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番茄酱的那点事儿(13):短短几年时间,中国番茄加工行业就呈现出了两极争雄,多点开花的局面】
新中基与新疆屯河的竞争,战火从新疆延伸到了甘肃……
甘肃张掖有一家番茄加工企业,先期中基与其展开合作,协助其进行设备改造,屯河得知后展开谈判,许诺优惠条件,这家企业遂与新中基断绝联系,与屯河展开合作。
赤裸裸的商业法则,无奈……,残酷……,还有不甘……
新中基随后在张掖不远处(约50公里)临泽县新建一家番茄工厂,对屯河形成竞争压力。对于番茄加工来说,几十公里的原料范围不算远,处在刚好抢对方原料的有利位置上。
新中基与新疆屯河通过3~4年的发展,将番茄酱产能分别做到了世界第三和第二的位置,这无疑是两家单位执行各自战略的结果,也是竞争的推动。
竞争,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激励……
这一时期,番茄酱行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可不仅仅是这两个巨头,除了这两家外,据不完全统计,新疆,甘肃、内蒙三省番茄酱加工厂已近90家左右,其中新疆有50多家(1999年这一数字是16左右),可见番茄酱行业在中国的发展速度。
这其中,新疆屯河、中基、天业所辖生产工厂规模普遍较大,三家产能占到全国番茄酱产能的70%以上。到这一时期,中国番茄酱的产能从只占世界产能的零头,已经可以仰望世界三分之一产量了,达到或者超过,仅余时间耳!
来吧,中国番茄,张开你温暖的怀抱,无惧坚辛风雨,去挑战你在世界上应有的位子,即使荆棘遍地,也要勇往无前……#新疆农业# #番茄酱# #新疆头条#
【中国番茄酱的那点事儿(14):番茄酱也玩起了国际并购!】
时间来到了2004年,这一年,新中基收购了法国食品加工商普罗旺斯公司,普罗旺斯的番茄制品占法国市场份额40%,这个份额还是比较大的。
新中基本是普罗旺斯的番茄酱供货商, 2004年新中基出资700万欧元购得普罗旺斯55%股权,在其后的2005年又出资400万欧元增持普罗旺斯剩余45%股权,全资持有普罗旺斯,国内持续扩产,国际进入消费终端,可见新中基的发展野心。
番茄酱也玩起了国际并购……
从国内到国外,从原料商到终端商,尽管中间还横着个文化差异,新中基博得了不少掌声!
但这起并购并未给新中基带来好的收益,反而拖累了其业绩,其对普罗旺斯的整合并不顺利。
进入后各种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为了裁员80名工人,新中基与法国政府谈了一年多时间,该公司也一直处于亏损和微盈利状态,在做了多种尝试无果后,2008年新中基关闭了普罗旺斯全部生产线,宣布停产。
来时春风绿意,走时秋风落叶,原来,中国人给法国人做一点抹在面包上番茄酱,并不是那么容易……
这一年,另一巨头新疆屯河也没有歇着,除了在新疆的扩建外,屯河开始进军内蒙区域,屯河在内蒙临河区域与当地河套酒厂合作,开始新建番茄酱加工厂,拉开了两巨头在内蒙区竞争的序幕,中基随后也来到内蒙这一地区,开始番茄酱加工厂的建设,抢地盘的游戏玩到内蒙区……
就在番茄行业持续稳定向前发展的路上,两大雄主意气风发,持续加码深耕番茄行业时,一枚雷,在积聚了多年风险之后,突然被引爆……
【中国番茄酱的那点事儿(11):中国番茄行业暴发式发展始于1999年】
德隆全球番茄市场调研,号准了番茄行业的脉,接下来开始实际运作了。
这一年是1999年,属于番茄行业的高速发展时期来临,十年后才降温……
这一年,德隆通过上市公司新疆屯河开始整合国内番茄行业正式启动,新建、扩建、收购、兼并等各种方式在扩大产能,资本玩家不差钱!
这一年新疆屯河公司在昌吉、石河子等地同时开建三家番茄加工厂,扩建产能达6000吨/日鲜番茄加能力,总产能达上万吨。
这仅仅是个开始……
番茄酱生产线一般按每日处理新鲜番茄量表示生产线的产能(大小),当时世界产能比较大的番茄生产线是1500吨/日,技术、工艺成熟。在和国外设备厂家谈判时,德隆提出要将生产线产能提升至2000吨/日,为此,国外生产厂家针对这一要求,更改了设计,前文提到的昌吉工厂扩建时就是建设的2000吨/日生产线。
总之,德隆追求大、追求好!
1999年这一年,天业集团也看到了番茄行业的发展前景,在石河子注册了天业蕃茄制品有限公司,天业在后来的发展中,将番茄酱产能做到了年产量4~5万吨的规模。
新疆番茄的大发展主要是新疆屯河与新中基引领,天业的故事后文不再提及,这是简要讲讲天业番茄的结果:受番茄市场低谷期影响,天业番茄于2019年申请破产,全面退出番茄业务。
20年一个轮回,对于天业番茄来说,起点又回到了原点!#番茄# #新疆农业#