产。
美联储购买的资产,包括美国国债、抵押支持债券(MBS)。购买美国国债,相当于印钞给美国财政部;购买MBS,相当于印钞给美国的房地产行业。
缩表的实质,就是把多印的美元,收回来。
为遏制40年来最高的通胀压力,美联储宣布自2000年以来首度一次加息50个基点,同时宣布缩表计划。在美联储加息、美元指数走高以及俄乌冲突背景下,全球多国货币进入贬值模式。
美国能否在不引发经济衰退的情况下降低通胀?
我想说说我的观点,先说国际:
1,首先,通胀主要不是货币现象,而是市场短缺现象。无论什么产品只要短缺都会引发价格上涨,过剩价格就会下跌,特别是生活必需品,刚性产品。而货币短缺必然引发经济萧条。
2,美国发行那么多货币,开始为啥没通胀?是因为有中国供应廉价商品,美国敢加收关税也是基于这个现实。如果国际物资短缺,中国,越南等国减少出口,美国通胀会更加严重。
3,疫情期间美国通胀是因为物流受阻和部分国家疫情影响产能,商品供应不足。
4,俄乌战争开始的通胀是因为资源价格上涨,影响到所有对其依赖的产业成本上升,主要与美国制裁相关。
5,美国缩表的目的主要在于刺破他国泡沫,让美元回流,他国如果没有泡沫就没有什么影响。美国资金回流不如预期是因为美国生产成本太高,股市泡沫太大,缺乏投资机会。美欧的主要问题都在于汇率。美欧发达国家的高科技,文化产品不足以支撑其高收入,高汇率,这是一个死结。如果中国的高科技,文化产品也抢占西方市场那么,欧美就真的死路一条了,除了战争没有其它选择。
关于中国国内的问题我的观点如下:
上海疫情影响大主要是管理和组织问题,如果抓紧早点就不会那么严重。中国清零政策是正确的,国内影响力被夸大了。清零的意义在于抵御生物战,这是个较长时间的问题。
中国当前的问题关键在于市场消费不足,生产力过剩。根本问题还在于资源财富分配上,市场经济是无解的。现在国内涨价的主要原因是资源,能源价格上涨。
就当前而言:
现在市场依然饱和,资金并不充足,缺乏投资方向。
比如汽车产业,产出虽然下降,但库存好像也没下降多少。高科技投资除了急功近利的投机项目,高风险,长期的烧钱项目没人敢投资,特别是容易受美国西方制裁的项目。房地产大家都已经意识到泡沫严重,想救是不可能了。外贸一是受南亚国家挤压,二是外部运输,制裁,国际市场萧条影响,也非常困难。股市方面新股增发抽血太多,特别是炒新,劣质公司不能退市,这些都导致无法上涨,而不能涨就意味着下跌,所以股市没有吸引力,其实股市也不是完全没有投资价值,比如我长期投资国有大银行股,仅靠分红年收益就可超过6%,但每次分红都会暴跌,据说是国家调控的原因,所以没有投机价值。
三架马车失灵,再加上汇率下跌,人民币的稳定性,前景都让人迷茫,所以资本外流就成了唯一的选项。虽然不一定去美国,去南亚也是不错的选择。
现在的宏观调控主要依靠西方经济学观念,所以基本不解决问题。
比如银行存款降息,那么正好配合了美国加息,有逼资本外流的作用。而加息又会增加融资成本。其实中小企业的问题并不在于资金,而是在于市场,如果有信心,有好项目其实找资金不难。否则就不敢贷款,银行也不敢贷款。现在流行一句话就是现金为王,说明经济危机正在迫近。
现在有人建议给上海人发钱刺激消费,其实总体上看上海人并不缺钱,缺钱的主要是外地来上海打工的人,我们的体制恐怕并没有这个机制。补助贫困应该是补助全国的失业人员,国家恐怕又缺乏手段和资金来源。比如上海增加就业,防止两级分化,保持社会稳定就应该把政府机构编制扩大,尽可能减少政府职能外包,但又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大政方针。所以什么都两难。
宏观上看,加税会提高企业负担,减税会影响政府资源调配能力,影响地方财政收入,贫困地区发展困难,也是两难。
当然搞公有制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但不符合大政方针。
本期撰文:梦想中的桃源
2022年,美联储将先降息、后缩表!
2020年疫情以来,美联储放水之猛,明显超过2008四季度至2013年!
缩表难!2015-2019年也只略缩了一点。
这其中与房贷密切相关的是M B S,美国楼市的信贷扩张已持续了13年之久,又一个楼市泡沫估计已经生成⋯⋯
#思进每日美股点评# #美股:继续下滑 道指下跌逾百点#美股周三午盘继续小幅下跌,道指跌逾100点。美联储正式开始启动缩表计划。市场仍在评估拜登与鲍威尔关于通胀的讲话,并持续关注美国的通胀与经济状况。
5月美股市场迎来了大量喜忧参半的财报,其中包括零售业巨头沃尔玛等领头羊公司的一些重大利空。
投资者继续关注美国的通胀问题与经济前景。周二美国总统拜登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及财政部长耶伦就通胀问题举行了会谈。
拜登强调尊重美联储的独立性,他说,虽然他的首要任务是遏制物价上涨,但这主要是美联储的职责范围。
而前美联储主席、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周二承认:她在过去一年的公开声明中淡化通胀构成的威胁是“一个错误”。耶伦表示她没有完全理解当时的情况,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冲击使情况更加恶化(思进注:作为前美联储主席,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不应该吧)。
美联储在5月初加息50个基点,以遏制数十年来最炽热的通胀状况。从6月1日起,美联储将开始启动其缩减资产负债表计划。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已激增至近9万亿美元。
随着美股一季报接近尾声,并且美联储已强烈暗示将在接下来的两次会议上加息,美股市场可能在夏季难以找到方向。
市场人士担心美联储激进紧缩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胀的努力可能导致经济衰退(思进注:目前的环境非常不确定。在这种时候,调整风险头寸的规模是合理的)。
周三经济数据面,美国4月份职位空缺数量从前一个月的创纪录高点回落,但仍处于历史高位,表明雇主吸引和留住员工的难度几乎没有缓解。
劳工部周三发布的职位空缺和劳动力流动调查报告(JOLTS)显示,4月份职位空缺数量从3月上修后的1190万下降至1140万。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期中值为1135万。
另一份数据表明,美国5月份制造业活动出人意料地走强,得益于新订单和产出增长加快,也表明潜在需求依然稳固。
根据周三公布的数据,5月份供应管理学会制造业指数上升至56.1,高于4月份的55.4。读数高于50表明制造业在扩张。5月份的数据超过了大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期,彭博调查得到的预估中值为54.5。
该报告还表明,劳动力不足、运输延迟和材料短缺继续约束了产能。ISM制造业指数的就业指标自2020年11月以来首次进入萎缩区域,交货指标尽管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
(#思进每日美股点评#:首先要说的是,表面上看,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道指微涨0.04%、标普500指数微涨0.01%、纳指也只跌了2%而已,可美股的实际走势远比月度涨跌幅所显示的要更加波动。就在上个月,标普500指数一度比纪录高位下跌20%以上,曾短暂跌入熊市区域。而纳指目前较其历史高点下跌了25.5%,仍深陷熊市。
Preparing for the Worst, 投资者依然要做好迎接“飓风”的准备,因为经济面对的是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货币政策量化紧缩和俄乌事件。
其次,周二拜登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及财政部长耶伦就通胀问题举行了会谈,此次会谈的背景,是拜登所在的民主党有可能在11月的中期选举中失去国会多数派席位。白宫在公开场合的评论中越来越多地将抗通胀的重担放在美联储身上。在周一发表的评论文章中,拜登称控制通胀的主要责任在美联储(有点儿甩锅的意思);
看来,衡量美国劳动力市场紧张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的JOLTS(职位空缺和劳动力流动调查)报告还不错,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等人经常提到这个报告,以证明经济可以承受更高利率、不会导致失业率大幅上升。决策者的目标是减少劳动力需求,在不使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降温工资增长并帮助降低通胀。
顺便再提二点:
1、我所在的加拿大央行今天加息50个基点,达到1.50%的水平。这是自今年3月份以来第三次提高利率,也是从4月份以来采取两次连续提高50个基点的强劲加息的动作,加拿大央行的货币政策,一般而言和美联储同频,而且往往提前行动;
2、今天,美联储纽约联储行长John Williams警示,数字货币带来风险。John Williams说,展望未来,最大的问题是,数字货币对实施货币政策意味着什么?我们必须仔细考虑适当的监管,以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最后,打个广告,今(2日周四)晚9点,将从“中国新一轮的大刺激何时到来?”切入,将谈及国际国内的相关问题,我的快手直播间不见不散 #财经# #财富密码在人间#。(by the way,昨晚做了半个多小时预热直播,可复制 ##X2vWWX1LpRAUZ1J##,打开快手,查看直播精彩回放……谢谢关注……)#今日美股##美股#
5月25日,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大多数美联储官员支持在接下来的几次会议上每次加息50个基点;所有美联储官员都支持要开始缩表计划;几位美联储官员指出美国国债市场流动性面临风险;美联储所有与会者都认为美国经济“非常强劲”,劳动力市场“极其紧张”,通胀“非常高”。
关于美国经济“非常强劲”的问题,应辩证去看,如果美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的话,我会认同美国经济的强势,但就怕美国经济“非常强劲”这四个字,因为美国在几次所谓的“非常强劲”之后多爆发了经济危机。
严格来讲美国经济当前是货币大冒险游戏的结果,因此其伴随着金融高泡沫现象,而当金融泡沫无法继续膨胀时,市场风险会显著高于收益,这时金融市场中的空转货币就会流向商品市场,进而快速推升通胀水平,美国当前就是这种情况,因此美联储加息预期很强但是美国通胀却高烧不退,相反股市与债市却出了问题。
美国经济的热现象本质是“货币鸦片效应”,之所以这种效应能够维持一个周期,主要是中国等新兴国家商品为美元增信的结果,令美元获取了巨大的铸币税利益,因此美国经济热是美元债务危机转嫁的局部成果,这也反映出新兴国家普遍深陷美元陷阱之中,如果中国等不与美国做“非常态贸易”,美国经济如今恐怕早已被高通胀击垮了,又何来强势?
相反美国当前的所谓“非常强劲”恰恰是美国经济的严重漏洞,这个时候中国完全可以减少出口美国的商品并提高价格,继续鼓励美国通胀,然后借势减持美元资产,并顺势推倒美国经济,又何必把美国的危机背在自己身上,然后还支持美国来攻击自身呢?
美国缩表三年,这才是第一年,能够活下去的房企看来不多了[紫薇别走]
吴胜彪专栏汇率7.13!地产美元债,会否统统破产?
早安!
昨日欧洲股市多数下跌,隔夜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但幅度有限,其中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纳斯达克金龙指数涨3.72%,形成明显反差。今日美国启动缩表,缩表后仍会对全球资本市场形成负面因素。
国内消息方面,上海今日正式恢复正常生产秩序,国务院要求6方面33项措施尽快落地见效。另外上交所交易通道收费优惠及乘用车购置税等消息。
整体来看继续延续偏暖信号,利好券商及汽车类板块。今日开盘小幅低开的概率是有的,主要受制于美国缩表预期的影响。由于近期市场表现还是比较强,开盘后惯性上冲的情况会出现,但考虑到临近3200点交易密集区域,以现有市场存量资金来看,难度是要大于昨日的,注意指数回落形成的短线风险。
关注芳姐,让投资更有方向!
接下来美国要开始缩表了,边加息边缩表!
美国或在11月份“动手”,全球都在担心!隔夜,美国公布了美联储9月份会议纪要,内容中透露出一股强劲意识的美国将要“缩表”。随着美联储超宽松政策进入转向阶段,全球都在担心美国“何时动手”。根据纪要内容显示,最快可能在11月份“动手”。
内容纪要也给出了一项“说明性”的缩表方案,委员们讨论了关于每月减少100亿美元国债和5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购买的计划。就时间上,纪要显示没有委员倾向于延后或者放缓缩表的节奏。这也就意味着,启动这一进程的时间,已经渐行渐近。
根据市场预判,美国“动手”的时间可能会是11月中旬或12月中旬。并且将在2022年年中时结束宽松。按照讨论的计划,美联储若是从11月中旬开始削减,耗时8个月到明年6月完成本轮QE;若是从12月中旬开始削减,到明年7月结束本轮QE。
我发布了:美联储缩表是什么意思?对美国意味着什么?( 下)#财经 #财富密码在人间 #寻找快手巴菲特2022 ##快手# @快手 网页链接
美国“缩表”,真的要来了!根据美国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ADP就业人数增69.2万人,好于预期值60万人。美国上周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为36.4万人,续创去年3月14日当周以来新低,预估为38.8万人,前值为41.5万人。这也意味着,美国就业情况正有着强劲的表现。而美联储曾表示,“缩表”更关注就业与通胀,如今美国就业情况持续向好,“缩表”或真的要来了!
进入7月以后,关于美国是否进行“缩表”,这几个日子一定要注意:①、7月6日,美国公布Markit制造业PMI与非制造业PMI数据;②、7月8日,美国公布6月份CPI,欧洲央行公布利率决议;③、7月14日,美国公布6月份PPI数据;④、7月16日,日本央行公布议息会议决议;⑤、7月22日,欧洲央行公布议息会议决议;⑥、7月23日,美国公布6月份PCE;⑦、7月25日,美国公布二季度GDP环比折年率;⑧、7月26日,美国公布6月份新房销售数据;⑨、7月29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决议声明。
美联储,2021年11月停止QE,2022年3月开始加息,6月开始缩表,9月将缩表上限提高一倍,从最高3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最高175亿美元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分别提高至600亿美元国债和350亿美元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又是一轮哄哄烈烈的收水过程。今年至明年上半年,持续收水。我国股市与楼市面临的国际金融环境有点差。国内金融环境会补上一截,但估计难以完全对冲掉……
【美联储哈克重申3、4次加息可能是合适的】财联社1月14日电,美国费城联储主席哈克重申3、4次加息可能是合适的。美联储可能会在完成Taper(减码QE)以及加息之后开始缩表。
#股票# 美国历次加息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